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mas pin和bax的表达,探讨二者预测乳腺癌复发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复发乳腺癌、24例无复发乳腺癌及14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maspin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复发乳腺癌(23.3%,20.0%)和无复发乳腺癌组织(54.2%,45.8%)maspin、bax阳性表达率均较乳腺纤维腺瘤组织(85.7%,78.6%)低(P均〈0.05),复发乳腺癌maspin和bax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无复发乳腺癌(P〈0.01)。复发乳腺癌组织masp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481,P〈0.05),与激素受体呈正相关(r=0.497,P〈0.05);bax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522,P〈0.05);maspin表达与bax表达呈正相关﹙r=0.454,P〈0.05﹚。结论:maspin、bax的异常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判断乳腺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以Ⅷ因子相关抗原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测定其微血管密度。结果:59例结直肠癌中,淋巴结转移组MVD高表达,无淋巴结转移组MVD低表达(P<0.05)。MVD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MVD高表达组(P<0.05)。33例患术中施行门脉插管术后接受5-Fu治疗,5年生存率MVD低表达组与MVD高表达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未加辅助治疗26例,5年生存率MVD低表达组明显高于MVD高表达组(P<0.05)。结论:MVD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MVD在判断结直肠癌患的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年乳腺癌微血管密度与其侵袭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微血管密度与其侵袭性关系。方法 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 40例青年乳腺癌 (年龄≤ 3 5岁 )和 3 0例绝经期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 )值 ,探讨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青年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和MVD值 ( 70 %和 65 .2 8± 15 .0 6)均明显高于绝经组 ( 4 0 %和 5 1.91± 15 .0 6) ( P <0 .0 5和 P <0 .0 1)。MVD值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TNM临床分期有关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FHIT mRNA和WWOX mRNA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1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染色体脆性位点抑癌基因FHIT mRNA和WWOX mRNA表达,半定量分析电泳结果。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基因状态。结果51例配对标本中,WWOX mRNA表达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非癌乳腺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FHIT基因的mRNA表达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非癌乳腺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FHIT mRNA和WWOX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呈正相关(rs=0.354,P〈0.05)。FHIT mRNA和WWOX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WWOX mRNA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FHIT和WWOX基因系重要的候选抑瘤基因,与其他预后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望对患者的治疗预后作出更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中期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 (MK)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MK、MVD表达水平 ,并对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 67例中 ,MK阳性表达者 3 7例 ,占 5 5 .2 %。MK表达水平及MVD值均与肿块大小 ,腋淋巴结状态及复发和转移有关。MK表达阳性者的MVD均值 (90 .75± 3 3 .0 5 )明显高于MK表达阴性组 (70 .48± 3 1.3 3 ,P <0 .0 1)。结论 MK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MK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志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乳腺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浸润性癌中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KDR的表达变化及血管生成异常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正常乳腺、30例普通性增生、30例非典型增生(AH)、20例导管内癌、5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VEGF及Flk-1/KDR的表达.结果 各组CD34、VEGF及Flk-1/KDR的表达程度不同,浸润性导管癌组最高.随病程演进MVD逐渐增加(P<0.05),VEGF及其受体Flk.1/KDR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渐进性增高(P<0.05),但在病程初期各主要指标改变不明显,显著变化始于AH阶段.MVD在AH与导管内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及Flk-1/KDR的表达在AH与导管内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生成异常可能是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VEGF及Flk-1/KDR的表达异常可能是乳腺普通性增生-AH-乳腺癌这一癌性转化过程中血管生成异常的主要始动因素,其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治的靶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腺病毒(adenovirus,Ad)介导的ING4基因(Ad-ING4)表达对人乳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Ad-ING4腺病毒感染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RT-PCR、Western blot 法检测ING4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四唑盐(MTT)法、Hoche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ING4基因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周期变化和凋亡效应;半定量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人血管生成素1(Ang-1)的分泌水平;在乳腺癌的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上检测Ad-INCA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检测Bc1-2,Bax,Caspase-3等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ING4基因可在MDA-MB-231细胞中成功转录及表达,并对乳腺癌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G_2/M期阻滞达(24.86±1.24)%;Ad-ING4显著抑制移植瘤生长,瘤重抑制率达49%;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ING4上调Bax和Caspase-3的表达,下调Bc1-2、Survivin和CD34的表达.结论 ING4基因在体内外均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Met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HGF、C-Met、Lyve-1和CD34对58例胃癌组织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数,结合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表达明显上调,其微血管密度(26±10)和微淋巴管密度(24±9)均高于胃溃疡组织[(20±4)、(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和80%,高于无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5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94%,高于无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7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和c-Met表达与肿瘤是否有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HGF、c-Met阳性和阴性组的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P<0.01);肿瘤侵袭深度、有无淋巴转移、有无远处转移、胃癌的HGF、c-Met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HGF和c-Met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88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VEGF血浆浓度、肿瘤组织含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血浆VEGF浓度与肝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肿瘤组织含量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VEGF染色阳性率与肝转移显著相关。VEGF和MVD正相关。术后肝转移患者的血浆VEGF浓度、肿瘤组织含量和染色阳性率以及MVD均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病例。结论VEGF和MVD与大肠癌的进展相关,是术后肝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β(ERβ)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检测35例乳腺癌组织中ERβmRNA和VEGFmRNA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ERβmRNA表达水平与VEGF121和VEGF165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85和0.641,均P=0.000)。VEGF121和VEGF 165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33,0.004)。结论:乳腺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受ERβ的影响,而乳腺癌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水平高者可能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基因多态性在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83例初诊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术前均未给予任何针对乳腺癌的治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墓因型.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病理的关系采用卡方分析进行检验.结果 83例乳腺癌患者的基因分布情况为:(1)3R/3R、2R/3R及2R/2R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8.7%、27.7%、3.6%;(2)按G→C单核苷酸多态性细分,2R/2R,2R/3C,2R/3G,3G/3G,3C/3C及3G/3C 6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3.6%、19.3%、8.4%、19.3%、37.3%及12.1%;(3)+/+6 bp、+/-6 bp及-/-6 bp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8.4%、50.6%及41.0%;(4)3种基因多态性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另外TS 5′-UTR多态性与淋巴结转移(P=0.019)、Ki67(P=0.022)相关,TS 3′-UTR多态性与发病年龄相关(P=0.002),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21).结论 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中3R/3R、-/-6 bp基因型频率较高;TS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分析其与核转录因子snail的相关性及BCRP介导肿瘤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7例乳腺癌组织和35例癌旁组织中BCRP和snail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BCRP与snail的相关性。结果:BCRP和snai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32.18%和85.06%,BCRP与年龄、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无关,与组织学分级、ER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相关;snail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表达无关,而与TMN分期、淋巴结璜移正相关;相关分析显示BCRP与snail表达的存在密切相关性(x^2=35267,P〈001,r=O643)。结论:BCRP参与了乳腺癌的进展;snail是乳腺癌上皮-间质转换(EMT)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素,促进了EMT的发生,介导了BCRP介导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Ki-67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互关系,探讨影响胃癌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胃癌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以48例无复发病例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标本中COX-2、Ki-67的表达和MVD,并分析三者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Ki-67的表达与MVD两两之间高度相关,并且都与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复发组病例术前存在盆腔转移结节、浸润深度达浆膜或浆膜以外以及Borrmann分型Ⅲ型和Ⅳ型的比例明显增多,COX-2高表达和MVD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盆腔转移结节、COX-2高表达和MVD是胃癌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COX-2高表达、MVD、浸润深度、盆腔转移结节是胃癌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中FHIT基因缺失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的临床意义和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 mavirus ,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RT PCR检测了 38例乳腺癌及 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情况 ,并用PCR技术检测HPV DNA片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率及HPV DNA片段检出率分别为 6 3 1% ( 2 4/38)、31 6 % ( 12 /38) ,正常组织未检出FHIT基因缺失 ( χ2 =12 6 32 ,P <0 0 1;χ2 =4 2 11,P <0 0 5 )。FHIT基因缺失与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 ;与 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在 12例HPV阳性组织中有 11例 ( 91 7% )发生FHIT基因缺失 ( χ2 =6 12 6 ,P <0 0 5 )。结论FHIT基因的缺失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HPV的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RANKL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RANKL蛋白在胃癌诊断、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26例癌旁膜组织、1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中RANK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45例胃癌组织中RANKL蛋白表达阳性21例(47%)。在直径≥5cm肿瘤、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阳性以及Ⅱ、Ⅲ、Ⅳ期胃癌中RANKL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26例癌旁粘膜中RANKL蛋白呈弱阳性表达5例,正常胃粘膜中RANKL蛋白呈阴性表达。RANKL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癌旁组织、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检测RANKL蛋白表达有助于胃癌的诊断、浸润转移能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BRCA1基因蛋白在汉族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 5 1例乳腺癌石蜡切片组织进行BRCA1检测 ,并分析它与临床病理指标及c erbB 2表达的关系。 结果 BRCA1蛋白定位于癌细胞核 ,其失表达和低表达率为 49%。BRCA1蛋白表达下调与c erbB 2表达相关 (tr=4 15 5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患者年龄均无明显相关。 结论 BRCA1蛋白表达的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因的改变 ,可作为乳腺癌易感性初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Luminal亚型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2年1月1日至9月30日收治的162例接受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浸润性Luminal亚型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随访4 ~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2个月,41例患者(25.3%,41/162)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包括远处转移32例(19.8%,32/162),局部复发2例(1.2%,2/162)及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7例(4.3%,7/162).总的无病生存率为73.1%,5年无病生存率为79.6%;27例死亡(16.7%,27/162),总生存率为82.5%,5年生存率为85.3%.Kaple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况、临床分期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时间(P<0.05);肿瘤大小、淋巴结状况、肿瘤分级、临床分期、PR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PR和PCNA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OR =0.633,95% CI:0.411~0.976,P <0.05; OR =0.823,95% CI:1.012~ 3.283,P<0.05);TNM分期和PR是影响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OR =3.273,95%CI:1.719 ~6.232,P<0.01; OR=0.599,95%CI:0.423 ~0.850,P<0.01).结论 在浸润性Luminal亚型乳腺癌中,PR、PCNA状况均能明显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第一癌与第二癌分子亚型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第一癌与第二癌间各分子亚型的一致性情况.结果 第一癌Luminal A型91例(62.8%),Luminal B型13例(9.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型14例(9.7%),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27例(18.6%);第二癌Luminal A型93例(64.1%),Luminal B型10例(6.9%),HER-2型14例(9.7%),TNBC 28例(19.3%).BPBC第一癌中,TNBC≤50岁及组织学Ⅲ级患者明显多于其他亚型(P<0.05),各分子亚型在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一癌与第二癌间Lumina A型和TNBC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0.40),而Luminal B型和HER-2型的一致性较差(K<0.40).两癌间隔时间短的BPBC分子亚型一致性较高.结论 BPBC各分子亚型的构成比及临床特征与单侧乳腺癌相似,LuminaA型、TNBC及两癌间隔时间短的BPBC其两侧分子亚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YKL-40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YKL-40表达,比较YKL-40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TNM分期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中YKL-4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5%VS20%,P〈O.05)。肿瘤直径〉2cm患者YKL-40水平明显高于直径≤2cm组患者(P〈0.05)。随着肿瘤TNM分期进展,血清YKL-40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O.05)。YKL-40在非浸润性和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率皆明显高于浸润性小叶癌(P〈O.05)。YKL-40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时间短于阴性患者[(36±4.9)月VS(49±7.5)月,P〈O.05],本组平均随访(35.4±2.39)月,YKL-40表达阳性患者病死率为22.2%(10/45),表达阴性患者病死率为13.3%(2/15)。结论:YKL-40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可望成为乳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