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缩窄性心包炎28例报告朱家莱,吴明昌,王淑义小儿缩窄性心包炎,临床上易误诊。我院自1977年4月~1988年11月共收治28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28例均系住院患儿,均经临床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男15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缩窄性心包炎患儿共15例,年龄1岁4个月~14岁,平均6岁。病程2周~36个月。临床表现主要有腹胀(11例)、水肿(9例)、气促(7例)、腹痛(7例)、乏力(5例)、咳嗽(3例)、尿少(1例)等。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双心房扩大7例,三尖瓣反流6例,二尖瓣反流5例,心包膜增厚4例,下腔静脉增宽3例,右心房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1例;心脏CT发现心包增厚10例,心包钙化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10例,手术方式为心包剥脱术,1例曾因疑诊"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开窗术。10例手术患儿总住院时间11~57 d,平均29 d;术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3~10 d,平均5.5 d;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病例。术后心包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玻璃样变、小血管增生、淤血及出血、纤维素渗出或沉积、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钙化灶。随访1~2年,除1例因复发再次手术,其余患儿心功能均改善,临床症状消失,生长发育恢复正常。结论小儿缩窄性心包炎临床症状不典型,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低,心脏CT诊断符合率高,病理学多为非特异性炎症,心包剥脱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疑诊病例,心包开窗术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过渡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大样本病例分析,阐述小儿心包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1987年2月-2002年10月收治的166例小儿心包炎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及转归等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小儿心包炎的病因以化脓性感染居首位(34.9%),其次为非持异性(27.1%)、风湿性(13.9%)、肿瘤性(10.2%)、结核性(6%)、病毒性(4.3%)及尿毒症(3.6%)。化脓性心包炎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表现包括:发热(43%);心悸、心前区痛及不适(23%);肝大(81%);颈静脉怒张(37%);双下肢浮肿(21%);本组病例仅17%病程中可闻及心包摩擦音。93.4%患儿有心电图改变.急性期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抬高,病程2周以上则以T波低平或倒置及低电压为常见。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心包炎有确诊价值,能判断心包积液部位和程度以及用于引导和监测心包穿刺,并观察疗效。化脓性心包炎经积极抗生素及手术治疗治愈率达70.7%.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者占24%。10例结核性心包炎中3例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全部23例缩窄性心包炎1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6例痊愈,3例死亡;余4例未手术自动出院。结论 小儿心包炎预后与早期诊断、有效治疗、病程进展快慢及病因有密切关系。由于联合应用有效抗菌素和心包切开引流,心包炎疗效及预后有了很大改观。  相似文献   

4.
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急症手术   总被引:60,自引:7,他引:60  
目的:评估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急症手术的可行性。方法:≤6个月危重先心病患儿18例,内科治疗无效,准备1~2天,在体外循环下急症手术。病种为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大动脉错位和单心室等。姑息手术3例,根治术15例。结果:手术病死率5.6%(1/18)。术后生存者在监护室中逗留平均13.4天,术后平均16.4天出院。术后并发症有气胸、胸腔渗血多、消化道出血和条件性致病感染等,均治愈。结论:树立小婴儿危重先心病急症手术的意识,充分利用非创伤性诊断技术,术前在最短时间内使患儿病情达“最佳状态”,改进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技术,将麻醉持续至术后监护阶段,预防和治疗条件性致病菌感染,及时发现和处理残余畸形及并发症,积极营养支持以及各专业组密切配合等是推行急症手术治疗小婴儿危重先心病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小儿肺吸虫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间行外科治疗的54例小儿肺吸虫性心包炎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诊断急性心包炎45例,行心前区心包大部切除并心包引流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9例,行心包剥脱术.其中1例急性心包炎行心包部分切除术后心包再缩窄,再次行心包剥脱术,所有病例治愈出院,远期疗效良好.结论 小儿肺吸虫性心包炎中等量以上积液,尽早行心包部分切除能缩短病程,避免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柯萨奇病毒B致缩窄性心包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萨奇病毒B致缩窄性心包炎一例滕钟炎皋吕善根患儿男,6岁半。1995年4月初患上呼吸道感染,1个月后开始尿少,腹胀及眼睑水肿,口唇发绀、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和低热。1995年6月2日入院。体检:体温37.5℃。血压14/10kpa(105/75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小肠穿孔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方式,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外伤性小肠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手术方式及诊治结果。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及腹膜炎体征,10例腹腔穿刺中,阳性8例(80%);10例腹部立位片检查中,5例见膈下游离气体(50%);17例B超检查中,10例有显著腹腔积液(58.8%);12例CT检查中,9例有异常(75%),均经手术治愈出院,其中3例出院后1月余出现粘连性肠梗阻,予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因乙状结肠造瘘术后再次入院行造瘘口回纳术,术后痊愈出院。结论小儿外伤性小肠穿孔多有腹痛、腹膜炎等临床特点,结合辅助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Pe~na 手术及盆底肌折叠术治疗无肛术后大便失禁的效果。方法 采用再次Pe~na 手术和盆底肌折叠术治疗高中位无肛畸形术后大便失禁患儿9 例( 平均年龄6 .3 岁)。术中见9 例患儿肛门和直肠均未穿过横纹肌复合体的中心,其中4 例新生儿期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的患儿,直肠偏于复合体的左侧或右侧,另外5 例直肠偏于复合体的前方。术中将直肠重新固定在横纹肌复合体之中心。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到两年,显示患儿的排便控制功能均有改善,3 例术前临床评分为0 者,术后增加到4 ~5 分,2 例术前1 分者,术后增加到5 分和6 分,3 例2 分者增加到5 ~6 分,另1 例3 分者增加到6 分。肛门直肠测压显示:术前和术后肛管的静息压力变化不明显,而收缩压力增加显著,由术前的(30 .8±16 .4)m m Hg 增加到(52 .7 ±11 .1)m m Hg。结论 直肠错过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是高中位肛门畸形患儿术后大便失禁的病因之一。再次行Pe~na 手术和盆底肌折叠术可以改善患儿的排便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9.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各种术式的疗效,对1984~1994年手术治疗的16例进行回顾和随访。手术年龄3个月~11岁,其中1岁以下4例。损伤部位:上干型10例,下于型4例,全臂型2例。手术方式:神经松解术7例,神经移位或移植术3例,上肢功能重建术6例。15例得到2~12年随访(平均10.5年),有效率73%(11/15),优良率47%(7/15),1岁以下随访3例均属优良。结论:如果伤后3~6个月经综合治疗无明显功能改善者,应积极手术探查。手术应借助显微外科器械完成,松解应彻底。  相似文献   

10.
小儿卵巢肿瘤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影响小儿卵巢肿瘤生存率的因素,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方法:34例小儿卵巢肿瘤患儿为1973~1995年所收治,年龄4~14岁,右侧18例,左侧16例,其中3例合并蒂扭转。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良性24例(70.6%),恶性10例(29.4%)。结果:29例获随访。24例良性畸胎瘤术后1例复发;2例恶性畸胎瘤术后无瘤生存期分别为6年和2年;3例内胚窦瘤术后均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结论:对于良性卵巢肿瘤主张行患侧附件切除。对于Ⅰ、Ⅱ期恶性肿瘤除行患侧附件切除外,应剖视对侧卵巢,并进行活检、术后化疗及严密随访。对Ⅲ、Ⅳ期恶性卵巢肿瘤强调作根治性手术,尽可能切除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病灶,同时术后化疗,以达长期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