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om.  JS  马优钢 《国际外科学杂志》1989,16(5):277-279
概论短肠综合征是指残存的功能肠段短于4时,临床特点有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脂肪痢和酸性腹泻。它常发生在广泛的肠切除后,或由连续多次的肠切除引起。此外,较长部分的肠段功能损害如放射性肠炎也可产生类似的临床综合征。短肠综合征的病因学:婴儿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空回肠闭锁和中肠  相似文献   

2.
�̳��ۺ��������ƽ�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短肠综合征 (以下简称短肠 )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 ,造成剩余的功能性小肠过短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肠道的代偿能力甚强 ,切除 50 %的小肠并不引起症状 ;切除 75%以上可因吸收面积减少而出现严重腹泻、吸收不良 ,水、电解质紊乱 ,代谢障碍和进行性营养不良。肠外营养问世以前 ,造成短肠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原发病本身 (如广泛的血管病变或肿瘤 )、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导致的营养不良和肠外营养及其并发症所造成的感染和肝肾功能损害。随着肠外营养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短肠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和…  相似文献   

3.
短肠综合征(SBS)是指因小肠广泛切除或各种原因造成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而引起的一个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水、电解质和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出现腹泻、体质量下降、进行性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继而出现器官功能衰退、代谢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由此而产生的系列综合症,是肠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随着对SBS的研究不断深入,对SBS患者病理生理改变和残存肠道代偿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短肠发生后细胞因子、上皮增殖及凋亡调控在肠代偿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较快,现对近年SBS代偿调控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外科手术切除小肠的70%以上,或切除小肠的50%和回盲瓣后,导致了腹泻、脂肪痢、营养不良,严重者甚至死亡,即谓“短肠综合征”。在新生儿,小肠切除后剩留小肠短于75cm者,即为小肠广泛切除。肠系膜上动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内疝、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损伤等,都可导致小肠广泛切除。而肠闭锁、肠扭转、脐膨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裂及广泛的无神经节细胞症等,则是导致新生儿小肠广泛切除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5.
“短肠综合征”是外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它可导致消化和吸收面积不足,引起腹泻、脂肪泻、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继之病人出现恶病质而死亡。国内曾有报道小肠切除后,仅剩25cm,存活8年以上。我院1988年3月7日曾收治一例极短小肠(21cm)综合征合并严重肠瘘的病例,经过静脉高营养等各种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手术切除70%的小肠可引起腹泻、脂肪泻、营养不良和体重降低,这些情况构成为“短肠综合征”。由于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内疝、粘连或腹部创伤引起的小肠梗死,而必需行小肠大部切除术。Crohn′s 病患者由于多次反复切除病变肠袢;新生儿患多发性肠闭锁、脐氙、腹裂畸形或长节段神  相似文献   

7.
短肠综合征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短肠综合征是指广泛小肠切除(包括部分结肠切除)术后,残留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病人营养需要的吸收不良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营养不良、严重腹泻、体重减轻、脂肪痢、脱水、电解质和代谢紊乱,可影响发育,甚至危及生命。随着外科技术、麻醉及术后处理技术的发展,广泛小肠切除术后长期存活的病例逐年增多,短肠综合征的病例也随之增加,其治疗方法主要为营养支持和小肠移植[1]。1 药物处理短肠综合征内科学处理的第一步是控制腹泻,肠道细胞表面含有鸦片样受体,麻醉剂及其衍生物对短肠综合征病人腹泻具有良好的效果[2]。首…  相似文献   

8.
珍爱小肠 减少短肠综合征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的器官,长达3~5m。因为较长,代偿能力很强,常难令人珍惜。但是小肠一旦减少到不足100cm时,残存小肠将无法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短肠综合征就会发生。患者将会出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并最终导致各种营养与代谢并发症的发生。有作者认为,少于180cm即为短肠综合征。较为权威的观点是,如残留肠管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9.
短肠综合征     
<正>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而引起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多由广泛小肠切除、小肠短路手术造成保留肠管过少,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腹泻和营养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成人病因主要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以及急性肠扭转导致大范围小肠切除。儿童出生前主要原因为小肠闭锁,中肠旋转不良导致的小肠异位固定或异常扭转,新生儿期坏死性小肠炎。出生后较少见的因素有先天性巨结肠病。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短肠综合征的描述及其定义 新生儿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系指新生儿期因各种原因引起大部分小肠切除或旷置后,肠道吸收面积显著减少,从而产生以严重腹泻,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吸收不良和体重丢失为特征的综合征.Grosfeld等和Cooper等将新生儿小肠切除50%或更多时即定义为SBS.其实,新生儿期小肠正常长度是随胎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的,如27周胎龄新生儿的小肠长度大约为115 cm,而正常足月新生儿平均小肠长度为250 cm.因而Galen等定义新生儿SBS时的剩余空回肠与孕周有关,最长可耐受的剩余空回肠长度是平均长度的25% 1SD,即孕周27~35周的新生儿,剩余小肠<50 cm;孕周大于35周,剩余小肠<72 cm.由于剩余肠道的代偿和适应能力个体差异悬殊,因而,临床上很难准确定义究竟剩余小肠多少即属于短肠.最近又有作者将新生儿SBS定义为:接受剖腹术并确定剩余小肠短于相同胎龄预计长度的25%,或者术后由于胃肠道不能耐受喂养需要静脉营养支持超过42 d者.  相似文献   

11.
短肠综合征(SBS)引起的一系列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主要决定于以下6个方面:(1)切除小肠的长度,更确切地说是小肠吸收表面积被切除的比例.(2)切除空肠还是切除回肠.(3)是否切除特殊功能部位段小肠,导致某种特殊功能障碍(如胆汁酸吸收不良或胃肠道激素合成功能受损).(4)是否保留回盲瓣.(5)残余肠段的连续性.(6)残余肠道是否继续发生病变.通常小肠切除75%以上,机体除表现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外,还将出现明显的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即为危重的短肠病人.  相似文献   

12.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由于大量小肠切除后,机体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以维持生理代谢的需要.而导致整个机体处于营养不足的状况,继而出现器官功能衰退,代谢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成人短肠综合征可由于小肠因反复发作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或反复发作的肠梗阻、肠外瘘而多次被切除所致.也可因血管疾病如肠系膜血管发生梗塞,肠扭转血运障碍而坏死。或是外伤性血管破裂、中断,大量小肠因缺血坏死而被切除所导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长因子促进大量肠切除后肠道代偿的作用与机制,并了解其在短肠综合征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介绍生长因子促进肠切除后肠道代偿以及其在短肠综合征患者的应用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不同种类的生长因子对促进肠切除后肠道代偿产生着不同的效应,可根据短肠综合征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外源性生长因子,以缩短残留小肠代偿时间,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论生长因子能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肠切除后肠道代偿,但不同种类的生长因子有各自的作用效应,将对短肠综合征患者尽早摆脱完全肠外营养有帮助,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短肠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肠系指小肠大部分切除后,成人保留的小肠少于100cm而言。短肠病人可发生短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若保留的小肠少于50~60cm,如果不采取吻合技术上的补救措施,则病人可因腹泻、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最终将使病人不能生存。短肠吻合术的术式较多,其目的均为延长食糜在短肠内停留时间,增加小肠吸收或增加食糜在短肠内重复循环、重复吸收,以维持人体的基本营养吸收及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现分别讨论如下: 一、短肠双口循环式吻合术(图1,2):短肠吻合时,先将近端小肠断端吻合于距断端16cm处近端肠壁上(端侧吻合)制成d型,然后将远端肠断端  相似文献   

15.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后,机体不能适应肠道吸收而积骤然减少,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水电解质紊乱、代谢障碍、吸收不良和进行性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6.
因为手术、麻醉、新生儿护理的进步,很多广泛切除小肠的婴儿获得生存。失去小肠超过70%,常致吸收障碍和营养不良,如人们所知的短肠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后,机体不能适应肠道吸收而积骤然减少,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水电解质紊乱、代谢障碍、吸收不良和进行性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8.
切除小肠超过70%引致腹泻、脂肪痢、营养不良、消瘦,即称“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术死亡率一度高达30~40%。随着手术和麻醉操作的改进和全胃肠外营养使病人得以存活更久,短肠综合征已成为一较常见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泛小肠切除后发生的短肠综合征具有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如残留小肠不足1m者常需胃肠外营养(PN)支持,长期家庭PN可获75%5年生存串,但其费用及并发症串需要人们寻找外科替代治疗。目引进新免疫抑制剂FK506以来,小肠移植又引起临床注意,病人和供体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50%,仍是一大问回。在众多的代偿性手术(如小肠延长术、小肠人工问澳构造以及结肠间登术等)中,间置逆蠕动小肠里(SRSB)不失为替代肠移植的理想手术。作者于1985~1995年省行8例SRSB术,计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8±16岁。7例依靠家庭PN每周7天,…  相似文献   

20.
短肠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治疗李宁,黎介寿短肠综合征是指大段小肠切除后,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患者营养需要的吸收不良综合征。本病常发生于广泛的肠切除后,常见病因有肠扭转,内外疝绞窄,肠系膜血管的血栓形成或栓塞等。此外,较长肠段的功能损害如放射性肠炎,或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