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心电图是临床应用最广泛冠脉的临床检查技术,性价比最高,但也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检查方法,被公认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冠心病时ST—T变化取决于缺血程度,现将ST—T变化简单分为A(ST段改变)组、B(T波改变)组,比较两组患冠心病的阳性率,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拟诊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与静息心电图改变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从发作性胸部闷痛为主诉和(或)伴静息心电图改变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或者疑似心绞痛,经心脏超声、胸片等辅助检查排除了其他心脏病患者300例。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即1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非典型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表现有非特异性ST—T改变;2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典型性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表现为正常:3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典型性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表现为缺血性ST—T改变。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300例患者造影阳性204例,1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28例(28%),2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76例(76%),3组冠状动脉造影全部为阳性(100%),1组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16例(16%),2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51例(51%),3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92例(92%),1组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相关性高,而非典型性胸痛或者心电图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低,而且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2支或3支病变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3.
倪艳  于鸿 《吉林医学》2009,30(17):1963-1963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方法:对160例有ST—T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并对ST—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0例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2例,符合率70.0%,而100例ST—T改变始终无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0例,符合率40.0%。结论:ST—T改变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CHD)可靠性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对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方法。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详细的病史采集、查体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后,实施心电图冠状动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照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的结果将其分为A组(ST-T段动态变化)和B组(ST-T段无动态变化),并以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依据,对两组患者的确诊率进行比较。同时,按照冠心病患者的患病血管支数不同将其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对两亚组患者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检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病变血管支数与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计算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本文1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有534例,诊断阳性率为44.50%。将A、B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可见其各自的确诊率分别为66.03%和34.98%,伴ST-T段动态改变的患者的确诊率显著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已经确诊为冠心病的534例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别比较其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检出阳性率,结果为69.20%和68.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分别为66.03%、65.02%、65.33%。结论通过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可以对冠心病的发生进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静息心电图(ECG)上ST—T改变于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心电图ST—T改变能否作为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依据。方法选择冠脉造影结果均为阳性的冠心病患者156例,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结果,同时对病变的冠状动脉进行分组,观察心电图与不同病变动脉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156例CAG阳性患者ECG出现ST-T改变的有104例,阳性率为66.6%;单支病变64例,ECG阳性为36例,阳性率56.2%;双支病变53例,ECG阳性为33例,阳性率62.2%;三支及左主干病变39例,ECG阳性为33例,阳性率84.6%。在57例左前降支单支病变中出现前壁心电图ST—T改变的有18例,定位符合率为31.5%。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病例中心电图ST-T改变的阳性率更高。结论静息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要和其他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心电图相关导联ST-T的改变对心肌缺血的定位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冠状动脉造影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价值。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组,LVEF<35%为A组,LVEF为35%~49%为B组,比较两组QRS时限值、QRS电压值、QTc间期,以及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80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心肌缺血78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75例,诊断准确率为96.15%,灵敏度为98.67%。80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心律失常77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认74例,诊断准确率为96.10%,灵敏度为98.65%。A组QRS时限值及QTc间期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QRS电压值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QT间期离散度异常、P波终末电势异常、左心室低电压、心室肥大、左前支阻滞、Q波异常、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  相似文献   

7.
王世蓉  李惠 《四川医学》1992,13(4):220-221
对冠心病心绞痛(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塞(陈旧心梗组),可疑冠心病及其他患者共4组38人进行潘生丁试验(DP—T),同时均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冠心病1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2例其阳性率为71%,可疑冠心病12例阳性率16.6%,对照组12例均呈阴性反应。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3例,2~3支血管病变7例,有1例胆结石病人和1例预激综合征患者DP—T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电图ST段改变与单纯T波改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按照病人的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和单纯T波改变者分为A、B两组,行冠脉造影。结果心电图ST段改变和单纯T波改变病人的冠脉造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缺乏特异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张海峰  杨磊 《甘肃医药》2012,(4):282-284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93例老年人体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或拟诊冠心病患者中有心电图ST—T改变者为72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存在血管狭窄>50%者为59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3例;心电图大致正常21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存在血管狭窄>50%者11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0例。在不同的年龄组别,分别比较男性患者以及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的阳性率,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且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阳性率也随之不断增加(P<0.05)。同时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数量的增加,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也变得越来越高(P<0.05)。结论: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体表心电图作为临床诊断老年人冠心病有一定价值及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单自琴 《医学综述》2015,(2):317-319,32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对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诊治的有症状或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可疑冠心病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监测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阳性组(56例)和阴性组(32例)。测量比较两组QTc间期等心电图指标的改变。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糖尿病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和阴性组在ST段严重压低时各心电图指标中QT和QTc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显著长于阴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时,动态心电图上除ST段发生特征性变化外,QTc也会发生延长等相应的变化,联合ST段和QTc变化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选择100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胸闷、胸痛等心绞痛临床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变分为A、B、C三组,采用Judkin法对三组患者行冠脉造影术,结果A组患者的CAG阳性率最高,达81.8%,B组48.3%,C组14.8%,C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有典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缺血改变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对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对于诊断冠心病意义的评价。方法分析我院1994-2004年以“冠心病”住院的236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表现。结果236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心肌梗死的68例;ST—T缺血改变的88例;心律失常的45例;有“冠心病”症状.但心电图表现正常35例。结论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高,特异性低。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心电图ST—T缺血改变、心律失常和心电图表现正常而有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时.要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而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QTc间期改变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有症状或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96例,根据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 分造影阳性组59例和造影阴性组37例,所含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2组的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动态心电图指标差异情况,分析动态图心电图ST段和QTc改变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造影阳性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造影阴性者;男患者构成比、年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造影阴性患者(P<0.05).造影阳性组QT、QTc明显长于造影阴性组(P<0.05).两者联合检查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最高,均达100%,动态心电图ST段降低灵敏度最高,QTc阳性预测值、特异度高于心电图ST段降低(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表现为ST段改变,同时伴有QTc延长.联合ST段和QTc改变检测可有效提高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程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3):2958-2959,2988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有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且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3例,以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任一支狭窄≥50%者为阳性,将患者分为阴性组(32例)、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10例)、三支病变组(13例)。各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化验检查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各组病例心电图ST-T改变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ST段时间,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51例(61.4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中,单支病变28例,双支病变10例,多支病变1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32例(38.55%)。41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18例(43.90%),其中14例女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只有4例(28.57%),明显低于男性患者的51.85%。结论:(1)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有一定局限性,应慎重,不能作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特征。(2)伴有慢性ST-T改变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的特异性低。(3)高血压引起心电图ST-T改变与继发性心肌肥厚致心肌相对缺血有关,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低。(4)增加计算指标(异常导联数、ST段时间、ST段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重新评价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ECG)改变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对375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75例中252例ECG异常,123例正常;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78例确诊为冠心病,97例除外冠心病;心电图异常的252例有205例诊断为冠心病,心电图正常的123例有73例诊断为冠心病,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sensitivity)为73.7%,特异度(specificity)为51.5%;心电图的不同改变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意义不同(P<0.001)。异常Q波的96.8%、ST段抬高的90.0%、ST段下移的83.7%诊断为冠心病。[结论]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普通体表心电图检查的价值有限,其不同导联所致的不同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16.
胡慧  郑亚西 《右江医学》2011,39(4):432-433
目的分析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了解疑似病例中冠心病的阳性率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正常冠脉所占的比例。方法随机抽取88例冠心病疑似病例,对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据有无典型心绞痛将88例患者分成A、B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的阳性率。并根据静息心电图有无缺血性ST-T改变将其分为C、D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的阳性率。结果 A、B两组患者冠脉造影冠心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两组患者冠脉造影冠心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冠心病疑似患者应及早完善冠状动脉病变检查,建议行冠脉造影,便于明确诊断及早期进行冠心病一级或二级预防与治疗。排除冠心病后可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与动态心电图ST下移的关系。方法:收治女性胸痛、胸部不适、突发呼吸困难的患者静息心电图出现ST段下移者行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并对其临床资料及以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5例分为两组,A组35例在动态心电图中ST段下移呈动态变化,心脏彩超27例(77%)诊断为冠心病,其中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心肌梗死(74%);B组在动态心电图中ST段无变化,行心脏彩超检查为其他心脏病。结论:心电图ST段下移呈动态变化者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且随年龄增长,诊断价值增大。  相似文献   

18.
ST—T异常疑为冠心病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6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0例胸痛伴心电图ST-T异常疑为冠心病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进行临床分析。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6~69y,平均年龄(56.77±8.44)y。分别进行心电图(包括运动心电图)、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60例ST-T异常疑为冠心病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中:①大部分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②合并存在高血压者较多;③合并心律失常者较多;④血脂异常者中以高甘油三酯居多。结果提示:对临床上以不典型胸痛为主诉、心电图有ST-T异常改变的患者,临床医生诊断其为冠心病应慎重。  相似文献   

19.
刘娟  任洁  夏军 《现代医学》2008,36(1):6-7
目的 探讨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及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05例按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阳性与阴性两组,与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5例中冠脉造影检查阳性86例,阳性率为81.9%;造影前心电图异常63例中有56例诊断为冠心病,心电图正常42例中有30例诊断冠心病;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敏感度为65.1%,特异度为63.2%.结论 仅凭心电图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有限,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危险因素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典型胸痛患者心电图有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咏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3例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占77.36%(41/53).冠状动脉正常组占22.64%(12/53),其中3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为心肌桥,4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结论: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误诊率仍较高,临床上仍应作冠脉造影,以明确冠心痛诊断.静息与胸痛时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