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方理论研究的新部——读江布洋一郎的《经方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学江布洋一郎所《经方医学》中,有关人体生理病理观、桂枝汤、麻黄汤等研究内容择要介绍。该书以经方解析为重点,着重探究存在于原和方红之中的有关人体重,病理和药理的经方理论体系。江布氏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观点和学说,对它尚难给出确切评价,但作为“他山之石”,对国内经方研究可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经方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方”一般是指《伤寒杂病论》一书中之处方。系统分析了《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主要特点:方证相应、一方多证,配伍严谨、组方缜密,味少效宏、用药巧妙,作用全面、加减灵活。经方由于有诸多优点,成为创制新方的“祖方”,后世在经方的基础上衍化出大量方剂。  相似文献   

3.
李君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13-114
日本的汉方医学历来尤为注重对仲景经方的研究,对于中医经方乃至中医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中医应提高对经方的重视程度,加强经方的应用与研究;在经方研究过程中注重实用性、规范性、客观性,并在推行经方产业化过程中,不忘保持经方传统。  相似文献   

4.
经方合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经方合用的相关条文及历代名医名家运用经方的相关文献,探析经方合用的原因、合用原则、合用的形式及历代医家运用经方合用的典范,结合自己临床上经方合用的经验与体会,探讨仲景经方合用的思想,为临床经方合用提供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缺乏症状解释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反复或慢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临床特征[1]。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参照《伤寒杂病论》中"腹痛"、"下利"论治。《伤寒论》乃方书之祖,其方精简,效果显著,故其方剂被称为"经方",其中不少经方应用于治疗IBS,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近年有关《伤寒论》经方治疗IBS的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就临床如何灵活运用经方提出了三点思路与方法:①熟读原文,明确仲景本义,是临床运用和研究开发经方的基础;②深入研究,掌握仲景辨证论治思想的奥旨,才能拓宽经方临床应用的思路;③经方具有药味少而用量变化幅度大的特点,临床应用可根据证候适当加大剂量。  相似文献   

7.
从哮喘病理状态下细胞因子、效应细胞、神经—受体、激素水平等重要发病机制的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经方治疗哮喘的药效及机理最新进展。从细胞分子生物学层面阐释了经方的有效性,证明中医经方的组方是有着充分的科学依据的,并从经方治疗哮喘的多靶点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广泛性进一步说明了中医整体观在哮喘治疗思维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经方应从临床实践着手历代医家研究经方、注释经方的书籍汗牛充栋。虽然有很多人研究经方,但是在临床中能熟练运用经方的人却很稀少,应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第一要看经方研究者能否在临床实践中熟用经方。第二要看经方研究者能否把历代医家已用过的经方通...  相似文献   

9.
对经方的定义、规范和标准、经方研究的历史及现实意义进行论述,并回顾我国经方传承的现状,对经方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认为经方是经典方的略称,标准性是经方的主要特性,经方的传承是中医学术发展的传统领域,在人才培养、临床应用、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经方合用的可行性,模式、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为创新经方应用开辟另一途径,以应对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1.
内、外、妇、儿各科各种疾病总体病机都是脏腑功能紊乱和气血阴阳失调,辨证论治是各科治疗的共同基础。外科病、妇科病及儿科病的发病机理、证候,有些也常见于肾病,是肾病病因病机的一部分。因此,引进外科、妇科、儿科的一些理念,依据"异病同治"、"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选择运用外科、妇科、儿科名方,有机会施用于肾病的治疗。如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慢性肾衰,仙方活命饮选用于狼疮性肾炎活动期;温经汤和桂枝茯苓丸选治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人参五味子汤治疗糖尿病或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等。方剂学不分科,遵循辨证论治的精神,"方对证,药对症",选择适宜治疗肾病的各科名方,拓宽了肾病治疗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及经方使用特点,归纳恶性肿瘤治疗经验。[方法]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这一疾病分类方式进行分析,将恶性肿瘤起病、进退、转归的过程动态化。探讨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未变先防,既病防变”的可能性。同时列举了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不良反应的治疗策略,根据疾病临床特点和文献研究,整理归纳经方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现代应用。[结果] 六经辨证作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定位方式,能提示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病情的深浅、正邪斗争的状态,为恶性肿瘤形成因机、病位转归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借鉴。经方具有临床普遍的适用性,加减法的规范性,以及抗肿瘤治疗中全程可参与性,体现了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优势。经方在癌性发热、癌性疼痛、放射性炎症、神经损伤、消化道反应等方面有对症治疗的实用价值。[结论] 经方的运用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全程、整体、灵活的特点,经方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14.
"经方"溯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释“经方”的说法很多,见仁见智,难于统一。有的人认为“经方”者,乃经验之方也。也有的人认为“经方”乃是《伤寒论》方子的尊称。我认为研究“经方”,勿论继承与发扬,首先必须弄清它的历史源流和来龙去脉,抓住它的核心内容,才能做到事半而功倍。1什么是“经方...  相似文献   

15.
风湿类病是以关节、肌肉疼痛、功能障碍为主症的疑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国中医科学院路志正教授应用经方治疗风湿类病,取得较好疗效。笔者近2年来有幸跟随路志正教授待诊学习,收获颇多。兹择其医案4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柯琴“以方名证”思想对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清代名医柯琴“学术思想对日本汉方医家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的影响,从他们各自的生平,学椁思想特点及其作的流传史实与过程分析比较,根据两位医家学术观点如出一辙,而柯氏作早于吉益氏近百年,当时中第上贸易往来密切等特点,推论出版于1701年和1755年的《伤寒来苏集》刻本的东传日本,对吉益东洞这一学术观念的形成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心悸、失眠、经闭三则典型案例,举例阐述《内经》方在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仲景伤寒经典著述源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张仲景为神农本草一派学术论点,源出自民国谢观《中国医学源流论》;考证《伤寒论》与《神农本草经》关系,虽然古人认为大半皆三代以前遗法,其用药之义吻合无间,但目前还缺乏确凿史料证实两书有必然联系;《伤寒论》与敦煌医学残卷陶弘景《辅行诀》,其方同源出于《汤液经法》,均为现代研究仲景学说的重要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归纳、整理日本学者江布洋一郎所著《经方医学》中有关麻黄汤和桂枝汤的类方的内容 ,介绍了日本医家对仲景诸方证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