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症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对炎症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相关, 在缺血性卒中起着双重作用。深入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IL-6水平的变化和作用, 可能有助于研发预测缺血性卒中转归的新方法以及推动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发生卒中后谵妄(post-stroke delirium, PSD)的预测模型, 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验证。方法前瞻性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内科在2022年2月至5月期间收治的AIS患者, 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谵妄, 将建模组患者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S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PSD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模型预测价值。结果建模组纳入350例AIS患者, 其中71例(20.28%)发生PSD;验证组纳入150例AIS患者, 其中36例(24.00%)发生PSD。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1.036,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0~1.074;P=0.05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OR 1.607, 95%...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多病因疾病, 准确鉴别病因是制定治疗策略及评估转归的重要环节。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识别血管壁病变特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可为探索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随访监测和转归判断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辽宁省农村地区人群缺血性卒中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在辽宁省朝阳县、凌源市、辽阳县和东港市对≥40岁的10 926位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辽宁省农村地区人群缺血性卒中粗患病率为5.51%(602/10 926),标化患病率为4.04%,其中男性标化患病率为5.05%,高于女性人群的3.44%,且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龄[以40~49岁人群的OR值为1,50~59岁人群OR=2.08,95%CI 1.31~3.30,P=0.02;60~69岁人群OR=3.90,95%CI 2.51~6.05,P<0.01;70~79岁人群OR=5.32,95%CI 3.37~8.34,P<0.01;≥80岁,OR=3.64,95%CI 2.00~6.62,P<0.01)、男性(OR=2.35,95%CI 1.95~2.84,P<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4月至2022年5月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且在治疗后24 h内发生HT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以及HT的神经影像学表现。比较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组与无症状颅内出血(a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sICH)组以及梗死灶内HT组和梗死灶外HT组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T类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3例HT患者, 男性40例, 女性23例, 年龄(73.5±8.95)岁;sICH 42例(66.7%), asICH 21例(33.3%)。梗死灶内HT 37例(58.7%)[ECASS分型: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 HI)-1型5例(7.9%), HI-2型6例(9.5%), 脑实质血肿(paren...  相似文献   

6.
胶质淋巴系统是近年来发现的脑内液体转运和物质清除系统。它通过血管周围间隙和星形胶质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4, 促进脑脊液与间质液流动交换, 清除代谢废物, 维持大脑内部环境稳定。脑水肿是由脑组织内液体积聚过多所致。最近的研究显示, 胶质淋巴系统在脑内液体的摄入和排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胶质淋巴系统的改变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后发生脑水肿的重要原因。文章就胶质淋巴系统在缺血性卒中后脑水肿形成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相关治疗靶点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缺血性卒中后脑水肿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卒中是导致成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因此, 及时准确地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情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廉价、无创和多功能技术, 脑电图能直接反映脑功能和代谢的异常状态, 对脑血流减少引起的脑损伤更为敏感, 在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预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缺血性卒中后脑电图改变以及与缺血性卒中转归相关的特征性脑电图改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治疗已被证明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佳治疗方案, 但其疗效与时间密切相关, 因此早期获得能够预测其转归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血细胞能反映炎症反应, 成本极低且容易获得。文章阐述了血细胞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转归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时间窗内实现血管再通是挽救缺血半暗带和改善神经功能的首要方法。然而, 血管成功再通后可能出现的高灌注会导致神经功能恶化和转归不良。文章对血管再通后脑高灌注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卒中是中国成年人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 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除传统危险因素外, 社会因素对卒中的发生发展、就诊及时性、转归以及死亡率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对社会经济因素及其他社会因素(如个人社交网络)与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镁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疑似卒中患者。收集基线特征资料, 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ICAS。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镁与ICAS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 354例患者, 包括1 4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16例ICAS)和903例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84例ICAS)。总体研究人群中位年龄67岁(四分位数间距60~77岁), 男性1 420例(60.30%), 中位血清镁0.86 mg/L(四分位数间距0.81~0.92 mg/L)。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 ICAS组血清镁显著低于非ICAS组(P=0.013);在非缺血性卒中患者中, ICAS组血清镁有低于非ICAS的趋势(P=0.05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1.020,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0~1.030;P<...  相似文献   

12.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且预后极差的疾病。目前具有适应证的药物可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 但无法治愈, 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当前PAH研究热点。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 在体内活性形式为1, 25-二羟维生素D3。近年来维生素D缺乏已被证明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PAH的发生, 本综述探讨维生素D缺乏在PA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并讨论维生素D补充对PAH的治疗意义, 旨在为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入院时YKL-40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和90 d时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IS患者。转归不良定义为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AP及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血清YKL-40对SAP及90 d时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77例AIS患者, 血清YKL-40中位数为127.16 μg/L, 104例(27.6%)发生SAP, 126例(33.4%)在发病后90 d时转归不良。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校正混杂因素后, YKL-40是SAP[优势比(odds ratio,OR)1.005,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3~1.008;P=0.001]...  相似文献   

14.
研究证实, 高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文章就高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卒中风险、病因学分型、严重程度、转归的相关性以及降低高半胱氨酸预防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性功能是成年人生活质量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显示, 男性和女性在卒中后均可能发生性功能障碍。卒中后性功能障碍患病率很可能高于预期。文章对卒中后性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影响因素、评价和干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与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密切相关。铁死亡抑制剂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 提供神经保护。因此, 铁死亡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以及调控铁死亡干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对缺血性卒中时铁死亡的分子机制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行了综述, 期望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谵妄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卒中后谵妄与患者转归不良和病死率增高相关。文章对卒中后谵妄的筛查工具、预测因素和预测模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并发症,与患者的病死率和医疗费用增加密切相关。发生SAP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与误吸及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有关,后者是在卒中发生后通过复杂的循环性和神经性通路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而诱发。  相似文献   

19.
肺栓塞是肺癌易被忽略的并发症,通常提示肺癌患者预后不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肺栓塞相比,肺癌相关肺栓塞的发生、发展有所不同,了解其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可指导临床在肺癌患者中更高效地识别出合并肺栓塞的患者,制定出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对血管内机械切除血栓的病理学研究仍十分有限。文章就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获得的血栓病理成分的常规染色、特殊成分、免疫因子表达、电镜形态、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卒中病因学鉴别和转归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