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量甘露醇与针刺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如何正确使用甘露醇。方法选取高血压幕上非丘脑出血、颅压增高不突出、发病6h内、血肿量〈50mL的病人60例,将24h内应用20%甘露醇250mL者作为常规A组(30例),150mL者为半常规B组(30例),B组10d后再分为C组、D组各15例,C组为半常规朱针刺组,D组为半常规针刺组。48h~72h复查脑CT。血肿增大33%为血肿早期扩大。分析早期应用甘露醇对血肿扩大的影响;对C组、D组治疗20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对照比较。结果常规A组发生血肿扩大11例,B组3例,A组与B组血肿扩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A组与B组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小量脑出血病人发病24h内不适当应用甘露醇可增加早期血肿发生率,使病情加重;半量甘露醇配合针刺治疗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在恢复期早期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病人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周;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肿量及脑水肿量。结果治疗3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1周后和治疗3周后,试验组血肿吸收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脑水肿量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试验组显效率为76.9%,高于对照组的46.2%(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早期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能有改善微循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早期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动态颅内压(ICP)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ICP监测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主要观察两组病人血肿扩大和继发脑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同时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得分(GOS)评估病人发病后6个月所有病人的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ICP监测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32.6%,低于对照组的3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脑疝的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2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监测组发病后6个月死亡率ICP组为6.5%,低于对照组的9.1%(P0.05);两组病人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临床体征和放射性指标比较,动态颅内压监测可能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更敏感,因此能早期预防脑疝形成。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通腑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早期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活血化痰通腑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入院后即采用基础疗法,治疗组在基础疗法之上加用活血化痰通腑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总体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的变化及脑内血肿吸收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脑内血肿的吸收均较对照组为优。结论:活血化痰通腑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康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病人血肿扩大的发生率、预后及与甘露醇应用的关系。方法对颅内压增高不突出的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20例于发病24h、1周、2周时作CT动态观察并评价疗效。结果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6.67%,甘露醇组血肿扩大15例(25.00%)明显高于非甘露醇组5例(8.33%),非甘露醇组与甘露醇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甘露醇可使早期脑出血病人血肿扩大,加重病人病情,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6.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3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灯盏细辛组(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颅内血肿容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显效率62.86%,对照组39.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颅内血肿容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疗效,并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48例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化痰脉通片,每次5片(1.6g),每日3次,治疗4周。比较两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恢复状况量表(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MBI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M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起病24 h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输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临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对意识障碍病人行GCS评分.结果治疗组第14天、第21天、第28天NFD评分分别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意识障碍病人的7日清醒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促进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和促醒,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血肿、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降压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早期强化降压模式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血压、颅内血肿、水肿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血肿扩大发生率为6.33%,低于对照组的18.99%(P0.05);研究组治疗1 d、3 d及7 d后血肿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7 d后颅内水肿体积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3 d(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早期强化降压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病人血压,减小血肿体积,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早期应用灯盏花静脉输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灯盏花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入选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灯盏花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入组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经CT测量血肿体积,并记录数据,3个月时进行随访,使用改良Barthd指数量表对病人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评估疗效。治疗组于24h~48h内开始给予灯盏花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d,神经营养剂、细胞活化剂、脱水剂及对症处理作为基础治疗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治疗组第1周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均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使用灯盏花对促进脑出血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动态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脑水肿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行光单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及临床疗效的动态观察。并随机从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分别抽出10例患者行SPECT、CT的动态观察。图像的处理和临床疗效的评定采用盲法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SPECT、水肿带和临床疗效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尼莫地平不仅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后局部脑血流量和临床疗效,而且可减轻血肿周围水肿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的实际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06月~2013年10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5例,将其分成微创组35例,对照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颅手术,为微创组患者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临床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从临床治疗有效率看,微创组为88.57%。对照组为65.00%,经统计、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疗效确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 ,将 71例急症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组 (A组 )和速尿治疗组 (B组 ) ,并行颅脑 CT复查观察治疗后 2 4小时两组血肿扩大情况。结果显示 ,血肿扩大发生率为 A组 33.3% ,B组 17.1%。提示应用大剂量甘露醇脱水治疗可能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引起血肿扩大的原因之一 ,建议发病 2 4小时内应用速尿降低颅内压 ,病情危重者可联用甘露醇与速尿。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早期活血化瘀治疗CT动态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早期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对血肿吸收速度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将出血部位及量相类似的脑出血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活血化瘀组(治疗组)26例及常规组(对照组)20例,进行头颅CT动态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血肿平均吸收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水肿半暗带及中风囊平均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早期进行活血化痰治疗可促进血肿吸收。减小水肿带,防止细胞损伤,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早期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测定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根据术前头颅CT测量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采用双盲法对染色结果和脑水肿体积进行分析.结果:出血4h可见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肿周围脑组织可见散在的HIF-1α阳性神经元,出血24~48h时HIF-1α表达达高峰,49~72h持续高表达,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HIF-1α表达与VEGF表达(r=0.72,t=6.37,P<0.01)和脑水肿体积(r=0.64,t=4.56,P<0.01)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HIF-1α表达与早期脑水肿形成有关,HIF-1α可能通过诱导和调控VEGF表达促进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5%,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分别是(42.37±4.10)分、(24.94±5.96)分,观察组分别是(42.23±4.56)分、(16.51±6.50)分.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经神经内窥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至2019年9月接受超早期(7 h内)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与研究组基线资料相匹配的于脑出血7~24 h内接受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GCS、NIHSS、Barthel评分。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7 d的GCS、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脑出血后7~24 h进行手术,在脑出血7 h内进行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对于患者术后神经受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术治疗 2 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疗效。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 (≤ 7h)和早期组 ( 8~ 72h)。治疗 3个月后统计分析每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病死率、致残率及治愈率。结果 :超早期组再出血率 4 .4 1% ,致残率 18.38% ,病死率 19.85 % ,治愈率 5 7.36 % ;早期组再出血率 4 .2 9% ,致残率 36 .4 3% ,病死率 37.14 % ,治愈率 2 2 .14 %。两组比较 ,致残率、病死率及治愈率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微创术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病死率低 ,致残率低 ,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对患者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在稳定血压、控制脑水肿和调控体温等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血清NO、IGF-1和MIF水平的变化,治疗后90 d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S-QOL量表评分)、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与预后(mRS评估)情况。结果:治疗7、14 d后,实验组的血肿体积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治疗3、7、14 d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后当日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NO和IGF-1水平明显升高,MIF水平显著降低,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0.43%和60.87%(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能够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调节NO、IGF-1和MIF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