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拟温肾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50例益阳市沧水铺卫生院(413064)薛希贤主题词关节炎/中医药疗法,@温肾汤/治疗应用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之“痹证”,而痹证有风寒湿痹和热痹之分。笔者采用自拟温肾汤治疗风寒湿痹5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2.
何艳文 《河北中医》2008,30(12):1336-1337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中以风寒湿痹多见,风偏胜者为行痹,寒偏胜者为痛痹,湿偏胜者为着痹。正确恰当的护理干预对提高痹证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现将对风寒湿痹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药巴布剂治疗痹证3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痹证,即闭阻不通之意,《内经》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由于风寒湿之邪阻于经络而引起肢体、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麻、重着、屈伸不利,甚至肿大、变形等的一类疾患,均称之为痹证。笔者用中药巴布剂祛痹止痛贴治疗本病3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脾痹证辨治管见广东省普宁市妇幼保健院吴远真(515300)指导黄惠杰痹证是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每针对“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病机而设。而“脾痹”一证,《内经》虽有论述,然未引起今人重视。笔者较长时间的农村临证,见“脾痹”一证颇多,不少“痹证”也可...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风寒湿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利 《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2):44-45
痹证是一种因机体正气不足 ,卫外不固 ,邪气乘虚而入 ,致使气血凝滞 ,经络痹阻 ,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重着、活动不利为表现的病证 ,是由于风、寒、湿、热之邪挟杂侵袭机体所致。临床根据患者感受外邪的偏重不同 ,可分为以风寒湿为主的风寒湿痹和以热为主的风湿热痹两大类。痹证病程漫长 ,容易复发 ,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疑难病症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就近5年来中医治疗风寒湿痹的现状 ,作如下综述。1 治则治法吉耀召[1] 在治疗风寒湿痹时常在行痹、痛痹、着痹分型论治的基础上 ,结合气血阴阳四虚…  相似文献   

6.
房杉  房远 《光明中医》2024,(6):1061-1064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痹证的中医证候特征和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分别建立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的数据集,再通过SPSS等相关软件探索其内部规律。结果 本研究共整理相关方案335例:风寒湿性类201案、风湿热性类134案;属风寒湿痹证候128个,用药216味;属风湿热痹证候129个,用药225味。风寒湿痹高频证候38个,高频药物38味;风湿热痹高频证候27个,用药23味。其中,风寒湿痹证候聚类为3类,药物7类;风湿热痹证候聚类为7类,药物6类。关联以金银花-蜈蚣相关性最高。结论 痹证寒热表现各异,用药亦有所不同,但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以金银花-蜈蚣为共同的高度关联组合,体现了痹证“毒瘀互结”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尫痹(类风湿关节炎RA)风寒湿痹证的临床疗效,探讨隔姜灸治疗本病证的有效性。方法 37例尫痹风寒湿痹证的患者采用非随机编号,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以3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对比隔姜灸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隔姜灸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晨僵、屈伸不利、喜暖恶寒评分及ESR、CRP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隔姜灸治疗尫痹风寒湿痹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身痛通瘀汤加味治疗痹证48倒黑龙江省绥棱县人民医院第三分院(152212)徐洪杰,赵清林,魏淑荣【关键词】身痛逐瘀汤,痹证,疗效观察痹证的病理机制属风寒湿热外邪侵袭,阻滞经脉,日久成瘀,故活血化瘀在其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笔者用身痛还瘀汤临证加味治疗痹...  相似文献   

9.
汪履秋教授治疗痹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映 《河北中医》2006,28(8):565-565
汪履秋教授(1919~1999)是江苏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名老中医。笔者曾有幸侍诊案侧,兹将汪教授治疗痹证经验介绍如次。1提出“无热即寒”的观点痹证病因诚如《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1]风寒湿三气,皆属阴邪,风为百病之长,易  相似文献   

10.
痹证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以肢体肿胀疼痛、重着麻木,甚则变形、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进一步发展可累及脏腑。痹证之名始于《内经》,《素问·痹论》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痹论》和《灵枢·周痹》对痹证进行了专门的论述.除了风寒湿痹,还提出了“热痹”、“五体痹”、“五脏痹”等,奠定了中医痹证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对痹证的理论和辨证施治进行了不断的完善。本文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痹证的中医辨证施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黄帝内经》专门阐述痹证的专篇有《素何·痹论》和《灵枢·周痹论》,而散在他篇中论及痹病概念的有约40篇,初步形成了一套理法方药,为后世治疗痹证开创了先河。笔者对内经中有关痹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痹证‘三说’,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分述如下:1.二合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刀又提出“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答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提出了形成痹病的二个前提:一是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三气虽错杂而至,不合而侵袭人体不能成痹。二是风寒湿三气相合而至不与营卫之气合是不致发生痹证的,这就是‘二  相似文献   

12.
<正> 宋向元老中医是著名的医史学家,生前任教于北京中医学院,宋老临床对痹证治疗颇有独到之处.笔者运用宋老经验治疗痹证,深感得心应手.现将宋老治疗痹证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读者.宋老说,《内经·痹论》曾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  相似文献   

13.
吴长欣治痹证经验周伟平(江西省广丰县人民医院广丰334600)关键词痹证中医药疗法吴长欣主任是我院的名老中医,业医30余年,擅长中医针灸,对痹证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现将其治痹证的经验加以整理,报告如下。1行痹交经缪刺、泻络远行行痹是风寒湿痹中以风邪为主...  相似文献   

14.
总结125例应用中药塌溃治疗痹证与护理措施,包括行痹、痛痹、着痹。在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中医理论指导下认为中药塌渍是治疗风寒湿痹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操作中护理是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痹证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痹证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辨证分型,分为风寒湿痹证组39例和风湿热痹证组26例进行治疗。结果:风寒湿痹证组近期治愈10例,总有效率为94.9%;风湿热痹证组近期治愈2例,总有效率为73.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痹证有明显疗效,尤以风寒湿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刘慧琳 《河北中医》2004,26(4):286-286
风寒湿痹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痹阻于经络骨节。血气运行失畅所引起的肢体酸痛、重着和麻木,是临床常见病证。中医治疗风寒湿痹的主要方法是内服汤剂。汤剂具有吸收快,疗效迅速,灵活加减使用的特点。为保证给药质量,提高药物疗效,给药护理则成为重要环节。笔者通过对17例风寒湿痹证给药护理的临床观察,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汪履秋主任医师治疗痹证,经验丰富,临证详审病机,细辨脉证,区别标本,推判转归,以变应变,随变而治,致许多顽痹得解。现将江老治疗痹证的经验归纳如下。1证治分型,随证加减痹证的形成内为正气不足,外为风寒湿热侵袭。正如《灵枢》云:“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素问》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机体,势必影响卫气营血津液,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气血不和则气滞血瘀。如《素问}}云:“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灵枢})云:“沫得寒则聚”。综述痹证的病因病机,为风寒湿热痰瘀之邪留伏骨…  相似文献   

18.
骨质增生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痹证的特点以酸、麻、胀、痛和屈伸不利为特点.腰椎骨质增生是以腰骶部酸胀疼痛为主,严重时可见大腿麻木,腰部活动不便.<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痹证先是正气虚损,而后风寒湿三气杂至混合,乘虚侵袭而得病,后又变生痰瘀使痹证治疗难愈.笔者认为治疗腰椎骨质增生从瘀论治效果满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复合型痹证2例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痹证属于肢体经络病证,临床表现以筋骨、关节、肌肉疼痛,或关节屈伸障碍、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辨治多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亏虚4大证型,其中风寒湿痹又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1]。治疗上以祛邪通络为原则,常治风与养血活血并行,治寒则结合温阳补火,治湿则辅以健脾益气,补肝肾、益气血为治虚之法。现代中医临床对病因单一的痹证疗效已较为肯定,但对风寒湿热夹杂、虚实并存的复合型痹证,  相似文献   

20.
王平 《四川中医》2005,23(11):22-23
痹证不仅是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而且风寒湿三气还要与形气相结合,因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痹。不与形气相合不能为痹。根据风寒湿三气的特性及形气相合,邪气的偏盛,而分别分为行(风)痹、寒(痛)痹、湿(著)痹。三气从阳化热而为热痹。肾虚寒邪深侵,久治不愈,复感三邪而成旭痹。痹证视其邪气的偏胜而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治疗。痹病是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故在治疗主邪以致的痹病时,其他二种邪气的治法,不能没有。旭痹病程长,需坚持长期服药调养,方能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