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治疗方式有限, 预后差, 免疫治疗为近期备受关注的一种宫颈癌治疗手段。现报道1例综合阳性评分为100分的宫颈癌复发患者免疫治疗疗效, 该患者单靶点免疫药物治疗10个月余出现疾病进展, 考虑免疫耐药, 通过分析该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 以提高对宫颈癌免疫治疗及耐药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7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 根据复发转移后是否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将患者分为非免疫治疗组(n=32)及免疫治疗组(n=55)。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1(OS1, 病理确诊日期至随访截止时间或患者死亡时间)、总生存期2(OS2, 首次免疫治疗/非免疫治疗时间至随访截止时间或患者死亡时间)、安全性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非免疫治疗组与免疫治疗组的DCR分别为53.1%(17/32)和72.7%(40/5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 P=0.064)。非免疫治疗组中位OS1为51.0个月, 免疫治疗组未达到中位OS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 P=0.006);非免疫治疗组中位OS2为28.0个月, 免疫治疗组未达到中位OS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 P=0.008)。非免疫治疗组与免疫治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8.0个月和23.0个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3.
近距离治疗(BT)技术是使放射源进入或贴近治疗部位, 利用近源处剂量极高随着距离的增加剂量快速跌落, 实现肿瘤局部治疗的一种技术。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距离治疗过程复杂且需要一系列步骤, 可能导致患者在施源器置入状态下等待时间过长而产生施源器相对于肿瘤的位置以及器官充盈状态的改变。近些年, 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有了极大的发展, 机器学习以及神经网络等模型广泛应用于近距离治疗的各个环节, 如施源器置入、图像采集、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施源器重建、剂量优化和治疗实施等步骤。在缩短流程总体耗时、提高操作同质性及提高治疗精度等方面作用显著。本文总结了近年来AI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应用、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对AI在临床近距离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展望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居全球女性高发恶性肿瘤的第4位, 宫颈癌也是唯一被认为是人类肿瘤中可知病因的恶性肿瘤, 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2018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7万, 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3.15%;死亡病例约31万, 占全部恶性肿瘤总死亡人数的3.26%, 全球宫颈癌疾病负担严重。文章通过数据就全球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趋势进行综述, 为女性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病因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淋巴细胞亚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作为肿瘤微环境中主要的免疫细胞, 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免疫微环境, 已成为宫颈癌复发转移的重要参与者, 亦可影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敏感性, 进而影响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近年来以免疫微环境为基础的宫颈癌免疫和靶向治疗已成为宫颈癌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的复发模式以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7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 359例Ⅰ-ⅣA期(按国际妇产科协会2009分期)的患者资料并随访, 对资料详实的249例复发转移患者进行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主要观察终点为复发/转移后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49例患者的远处转移率为77.5%, 局部复发率为36.9%。按照转移复发部位及其与放疗野的关系进行分组, 单纯放疗野内复发(A组)56例, 单纯放疗野外转移(B组)157例, 其中仅野外淋巴结转移(B1组)56例, 仅野外血行转移(B2组)78例, 野外淋巴结与血行同时转移(B3组)23例, 放疗野内野外联合复发/转移(C组)36例。A组、B1组、B2组、B3组、C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24、13、11、9个月(P<0.001)。按照初诊至复发/转移的间隔时间分组, ≤1年组110例、>1~2年组74例、>2年组65例, 三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14、...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肝癌(HCC)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 骨骼是HCC常见的肝外转移部位。HCC骨转移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且缩短生存时间, 但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从HCC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预后影响因素及诊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HCC)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术后有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 麻醉方式、麻醉相关用药、术中麻醉管理等可影响HCC的生物学行为或机体免疫, 进而影响HCC的复发转移。关注麻醉对HCC复发转移的影响, 优化麻醉方案, 有望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并肠梗阻高危体质患者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例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肿瘤复发、伴高危虚弱体质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术前放疗剂量、体质、梗阻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患者消化道通畅效果和饮食情况。10例宫颈癌患者均为根治性放疗后肿瘤复发合并肠梗阻, 自立行走活动障碍。结果 10例患者的中位禁食时间为21 d, 中位体重为35.5 kg, 中位体质指数为13.3 kg/m2, 中位血红蛋白值为67 g/L, 中位血小板值为44×109/L。10例患者均行肠造口, 中位手术时间为6.0 min,中位出血量为5.0 ml。术后10例患者造口均排便, 术后1 d进流食, 术后5 d均能自立行走。结论对于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高危体质肠梗阻患者, 尽管体质极度虚弱, 如果治疗策略及手术方法得当, 部分患者仍有机会解除肠梗阻。  相似文献   

10.
Lumican是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小分子蛋白聚糖家族成员之一, 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细胞过程如上皮间质转化、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黏附等。Lumican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进展呈正相关或负相关, 并可作为肿瘤预后及疗效评估参考。深入研究Lumican与肿瘤治疗抵抗的相关性及潜在机制可为临床治疗疗效预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随着对乳腺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乳腺癌的治疗进入了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 并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 针对乳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不断出现, 主要包括针对雌、孕激素受体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药物,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 针对BRCA1/2突变的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等。由于某些信号通路异常可发生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 因此同一类分子靶向药物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存在交叉使用。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以放化疗为主, 存在复发率高、生存率低等问题。贝伐珠单抗为一种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在2013年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用于复发/转移性晚期宫颈癌的一线治疗。近年来, 内皮抑制素等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靶向药物的研发, 进一步优化了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新策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 endostar)为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抗血管生成药, 虽然已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宫颈癌治疗, 但其是否能成为宫颈癌靶向治疗的新选择, 尚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证实。本文对恩度联合放疗和/或化疗方案的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为宫颈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总结并分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治疗性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roquest、ClinicalTrails.gov、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1年2月18日。对纳入的合格研究进行质量评价, 并从文献基本信息、研究设计、疫苗信息、研究对象、结局指标等多方面归纳梳理, 定性总结临床研究进展。结果共纳入71篇文献, 其中随机对照试验14篇, 类实验研究15篇, 队列研究4篇, 病例对照研究1篇, 病例系列研究34篇, 病例报告3篇。研究对象包括1989—2021年18个国家15~79岁患子宫颈癌或癌前病变的女性。癌前病变治疗性疫苗类文献40篇(n=22 867)), 涉及疫苗6类21种。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 3种已上市的疫苗[希瑞适(Cervarix)、四价疫苗(Gardasil)、九价疫苗(Gardasil 9)]作为辅助免疫治疗在预防癌前病变复发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特异性治疗性疫苗改良牛痘安卡拉E2重组疫苗相关研究已到临床Ⅲ...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评估Ethos宫颈癌在线自适应放疗(ART)基于智能优化引擎(IOE)的完全自动化自适应计划的鲁棒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ⅠB期11例宫颈癌术后患者, 获取原始计划影像及每次放疗迭代锥形线束CT(iCBCT)影像, 并将所有患者数据导入Ethos模拟器。使用Ethos对11例患者进行基于IOE的9野自动计划生成, 生成的计划进行在线ART模拟, 获取每次在线ART计划(共273个分次), 并完成模拟治疗。基于在线ART计划所使用的影像及勾画结构进行手工计划设计, 采用9野均分的布野方式, 手工制作计划用于对照研究。采集剂量学参数、计划复杂性参数及Mobius质量保证(QA)通过率等, 通过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比评估在线自适应放疗计划的危及器官、靶区的剂量学参数及计划复杂度等的鲁棒性。结果与手工计划相比, 在线ART计划的计划靶区(PTV)覆盖相当, 而临床靶区(CTV)D99%更高[(45.93±0.36)∶(45.32±0.31)Gy, P<0.001]。在线ART计划的PTV Dmax显著高于手工计划[(49.89±1.25)...  相似文献   

16.
新辅助免疫治疗可降低可切除肺癌患者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风险, 延长患者生存期, 其疗效优于新辅助化疗。小样本研究表明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相比于新辅助免疫单药方案的主要病理缓解率更高, 但其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更高、治疗周期更长, 可导致手术的延迟、增加术中并发症的风险。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方案选择、手术时机、疗效评估等问题仍未有定论, 多项新辅助免疫治疗单药及联合方案的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期待通过长期随访数据进一步验证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鼻咽癌具有治疗复杂、复发风险高、预后差的特征。影像组学是一种新兴的、无创的医学影像诊断方法, 它从海量的医学影像数据中提取大量的定量特征, 通过量化分析进行诊断和预测, 具有客观、非侵入、可挖掘的特点, 在肿瘤的诊疗中发挥巨大作用。深度学习可以自动地学习影像组学特征, 两者结合应用的前景更加广阔。目前, 已涉及鼻咽癌的多方面研究, 包括鼻咽癌靶区勾画、评估治疗反应、预测预后、预测放疗后不良反应等。本文对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的研究内容及其在难治性鼻咽癌中的临床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旨在提高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在难治性鼻咽癌诊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检查方式和治疗手段。文章就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征、分类、影像学检查、生化标志物的监测及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世界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 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由于化疗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 约87%的患者合并营养不良。虽然营养治疗理念不断推进, 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 导致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治愈率较低。营养不良作为胃癌患者独立的死亡风险因素, 不仅导致不良临床结局, 还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文章总结了近年来胃癌化疗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包括对营养评估工具的选择、营养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并对未来普遍应用于临床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内分泌治疗耐药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过程中一个主要的挑战。近年来内分泌耐药机制主要聚焦于ESR1突变或融合、表观遗传学调控、信号转导通路调控异常、细胞周期调控、肿瘤干细胞、代谢重编程、肿瘤微环境和自噬。探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的最新进展, 可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精准治疗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