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心电图无预激表现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电生理机制,对我院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出P_位于QRS后SVT200例临床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隐匿性房室旁路(CAP)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占上述SVT的54.5%(109/200),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占45.5%(91/200),(2)隐匿性房室旁路以与的AVRT中23.9%(26/109)同时并有房室结双径路(AVNDP),但均只能诱发出AVRT。并对CAP并AVNDP的电生理特点加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3.
于军  常快乐 《甘肃医药》2013,(9):696-69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48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心脏电生理检查,有手术适应症,行射频消融术根治,观察临床特点及疗效,所有手术患者进行1年随访。结果:房室结双径路消融总成功率94.4%,复发率2.38%,并发症的发生率1.54%。房室旁道消融总成功率95.2%,复发率4.63%,并发症的发生率1.58%。总成功率94.8%,总复发率2.48%。总并发症发生率2.28%。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其成功率及安全性高,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4.
韦世奎  吴家恩  李敏 《广西医学》2004,26(11):1630-1632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 2 0 2例PSVT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食管心房调搏与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食管心房调搏组 96例中 ,成功率为 (94 96 ) 97 9% ;不良反应发生 6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 (6 96 ) 6 3% ,药物治疗组 10 6例中 ,成功 75例 ,成功率为 (75 10 6 ) 70 .8% ,发生不良反应 2 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 2 10 6 ) 2 0 .8% ,两组成功率、不良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较药物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且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食管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比较35例阵发性宝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食管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35倒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与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类型如房室结双径路参与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隐匿性房室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在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诊断及治疗中因其能弥补体表心电图的不足,且又无创、简便、安全,无需昂贵设备,近年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心内调搏法。现将我院开展食管调搏4年来25例小儿PSVT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房室结双径路食管电生理特征的研究吕桂芬(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柳州市545005)关键词食管心房调搏;房室结双径路;阵发性室上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食管心房调搏(TEAP)近几年常应用于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而PSVT的折返部位最...  相似文献   

8.
葛小宁 《中外医疗》2008,27(29):128-128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理.方法 经食道心房调搏,程序刺激心房(S1S2 法),S1S2比例为8:1,采用反扫,每次缩短10ms,观察S2R间期的变化结果 对28例病人进行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27例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被程序刺激终止,其中17例(6例常规心电图为显性预激)为房室旁道,余 10例检测到房室结双径路,不应期平均为295ms.  相似文献   

9.
杨芳  李莉  黄捷英 《北京医学》1999,21(4):203-205
通过58例食管心房调博(TEAP)与心腔内电生理检查(IEPS)的对比研究,评价TEAP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诊断价值及TEAP各电生理参数的可靠性。TEAP诱发的49例SVT中,TEAP与IEPS的诊断完全符合。房室传导系统的2:1阻滞点、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APERP)、SVT诱发带等在TEAP和IEPS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TEAP在了解房室传导系统的前传功能、筛选短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起病突然,终止突然,可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很少超过24h,频率一般在160~18O/min,有时可在IOO/mln左右。gO%患者发作时,P-R间期规整,多数不见P波。SO%的患者发作时,ST段下降,但不完全表示有冠心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有折返性和自律性增高两种,以折返形成的心动过速多见。我们通过对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食道心房调搏,以明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原因c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O例均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史,病程2~18年不等,平均63年,年龄18~67岁,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9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的食管心房调搏结果分析发现:国人房室旁道折返SVT(AVRT)多于房室结折返性SVT(AVNRT);约2/3旁道位于左游离壁(LFW),1/3位于间隔及右游离壁;房室结可存在双径路(DAVNP)或多条径路;AVRT的P′明显,R—P′≥70ms,AVNRT多无P′、R—P′<70ms;P′和R—P′对AVRT和AVNRT手术前后符合率为100%。提示: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可初步明确SVT发生机制,对SVT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观察心产对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性电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心律平对房室旁道和房室双径道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心旁道尤为明业,该药能阻断旁道的前向和逆向传导,延长其不应期,并使房室结传导的文氏阻滞点和2:1阻滞点提前,从而有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  相似文献   

13.
朱俊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83-2783
目的:研究食管心房调搏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方法和技巧问题。方法:收集200例食管调搏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例,采用高于发作频率5次~10次的S1S1刺激、Burst法,总结下食管调搏电极方法和观察PSVT终止时出现的心律失常。总结其中经验教训。结论:S1S1终止120例(占60%)Burst法终止76例(38%)4例用药物或电复律。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法终止PSVT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比较了四种不同的电脉冲刺激方法,对紧急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结果表明,超短阵猝发刺激转复率最高(95.5%),患者所接受的单个电脉冲刺激数量最少.同时对各种方法的治疗机理及利弊,结合文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食管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五例曾庭康(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241000)近年来,采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最近,我们对5例PSVT发作的患者,使用此法治疗成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 ,90 %由折返所致 ,多数可用药物终止 ,如未及时终止发作 ,可给患者造成痛苦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组 18例 2 3例次PSVT发作患者 ,分别因三磷酸腺苷 (ATP)、普罗帕酮静注无效 ,采用食管调搏超速抑制而使发作终止。1 资料与方法本组PSVT患者 18例 ,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17~ 5 3岁 ,平均 38.5岁 ,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 7例 10例次给予ATP 2 0mg快速静注 ,未终止发作 ;11例 13例次给普罗帕酮70mg加生理盐水 10ml静注 ,间隔 15min 1次 ,共 2次 ,未终止发作。 18例均行超速心…  相似文献   

17.
<正>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发作时常伴有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眩晕,持续时间长而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心力衰竭及晕厥而危及生命,终止其发作是主要治疗目的之一。从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我院应用食管心房调搏(TEAP)超速抑制治疗PSVT4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小儿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有突发突止、反复发作的特点,常规心电图常难以记录而影响诊断,我们采用食管电生理诱发PSVT,以明确对小儿PSVT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种起效迅速,无副作用的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方法。方法 经食管行心房起搏法。结果 36例中有效33例,无效3例。结论 经食管行心房调搏应用于急诊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方法简便,起效迅速,安全,无用抗心率失常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9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食管心房调搏结果分析发现:国人房室旁道折返SVT多于房室结折返性SVT;红2/3旁首位于左游离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