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Janus激酶(JAK2)和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3)途径的激活在IL-6介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1)细胞培养及分组:待生长状况良好的HK-2细胞株60%-80%细胞贴壁后,无血清培养基同步24 h,然后根据分组给予相应的刺激。(2)指标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0 h、24 h、48 h7、2 h不同时间点α-SMA mRNA、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5 ng/ml浓度的IL-6刺激24 h、48 h、72 h后α-SMA、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检测0、5、10、25、50 ng/ml浓度的IL-6刺激30 min,以及IL-6(25 ng/ml)刺激0、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后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AG490预处理细胞4 h,IL-6(25 ng/ml)分别刺激30 min后及48 h后P-STAT3、P-JAK2和α-SMA、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刺激前比较,IL-6以时间依赖方式上调HK-2细胞α-SMA mRNA、蛋白的表达,下调E-cadherin mRNA、蛋白的表达;IL-6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上调HK-2细胞P-STAT3的表达,高峰发生在30 min;AG490部分抑制STAT3、JAK2的磷酸化,部分抑制IL-6诱导的α-SMA蛋白表达的上调、部分抑制IL-6诱导的E-cadherin蛋白表达的下调。结论:HK-2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了IL-6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IL-6)在体外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浓度为25ng/mL的IL-6刺激HK-2细胞,在0h、24h、48h、72h不同时间点,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K-2细胞中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刺激前比较,IL-6以时间依赖方式上调HK-2细胞α—SMA mRNA的表达、α—SMA蛋白表达逐渐增强。结论IL-6可诱导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SMA。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在小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30只雄性Balb/c小鼠建立小鼠UUO模型(n=24)和假手术小鼠(n=6),术后第1、4、7和14天检测JAK-STAT磷酸化情况.另把1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只.治疗组在建模前2 h开始给予选择性JAK2抑制剂AG490治疗,每天1次;模型组仅注射溶媒.术后第14天处死动物.组织学评估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肾脏巨噬细胞浸润和α-SMA表达;RT-PCR检测Ⅲ型胶原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JAK2和STATl磷酸化.结果 JAK2-STAT1在UUO模型中被激活,其磷酸化水平与病情、肾小管组织学损害以及.肾间质纤维化相一致.AG490能显著抑制JAK2和STAT1的磷酸化(P<0.01).AG490治疗显著减轻肾小管损害[(21.7±1.7)%比(49.4±1.0)%]和肾间质纤维化(1.0±0.1比2.3±0.2)、α-SMA表达(0.9±0.1比2.1±0.2)和巨噬细胞积聚[(13.3±1.6)细胞/HPF比(34.4±1.0)细胞/HPF](均P<0.01).AG490治疗显著抑制Ⅲ型胶原和MCP-1 mRNA表达.结论 JAK-STAT信号通路在肾小管间质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骨架调节蛋白CIP4(Cdc42 interacting protein 4)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的影响,并探讨其产生的机制。 方法 10 ?滋g/L TGF-β1刺激72 h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向间充质转分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E-cadherin和α-SMA蛋白的表达。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根据GenBank人CIP4的完全cDNA序列,设计1条特异性干扰CIP4表达的RNA片段(CIP4-siRNA)和含野生型CIP4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CIP4),利用lipofactamine 2000将其转染HK-2细胞。Western 印迹法检测对照组、TGF-β1刺激组、CIP4-siRNA转染组、pcDNA3.1-CIP4转染组细胞内CIP4、E-cadherin和α-SMA蛋白的表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E-cadherin和α-SMA蛋白的分布改变;用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 1 μmol/L干预TGF-β1刺激的HK-2细胞48 h,Western 印迹法检测对照组和干预组CIP4表达的变化。 结果 TGF-β1干预后HK-2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 0.05),α-SMA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 < 0.05),细胞形态由典型的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变,表明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EMT模型成功。CIP4-siRNA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表达CIP4后,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 < 0.05),α-SMA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 0.05),部分逆转了上述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pcDNA3.1-hCIP4转染使CIP4高表达后,HK-2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 0.05),α-SMA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 < 0.05),诱导了肾小管上皮细胞EMT。用渥曼青霉素干预TGF-β1刺激的HK-2细胞48 h,CIP4可能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 0.05)。 结论 TGF-β1通过PI3K-Akt途径上调CIP4表达,CIP4可能进一步参与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正常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EMT)过程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及下调FAK的表达后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进程的影响。 方法 应用TGF-β1(10 μg/L)刺激HK-2细胞,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FAK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p)-FAK(Tyr397)的蛋白表达。应用Lipofectmine2000将FAK siRNA转染HK-2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下调表达FAK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结果 TGF-β1刺激后,HK-2细胞α-SMA蛋白和mRNA水平上调,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FAK蛋白和mRNA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多,48 h达到高峰。p-FAK(Tyr397)蛋白表达趋势与FAK相同。脂质体转染siRNA后FAK的mRNA和蛋白分别下调了50%和41%,下调表达FAK后可以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α-SMA蛋白的上调表达,逆转 E-cadherin蛋白的下调表达。 结论 在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进程FAK蛋白表达上调,敲低FAK蛋白表达后可以部分减轻EMT的程度,提示FAK在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肾脏纤维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JAK3/STAT3信号通路探讨骨痨愈康丸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模型(CIA)组、骨痨愈康丸(GL)组、骨痨愈康丸+JAK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490(GL+AG490)组、JAK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490(AG490)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四组均建立胶原诱导性类风湿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7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法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踝关节软骨和滑膜组织中JAK3、STAT3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CIA、GL、GL+AG490、AG490组大鼠踝关节肿胀明显,伴关节畸形、大鼠活动明显减少、跛行、毛色暗淡无光泽、体重减轻;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7水平显著升高;JAK3、STAT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CIA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7水平降低;JAK3、STAT3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P...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瘦素(leptin)刺激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表型转化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探讨瘦素对HK-2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瘦素作用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K-2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HK-2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FN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2细胞表达α-SMA的阳性细胞百分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K-2细胞培养液上清中FN的表达。结果:分别用50、100、200 ng/ml瘦素作用HK-2细胞48 h后,(1)HK-2细胞逐渐由椭圆形变成长梭形,类似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态;(2)RT-PCR结果表明,瘦素作用可以下调E-cadherin mRNA的表达,同时上调α-SMA、FN mRNA的表达。(3)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对照组HK-2细胞几乎不表达α-SMA,随着瘦素作用浓度的增加,α-SMA阳性的HK-2细胞百分数逐渐增多;(4)ELISA结果表明,对照组HK-2细胞有基础水平的FN分泌,各瘦素作用组上清液中FN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瘦素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从而可能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退变髓核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究其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通过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培养建立退变髓核细胞模型,退变细胞分别予浓度为10μg/mL、30μg/mL和50μg/mL的红景天苷培养液。后续实验选择30μg/mL浓度进行,分为Control组、OGD组、红景天苷组、AG490(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和红景天苷联合AG490干预组。RT-PCR法检测髓核细胞蛋白聚糖(Aggrecan)和Ⅱ型胶原(Col2a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红景天苷对髓核细胞p-JAK2和p-STAT3蛋白水平的影响;ELISA检测上清液中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髓核细胞的凋亡。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OGD组Aggrecan和Col2a1 mRNA表达明显降低,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p-JAK2和p-STAT3的蛋白水平明显上调。与OGD组相比,红景天苷组显著抑制细胞凋亡以及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同时,我们发现,AG490组和红景天苷联合AG490干预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红景天苷联合AG490干预组各检测指标较AG490组略低。红景天苷联合AG490干预明显改善髓核细胞的凋亡和炎症反应,并抑制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结论红景天苷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而减轻退变髓核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SOCS3)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携带大鼠SOCS3基因的腺病毒(pYrAd-rSOCS3)转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的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检测SOCS3、白细胞介素(IL) -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OCS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P-STAT3、IL-1β、IL-6、TNF-α、MCP-1及ICAM-1的的蛋白表达.结果 PDGF-BB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24h后,SOCS3、STAT3、P-STAT3、IL-1β、IL-6、TNF-α、MCP-1及ICAM-1表达均上调;pYrAd-rSOCS3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再用PDGF-BB刺激,其SOCS3表达进一步上调,但STAT3、P-STAT3、IL-1β、IL-6、TNF-α、MCP-1及ICAM-1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SOCS3表达通过负反馈调节酪氨酸蛋白激酶(JAK) -STAT3信号通路,抑制STAT3的激活及磷酸化而下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对Traf6/TAK1信号通路活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并将其分为正常组、LPS诱导组(100 ng/mL)、LPS+萝卜硫素低剂量组(10μmol/L)、LPS+萝卜硫素中剂量组(20μmol/L)、LPS+萝卜硫素高剂量组(40μmol/L)。培养12、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6、IL-1β及TNF-α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cadherin、α-SMA、Traf6、TAK1及p-TAK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LPS诱导组相对于正常组HK-2细胞增殖能力、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蛋白(α-SMA、Traf6及p-TAK1)表达量均升高,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然而不同浓度萝卜硫素处理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炎症因子分泌量、蛋白(α-SMA、Traf6及p-TAK1)表达量均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表现一定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萝卜硫素能够抑制LPS诱导的HK-2细胞增殖能力及炎症因子的产生,发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变的纤维化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raf6/TAK1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 1-7)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培养HK-2细胞分组如下:对照组(N组)、高糖组(H组)、高糖+Ang 1-7组(A组)、高糖+Ang 1-7+A779组(D组)、高糖+吡格列酮组(P组)。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HK-2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K-2细胞PPAR-γ及α-SMA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α-SMA表达。 结果 Ang 1-7可上调高糖刺激下HK-2细胞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P < 0.05);抑制高糖刺激的α-SMA蛋白及mRNA表达(P < 0.05)。这种作用与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类似。给予Mas受体抑制剂A779后,Ang 1-7的上述作用可被部分抑制。 结论 Ang 1-7在体外可通过上调PPAR-γ表达,从而部分抑制高糖诱导的α-SMA表达,实现其抑制转分化的作用,而这种作用部分通过Mas受体所介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辣椒素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成年健康清洁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辣椒素组(CAP组)和辣椒素+辣椒平组(CPZ组),每组10只。S组仅分离双侧肾蒂不结扎,IR组、CAP组和CPZ组通过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再灌注24 h的方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与IR组在同时点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CAP组和CPZ组大鼠于缺血前30 min经腹腔注射辣椒素30 mg/kg。CPZ组大鼠于缺血前45 min经腹腔注射辣椒平20 mg/kg。于再灌注24 h后取血标本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P-STAT3)和caspase-3的蛋白含量。取肾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凋亡率(AI)。结果与S组比较,IR组、CAP组和CPZ组血清Cr、BUN、IL-6、TNF-α、IL-10浓度、P-JAK2/JAK2、P-STAT3/STAT3和caspase-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空泡变性,刷状缘脱落,部分肾小管管腔扩张,肾小管损伤评分和AI明显升高(P0.05);与IR组和CPZ组比较,CAP组血清Cr、BUN、IL-6、TNF-α浓度、P-JAK2/JAK2、P-STAT3/STAT3和caspase-3含量明显降低(P0.05),肾小管损伤减轻,肾小管损伤评分和AI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辣椒素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肾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JAK2/STAT3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和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骨成形蛋白7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转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骨成形蛋白7(BMP-7)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以探讨其延缓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组、TGF-β1 50ng/mlBMP-7组、TGF-β1 100ng/mlBMP-7组。应用MTT比色法测定BMP-7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人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角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α-SMA阳性的HK-2细胞百分率;RT-PCR检测细胞中α-SMA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BMP-7处理HK-2细胞24、48h后,HK-2细胞均明显增殖(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经TGF-β1刺激后,角蛋白表达减弱,α-SMA和波形蛋白表达增强;加入50ng/mlBMP-7处理24、48h后,细胞中α-SMA和波形蛋白表达减弱。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加入50ng/mlBMP-7处理24、48h后,表达α-SMA的HK-2细胞阳性率逐渐下降,与TGF-β1处理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α-SMAmRNA表达,5ng/mlTGF-β1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α-SMA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TGF-β1 50ng/mlBMP-7组、TGF-β1 100ng/mlBMP-7组与TGF-β1组相比,α-SMAmRNA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GF-β1促进肾小管上皮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与JAK/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胆囊癌细胞株GBC-SD用IL-6或IL-6+AG490(JAK/STAT3通路抑制剂)作用后,分别用MTT法检测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侵袭能力;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IL-6(10,50,100 ng/mL)作用后,GBC-SD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均P<0.05),AG490能取消IL-6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IL-6作用GBC-SD细胞后,细胞侵袭能力及MMP-9的分泌明显增加(均P<0.05),细胞p-STAT3和VEGF的表达明显上调,加入AG490后,以上作用均被取消.结论:IL-6能促进胆囊癌细胞的增殖通和侵袭,其作用可能与其活化JAK/STAT3信号通路,从而上调下游的MMP-9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随机分组:对照组,TGF-β1刺激组(5ug/L),MG-132组(2.5μmol/L),MG-132+TGF-融组(MG-132 2.5μmol/L孵育30min后再加TGF-β1 5μg/L)。培养24h后收集细胞,RT-PCR法检测Smurf1、Smurf2和Smad7 mRNA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Smurf1、Smurf2、Smad7和P-IκB-α和IκB-α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胞浆中Fn和α-SMA的表达;Hoechst 33258染色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TGF-β1刺激组HK-2 Smurf1、Smur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但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且胞浆中FN和α-SMA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MG-132+TGF-β1组与TGF-β1刺激组比较,Smurf1、Smurf2 mRNA表达降低(P〈0.05),Smad7 mRNA略升高(P〉0.05),而Srnad7蛋白明显升高(P〈0.05),胞浆中Fn和α-SMA表达减少。MG-132组、MG-132+TGF-β1组分别与对照组及TGF-β1组比较,P-IκB-α和IκB-α蛋白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132可抑制TGF-132诱导的HK-2 Smurf1、Smurf2的表达,促进Smad7表达,抑制其降解,减轻FN和α-SMA的表达,从而抑制HK-2转分化;另-方面,MG132可能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NF-κB活化促进HK-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表达改变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肾小管近曲上皮细胞(HK-2细胞)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HK-2细胞,ELISA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PS(0、0.1、1、2、5、10 mg/L)作用8 h及5 mg/L的LPS于不同时间(0、2、4、8、16、24 h)作用HK-2细胞后IL-6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P-A SiRNA转染入HK-2细胞,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采用5 mg/L的LPS刺激SP-A SiRNA稳定转染的HK-2细胞8 h,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6的分泌量,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应用1、2、5、10 mg/L的LPS刺激HK-2细胞8 h后,IL-6蛋白表达水平较0、0.1 mg/L的LPS刺激后显著升高(P<0.05);同时,应用5 mg/L的LPS作用HK-2细胞4、8、16、24 h后,IL-6蛋白的表达水平较5 mg/L的LPS作用0、2 h显著升高(P<0.05)。SP-A SiRNA转染的HK-2细胞经LPS刺激后,其NF-κBP65和IL-6蛋白表达较未转染经LPS刺激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 SP-A可能通过抑制NF-κB p65的表达进而下调LPS诱导的HK-2细胞IL-6的表达,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时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下,核因子κB(NF-κB)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 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NF-κB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导入细胞,以TGF-β1(10 μg/L)刺激HK-2细胞24 h后,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NF-κB mRNA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用荧光光谱法分析α-SMA蛋白的表达,并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转分化过程的形态变化。 结果 TGF-β1诱导24 h后,HK-2细胞中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为空白对照组的8倍以上(P < 0.01)。NF-κB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细胞后,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的 NF-κB mRNA表达,比TGF-β1组减少75%(P < 0.05),同时,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亦较TGF-β1组均明显下调(P < 0.05)。 结论 NF-κB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NF-κB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有利于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鼠肾上管上皮细胞是否存在淋巴细胞特异蛋白质酪氨酸激酶(lck)基因表达及lck/p38细胞分裂原活化蛋白信号传递分子经IL-12、IL-2、脂多糖(LPS)等刺激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化。方法 无菌分离培养BALB/C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地高辛标记的lck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lck基因表达;应用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lck活性变化,利用免疫印迹分析lck蛋白表达及p38磷酸化。结果 IL-12、IL-2、LPS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活化,lck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经上述物质刺激后lck活性、p38磷酸化分别于5min、15min最强,其中LPS刺激最显著而lck、p38蛋白水平则无明显变化。加入lck抑制剂PP1,IL-12刺激时未发现p38磷酸化,而IL-2、LPS刺激只有轻度抑制。结论 IL-12、IL-2、LPS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中lck基因表达,并只有IL-12唯一通过lck诱导p38磷酸化,它们皆可通过lck/p38信号传递途径参与对肾小皮细胞发挥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姜黄素(curcumin,Cur)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方面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Cur处理经TGF-β1诱导活化的HK-2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和纤连蛋白(FN)的分泌。结果:(1)正常HK-2细胞表达E-cadherin,不表达α-SMA,经TGF-β1刺激后细胞表型发生转变,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减弱,α-SMA表达明显增强;(2)不同浓度Cur组与单纯TGF-β1刺激组相比α-SMA的表达有所减弱,而E-cadherin的表达增强;(3)不同浓度Cur抑制了ColⅠ、ColⅢ和FN的分泌,与单纯TGF-β1刺激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成分ColⅠ、ColⅢ和FN的合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及核因子(NF)-κB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细胞分为5组:(1)BAS组;(2)AGE-BAS组;(3)AGE-BAS+NF-κB特异性阻断剂(PDTC)组;(4)AGE-BAS+氟伐他汀组;(5)AGE-BAS+氟伐他汀+PDTC组。应用EMSA法测定NF-κB活性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着糖蛋白(E-cadherin)表达。结果:氟伐他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GE-BSA诱导的HK-2细胞NF-κB活化。AGE-BSA刺激后随浓度增加,时间延长,α-SM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E-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NF-κB特异性阻断剂PDTC及氟伐他汀均能部分阻断AGE-BSA诱导的α-SMA蛋白表达升高及E-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氟伐他汀+PDTC进一步抑制AGE-BSA诱导的α-SMA蛋白表达升高及E-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结论:NF-κB参与了AGE-BSA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氟伐他汀抑制HK-2细胞转分化除通过抑制NF-κB活化,可能还有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