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外感发热伴便秘在临床较多见,其外感发热多见六经辨证中的三阳证,即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与三阳并病证。三阳证引发便秘的病机为表邪犯里,扰乱气机与津液代谢,内结成实。太阳便秘为邪犯太阳,肺治节失司,宜宣通解表,选用银翘散等加减。少阳便秘为肝-肺气机循环障碍,三焦水、气代谢失常,宜和解清热,选用小柴胡汤等加减。阳明便秘为经热蒸腾,内结腑实。阳明经热便秘宜清经泻热,选用栀子汤等加减;阳明腑实便秘宜用下法,选用调胃承气汤等加减。少阳并病便秘宜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配伍,选用大柴胡汤等加减。由于小儿脾胃软脆,一融之气易伤,故健脾消食化滞应贯穿治疗的始终,且小儿气血未定,忌以误下。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2.
抽动-秽语综合征证候繁杂,病位涉及多个脏腑,张喜莲教授从六经辨证入手,认为其病机不离气机失和,以“和”立论,结合临床证候群辨证施治,提出尤以太阳经气失和、少阳枢机不利、阳明中气失调之三阳致病多见,通过调和营卫、疏利枢机、调理脾胃等诸“和法”,分经辨治,常获显著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3.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予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此方由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炙甘草二两、生姜一两半、大枣十二枚组成,功在清热止利,和胃止呕,主治少阳邪热内迫阳明所致之胃肠功能失调证。自2007年8月~2012年12月,笔者于临床中应用此方加味治疗急慢性胆囊炎共5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伤塞传经,有正气传,及病邪传之分。正气传者,如一日太阳主气,二日阳明主气,三日少阳主气,四日太阴主气,五日少阴主气,六日厥阴主气。一日一经,周而复始,一定不移。医者认实是那径之病,然后照各值日主气之期,定其病之轻重,又乘其所值之径期而救治之。故仲景伤寒论中,一二日,八九日等字,皆指各经值日之主气。概是眼目并非闲文。病邪传者。如病在太阳不解,传入阳明,则现阳明症;或传入少阳,则现少阳症;或传入三阴则现三阴症。或始终只在一经,或传入他经,或与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谓:“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一般注家多认为,必太阳与阳明二经证同时均发才用。但殊不知表邪已随下利而陷于阳明,太阳证多自行消失;太阳寒水凌胃,阳明本燥无权,更不可能出现胃实的阳明证。所谓下利,应包括痢疾在内,因仲景之世,尚无“痢”字,而况临床所见的痢疾,多由下利转化而成。实践证明,本方不仅治急、慢性肠炎有殊效,用治痢疾也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而不明原因发热因其病因不明及诊疗困难,属于儿科临床疑难杂病之一。汪受传教授认为小儿不明原因发热多为外邪侵犯所致的外感热病,其中热程较长者尤以少阳经病常见,故可从六经辨证中少阳经辨证治疗,以清利少阳为基本治法,分别为清利少阳郁热、湿热和清利少阳阳明邪热,辨证使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大柴胡汤等加减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附验案3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将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归于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属太阳病范畴,本文试图从葛根黄芩黄连汤的中药药理角度探讨,认为该方的六经归属为阳明热证兼太阳表证,属太阳阳明并病。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曰:“少阳之为病,口若、咽干、目眩也。”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方,少阳病是半表半里证候,本病的发生由它经传来,也可出本经自受发病。1 临床辨证少阳证病机为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而导致脾  相似文献   

9.
发热有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多因外感“六淫”之邪所引起 ,内伤发热是由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偏盛偏衰引起。由于人体的素质差异、外感邪气不同 ,临床所见发热证型多 ,多年来以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特色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报告 4例如下。1 例 1,太阳少阳合病发热女性 ,4 6岁。农民 ,2 0 0 0年 5月 2 0日会诊。患者因恶寒高热住本院内科 ,经抗感染等治疗 4天 ,仍是恶寒高热日数次而请本科会诊。会诊时患者诉 4天前到水稻田中喷洒农药 ,背部为水湿透 ,腹中饥饿 ,回家后即出现恶寒高热而来住院。住院期间检查无明显异常。当时患者正恶寒高…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被誉为"方书之祖",承袭了《黄帝内经》的寒热辨析,吸收《难经》的脉学思想,以《神农本草经》药物学专著为蓝本,形成了中医治疗学完备的诊疗方案,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与总结,提出了对于"外感证候"的独特理论—"六经辨证论治",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成为后世医家学习的典范。它第一次从临床实际运用角度出发,把寒热两种症状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病理证候,指导辨证纲领。"六经理论"的核心是"寒热先后,寒热相盛,寒热胶聚,寒热互见",反映的是人体阴阳次序及状态的变化。太阳经证到阳明经证的变化可作为这一思想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柴胡桂枝汤始载于《伤寒论》。由柴胡、桂枝、黄芩、甘草、半夏、芍药、大枣、生姜组成,系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取半量而成。《伤寒论》云:“血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哎,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因此,常用于主治太阳、少阳合病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近年来该方的应用引起国内外学  相似文献   

12.
李新民教授结合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小儿外感发热的病因多为风热犯肺,三阳热盛,临床以宣透风热、三阳合治法为基本治则,方用银翘散合柴葛解肌汤加减。临证中根据患儿症状灵活加减药物,并重视煎服方法,面面俱到,退热效果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3.
所谓经方者,乃“循经用药”等于针家循经取穴者是也。首先知某经之是动和主动之为病,然后用药而不离乎本经,即所谓某药入某经者也。所谓时方者,尚不知起于何时,察其方更未离乎“循经用药”,有汪訒庵之医方集解可证。是书载有仲景之桂枝汤此足太阳药也;麻黄汤此足太阳药也;白虎汤通治阳明药也;大承气汤此正阳阳明药也;小柴胡汤此足少阳药也等等。至于局方之平胃散也是足太阴阳明药,李东垣之枳实消痞丸为足太阴阳明药。根据以上汪訒庵亦将叶、薛、吴王四家之方辑著入其医方集解并释某  相似文献   

14.
<正>《伤寒论》是专门研究外感寒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变化,由于各种功能不同,故有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种不同的病证表现。厥阴病是临证中的常用见症、凝难证,因在下连少阴寒水,上承心包相火,同时厥阴与脾胃有木土相克关系,故临床表现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15.
六经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经辨证是东汉末期医学家医圣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辨证方法。1六经的概念 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伤寒论》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它是在《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六经辨证主要用于外感伤寒的辨证,其特  相似文献   

16.
<正>本组秋季腹泻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1岁25例,1~2岁36例,>2岁5例。根据《伤寒论》六经辨证标准,66例均属太阳与阳明合病之下利,系葛根汤证。  相似文献   

17.
大柴胡汤是《伤寒论》方,为外感热病邪入少阳阳明经而设。我校门诊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外感发热重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素问·热论篇》日:“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两感于寒”的病机是表里同病。临证中两感证虽然两经同病,证情复杂,依据脏腑表里的关系,细致诊断,大胆用药,常可起危疴而速效之间。  相似文献   

19.
正人体十二正经由六阴经、六阳经构成,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其中阳经有太阳、阳明、少阳之别。膀胱经全名为足太阳膀胱经,"太"是"极端、过"的意思。太阳,也就是人体最大的阳气出处。膀胱经在十二正经中的主要作用是升发人体阳气,换言之,人体有无精神,气力是否足,都依赖于膀胱经是否通  相似文献   

20.
自 1997年以来 ,在本院产科会诊 5 0多例经过长期抗菌素、激素、输液和输血等治疗仍发热不退患者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 ,收到满意疗效。现举例报告如下 :1 外感风寒发热师某 ,2 5岁。 1999年 1月 2日住院。 2 9日行剖腹产 ,次日体温升高 ,波动在 38~ 39.8℃之间 ,经静滴青霉素、红霉素10日 ,输血 6 0 0ml,热势不减。会诊时 ,产妇体温 38.8℃ ,发热早轻午重 ,伴恶寒 ,头痛肢紧 ,全身关节疼痛 ,无汗口苦 ,腹胀 ,时咳 ,舌稍红 ,苔微黄 ,脉浮紧。证为外感风寒 ,传里化热 ,波及三阳。基于三阳合病治以从枢的原则 ,解表与和解合为一法 ,采用小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