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妍 《国医论坛》2012,27(1):12-13
人体气血升降是以肾水升、心火降为根本,在心肾相交过程中,肝脾助肾水以温升,肺胃助心火以凉降,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仲景所言的痞证,就是气机痞塞不通,升降失常,有的以脾气不升为主,有的以胃气不降为主,也有同时具备脾不升清、胃不降浊的情况,所以才有了泻心汤系列.所以一系列泻心汤均是通过调理气机升降而治疗痞证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寒热错杂是指阳气不降之热、阴气不升之寒,其实质是气机升降失常,辛温药促肝脾温升,苦寒药助肺胃凉降,故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泻心汤就是促使脾升胃降,使气机由“痞”转“泰”.  相似文献   

2.
理气通降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师临证 ,见尊师李树楷主任在治疗脾胃病时用“理气通降法”,每获良效。临证之余 ,得暇问及 ,师曰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同居中焦 ,为气之枢纽。胃为水谷之海 ,无物不受 ,以降为顺 ,脾主运化 ,主升清气 ,脾升胃降 ,升清降浊 ,出入有序 ,病无从生。胃喜疏通而恶壅滞 ,当人若因饮食、情志或六淫之邪所伤 ,致脾胃枢机不利 ,升降失常 ,郁滞于中 ,则水反为湿 ,谷反为滞。气滞、血淤、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相杂为患而出现胃痛 ,胃胀 ,胃痞 ,呃逆 ,呕恶 ,嗳气 ,泛酸 ,嘈杂等证。然郁滞为其共同病机。”经师启迪 ,恍然悟之 ,方知老师因对脾胃生理 …  相似文献   

3.
陈明德 《天津中医药》2010,27(4):346-347
脾胃居于人体中焦,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赖脾胃所化生水谷精微的滋养;脾胃亦为人体气机升降斡旋的枢纽,居于中土之位,左为心肝,右为肺肾,脾升胃降,协调着其他各脏气机的升降,在脾胃的气机升降协调下,肝得疏泄,肺得宣降,心火肾水得以既济相交。如此,脾胃安则五脏健,五脏健则机体无恙。  相似文献   

4.
陆喜荣  陶鸣浩 《河南中医》2011,31(4):318-319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因脾胃失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胆胃不和,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入胃.脾虚为致病之本,肝郁为致病之标,肝睥不和为病机关键,治疗时当辨别不同证型,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5.
著名老中医吉良晨从医50年,博采众长,对中医基础理论及前人的经验在理解和运用上多有独到之处,对脾胃病的治疗亦颇有心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吉良晨老师治疗脾胃病的特点概述如下. 一、纳化升降,首当其要 吉老师认为,中焦脾胃的生理功能,最重要的是纳化升降功能.纳化即生理上胃主受纳五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虚运化失职,可影响胃的受纳,出现食少、恶心、呕吐、脘腹胀痛等症;升降是对气机而言,生理上脾主升而胃主降,若胃气不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出现腹胀、泄泻等症.  相似文献   

6.
<正>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机升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阴阳之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1]。脏腑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气机升降,脾胃居中焦,为脏腑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则肝肾之气升,胃气降则心肺之气降,四脏之气的升降有赖于脾胃的升降健运[2]。若肝木、心火不升,肺金、肾水不降,中土也将失于运化[3]。  相似文献   

7.
“脾胃升降”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脾是体阴而用阳,胃是体阳而用阴;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脾宜升,胃宜隆,升隆相须为用;脾胃与他脏辨证应用于临床,脾为阴脏其用在阳,不升则阳无所用,用阳必升,胃为阳脏其用在阴、阴主降,不降则无所用,因此,治脾必知其欲升,治胃必知其欲降。察其阴阳,知其升降,明期补泄,才能抓仪表有功能要点。  相似文献   

8.
中焦郁证,系指由气、湿、食、痰、火等(不含肿瘤与寄生虫)郁结中焦而致的胸膈满闷、脘腹胀痛或胀满、呕吐、暖气、嘈杂吞酸、不思饮食等脾胃证候。因其病机皆与郁有关,病位居中焦,故名。笔者临证自拟解郁汤临症施治每获良效,略述之。一、中焦郁证的形成 1、脏腑功能失调。肝、脾、胃、功能失调,可致气郁不行,湿郁不化,食郁不消,此为中焦郁证之主要病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触胃湿邪等皆可致伤肝、脾、胃而成中焦郁证。肝郁克脾、脾不升则胃不降;土壅木郁,气不行则湿不化;木郁土虚,脾不运则食  相似文献   

9.
吉良晨治疗脾胃病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彪  金玫 《北京中医》2001,20(2):5-6
著名老中医吉良晨从医50年,博采众长,对中医基础理论及前人的经验在理解和运用上多有独到之处,对脾胃病的治疗亦颇有心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吉良晨老师治疗脾胃病的特点概述如下. 一、纳化升降,首当其要 吉老师认为,中焦脾胃的生理功能,最重要的是纳化升降功能.纳化即生理上胃主受纳五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虚运化失职,可影响胃的受纳,出现食少、恶心、呕吐、脘腹胀痛等症;升降是对气机而言,生理上脾主升而胃主降,若胃气不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出现腹胀、泄泻等症.  相似文献   

10.
升清降浊法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升清降浊法治疗便秘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我们认为在肺、脾、肝、肾四脏。1 1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 ,主宣发肃降 ,肺实气壅 ,气机郁滞或肺虚气陷 ,升降失调 ,致清阳不能升 ,浊阴不能降 ,从而影响大肠传导功能 ,形成上窍塞而下窍闭。1 2 脾主升 ,胃主降 ,脾胃互为表里脾喜阳 ,胃喜阴 ;或感受外邪 ,或内伤湿邪 ,脾胃阴阳失调 ,则脾升胃降机能失常 ,脾气不升 ,则生胀 ,浊气不降 ,则大便秘结。《内经》中就认为 ,便秘与脾受寒湿侵袭有关。如《素问·厥论》云“太阴之厥 ,则腹胀后不利。”《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太…  相似文献   

11.
罗广波  邓志远 《新中医》2014,46(8):227-228
<正>一气周流,即气血津液正常运行,升降出入无异常。其升降枢纽在于脾胃。脾土左升则肾水温升化肝木,肝木升而化心火;胃土右降则心火凉降而化肺金,胃降则肺降,胆木亦随之而降。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气统于肺,其在脏腑曰气,在经络曰卫;血统于肝,其在脏腑曰血,在经络曰营[1]。太阳经气,寒水也,寒为太阳经气之所化。太阳经气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且太阳为六经藩篱,故太阳统领六经。太阳本病辨证,不离营卫二气。肝藏营血,肺主卫气,太  相似文献   

12.
胃下垂,尽管以气陷为基础,但胃浊不降也是妨碍脾升的重要因素。脾胃升降功能失调,在脾则表现有不升和不升反降两类,在胃则表现在不降和不降反升两类。在慢性疾病中,由于脾胃的损伤,功能的衰退、升降不及多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仅只有主次缓急之分,不可能出现单一的脾升失常而胃降正常,或胃降失常脾升正常的病理变化。而对胃下垂的病机认识,多只重视脾气虚损而下陷,即脾气不升反降这一病理现象,强调补气升提,用补中益气汤及类属方剂治疗,忽略了脾气虚易致胃气不足,和降失职食糜不得下传而留滞中阻这一病理变化。笔者认为,只用补气升提法治胃下垂。特别是胃潴留或有梗阻者,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3.
脾胃气虚与升降失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亚琴 《河南中医》2004,24(9):75-76
脾胃禀承土性,但其职不同,胃主受纳且主降浊,脾主运化且主升清;其性也异,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二者纳化相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主化育。由于二者位居中焦,能上引下联,斡旋其中,因而脾胃被称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此如《医圣心源》所言:“脾升则肝肾亦升,故乙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以中气之善运也。”正因于  相似文献   

14.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升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故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升者升其清阳,降者降其浊阴,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胃升降功能失调则可致多种病症.脾主升,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借助宗气的作用以布散营养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脏腑肌腠,其性以升为顺.脾胃不升可出现纳呆,食后腹胀,倦怠乏力,耳聋,眩晕等症.胃主受纳,将水谷及时传入肠中,以下行为顺.如胃气不降,就会出现脘腹胀痛,呃逆呕吐等症.  相似文献   

15.
脾胃病临床很常见,其治疗方法各异,笔者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故脾胃升降为之主要轴心,理气一法运用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取重要部分。现就临床试探,粗略认识体会,不妥之处恳请斧正。1 脾胃乃升降之轴心 脾胃居中焦,诚人体气机升降的轴心。脾主升清,将水谷之精微输送四肢百骸以充养,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传化排泄糟粕。正如叶天士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主降则和……”。这  相似文献   

16.
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常,糟粕内停而致虚性便秘。便秘虽然以脾气虚(或气陷)不升清为主,但胃浊不降也是妨碍脾升的重要因素。《素问·六微旨大论》云:"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脾胃的升降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协调,相反相成。  相似文献   

17.
气机升降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之所赖,气机升降失衡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之一。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下之气不可一刻不升,在上之气不可一刻不降。一刻不升则清气下陷,一刻不降则浊气上逆。故利用脾胃升降之功能诊治胃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脾胃气虚中必致肝肾不足综观察重症肌无力各型的临床表现,其关键病机为脾虚,但亦终至肝肾不足。脾与胃相表里,为后天之本。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职司运化,为气机升降之枢机。脾主肌肉、四肢,上下睑属脾,主升清;胃主受纳,主通降。若脾失健运,脾虚气陷则胃气亦弱,故运化失职,气机升降不利,胃受纳失权,则见肌肉、四肢无力,上睑下垂及上下睑闭合不全;纳呆便溏等症。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乏源,肝藏血,开窍于目;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血不足,肝窍失养;肾精不足,精明失濡,故见斜视、复视、目睛转动不灵;腰膝酸软等症。若致肾不纳气,则见发音不清、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阐述脾胃与失眠的关系为“胃不和则卧不安”,胃气不降、脾气不升,升降失司,中焦成痞是原因,导致上焦的心火与下焦的肾水不能既济而失眠是结果,心火为阳,肾水为阴,心火不下潜肾水,即“阳不入阴”,肾水不上济心火为“阴不敛阳”,体现了《黄帝内经》中失眠的基本病机。文章通过解析王晨临证多年的脾胃病经验方和顺汤,提出“不顺皆为逆”的观点,“胃不和”即为“不顺”,而运用和顺汤辨治失眠就是通过和顺中焦脾胃使心阳下潜肾阴,肾阴上济心阳,失眠得愈,为临床从脾胃论治失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一个重要法则是运土疏木,调整好升降关系。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清升浊降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脏腑气化功能必得脾胃的枢转才能发挥作用,其规律是清气注于阴,藏于五脏;浊气注于阳行于六腑。清中有浊,浊中寓清,气机升降有序,正如《四圣心源》中所说:“脾气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气降,则心肺亦降,故金气不滞。”肝体阴而用阳,肝体得脾精的柔润,才不致刚烈。肝用有脾胃升降转枢,才不致遏滞。脾胃同居中州,是气机升降的必经之路。肝胆之气亦通过此而发挥升发疏泄的功能。若中焦壅滞,气机痞塞,肝胆之气亦因之而郁遏,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