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戈  李醒三 《医学文选》2001,20(3):267-269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将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伴新出现的持续性RBBB的AMI患者共15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无束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共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心肌梗塞范围(MIS),严重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MIS大,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心功能受损严重,住院病死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伴随AMI新出现的持续性RBBB是临床经过凶险和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预后和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分析比较1989年1月 ̄1999年11月186例AMI患者心电图变化、血清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水平,及严重交发症及死亡率。所有数据经x^2或u检验。结果:33例AMI并发PBBB(占17.7%)者预后明显差于未并发PBBB者;其心肌酶水平,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死亡发  相似文献   

3.
徐戈  李醒三 《微创医学》2001,20(3):267-269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将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伴新出现的持续性RBBB的AMI患者共15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无束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共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心肌梗塞范围(MIS)、严重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MIS大,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心功能受损严重,住院病死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伴随AMI新出现的持续性RBBB是临床经过凶险和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AMI患者共240例分为AMI伴RBBB组和不伴RBBB组。根据RBBB发生的时间、持续间期以及是否合并左束支分支阻滞将前者分为新发生RBBB、陈旧性RBBB、持续性RBBB、短暂性RBBB、双束支阻滞和单纯性RBBB 6个亚组,观察各组的临床经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240例AMI伴发RBBB 26例,占10.8% ,与不伴RBBB比较,其磷酸肌酸激酶(CK)峰值、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显著增高(P < 0.01)。RBBB组高发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并非源自陈旧性RBBB和单纯性RBBB,而是来源于新发生RBBB和双束支阻滞。新发生的持续性RBBB住院病死率最高,为50%, 短暂性RBBB为11.1% , 而持续性RBBB的再灌注治疗率较短暂性RBBB明显降低(25% vs 88.9%, P < 0.05)。结论AMI患者伴发RBBB提示预后不良。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伴右束支传导阻滞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帜  蒋长亮  方智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1):1444-1445
本文取自我院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6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献报道 ,在束支及分支阻滞中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占72 .66% ,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CRBBB)占 7.88% [1] ,而且 ,后者 90 %以上见于器质性心脏病[2 ] ,以肺心病最多见[3 ] 。本文旨在总结CRBBB的疾病种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对象 我院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1月住院患者 ,共2 31例 ,男 170例 ,女 61例 ,年龄 2 1~ 85岁 ,平均 62岁 ,≥ 40岁 2 2 1例。1.2 诊断标准[4 ]  ①QRS波群时间延长至 0 .12s以上 ;②QRS波群形状改变 ,V1、V2 导联出现rsR’波群 ,V5、V6 有宽而不深的S波 ,肢体导联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意义.方法 观察急性心梗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与同期急性心梗无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在CK峰值、心功能方面(Kill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Killp级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临床病情危险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2005年1月到2007年5月住院的AMI患者130例,根据入院时有无合并新发RBBB分为AMI不伴发RBBB组及伴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情况与心血管事件,并随访平均20.8±7.37月,观察各组患者随访期间的预后。结果:AMI伴新发RBBB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AMI而伴新发RBBB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1.88%,不伴新发RBBB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18%。在AMI新发BBB患者中QRS波宽度<160ms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7.86%,QRS波宽度≥160ms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5.5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随访期间的临床心血管事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住院期间,AMI伴新发RBBB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发RBBB,QRS的宽度又会增加其临床心血管事件。因此,AMI伴新发RBBB的患者可从早期再灌注治疗中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9.
王彬  王晓君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7):1733-1734
目的:探究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有新出现持续性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25例(观察组)与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50例(对照组)的C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新出现的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一恶性预兆,提示临床病情危险,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有新出现持续性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 2 5例 (观察组 )与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 5 0例 (对照组 )的C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新出现的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一恶性预兆 ,提示临床病情危险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球穿通伤角巩膜伤口修补的同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患角巩膜伤口修补水密后,根据后囊膜情况选择不同的人工晶体及植入方式。结果:术后角膜水肿及前房炎症后应轻,裸眼视力0.5以上19眼。结论:隧道切口虹膜不易脱出,术后前房安静。在伤口修补同时行超乳手术使恢复视力快,民出光状态稳定,大大缩短了患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树源  崔翠萍 《热带医学杂志》2006,6(5):559-560,56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近8年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为有新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160例)为同期收治的无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临床经过及住院病死率比较。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临床经过及住院病死率比较,观察组中的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前壁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病情重、并发症发生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CRBBB)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近5年收住我院的AM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为新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270例,为同期收住院的无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心肌梗死部位、心肌酶水平、心功能情况、并发症、临床经过及住院病死率比较。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经过及住院病死率比较,观察组中的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预示病情严重、并发症发生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各种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心电图表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论胸痛患者如果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要高度警惕AMI,详细询问病史,观查ECG动态演变,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束支阻滞均影响心室的除极和复极,二者并存不能用常规的心电图标准诊断AMI,是临床心电图诊断的难点。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和新指南,对两者并存时AMI的心电图诊断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眼轴大于20mm的101例(144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平均年龄64.5岁(43-90岁),核型混浊88只眼,后囊下混浊33只眼,皮质型混浊23只眼,结果:术后1月裸眼视力≥0.5者71只眼(48.61%),矫正视力≥0.5者90只眼(62.5%),并发症主要包括后囊膜破裂5只眼(3.47%),后囊膜不同程度混浊9只眼(6.25%),葡萄膜后应3只眼(2.08%),角膜水肿12只眼(8.33%),结论: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也适合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但对棕色或黑色的Ⅳ-Ⅴ级核应持慎重操作的态度,操作者还应具备熟练、准确,动作轻巧的能力以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麦环  王燕群 《河北医学》2006,12(8):783-78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系统的护理措施,达到巩固疗效、促进康复的目的。方法:通过对315例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详细观察及护理。结果:31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达100%,视力手动/眼前提高到了0.5以上,最高可达1.2,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尤其是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于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