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是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死亡的首要原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药物的临床应用,也对患者的远期预后、生活质量及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逆转负性结局。该文对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心脏毒性危险因素、评估工具以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为临床进一步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是当今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蒽环类药物作为常用的肿瘤治疗药物,会对患者的心脏带来一定的毒性作用。而放射治疗同样会因高的治疗剂量,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心血管相关的临床疾病。放化疗相关心脏毒性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早期发现放化疗相关心脏毒性对患者的长期预后起着重要作用。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经济、无创、可重复、快速便捷的检查手段,在放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的筛查、诊断、监测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超声心动图及其新技术评估肿瘤放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阿霉素广泛用于肿瘤的化疗,但可引起剂量依赖性的心脏毒性。阿霉素引起心脏毒性的机制复杂且具有不可逆性,与其增加氧化应激、抑制拓扑异构酶2β、干扰线粒体功能等有关。在保证阿霉素抗肿瘤作用下减轻其心脏毒性是肿瘤化疗的研究重点之一。蒽环类似物、神经激素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可减轻阿霉素的心脏毒性。本文就阿霉素引起心脏毒性的机制、监测方法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已发展为全球第一大癌,随着诊治手段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延长,但抗肿瘤治疗会引发心脏相关并发症,出现癌症治疗相关心功能障碍(cancer therapy 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 CTRCD)。CTRCD始于亚临床心肌细胞损伤,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心力衰竭。因此,准确评估CTRCD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影像学成为评估和管理心脏健康的关键工具,包括超声心动图、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CCT)、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MRI)等,在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基础上,组织特定性成像、应变成像、灌注成像等在早期识别和评估CTRCD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心功能障碍研究中的进展进行文献综述,重点论述磁共振技术在此方面的进展,以期为早期检测CTRCD提供更为精确的影像生物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ATC)心脏毒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83例接受ATC化疗的肿瘤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的心脏内径和左室功能.结果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和室间隔(IVS)及左室后壁(LVPW)的室壁增厚率(△T%)在ATC化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TC化疗组中30例(36%)患者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异常,其中E/A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功能参数与ATC累积剂量、距首次化疗时间及相应节段的室壁增厚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可作为评价ATC早期心脏毒性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手术和放疗的不足,有效防止了肿瘤转移和复发.但由化疗引起的一系列毒性反应亦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整体功能及生存质量,其中,恶心呕吐、黏膜损伤及腹泻等消化道毒性症状见于多数化疗患者[1].因此,寻找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化疗所致的消化道毒性反应,已成为肿瘤治疗及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胸部手术和放疗、蒽环类药物化疗、生物靶向药物治疗等,均能引起患者心功能的改变,甚至增加治疗后患者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因此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评价已受到了临床的广泛重视.临床上通过一些心脏功能测定可以发现亚临床性心功能的潜在损害,如予早期干预,就可降低心脏功能衰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辅助化疗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肿瘤,但化疗相关心脏毒性却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早期、准确预测心脏毒性十分重要。超声心动图因操作简便、经济及无创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评估心功能,其相关新技术可弥补常规超声心动图的不足、提高评估心功能的敏感度和准确率,使早期、准确评估心脏毒性成为可能。本文就超声心动图及其新技术评估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已获得延长,但非肿瘤相关健康问题日益突显。其中,化疗药物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室性早搏、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栓塞事件、心包炎等并发症日益突出。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全面了解化疗药物心脏毒性、有针对性地防治以减轻化疗所致的心脏损伤,已成为影响化疗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乳腺癌化疗药物的广泛使用,其导致患者心脏功能的损伤也在加重.斑点追踪技术早期诊断恶性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损害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本文就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化疗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是乳腺癌患者常用的化疗药物,但其剂量累积性心脏毒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患者用药早期即可发生心肌损害,晚期常导致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因此,早期检测Epi化疗的心脏毒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估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化疗相关的左心室和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早期改变,探究其在评价化疗相关早期亚临床心脏毒性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有明显病例分型并接受曲妥珠单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9例,共3个化疗周期,一个化疗周期为3周。于化疗前基线水平(T0)、3个化疗周期(T1、T2、T3)分别行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和右心室常规超声参数,应用2D-STI测量左心室和右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LVGLS和RVGLS)。心脏毒性定义为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且低于基线水平的10%。以化疗过程中出现心脏毒性为临床结局,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T1期各参数对化疗相关的早期亚临床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结果22例(24.7%)患者在化疗周期中出现心脏毒性(心脏毒性组),67例(75.3%)未发生心脏毒性(无心脏毒性组)。发生心脏毒性的患者,其T2期LVEF低于基线水平的18%,而LVGLS和RVGLS于T1期、T2期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1期的RVGLS联合LVGLS是预测乳腺癌化疗相关早期亚临床心脏毒性的最佳指标,其诊断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75%。结论 无明显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曲妥珠单抗化疗乳腺癌患者,其T1期LVGLS和RVGLS已经发生减低,2D-STI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化疗相关的亚临床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3.
血清生物标志物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癌症患者基线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日益凸显,由美国心力衰竭协会(HFA)肿瘤心脏病学研究小组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肿瘤心脏病学委员会联合提出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在癌症治疗中心脏毒性监测中的作用立场声明》指出,通过评估心肌生物标志物在具有心脏毒性癌症治疗的患者中的特点,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心肌做功指数(MPI,Tei指数)早期检测和评估蒽环类药物(ATC)对肿瘤患者心脏毒性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多普勒法测定46例恶性肿瘤患者ATC化疗前和化疗后3~6个月左心Tei指数,常规超声心动图EF、FS和E/A指标。结果与化疗前比较,Tei指数相关参数中ATC化疗后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RT)延长,等容舒张指数(IRT/ET)增大,E/A指标降低(P<0.05)。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收缩指数(ICT/ET),EF和FS指标较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早期评价ATC对肿瘤患者心脏功能损害方面,Tei指数、等容舒张指数是敏感的指标,E/A指标虽然在应用上有局限性,但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蒽环类药物是一类临床疗效肯定、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化疗药物,但其剂量累积性心脏毒性的严重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化疗中如能早期发现患者的心脏毒性并积极防治,将有助于治疗的顺利完成及提高化疗后的生存率.目前监控手段主要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以及生化指标的测定等.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疗前评估危险因素,化疗期间控制药物累积剂量、选用高效低毒的蒽环类药物,以及使用心脏保护剂.目前心脏保护剂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抗氧化剂和铁螯合剂,其中右丙亚胺是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估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化疗周期中心室收缩功能的早期改变,探讨2D-STI在评价化疗相关早期亚临床心脏毒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曲妥珠单抗化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89例,共行3个化疗周期(即T1、T2、T3期),每个化疗周期为3周;根据患者化疗期间是否发生心脏毒性分为心脏毒性组22例和无心脏毒性组67例。于化疗前(T0期)和T1、T2、T3期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和右室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应用2D-STI测量左室和右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LVGLS、RVGLS)、左室周向峰值应变(LVGCS)。以化疗过程中出现心脏毒性为临床结局,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T1期时各参数对化疗亚临床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脏毒性组T2、T3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T1、T2、T3期LVGLS、LVGCS、RVGLS均明显低于无心脏毒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毒性组T2期LVEF低于T0期的18%,T1期、T2期LVGLS、LVGCS和RVGLS均显著低于T0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1期RVGLS联合LVGLS是预测乳腺癌化疗相关早期亚临床心脏毒性的最佳指标,其诊断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75%。结论无明显LVEF降低的曲妥珠单抗化疗乳腺癌患者,其T1期LVGLS和RVGLS均已减低,2D-STI有助于早期发现化疗相关的亚临床心脏毒性,对改善乳腺癌患者临床结局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化学治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应用面广,见效快[1]。但许多化疗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心脏存在毒性作用,影响预后及生存率。临床观察和研究显示化疗药物如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往往呈进行性与不可逆性,且第1次使用蒽环类药物就可能对心脏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8.
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预防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疗效。方法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连续6个周期CEF方案化疗+GSH治疗;对照组仅采用CEF方案化疗。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及6个周期后,利用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Ⅰ(cTnⅠ)、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两组患者化疗后的心脏毒性。结果化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的心电改变、cTnⅠ损伤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E峰流速时间(DT)、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舒张功能参数Em/Am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6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的EF、FS、心肌酶CK、CK-MB、LDH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改变、cTnI损伤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舒张功能参数E/A、DT、Em/Am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GSH对表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有防治作用,机制可能与GSH的抗氧化及抑制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乳腺癌治疗过程中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治疗所带来的心脏毒性也在增加。常规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及预测早期恶性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损害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不如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本文就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用心肌做功指数(MPI,Tei指数)早期检测和评估蒽环类药物(ATC)对肿瘤患者心脏毒性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多普勒法测定46例恶性肿瘤患者ATC化疗前和化疗后3~6个月左心Tei指数,常规超声心动图EF、FS和E/A指标。结果与化疗前比较,Tei指数相关参数中ATC化疗后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RT)延长,等容舒张指数(IRT/ET)增大,E/A指标降低(P〈0.05)。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收缩指数(ICT/ET),EF和FS指标较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早期评价ATC对肿瘤患者心脏功能损害方面,Tei指数、等容舒张指数是敏感的指标,E/A指标虽然在应用上有局限性,但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