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组织及宫颈癌细胞株中的内源性表达,分析PD-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培养HPV阳性宫颈腺癌Hela细胞和HPV阴性宫颈鳞状细胞癌C33a细胞,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D-1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D-1主要表达于肿瘤间质淋巴细胞及癌细胞,P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3. 6%。PD-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灶大小均密切相关(P 0. 001),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0. 05);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脉管浸润、神经浸润及HPV感染均无关(P 0. 05)。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0. 0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1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P 0. 05)相关;在宫颈腺癌组织中,PD-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 0. 001),与肿瘤直径相关(P 0. 05)。在宫颈癌HPV+Hela细胞和HPV-C33a细胞中均有PD-1蛋白的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人宫颈癌组织中PD-1阳性率较高,宫颈癌细胞株亦表达PD-1,该基因与肿瘤的多个临床指标密切相关,PD-1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恶性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激活在人宫颈鳞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25例不同组织学分级的人类宫颈标本为实验对象,包括32例轻度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 LSILs/CIN-Ⅰ),33例重度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HSILs 或 CIN-Ⅱ/CIN-Ⅲ),38 例鳞状细胞癌(SCCs),22例正常宫颈(normal)。SCCs中包括分化良好宫颈鳞癌(WDSCC)9例,中等程度分化(MDSCC)20例,分化较差(PDSCC)9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印迹方法检测NF-κB p65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的表达水平。结果:①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正常宫颈组织及轻度宫颈上皮内非典型增生组织中,RelA主要定位于胞浆,而在重度宫颈上皮内非典型增生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RelA主要位于胞核中。② 免疫印记方法显示在正常宫颈组织及轻度宫颈上皮内非典型增生组织中RelA主要在胞浆提取物中,而在重度宫颈上皮内非典型增生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胞核提取物中表达增强,而在胞浆提取物中相对减少,差异显著(P<0.05) 。结论:NF-κB活化与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NF-κB p65可能成为人类宫颈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人宫颈癌组织中癌基因的表达陆伦根杨邦杰李瑞琴朱祥国苏庆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收集宫颈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37例,标本经10%福马林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状细胞癌,其中角化型6例,大细胞非角化型29例,小细胞非角化型2例。2...  相似文献   

4.
液基薄层细胞技术对宫颈上皮细胞异常筛查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是Bethesda系统对宫颈细胞学异常改变的一个总称,其包括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鳞状细胞癌(SC),这种细胞病理学报告方法有利于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已在传统巴氏涂片中得到认可。目前在一些医院应用的液基薄层细胞技术对上皮细胞异常的筛查作用如何?有必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3BP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阐明53BP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1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1,CIN1)、20例CIN2、20例CIN3和2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53BP1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仅有2例53BP1呈局灶性表达,阳性率为20%,而53BP1蛋白在CIN1~3和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3BP1在正常宫颈组织和CIN1中弥漫阳性率均为0,而在CIN2、CIN3和宫颈癌组织中弥漫阳性率分别为55%、70%和100%,53BP1在CIN2、CIN3和宫颈癌组织中的弥漫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1(P<0.01)。53BP1蛋白弥漫阳性表达在CIN2与CIN3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327)。宫颈癌中53BP1蛋白弥漫阳性表达明显高于CIN3和CIN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1)。结论 53BP1表达水平可作为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标记物,基因组不稳定性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可能是一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E6蛋白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Ren Z  Shi Z  Chen W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3):161-162
目的观察HPV16、18早期蛋白E6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评价E6单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30例慢性宫颈炎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癌组中E6的阳性率为67.5%(27/40),慢性宫颈炎中为3.3%(1/30),正常宫颈组织中均为阴性,良、恶组HPV16、18E6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HPV16、18感染与本地区宫颈癌病因学密切相关,E6单抗可作为预测HPV16、18感染及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蛋白质及核酸水平研究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两种实验方法,分别从蛋白质和核酸水平检测4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及20例慢性宫颈炎中GnRH的表达。结果:在20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组织中GnRH及GnRH mRNA表达均为阴性,而在4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nRH阳性表达率为80%,GnRH mRNA阳性表达率为64.44%,即无论是在蛋白质水平还是在核酸水平比较两者均显示差异有显著性;定性及定量比较GnRH及GnRH mRNA在不同临床期别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为GnRH定性表达率Ⅰ期50%(6/12),Ⅱa期85.7%(18/21),Ⅱb-期100%(12/12);GnRH mRNA定性表达率,Ⅰb期33.3%(4/12),Ⅱa期71.4%(15/21),Ⅱb-期83.3%(10/12);GnRH及GnRH mRNA在定性上表达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存在较高的GnRH,其有可能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为进一步研究通过抑制GnRH的产生,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及治疗宫颈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Lewis血型相关抗原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ewis血型相关抗原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周先荣童夙明杜心谷Lewis血型及其相关抗原是一类已被阐明结构的糖类抗原,我们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种Lewis血型相关抗原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改变。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39例...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鳞状细胞癌(SCC),据报道有3.1%~8.2%宫颈癌可发生肺转移.区分肺原发性SCC与转移性宫颈SCC对评价病人预后和选择治疗措施非常重要.尽管肺转移性癌为多灶性病变,但有时也可表现为孤立性病灶,导致二者的鉴别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的免疫标记物可用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人宫颈鳞状细胞癌Bcl-2的表达与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与治疗前癌组织中Bcl-2表达的关系。方法 32例经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照射(40Gy)后行宫颈癌根治切除,并做组织学检查。根据放疗效果分为敏感组与耐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其放疗前后癌组织进行Bcl-2检测并对照观察。结果 放疗后,在40.6%(13/32)病例的手术切除标本中无癌组织存留,定为敏感组;另59.4%(19/32)的病例放疗后显示仍有癌组织残留,为耐受组。放疗前活检癌组织Bcl-2的表达在敏感组和耐受组分别为15.4%(2/13)和63.2%(12/19),耐受组明显高于敏感组(P<0.05)。结论 原发性人宫颈鳞状细胞癌Bcl-2的高表达可导致肿瘤对辐射的耐受,认为Bcl-2的表达状态可能作为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疗敏感性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例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侵及宫颈近全层,盆腔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免疫表型:腺样囊性癌成分p63、CK7、S-100均(+);HHF-35、34βE12、CK17、ER、PR均(-),鳞状细胞癌成分34βE12、p63(+);CK17、S-100、CK7、HHF-35、ER、PR均(-)。结论发生于宫颈的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非常罕见,该肿瘤术前诊断易出现漏诊,确诊主要靠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10,USP10)蛋白在人体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5例人体宫颈鳞状细胞癌及65例正常鳞状上皮组织石蜡切片中USP10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USP10阳性表达率为41.9%,而宫颈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USP10的阳性表达率为61.5%.与正常鳞状上皮组织相比,USP10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USP10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FIGO临床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呈负相关,而与E-cadherin,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USP10蛋白表达的下调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ug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慢性宫颈炎标本25例、CIN 3级标本3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98例,分别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lug、E-cadherin、α-SMA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Slug和α-SM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并随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加强(P<0.01);E-cadherin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 Slug可能通过调控EMT从而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Mao  TL  Seidman  JD  Kurman  RJ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22(6):702-702
滋养叶细胞疾病分为穿透性和非穿透性病变,后者包括绒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胎盘部位结节、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和逾常胎盘部位。ET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不同于PSTT和绒癌,但其形态学特征可与一些滋养细胞和非滋养细胞病变相混淆,尤其是胎盘部位结节和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由于ETT、胎盘部位结节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处理明显不同,因而将ETT与其它病变区别开来非常重要。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分析了2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E和p16在25例胎盘部位结节、21例ETT、10例逾常胎盘部位、8例PSTT、7例绒癌和8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和宫颈癌中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与HPV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和PCR-RFLP方法,对268例宫颈石蜡包埋组织(29例慢性宫颈炎、68例SIL、171例宫颈癌)进行了p53蛋白水平及多型HPV检测。结果宫颈癌p53蛋白的过度表达率及强阳性过度表达率高于LSIL和HSIL,HPV18阳性的SIL及宫颈癌p53蛋白的过度表达率高于HPV16阳性和HPV阴性者。结论抑癌基因p53蛋白过度表达率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HPV18的内在联系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kp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原位杂交检测Skp2蛋白和HPV16/18 DNA在3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29例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3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 Skp2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呈阴性,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阳性表达率为13.8%,4/2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上皮病变级别升高,表达也逐渐增强,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更强;HPV16/18 DNA在四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为96.8%),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skp2蛋白表达和HPV感染相关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两组中均呈正相关(γ高级别=0.373,γ癌 =0.416,P<0.05).结论 Skp2过表达主要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形成的中晚期起作用,可作为一个早期诊断恶性的指标,且可能与HPV16/18感染有协同作用.E7-skp2-Rb可能是HPV感染诱导宫颈鳞状细胞癌形成的一条新致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一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按2003年WHO宫颈肿瘤分类标准观察5例宫颈鳞状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宫颈活组织和手术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的检测。结果: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肉眼子宫颈肥大、呈颗粒状、息肉样或菜花样新生物(4/5)。显微镜下未见明显挖空细胞,呈移行或鳞状细胞样分化,部分似有腺细胞样分化。组织形态学:肿瘤由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构成,乳头由多层异型鳞状及移行细胞样上皮覆盖。2例非浸润性,2例乳头间质浸润,1例子宫颈壁浸润;免疫组化显示P16和细胞角蛋(cytokeratin,CK)19和CK5/6均强阳性,CK7阳性强弱不等,1例CK20上皮表层灶状阳性,余为阴性;4例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结论:鳞状移行细胞癌是兼有鳞状-移行细胞形态和一定腺样分化的非腺性乳头状鳞状细胞癌,它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具有向乳头间质和宫颈壁浸润、复发及转移的特点。鳞状移行细胞癌需与宫颈其他乳头状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与Slug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上皮-间充质转变(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慢性宫颈炎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Notch1、NICD1、Slug、E-cadherin、α-SMA蛋白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Notch1、Slug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慢性宫颈炎比较,Notch1、NICD1、Slug和α-SM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增加(P<0.01),E-cadherin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降(P<0.01)。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和Slug可能通过调控EMT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血清微小RNA-196a(miR-196a)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患者外周血中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149例宫颈病变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组织学活检诊断分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及宫颈癌(宫颈癌组)两组,比较血清miR-196a、SCC、...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宫颈正常细胞、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1 047例宫颈正常细胞、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和82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1 047例宫颈细胞正常者检出HPV感染为109例,HPV感染率为10.41%(109/1 047);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检出HPV感染者146例,HPV感染率为90.68%(146/161);82例宫颈腺癌检出HPV感染者59例,HPV感染率为71.95%(59/82).结论 PCR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用于宫颈细胞和组织标本检测,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对我国女性宫颈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宫颈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