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污染不同物体表面后, 不同温度条件下病毒核酸存留时间及变化规律, 为环境样本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相关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取实验室保存的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咽拭子灭活样本, 污染不锈钢、塑料、木材、纸板及棉布等材质的表面, 制成模拟污染样本, 放置常温及冷藏环境下, 分别在第0 d、1 d、3 d、7 d、14 d和第30 d, 每种材料每次取出3件样本, 浸泡后提取核酸, 使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分析不同类型材料表面污染后病毒核酸回收率、核酸可检出时间和Ct值变化。结果新冠病毒污染后, 棉布、塑料和不锈钢核酸的回收率为1.75%~2.90%, 木材和纸板较低, 分别为0.0021%和0.21%。所有材料模拟样本在第30 d均仍可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不锈钢、木材、纸板及棉布表面病毒核酸Ct值在前7 d内快速上升, 随后变化较小。塑料表面病毒核酸Ct值较其它四种材料变化较小。结论新冠病毒污染物体表面后, 第30 d仍可检出病毒核酸, 且不同性质的物体表面降解模式不同。在日常环境监测中, 应结合核酸检测和其他调查手段, 综合评估判...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对神经、肺、肾、血管和心脏均会产生负面影响, 但对肌肉骨骼的作用仍缺乏关注。新近的研究表明COVID-19与骨质疏松症(OP)存在紧密关联。COVID-19本身及其治疗、患者自身因素等都与OP的发生有关, 同时骨密度(BMD)降低与COVID-19患者的临床病程及预后也密切相关。此外, 抗OP治疗与COVID-19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因此, 本文就COVID-19与OP的相互关系进行总结分析, 以期为COVID-19患者以及未来疫情下治疗OP、加强骨健康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应用于不同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诊断和筛查的作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0年7月间收集的48例SARS-CoV-2特异性IgM或IgG抗体阳性人员的血清抗体动态检测信息, 分为COVID-19确诊病例组、疑似病例组、假阳性组。结果 15例COVID-19确诊病例组在患者确诊后0~4 d、5~9 d单纯IgM抗体阳性率为6.67%和13.33%, 10~14 dIgM和IgG双抗体阳性率达100.00%;19例疑似病例组中单纯IgM抗体观察期间全部转为IgG抗体;14例假阳性人群表现为单IgM阳性, 观察期间无1例IgG转阳。结论动态检测SARS-CoV-2特异性抗体变化趋势可协助判断COVID-19感染情况, 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变异株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蔓延, 对全球经济和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同属于呼吸道病毒的甲型流感病毒是流感的主要病原体, 其宿主范围广泛, 易发生变异, 每20~40年暴发一次的流感大流行、每年的季节性流感、重症流感或动物流感病毒都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以上两种病原感染后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针对这两种呼吸道疾病的交替流行或共同感染, 开发有效的双价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主要介绍基于不同平台的新型冠状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双价疫苗的研发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持续肆虐的背景下, 具备病毒载量高、传染性强、潜伏期短特征的新冠变异株, 如Delta、Omicron变异株, 使室内密闭空间的生物气溶胶传播机制研究成为防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热点。本文从生物气溶胶特性、采集与检测技术发展现状、生物气溶胶传播典型案例三方面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冠病毒感染者病毒RNA脱落时间与病毒单核苷酸突变和感染者人口、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关系, 为新冠病毒感染动力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线索。方法收集江苏省2021年7月至9月暴发的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感染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基础疾病等资料, 采集病例鼻咽拭子样本, 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样本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利用在线分析平台判断病毒型别、分析突变位点, 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新冠病毒RNA脱落时间与各研究因素的关系。结果本起新冠疫情最终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人员350例, 其中女性占60.3%, 年龄中位数49岁[四分位数间距(IQR, 37~65岁)], 中位病毒RNA脱落时间33天(IQR, 26~44天)。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 同武汉参考株序列相比, 感染者序列存在34~41个核苷酸突变位点, 属于VOC/Delta变异株(B.1.617.2进化分支), C346T、C1060T、T2803C、T7513C、A29681C为本起疫情350例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主要单核苷酸变异位点(SNP)。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基础疾病、临床分型、疫苗接种情况、SNP T28...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自2019年12月在全球各地出现后, 迅速演变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具有潜伏期长, 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力强, 病情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本文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血清淀粉样蛋白A、铁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147、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正五聚蛋白3等重要标志物在COVID-19检测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高灵敏且简便的检测方法, 实现对病毒核酸的快速检测。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新型核酸检测方法。通过在石墨烯传感界面锚定化学小分子, 然后修饰上DNA四面体探针, 实现了对病毒核酸的检测。通过测试传感器件的转移特性曲线, 可将探针与目标物杂交结合的生物信号转化为器件的电学信号, 并通过晶体管器件的信号放大作用, 实现了对目标分子的高灵敏检测。结果靶向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RNA的ORF1ab序列的DNA四面体探针与目标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杂交结合。测试了唾液中不同浓度条件的2019-nCoV的核酸模拟样本, 观察到随着目标核酸的浓度增加, 晶体管传感器件的狄拉克点产生规律性的向左偏移。在100 μl的待测液, 传感器件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05拷贝/μl, 且响应时间低至5 min。结论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检测方法, 极大地提高了对病毒核酸的检测灵敏度并缩短了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9.
1972年, 诺如病毒被发现, 此后被确认为全球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及暴发的主要病因之一, 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50年来, 人们对诺如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病原特征等有了较深入认识, 但迄今未能建立有效的体外培养和实验动物模型, 导致其感染和致病机制研究受限, 也无特异的疫苗和药物上市。随着轮状病毒疫苗的全球普及, 诺如病毒成为继轮状病毒后又一亟待控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为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增加诸多挑战。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是确保成功举办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对接国际赛事要求、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周密调度采样检测力量、开展精准管理等措施。冬奥会核酸检测机构累计检测涉奥人员185 942 3人次, 检出阳性437人次, 取得了采样检测工作高效运行且无生物安全事故、采送检报时限符合赛会要求, 采样检测人员无感染的佳绩。冬奥会核酸采样检测工作创新了大型国际赛事核酸检测的管理方法, 积累了工作经验, 各检测机构的采样检测能力、质量控制及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后勤保障能力得到了很多锻炼和提升, 为后续大型活动和社会面核酸检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COVID-19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 截至2022年6月25日, 全球有超过5.4亿人确诊感染, 累计死亡人数超过632万。了解COVID-19患者恢复后是否能获得持久免疫保护力是疫苗制备、疾病防控及判断疫情走向的关键。持久免疫保护力的产生核心是免疫记忆性, 即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产生有效免疫记忆。本文将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免疫记忆的生成与维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临床评价, 初步评价其应用于隔离人员筛查的效果。方法采集172位隔离人员的临床平行样本(分别用于核酸和抗原检测)共516份, 由研究人员和隔离人员分别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SARS-CoV-2抗原的快速检测, 同时在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 计算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和Kappa值。结果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1.86%(95%CI:86.80%~95.09%), 一致性分析Kappa系数为0.527(95%CI:0.318~0.736), 0.4≤Kappa<0.8。研究人员和隔离人员自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9.42%(95%CI:96.78%~99.90%), 一致性分析Kappa系数为0.944(95%CI:0.836~1.000), Kappa>0.8。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SARS-CoV-2抗原在发病初期及病毒载量较高时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可应用于对隔离人员的现场筛查。但鉴于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21年8月北京市一起入境航班关联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基因组特征及变异情况, 为疫情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此次疫情全部50例关联病例的呼吸道标本, 使用数字PCR方法对病毒载量进行测定, 使用高通量测序对病毒全基因组进行测定分析, 对基因组数据拼接整理后进行变异位点分析及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全部50例样本中病毒载量中位数为5.57×104拷贝/ml(ORF1ab基因)和5.85×104拷贝/ml(N基因)。共测定获得SARS-CoV-2病毒全基因组序列46份, 均为Omicron变异株BA.5分支。其中21例与7例形成两个进化簇, 内部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度高于99.993%和99.997%。结论该起聚集性疫情可能由两个传播链和其他散在感染共同构成, 疫情病毒为境外流行的Omicron变异株BA.5分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后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四川省5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包括既往感染康复者、正在住院的病例和新病例)不同时间的血清样本1 705份, 采用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的IgM和IgG抗体。采用SPSS26.0对IgM和IgG抗体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揭示IgM和IgG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研究共纳入确诊病例352人、无症状感染者162人。自确诊(或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后8~149 d, 92.75%~100%的感染者血清中IgG抗体呈阳性;持续至360 d后, 仍有超过60%的感染者IgG抗体呈阳性, 随时间增加, IgG抗体的S/CO值有下降趋势。连续观察15例感染者在确诊(或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后8~14 d, 血清中抗体阳性率达100%, 120 d后IgM抗体转为阴性, 随病程时间增加IgM抗体的S/CO值变化趋势明显。自确诊(或2019-nCoV核...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健康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 评价疫苗免疫效果。方法从西藏自治区6个地级市选择无2019-nCoV感染史并已完成全程2剂次免疫或加强免疫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采集血清样本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019-nCoV特异性IgG抗体, 分析不同免疫史以及各年龄组接种者的抗体阳性率。结果共计纳入调查对象22 255名, 2019-nCoV特异性IgG抗体总体阳性率为96.38%。加强免疫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为97.12%, 远高于全程免疫人群的88.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1.11,P<0.001)。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8,P<0.001), 低年龄≤10岁和11~20岁组的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其他年龄组, 分别为93.44%和89.03%。除那曲市和≤10岁年龄组外, 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之间和不同地区相同年龄组之间的不同免疫史人群抗...  相似文献   

16.
自2022年4月份以来, 多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了儿童不明原因急性重症肝炎病例(已排除由肝炎病毒A-E和其它导致急性肝炎的常见病因)较以往大幅增加。这些病例高度散发, 发病人群为16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 病情进展快、症状重。早期病例约10%预后不佳。WHO认为此次不明原因急性重症肝炎事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暴发事件。欧盟疾控中心(ECDC)评估其为"令人担忧的公共卫生事件"。本文就此次全球儿童不明原因急性重症肝炎事件的进展、监测和应对等进行综述, 供相关领域学者及公共卫生机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OBI)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特殊类型, 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阴性, 但HBV核酸检测为阳性。本文主要综述了OBI在献血者中的流行情况、传播可能性和检测建议。世界部分国家和国内具有代表性地区献血者OBI的流行率各不相同, 分析表明非洲地区献血者OBI流行率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我国南方地区献血者OBI流行率高于北方地区。献血者OBI存在传播乙肝病毒的可能性, 核酸检测和乙肝核心抗体对献血者OBI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应根据当地HBV流行状况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 以期最大限度降低OBI对输血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狂犬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人兽共患病, 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通过对犬的大规模免疫等防控措施, 狂犬病逐步得到控制, WHO号召在2030年消除由犬传播的人间狂犬病。狂犬病病原体的检测既是狂犬病病例确诊的重要依据, 也是衡量狂犬病消除进度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国内外关于狂犬病病毒检测的研究众多, 本文从抗原检测技术、抗体检测技术、核酸检测技术以及其他检测技术4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灵敏且快速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抗原检测方法。方法构建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器件, 并对传感器沟道材料进行探针分子修饰。在不同浓度2019-nCoV刺突蛋白溶液中进行电学信号的测试, 从而将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的生物信号转化为电学信号。结果抗体探针通过连接分子成功固定在石墨烯表面, 特异性靶向目标待测物, 从而确保传感器件的检测准确性。测试不同目标物浓度条件下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转移曲线得到相应的狄拉克点偏移, 最低检测浓度达到3.6×10-17 g/ml, 器件响应时间低至3 min。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利用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进行灵敏、高效且简便的2019-nCoV抗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识别和相互作用, 是建立感染的关键初始步骤, 受体分布影响病毒的细胞嗜性和组织嗜性, 影响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和增殖。但目前RSV受体尚不明确, 这也是阻碍RSV疫苗及治疗性药物研发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现有的RSV受体进行综述, 以期对RSV疫苗及治疗性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