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50例婴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云  白琳  吕翠花 《中国医刊》2002,37(12):38-40
目的:观察婴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50例婴儿脑损伤及脑瘫儿专人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并指导家长家庭训练与医院治疗相结合。康复评定采用综合评定方法。结果:通过1-2年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45例脑损伤儿中除2例听力障碍外,全部恢复正常。5例脑瘫儿中3例接近正常,2例中-重度脑瘫儿仍在进一步康复治疗中。结论:积极适宜的医院与家庭相结合的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确能使大部分脑损伤儿恢复正常,并减轻脑瘫儿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2.
婴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世光 《北京医学》1999,21(5):292-294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脑损伤诊断及早期干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娟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Z):68-69,71
由于部分新生儿脑损伤早期缺乏明显表现,或存在的表现被归因于发育不成熟,脑损伤经常因此被漏诊。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因脑损伤所致的残疾,本文整理相关资料,将目前对婴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相关技术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脑损伤诊断及早期干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华娟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5):68-69,71
由于部分新生儿脑损伤早期缺乏明显表现,或存在的表现被归因于发育不成熟,脑损伤经常因此被漏诊。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因脑损伤所致的残疾,本文整理相关资料,将目前对婴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相关技术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登封市中医院诊治的70例新生儿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高危儿监测筛查、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采用M法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均采取综合治疗,有效37例,显效21例,总有效率为82.86%。1岁以内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0.74%,1岁以上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新生儿脑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治疗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总结脑损伤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120例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治疗组除完成常规监测内容外,还进行早期干预。结果:监测1年后,脑损伤儿在语言、运动、社会交往等能力方面的综合指标高于对照组,2组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损伤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运动、智能水平得到提高,可以大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防治早产儿脑损伤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68例早产儿脑损伤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30例。观察组采取家长自愿,采用早期丰富环境及有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和手法康复。对照组30例仅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两组患儿在生后3d行头颅CT检查,生后第28天、纠正月龄3个月、6个月、1周岁各检查评估一次(新生儿期采用20项神经行为测定法,婴儿期患儿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生后3个月复查CT或MRI检查脑实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生后6个月、1周岁进行神经行为评估,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2例有神经运动及精神发育异常征象,而对照组6例诊断为脑瘫、3例有精神发育迟滞,听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癫痫各1例。结论: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促进正常神经系统发育及脑损伤后早期修复作用,且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脑损伤患儿早期干预至关重要,脑损伤的早期诊断脑瘫征象的延迟出现与儿童复杂的神经运动发育相关,使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婴儿期脑损伤症状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测定某一阶段儿童的神经发育水平与正常年龄儿相比较并通过连续的发育评价步骤,进行系统的神经运动发育监测,可早期发现婴儿轻微的脑损伤,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潘廷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497-1498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84例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干预效果。结果84例患儿中,家庭监测占9.5%,门诊高危筛查占90.5%。新生儿脑损伤患儿临床诊断具体表现为单纯智力低下、中枢性协调障碍、发育迟缓、单纯性脑瘫、脑瘫合并智力低下、脑瘫合并癫痫。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个月~12个月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12个月~30个月患儿,2个年龄段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能够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es behavioral nerve assessment,NBNA)及早期干预应用于新生儿脑损伤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新生儿468例。选取无脑损伤的212例新生儿为正常组,选疑似脑损伤采取早期干预的154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另选疑似脑损伤未采取早期干预的102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及后遗症情况。结果:干预前,正常组NBNA评分为(37.85±1.32)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4.13±1.58)分及对照组的(32.81±1.7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BNA评分为(39.41±1.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52±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BNA可明确了解新生儿行为能力,可及时发现易漏诊的轻微脑损伤及脑细胞发育异常,早期干预可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代偿性的恢复,降低残障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脑损伤后仔鼠脑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方法:给予孕17天的30只大鼠连续2天腹腔注射脂多糖(LPS)420μg/kg,10只腹腔注射等剂量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LPS组仔鼠40只,分为干预组(T)20只与非干预组(NT)20只,生理盐水组(NS)仔鼠20只。仔鼠出生后1日,随机选取各组仔鼠各3只进行脑组织HE染色,并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情况。LPS组和NS组仔鼠出生后均进行早期干预,分别在生后7日、14日、21日、28日的4个时间点行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仔鼠脑组织中HGF的表达及运动功能情况。结果:(1)LPS组仔鼠出生后7日、14日、21日、28日脑组织HGF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1);(2)生后7日、14日、21日、28日干预组仔鼠脑组织HGF表达量较非干预组升高(P<0.01)。结论:孕鼠腹腔注射LPS后HGF的表达升高,早期干预可进一步提高其表达量并有效改善脑损伤仔鼠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宋慧琴 《中外医疗》2013,32(15):33-3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n=36),仅干预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分析术后即刻、24h、48h和72h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护理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8h和72h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4.35±1.19)vs(3.26±0.81),P<0.01];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44%vs77.78%,P<0.05),在消化道出血、关节僵硬、继发感染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颅脑损伤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当d即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功能比较,观察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定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降低患者伤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脑损伤的预后及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峰  任榕娜 《医学综述》2009,15(2):227-229
早产儿是一组易引起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高危人群,好发脑损伤,随着月龄的增长,脑损伤所致神经发育后遗症改变愈发明显。而脑损伤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被忽视,因此,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诊早产儿脑损伤。目前对早产儿脑损伤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只有尽早确诊和早期干预,才能促进脑损伤早产儿的智力发育,减少伤残率,改善脑损伤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原发脑干损伤影像学诊断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发脑干损伤的影像学表现,研究其影像学诊断及分类。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为原发脑干损伤病人伤后48小时内行头颅CT扫描,其中10例并进行了MRI检查,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00例CT扫描有脑干损伤直接征像97例,间接征像98例,无异常改变2例。10例MRI检查均有脑干损伤的直接征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脑干挫伤94例,脑干血肿3例,脑干震荡2例。结论:CT、MRI影像学检查能补充和完善既往的临床诊断标准,确定脑干损伤的部位、范围、程度和类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肾小球滤过率异常增高并伴随肾脏结构的改变。目前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一定程度反映了肾脏损害,但并不能准确地反映肾功能的变化趋势。近年来,各种更为早期、稳定、准确的诊断技术,包括血/尿生化指标,如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β2微球蛋白、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等;无创的肾脏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动脉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等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探索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进展,对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呼吸干预-机械通气救治严重胸脑伤伴多发伤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198例外伤患者中28例严重胸脑伤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救治成功24例,死亡4例(含家属放弃救治自动出院2例)。结论早期呼吸干预-机械通气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段辉菊  郑巧  潘嫱 《中外医疗》2011,30(16):1-2,4
目的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提高重型脑伤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和残疾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184例重型脑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通过急救干预,提供对患者的生命支持和预防并发症,协助康复。结果早期护理干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结论护理人员的高度专心,对于"三基"的熟练掌握,不断的学习创新是提高护理干预手段的前提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弥漫性脑损伤合并二次损伤的护理干预。方法弥漫性脑损伤合并二次损伤患者20例(治疗组)和脑膜瘤择期手术患者(对照组)20例,动态监测脑组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脑温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氧分压(20.35±7.13)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39.9±3.94)mmHg(t=5.475,P=0.000);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58.29±8.61)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43.90±1.57)mmHg(t=2.810,P=O.014);治疗组脑温度(39.57±0.63)℃,明显高于对照组(37.26±0.31)℃;预后良好组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27.64±3.08)mmHg明显高于预后较差组(15.80±4.14)mmHg(f=5.475,P=0.000);低氧血症、低血压、高热及电解质紊乱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病残率。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合并二次损伤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