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2.
目的评价饮茶习惯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选择在脊椎-硬膜外阻滞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292例,年龄65~85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Ⅲ级。术前1 d完成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估术前认知状态。麻醉前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咖啡因和茶多酚的浓度。术后于麻醉复苏室、1、3、7 d(或出院前)同一时段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采用谵妄评定量表判断POD的发生。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P组)和非POD组(NP组),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NP组比较,P组年龄、ASA分级、血浆咖啡因浓度和茶多酚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咖啡因浓度、茶多酚浓度和饮茶习惯是减少老年患者POD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饮茶习惯是减少老年患者POD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麻醉学分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3,(1)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 影响短期和长期预后。随着老年患者手术比例不断增加, POD的防治也日益受到关注。本共识基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证据, 围绕老年患者POD的定义和诊断、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术中麻醉管理和监测、术后管理和治疗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总结, 通过共识工作组多次讨论而最终成稿, 以期为老年患者POD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D)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DBS)术后谵妄(PO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择期行DBS的PD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资料、术后资料及POD的发生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52例)及非谵妄组(155例)。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组间比较, 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POD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07例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有52例(25.1%)患者发生POD。与非谵妄组比较, 谵妄组患者的年龄较大, 术前改良Hoehn-Yahr(H-Y)分级较高, 术后第1天数字分级评分法(NRS)疼痛评分明显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校正比值比(OR)1.09, 95%置信区间(CI)1.03~1.16, P=0.002]、术前改良H-Y分级(校正OR 2.67, 95%CI 1.42~5.00, P=0.002)以及术后第1天NRS疼痛评分(校正OR 1.44, 95%CI 1.22~1.70, P<0.001)是DBS 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患者行DBS后谵妄的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脑电监测指导下全麻对非急性期脆弱脑功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非急性期脆弱脑功能老年患者60例, 性别不限, 年龄65~85岁, BMI 18~30 kg/m2, ASA分级Ⅱ或Ⅲ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常规全麻组(C组)和脑电监测指导下全麻组(E组)。静脉输注丙泊酚50~150 μg·kg-1·min-1和瑞芬太尼0.05~0.30 μg·kg-1·min-1维持麻醉, 间断追加罗库溴铵维持肌松。E组出现脑电暴发抑制[脑电暴发抑制比≥10%超过1 min或麻醉意识指数(AI)<40]时, 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观察1 min后若仍存在上述情况, 继续减少药物用量或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C组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中发生低血压时, 结合患者HR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4~10 μg或多巴胺1 mg。于麻醉诱导后10 min、切皮即刻、术毕即刻和术后1 h时, 采集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样行血气分析, 计算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动脉-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及颈静脉-动脉血乳酸浓度差。记录苏醒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和... 相似文献
6.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2,(5)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严重影响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转归, 甚至影响远期预后。目前POD的病理生理过程尚未明确, 研究POD危险因素有助于揭示POD的发病机制, 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POD的发生。一些研究表明术前血液标志物可作为预测POD的指标。文章从炎症介质、胆碱能相关因素、神经损伤标志物、激素及相关物质、维生素D和基因表达调控六个方面回顾了术前血液标志物预测POD发生的研究。为临床识别POD高危人群、防治POD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色绿光和蓝光对七氟烷麻醉致小鼠脑电爆发抑制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22只,体重22~26 g,10~12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绿光对照组(G-Con组,n=5)、单色绿光组(Green组,n=6)、蓝光对照组(B-Con组,n=5)和单色蓝光组(Blue组,n=6)。G-Con组和Green组于2.0%七氟烷麻醉30 min后,分别在无其他光源的圆柱形玻璃麻醉室内暴露于800 lux的复合白光和单色绿光(530 nm),继续2.0%七氟烷麻醉30 min;B-Con组和Blue组于2.5%七氟烷麻醉30 min后,分别暴露于800 lux的复合白光和单色蓝光(460 nm),继续2.5%七氟烷麻醉30 min。采用脑电图监测小鼠的脑电信号,计算单色光暴露前后各30 min时段脑电能量以及光暴露前10 min时段(T0)、光暴露后0~10 min时段(T1)、10~20 min时段(T2)和20~30 min时段(T3)爆发抑制率(BSR)。结果与G-Con组比较,Green组T0时段B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基于视觉分析脑电图的镇静管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年龄≥18岁,ASA分级Ⅲ或Ⅳ级,NYHA分级Ⅱ-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视觉分析脑电图指导镇静管理组(A组)和BIS指导镇静管理组(B组)。A组通过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麻醉深度于C或D级;B组通过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BIS值40~60。记录CPB期间丙泊酚用量及术中总用量、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和动脉血气指标。术后第1-7天采用CAM-ICU量表评定术后谵妄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谵妄发生率较低(P<0.05),动脉血气指标、丙泊酚用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气管拔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基于视觉分析脑电图的镇静管理有助于降低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全麻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单侧、首次TKA的患者122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与七氟醚组(S组), 每组61例。P组患者采用静脉输注丙泊酚全麻复合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 S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吸入全麻复合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或出院当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Qol Five-Dimensional Questionnaire, EQ-5D)对患者进行恢复质量评估, 记录EQ-5D指数;记录患者术后1、2、3、7 d(或出院当天)静息及运动VAS疼痛评分;术后3 d内采用谵妄评估(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CAM)量表评估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术后3个月EQ-5D指数比较, 差异... 相似文献
10.
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是干扰患者术后日常活动和影响患者身体基本机能恢复的一类疼痛综合征, 并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CPSP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尚不明确, 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目前的研究支持CPSP受到遗传、社会心理、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影响, 并且与复杂的神经系统调制有关。文章简要介绍CPSP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从遗传的疼痛易感性出发, 结合表观遗传因素、肠道微生物、环境以及神经调制系统的相互作用, 重点阐述CPSP的发病机制, 旨在为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风险因素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和术后6个月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髋部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68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存情况, 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 单因素分析各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后谵妄情况, 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老年部骨折术后6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3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死亡, 死亡率为10.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存活组与死亡组在性别(χ2=11.346, P<0.01)、年龄(Z=-3.713, P<0.01)、ASA分级Ⅲ或Ⅳ级(χ2=16.858, P<0.01), NLR(Z=-3.150, P<0.05), 术后谵妄(Z=8.352, P<0.05)和血红蛋白(χ2=-3.443,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比值比(OR)=2... 相似文献
12.
本综述介绍了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的遗传药理学特点, 对肾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的分泌相关易感基因的关键变异做了详细的描述。共挑选出与PTDM发生密切相关的16个基因的2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逐一阐述, 以期为PTDM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对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全麻下脑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 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P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1.0~1.5 mg/kg行麻醉诱导, 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1·h-1术中维持麻醉;R组患者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1 mg/kg行麻醉诱导, 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3~0.7 mg·kg-1·h-1术中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合并疾病情况、手术时长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于术前20 min和术后5 min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样本, 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IL-6、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β, S100β)和TNF-α水平。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intensive care unit, CAM-ICU)量表于拔管后30 min、术后1 d和术后3 d...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胆碱能生物标记物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本院择期在脊椎-硬膜外阻滞下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年龄65~85岁, 体重50~80 kg, ASA分级Ⅰ~Ⅲ级。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于麻醉前取肘静脉血5 ml,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丁酰胆碱酯酶(BuChE)、TNF-α和IL-6浓度。于术前1 d、术后入恢复室、术后1、3和7 d(或出院前)同一时段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 术前采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术前认知状态, 术后采用CAM法和MDAS法评估POD的发生情况, 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P组)和非POD组(NP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D的危险因素。结果 NP组349例, P组57例, POD发生率为14.0%。与NP组比较, P组患者年龄、术前并存基础疾病(≥3种)、血浆ChAT、TNF-α和IL-6浓度升高, AChE和BuChE浓度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血浆AChE、BuChE、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80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有无发生POD分为谵妄组(17例)与非谵妄组(163例), 统计POD发生率, 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中有17例出现POD, 发生率为9.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年龄、年龄≥75岁、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术前贫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OR)1.211, 95%CI 1.036~1.415,P<0.05]、糖尿病史(OR 6.209, 95%CI 1.659~23.737,P<0.05)、术前贫血(OR 3.646, 95%CI 1.011~13.150, P<0.05)是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OD有一定的发生率, 年龄、糖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性队列研究, 分析心脏外科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阜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行正中开胸体外循环的1 562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 其中男1 084例(69.3%), 女478例(30.7%);年龄(50.3±11.4)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 将患者分为谵妄组(503例, 32.2%)和非谵妄组(1 059例, 67.8%),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指标, 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脏外科术后48 h内为谵妄高发时间段, 占总谵妄发生率的87.2%(438/503)。不同心脏手术类型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差异较大。谵妄组失业及无业比例较高(7.3%对4.8%, P<0.05), 高血压及颈动脉狭窄比例均高于非谵妄组(P<0.05)。两组手术类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术中低血压事件(MAP<40 mmHg, 1 mmHg=0.133 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组术后首次血糖水平高于非谵妄组(P<0.05), 首次血气氧分压及首次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非谵妄组(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脑电图在脑死亡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7月申请脑死亡判定的患者信息、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脑死亡的临床判定必须由2名以上具有判定资质的医师执行。而辅助检查则包括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LSEP)。判定标准参照中国的成人及儿童脑死判定指南。结果共收集77例患者信息,其中符合脑死亡诊断标准的患者共72例,年龄(42±5)岁(8~67岁),EEG的完成率为96.4%。13.9%脑死亡患者EEG存在头皮肌电伪差,使用肌松剂后EEG呈电静息状态。在脑死亡判定中,EEG的敏感性为95.8%。出现1例假阳性病例,但EEG仍预测了患者最终的死亡,可能与EEG不能显示脑干的电活动有关。结论 EEG在脑死亡判定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头皮肌电伪差在脑死亡患者EEG中并不少见,必要时可使用肌松剂辅助判定。 相似文献
18.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1,(4)
目的评价脑脊液神经损伤相关蛋白水平预测患者术后谵妄(POD)的价值。方法选取拟在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 000例,性别不限,年龄40~9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1 d时的MMSE评分>24分。麻醉前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样,检测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脊椎-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取脑脊液2 ml,采用ELISA法测定α-突触核蛋白(α-syn)、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Aβ1-42、总Tau蛋白(t-Tau)、磷酸化Tau蛋白(p-Tau)、颗粒蛋白前体(PGRN)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sTREM2)的浓度。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POD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与非POD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预测POD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964例患者,其中108例发生POD,发生率为1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龄和脑脊液α-... 相似文献
19.
脆弱拟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专性厌氧, 可作为机会致病菌引起机体感染。脆弱拟杆菌脑膜炎是由脆弱拟杆菌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 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由脆弱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并发双侧硬膜下脓肿病例, 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