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选药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刊载的中药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处方,统计处方中出现的各类中药的用药频次。结果:筛选有效文献80篇,录入95首方剂,包括127味中药,主要分4类,祛风湿药36味,总用药频次386次,活血化瘀药22味,总用药频次333次,解表药13味,总用药频次142次,补虚药14味,总用药频次120次。结论:中药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兼顾补血活血、温肾固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探讨干预血脂异常的药食同源中药的用药特点,并对其进行病机分析。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筛选2008—2018年间血脂异常的临床文献,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以2018年卫健委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中药为对照,对数据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分析,按通用教材对药食同源中药的药效、性味和归经进行统计分析,基于统计结果探讨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血脂异常的用药特点,并对其进行病机分析。结果药食同源中药63味(占常用209味的30. 1%),出现频次为1750次(占209味中药出现次数的39. 0%);出现频次≥20次的药食同源中药共18味(占63味药食同源中药的28. 6%),出现频次为1510次(占209味药食同源中药出现次数的86. 3%),按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山楂、茯苓、决明子等;发掘出10组治疗血脂异常的药食同源中药组合;干预血脂异常的药食同源中药药味以甘为主,药性以平为主,归脾经的药物最多。结论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血脂异常多以健脾为基本治则,兼以祛湿化痰、活血化瘀,常用药食同源中药为山楂、决明子、茯苓等,可将这些药物用于血脂异常的日常保健与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3.
魏晨阳  王倩 《中医学报》2020,35(9):2031-2034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内治法用药规律。方法: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为关键词,检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文章74篇,确定方剂74首。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分析方药使用频次,主治功效,性味归经。结果与结论:共涉及中药116味,其中使用频次≥6次药物31味,补虚药占比最高,其次为清热药、理气药等。选择药物性味以寒、温、苦、辛、甘为主。药物多归脾、胃、肝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家及各省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中医用药规律与特点。方法检索2020年4月17日之前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建立恢复期中医药诊疗方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软件,从中药频次、药性、药味、归经、配伍、功效等方面对诊疗方案的中药组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4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诊疗方案,共使用中医处方77首,涉及中药133味,总频次754次,使用频次排名前五位的中药为甘草、茯苓、陈皮、麦冬、黄芪,以性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多归属于肺、脾、胃经;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气阴两虚为主;治法主要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肺、培护阴津、除湿祛邪为主;利用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甘草、黄芪、陈皮、党参、茯苓等14味核心药物。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多选用补气、健脾及养阴类中药,治法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韦贵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药组方和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国医大师韦贵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纳入中药处方40首,涉及中药76味。使用频次大于10次的药物共有18味,用药频次居前10位的中药为两面针、白芍、三七、丹参、降香、煅龙骨、甘草、千斤拔、茯苓、山茱萸。所用中药以性平温及味甘辛为主,入肝、肾、脾经居多。提取得到2味药组成的药物组合15个,衍化得到的新处方3首。【结论】国医大师韦贵康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药上常用性平温、味甘辛、归肝肾脾经的药物,治疗原则以行气活血止痛、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兼以健脾益气祛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魏玮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魏教授门诊就诊的IBS-D患者病例,使用Excel 2019、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处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强关联药物和核心组方。结果 共收集处方237张,涉及中药91味,中药频次共计3 014次,使用最多的药物为补虚药、消食药。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为太子参、肉豆蔻、补骨脂、炒谷芽、炒麦芽。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胃经为主。关联频次≥100次的药物组合有14组,聚类分析获得核心药物组合4组。结论 魏教授治疗IBS-D多采用补虚药、消食药,治则以健脾温肾,和中益气,醒脾开胃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统计辨证分型、药物使用频次总结常占杰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经验,分析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门诊、住院患者中药处方,并将中药处方录入Excel 2007数据表,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功效、药性,通过药物分布规律,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共收集232例,就诊798人次,中药处方786张,高频中药81味,共使用8 003次,分属于15类,以健脾、理气、活血、温阳药为主。临床分为湿热壅滞中焦、脾胃气阴不足、气滞血瘀、中焦虚寒4个证型,其中以气滞血瘀型为多见(42.90%)。结论: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以健脾温阳、理气活血药为主,温通结合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吴超勇  王苗苗  张培彤  李蒙  刘槟 《中医学报》2019,34(9):1889-1892
目的:分析张培彤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用药规律并分析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张培彤治疗胰腺癌患者的电子处方,通过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和点式互信息方法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临床常用中药、配伍药对及核心处方等用药规律。结果:147例胰腺癌患者总计就诊567次,有效中药处方567张,共计使用药物287味,使用频次共计10 476次。高频中药21味,占所有用药频次的63.5%;高频药对15组,临床常用核心处方为膈下逐瘀汤和六君二母汤。结论:张培彤临床治疗胰腺癌以扶正补虚固护中焦脾胃为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痰散结攻邪为辅,临床脾虚湿阻证为六君二母汤,气滞血瘀证为膈下逐瘀汤,其他证型辨证加减。  相似文献   

9.
刘玥  程光宇  程为平 《中国医药导报》2022,(11):164-168+180
目的 归纳总结程为平教授临床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 提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程为平教授门诊电子病历数据,筛选、处理相关病历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统计方法,总结核心药物,归纳辨治规律。结果 共纳入方剂94首,涉及101味中药。四气以性平药和温性药为主;五味以甘味药和苦味药为主;归经以肺经和心经为主。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有炙龟板、天麻、生地黄、炙甘草等14味;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为补虚药。频次≥45次的高频药物组合有19组;置信度≥0.8的常用药物组合共有33对。根据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得到4类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程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主要以补肾填精益髓,平肝息风,疏肝柔肝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法为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等医学数据库中以补肾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报道,以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数据进行药的频率,归经和功效的统计分析;并分析方剂中药对的应用规律。结果在62首方剂中,出现了104味中药,出现频次共为622次,在药物核心系数的统计中,黄芪、地龙、水蛭、川芎、当归、牛膝等药物的核心系数较高;在归经的统计中,归肝经、肾经、心经、脾经的药味和积分比较高;在功效的统计中,补益、活血化瘀和平肝熄风类药物的使用次数较高;在药对的统计分析中,黄芪、地龙、川芎、水蛭等药对的使用频率较高。结论利用Internet和计算机技术对中药在组方中的核心系数、归经、功效和药配对的频率进行统计,能发现补肾法为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用药规律,这能为临床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归纳中风后口眼歪斜的常用药物及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5.0》中治疗中风后口眼歪斜的古代及近代中药处方,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软件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并利用SPSS Statistics24和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库中的处方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方剂621首,中药331味,药物总频次7880次。其中最常用单味药物为防风,频率达47.5%。最常见药类为解表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常用药组蝎梢-天麻-僵蚕在设定支持度15%、置信度70%条件下出现频次最高。[结论]数据挖掘结果体现了先贤治疗中风后口眼歪斜重视单味药物防风的应用及虫类药与平肝熄风药的配伍使用,对现代遣方用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中医辅助传承平台系统(V2.5)对全国名中医陈如泉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进行数据挖掘,并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08年—2018年陈如泉教授在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病专科门诊留存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415首处方,并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辅助传承平台(V2.5)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算法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明清时期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通过对明清时期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中医证治文献中的哮喘药物进行分类,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 明清时期治疗哮喘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甘草(6.89%)、半夏(5.15%)、杏仁(4.48%)、陈皮(3.32%)、麻黄(2.89%)、茯苓(2.89%)、人参(2.31%)、桔梗(2.26%);按归类则为化痰止咳平喘药(27.65%)、补虚药(19.65%)、解表药(12.57%)。[结论] 明清时期治疗哮喘用药有着自身的规律及特点,与现代治疗哮喘的药物有所不同,但“痰饮”仍是贯穿古今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重点病种小儿肺炎的病原、辨证、治疗等方面专家临证经验的调查分析,以了解中西医的诊疗现状,从而获得更为客观的专家诊疗意见。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和预试验结果,编制"小儿肺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干预和对照措施及疗效评价指标"专家调查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发放回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病原学的分析中,西医问卷中肺炎支原体秩均值最小;在辨证方法中,痰热犯肺证秩均值最小;在治疗病毒性肺炎药物分析中,中医问卷中喜炎平秩均值最小;在抗生素分析中,头孢菌素且二代头孢秩均值均较小。结论:西医专家认为肺炎支原体是最常见病原;中医专家认为喜炎平是最常用的病毒性肺炎药物,痰热犯肺证是最常见的证型;中西医专家共同认为头孢菌素且二代头孢是最常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马林纳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20,35(4):901-904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高频核心药物的运用思路和原理。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近5年所收录的临床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揭示高频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果:符合收录标准的141首中药组方中,单药以甘草、白芍、黄芪使用率最高;药性以寒、温居多;药味以苦、辛、甘居多;高频归经除脾、胃以外,还协同肺、心经;药物以补虚药、理气药占比最多;证型以脾虚、脾湿、肝郁为主。结论:治疗胃溃疡以补虚药为主,再根据证型配伍其他功效药物,且治疗脾胃的同时应兼治其他脏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分析奚嘉名老中医运用益气养血法治疗不孕症经后期用药特点,传承奚嘉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的经验。方法 收集并整理奚嘉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经后期的处方,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对处方中药物进行性味、归经、频次、药物组合等分析与新方发现。结果 通过对201首处方所含155种药物分析,得出药物以甘温为主,多归于肝、脾、肾经,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当归、菟丝子、覆盆子、熟地黄、黄芪使用频次最高。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4个核心药物组合,经奚嘉名老中医审核总结出新方。结论 奚嘉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症经后期以益气养血为主,用药以黄芪、当归、熟地黄、菟丝子、覆盆子、淫羊藿、女贞子为基础,随病、证及其虚实强弱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V3.0),挖掘张聿青治疗吐血证的用药规律,总结其学术经验。方法 收集《张聿青医案》中治疗吐血证的所有方剂。运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V3.0)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 77首方剂,合计177味中药。药物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类药物等; 四气统计寒性药物最多;药味使用数最多的是甘味药和苦味药;归经统计肺、肝、肾、心、胃、脾经的药物最常用;常用药物组合48个,聚类分析发现3个类方。结论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出来的药物组合,方剂配伍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百病生于气"理念指导下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治疗。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数据构建原始数据库。对规范后的数据进行功效、归经、使用频次、四气、五味的频数分析。并运用复杂网络软件Liquorice系统对药物执行多尺度骨干网络分析和多层核心网络分析。结果药物功效频次统计结果显示,频次排名依次为补气药、理气药、活血药等;药物脏腑归经统计结果显示,药物多归于肝经、脾经、心经等;高频用药常见为醋香附、当归、醋延胡索等,四气中温性药物最为常用,五味中甘味药物最为常用。多尺度骨干网络分析得出醋香附、当归、醋延胡索等11味药物为治疗AM的核心处方组成。并通过多层核心网络分析构建出治疗AM药物的3层核心网络。结论中医药治疗AM具有其独特优势,以气血为纲,治疗上理气活血,疏肝气、补脾气、滋肾气,气机调畅则瘀结自消。在"百病生于气"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数据挖掘药分析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和参考意义,为临床研究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21-123
目的研究具有明目作用的子类药物的中药性能,总结其作用规律。方法收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中所有子类中药共93味,所有具有"明目"功效的药物共54味,将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味具有"明目"作用的中药中,子类中药共32味,占59.26%;子类药四气多为寒,占43.75%,其次为平性,占28.13%,五味中以甘味为主,占65.62%,归肝经者最多,占59.38%,归肾经者次之,占43.75%。结论具有明目作用的子类药物四气以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多归肝、肾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