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金森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5,(2)
1952年Gross和Pitt-Rivers首先注意到在人的血清中有3,5,3′—三碘—L—甲腺原氨酸(T_3)。几年以后,Pitt-Pivezs等阐明在无甲状腺功能的粘液性水肿病人给甲状腺素(T_4)后可产生T_3。1957年Maclagen等第一次报告了“T_3甲状腺中毒”——血浆T_3浓度增高和T_4浓度正常的毒性甲状腺肿的病例。1969年以来,由于对T_3生物化学测定方法的改进,人们才广泛认识到T_3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并促进了可靠和敏感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的发展。近几年,关予T_3的作用、代谢和临床重要性的研究迅速增多,本文尝试对这些新的文献进行综述。 T_3的测定测定T_3的化学方法基本包括三个步骤:(1)从血浆蛋白中分离出与其正常结合的甲状腺激素(T_3和T_4);(2)纸层析法;(3)竞争性蛋白结合或饱和分析测定。所有测定T_3的化学方法都比较困难,费时和不准确,但这些方法使人们对T_3在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中的重要性引起了重视并促进了代替化学测定 相似文献
2.
自1614年 Platter 首次描述地方性克汀病以来、各国学者已对其发病机理作了大量研究。一些学者认为,地方性克汀病的发生系碘元素缺乏,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致使脑神经在胚胎发育期间受损。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碘元素本身就可能起着促进神经系统早期发育的作用,地方性克汀病系碘元素缺乏本身所致。 相似文献
3.
张国兆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5,(7)
用Ⅰ~(131)治疗甲亢,发生晚期甲状腺机能低下者颇多,故有人提出以Ⅰ~(125)代替Ⅰ~(181)治疗甲亢。近年来的某些研究,由于所用Ⅰ~(125)剂量悬殊太大,结果极不统一。据报导,在Ⅰ~(125)治疗后,甲低发生率为9.7~80%,而无效率为15~58%,从而认为Ⅰ~(125)并不比Ⅰ~(131)好。本文报导了5年来用Ⅰ~(125)治疗甲亢的临床经验,研究了有计划地增加Ⅰ~(125)剂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道远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1991,(4)
本文报道了3例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低下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_3)毒症,患者临床上无甲状腺机能减退(甲减)及垂体机能异常的证据,但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的某些症状,测定游离T_3水平升高,作者将其称为“游离T_3毒症”。介绍1例如下: 患者女性,54岁,因T_4 3.5μg/dl就诊。新近淋巴结活检示结节混合性淋巴瘤(ⅢB级),用环 相似文献
5.
由于经直肠B超、CT和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以及新型放射性核素的研制的出现,经直肠超声定位、引导125I粒子植入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前列腺癌的新技术。对于中晚期前列腺癌单独采用内分泌治疗,多数患者在经过12~24个月的缓解期后会再次出现PSA升高或新的病灶。我们自2003年5月~2004年8月行经直肠超声定位、引导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7例,效果良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例,,年龄63~78岁(平均69·2岁)。患者术前分期依据包括:病史、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血清PSA、CT或MR I,胸片、核素骨扫描,血清P… 相似文献
6.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6,(3)
本文使用一系列~(125)碘标记技术标记彭亨丝虫,并在实验过程中,对标记的强度和虫体的表面特异性进行了测定。彭亨丝虫的成虫取自实验感染的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这些鼠曾在腹腔内注射100条感染性幼虫,3个月后取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2006~2007年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25I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经口腔将扩张球囊送入癌变部位进行预扩张,然后将125I捆绑式内照射支架沿导丝推送至病变部位释放。术后每月复查血常规、免疫指标、食管钡餐摄片检查。结果8例患者支架均一次性释放到位,患者进食困难症状即可缓解,复查食管钡餐支架通畅,病变部位未发现瘘及出血现象。血常规及免疫指标未见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全身状况明显好转。结论125I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具有杀灭肿瘤细胞,控制病变,安全、有效,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放射性~(125)I研究了碘的缓释装置-“碘缓释器”,对碘的动态释放速度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不同浓度盐水调和的水泥释放板,碘离子都可缓慢透过。碘缓释器内~(125)I透过释放板到水溶液内的速度是:第一周平均每天释放速率为4.35%~5.18%,第二周为1.06%~1.45%,第三周为0.44%~0.60%,第五周以后为0.2%~0.15%。并将释放板透过速度与中国军事科学院研制的“碘砖”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碘缓释器是一种更适用于在新疆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补碘装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125)I—蚯蚓溶纤素在小白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尾静脉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三室模型,t~(1/2)(π)、t~(1/2)(?)、t~(1/2)(β)分别为0.022、1.121和131.079小时;给药后1小时各组织中放射性强度最高,以后逐渐下降,高峰时各组织中的比放射性强度依次为肝>肾>胃>肺>脾>小肠>骨>睾丸>心>肌肉>脑。值得注意的是48小时心、肝、脾、肾、肌肉和脑放射性强度较24小时高,而脑组织中放射性强度消除较慢。96小时粪尿排泄给药总量的72%,尚有小部分未能排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素(125)~Ⅰ-碘油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体外局部照射治疗原发性 HCC 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及肿瘤血供的变化.方法 3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8例)经肝动脉给予碘油抗癌药乳剂及(125)~Ⅰ-碘油栓塞后择期体外局部照射(40-60Gy),术前、后作彩超测定肿瘤血供变化.对照组(18例)除不予外照射外,其余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瘤体缩小率(CR PR MR)为72.2%,部分缓解率50%,均高于对照组(33.3%,16.7%)(P<0.05);治疗组1,2年累计生存率(88.3%,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7.8%,14.8%),P<0.01%;治疗组肿瘤血供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富血 HCC 血供减少程度与瘤体缩小程度显著相关.副作用主要为可酎受的肝功能异常.结论化疗栓塞内照射联合局部外照射治疗 HCC 疗效高于化疗栓塞内照射,富血 HCC 血供的变化可以辅助评价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杨天权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1981,(4)
现已确定应用极低热量液体配方饮食能治疗肥胖。但许多患者在用该饮食几周后体重减轻速度减慢,一些患者在6~12周后体重减轻完全停止。为了观察生理剂量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和低热量饮食一起是否会影响早期体重减轻的速度和是否会消除或减少后期的体重停滞不降现象,作者进行了双盲试验。 受试者按性别和身高均超过其理想体重的25%(最初体重为80~128公斤)。除1例妇女外,所有患者曾用1000大卡的饮食均未能使体重减轻。由内分泌异常引起的肥胖,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不包括在本试验中。患者每天供给320大卡(1.34M-J)的液体配方饮食,含有31克蛋白质,45克碳水化合物,1.5克脂类,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140微克碘。无热量饮料可随意饮用。给随机选择的患者服三碘甲腺原氨酸,开始二周内其剂量递增,由每天20微克(一片)增至20微克一天三次。 相似文献
12.
13.
胡健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1982,(4)
一些时候以来,已认识到甲状腺激素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淋巴细胞的新陈代谢。在体内,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之间似乎有明显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人们难于解释甲状腺激素所致的任何直接的免疫学效应。作者发现,对鸟类进行有效的短期甲状腺阻滞,可阻止其对抗原(绵羊红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直到阻滞解除后,体液免疫应答才又恢复。与对照组相比,阻滞解除后随即出现抗体合成异常增高。阻滞时抗体合成受抑制的程度与硫脲类诱导的T_3抑制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上述结果也见于鼠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5I粒子在体内外对人ESCC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以及植入治疗胸段中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细胞及动物实验:125I粒子植入体外培养的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分A组不加粒子(对照组);B组0.2mCi(低剂量组);C组0.4mCi(中剂量组);D组0.8mCi(高剂量组).分析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建立裸鼠皮下移植性食管癌模型后,对照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B组,穿刺瘤体1次,但不植入粒子)、低剂量组(C组,0.2mCi)、中剂量组(D组,0.4mCi)和高剂量组(E组,0.8mCi),计算各组抑瘤率.临床试验:前瞻性研究,入组时间为2000-2004年.根据ESCC术前CT分期标准,298例Ⅱ-Ⅲ期胸段ESCC患者随机分为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及单纯手术组.依据TPS所确定的剂量,A组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选用0.5mCi的125I粒子20-40粒,总活度在10-30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60-70Gy,术后行粒子验证和质量评估.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监测局部复发情况、评价患者疗效.结果:细胞克隆形成率B、C、D组均低于A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肝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24例肝转移癌患者共32个病灶,因不宜或不同意外科手术切除而行粒子植入治疗,病灶直径4.5-12.8cm,平均7.8cm.术后复查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以及副反应等情况.结果:32个病灶中肿瘤完全缓解(CR)7个,部分缓解(PR)16个,无缓解(NR)5个,肿瘤进展(PD)4个;有效率CR+PR为71.9%.术后随访时间为7-22mo,平均16mo,局部控制率为65.6%,总生存率为70.1%,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手术禁忌或不接受手术的肝转移癌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食管恶性狭窄患者~(~(125))I支架置入食管位置不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诊断为食管癌患者102例,其中肿瘤口侧缘距离门齿约25cm以上43例(A组),距离25cm以下59例(B组),回顾性分析其接受~(~(125))I粒子支架置入术后生存期超过1年的患者,随访术后1、3、6、12个月的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支架移位、胸痛、白细胞减少、支架再狭窄和食管气管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2例均一次性成功置入。2组~(125)I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均可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但均有不同程度咽喉部及胸部不适感。在随访时间点,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支架移位并发症发生率,B组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胸痛、白细胞减少、支架再狭窄、食管气管瘘等,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中下段食管置入~(125)I支架后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支架移位并发症发生较中上段高,针对性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可同时应用经肠系膜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的门静脉分流指数方法来评估其检测慢性肝病的临床用途。 材料和方法:对象:7名志愿者和82例活检证实的肝病患者(慢迁肝8例,慢活肝23例,肝硬化51例)。剔除有肺部疾病或肺部有分流者。门体分流的测量:试验前受试者口服5天无机碘以阻滞甲状腺摄取放射活性物质,试验前晚餐后禁食,试验当天早餐前口服含~(123)I碘苯异丙胺的胶囊。收集10分钟的核素扫描资料。勾划出肝脏和肺部的扫描和时间活性曲线,并计算出通过小肠(通过SMV)的门静脉分流指数,其计算方法是:肺部计数/(肺部计数 相似文献
19.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1)
目的探讨经结肠镜直视下对7例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进行~(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评价疗效。方法采用Olympus-160型结肠镜、内镜专用粒子植入器和北京原子能研究院研制的~(125)I粒子,内镜操作者在有铅屏蔽的分装箱内将~(125)I粒子装入粒子枪中,植入时用内镜专用粒子注射针,由结肠镜活检孔道插入,选准植入粒子的位点将针刺入,退出针芯,用粒子枪将~(125)I注入注射针内,再用针芯把~(125)I粒子直接推入癌灶组织内。结果本组7例经结肠镜介入将~(125)I粒子植入癌灶操作均全部成功,且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结肠镜介入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直肠癌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三个甲状腺病的治疗:一、~(131)碘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二、~(131)碘治疗自主性功能亢进性甲状腺腺瘤。三、~(131)碘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一、放射性核素~(131)碘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一)原理甲状腺具有高度浓聚~(131)碘的能力,口服的~(131)碘被甲状腺高度选择性的摄取。甲状腺组织受到射线集中照射,组织被破坏而达到相当于大部切除甲状腺的目的,因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