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前清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止凝血相关指标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人分别测定PA、ChE、PT、APTT、FIB、TT,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硬化患者组PA、ChE和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患者组PT、APTT、TT三项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阳性检出率为PA(90.0%)〉ChE(77.5%)〉PT(72.5%)〉TT(57.5%)〉APTT(52.5%)〉FIB(50.0%)。结论联合检测PA、ChE和PT、APTT、FIB、TT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凝血功能检测在临产孕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81例临产孕妇和83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和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的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及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以及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抗凝及纤溶指标的改变及其对治疗和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正常人和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活性(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PT(P〈0.01)、APTT(P〈0.05)、TT(P〈0.01)、t-PA(P〈0.0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IB(P〈0.05)、ATⅢ(P〈0.01)、PLG活性(P〈0.01)、PC(P〈0.01)、PAI(P〈0.01)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抗凝活性下降及易发纤溶,各指标可用于评价肝脏损伤程度,防止出血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周萍  曹春鸾  唐吉斌  焦瑞宝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2):1917-1917,1920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PU)患者血浆中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2例PU患者和50例PU合并出血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D的检测和分析。结果PU组的PT、APTT、Fib、TT及I)ID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合并出血组的PT、APTT、Fib、TT及DI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U组和PU合并出血组之间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U患者合并出血者因出血可使机体内处于血栓前状态,并可能会出现继发性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3项和抗凝血酶Ⅲ(AT-Ⅲ)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49例,健康对照者30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AT-Ⅲ。结果肝硬化患者PT、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AT-Ⅲ、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且随Child-Pugh分级PT、APTT逐渐延长,而AT-Ⅲ、Fib逐渐降低。结论 3项凝血指标和AT-Ⅲ可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使用德国BE公司Compact血凝仪对70例非肿瘤者对照,6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PT、Fib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异常。PT明显缩短(P〈0.01),Fib明显升高(P〈0.05)。APTT、TT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恶性肿瘤患者Fib明显增高,PT明显缩短,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7.
重症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功能对准确反映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正常人和慢性肝炎重度(慢肝重度)、重型肝炎(重肝)、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患者,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结果除慢性肝炎严重肝损害患者外的所有患者上述四项指标的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其中慢肝重度和肝硬化患者Fbg含量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它二项或三项指标(P〈0.01或0.05);重型肝炎死亡患者PT均数及APTT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利用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功能可以从多个角度更客观、准确地反映严重肝损害的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50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纤维蛋白原量(Fbg)及D-二聚体(D—D)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APTT、TT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血浆Fbg、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化疗后较化疗前PT显著延长,APTT、TT显著缩短,Fbg及D-D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化疗加剧晚期肺癌患者机体凝血因子的释放以及纤溶功能受抑状态,使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375例妊娠晚期孕妇凝血4项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1):858-858,860
目的探讨检测妊娠晚期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5例晚期孕妇组(实验组)与133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组(对照组)的凝血4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晚期孕妇组PT、APTT、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FIB明显增多(P〈0.01)。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及时监测凝血4项指标对预测、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20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4项凝血指标随肝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而变化的情况及其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德国BE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20例肝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肝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总体上PT、APTT均延长,Fib降低,各肝炎组的PT、APTT、TT、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只有肝硬化组和重症肝炎组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普通肝炎组和急性肝炎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PT、AP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TT也延长,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都有明显差异,而且随着病情的不同,它们也表现出与病情相关的结果。结论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减少程度与肝脏的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凝血功能常规对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不是十分敏感;凝血功能常规是区分急性肝炎与重症肝炎比较敏感的指标之一,而且动态观察重症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常规和总胆红素及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常规,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5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T、INR、TT和APTT明显延长(P<0.001), FIB和PLT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对于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孕期5~10周早期妊娠妇女和孕足月(37~42周1妊娠妇女凝血的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分别选择孕足月及预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孕妇各300例,采用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与225名正常健康妇女比较。结果早孕组与孕足月组PT、APTT、TT、FIB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早孕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孕足月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有差异(P〈O.05),TT差异不明显,FIB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孕组与孕足月组比较,PT、APTT、FIB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妊娠妇女凝血系统发生改变,检测凝血指标有利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DIC发生率,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检测94例肝硬化患者PT、APTT、TT、FIB,采用ABX-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FIB及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肝硬化合并出血组PT、APTT、TT高于无出血组,FIB及PLT低于无出血组(P<0.05)。结论及时对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有利于了解其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凝血及抗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凝血及抗凝血指标在评价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其对肝病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188例肝病患者和62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188例肝病患者 PT、APTT、TT 均延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IB 在急性肝炎组中结果偏高,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中结果降低,其中慢性肝炎组 FIB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各肝病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TⅢ在各组肝病患者中均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凝血及抗凝血功能的检测,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预测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改变及其对治疗和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正常人和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质原(F IB)、凝血酶时间(TT),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PT、APTT、TT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 I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广泛性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仅分别检测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 pugh分级状态下APTT、PT、TT、FIB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延长,而FIB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2);不同肝功能分级间检测结果显示:PT、APTT、TT明显延长,FIB逐渐下降;A、B、C级中的APTT、PT、TT、FIB值间均有显著差异(P<0.03).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并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障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凝血功能与乙肝临床分型及血清乙肝病毒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检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乙肝患者330例为研究组,收集健康人群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HBV-DNA含量,比较临床分型各组的PT、APTT、FIB的关系和按血清的HBV—DNA定量分组的各组PT、APTT、FIB的关系。结果除了慢性乙肝(轻度)组的PT值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乙肝患者的PT、APTT值都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慢性乙肝(重度)和乙肝后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肝(轻度)组相比3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血清HBV—DNA定量分组的各组患者的PT、APTT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NA定量大于或等于10^3copy/mL的各组患者的APTT值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程度随临床分型的加重而加重,但与病毒拷贝数的增加无正相关。APTT值的检测是反映乙肝患者凝血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患者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42例子宫肌瘤患者,1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45例,卵巢癌31例,子宫内膜癌25例,乳腺癌18例,绒癌2例,葡萄胎5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与30例妇科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Fib及Ddimer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良性肿瘤组相比均增高(P〈0.01);而APTT、PT、TT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良性肿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肿瘤恶性程度分期为Ⅲ-Ⅳ期患者的血浆Fib及D-dimer水平均高于Ⅰ-Ⅱ期的患者(P〈0.05)。卵巢癌患者的血浆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0.01)。妇科良性肿瘤患者的上述指标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b及D-dimer检测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恶性妇科肿瘤的分期中也有一定的作用。D-dimer的检测对于卵巢癌的实验室诊断有特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67例肝炎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机制和凝血因子损害的程度,以及与肝脏损害严重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测定167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常规凝血四项指标的水平在急性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重症肝炎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异常趋势呈现慢性肝炎组(轻度)〈慢性肝炎组(中重度)〈肝炎后肝硬化〈重症肝炎。结论患病毒性肝炎时凝血因子可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严重程度与水平的升降呈正相关,凝血四项的检测是判断慢性肝病病情变化敏感而又可靠的指标,对患者出血倾向的监测和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肝功能损伤患者凝血4项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进一步探索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与凝血4项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06~2007年在朝阳市中心医院住院进行凝血检查的患者372例做回顾性调查研究。将其分为肝功能损害和肝功能正常两组,肝功能损害以实验室常规检查为依据.即肝功能检查7项指标中任一项出现异常者视为肝功能损害。结果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轻度损伤的患者PT、APTT、TT无明显异常,而FIB较肝功能正常组降低;肝功能重度损伤的患者PT、APTT、TT明显异常,而FIB则较肝功能正常组严重降低。结论肝功能轻度损伤患者的凝血4项指标中除FIB轻微降低外其余项目无变化。而肝功能重度损伤患者的4项指标均有变化,除FIB降低外,其余3项的时间都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