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法对支配大鼠咬肌的神经元部位进行了研究。结果:大鼠三叉神经半月节分为 大、小两个节;咬肌感觉神经元位于同侧半月节小节内及同侧三叉神经中脑核;咬肌运动神经元位于同 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全长(尾侧平面位于腹外侧,中间平面外侧、背腹均有,头侧平面集中于背外侧)。支 配咬肌的感觉神经元较运动神经元更快、更深地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  相似文献   

2.
采用 PAP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心房利钠肽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大鼠动眼神经核和三叉神经运动核内的分布的研究表明:一定数量的大型和中型(以大型为主)多极的 ANP 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分别存在于动眼神经核和三叉神经运动核内,细胞呈多角形、三角形或卵圆形。在动眼神经核内,阳性胞体以核的腹内侧部最多,背外侧部次之,中央部很少。在三叉神经运动核内,阳性胞体分布于核的中央和背侧部。在两核内的阳性胞体之间均分别含有一些阳性纤维。结果提示:脑内ANP 可能在调节眼外肌和咀嚼肌的随意运动和反射活动中起着一种神经调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研究了8只大白鼠的咬肌传入、传出神经元部位。结果:大鼠咬肌感觉神经元位于同侧半月神经节和同侧三叉神经中脑核。咬肌运动神经元位于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全长,除尾侧份背内侧未见标记细胞外,余均可见到标记细胞,在头侧份以背外侧为主,在尾侧份则以腹外侧为主。  相似文献   

4.
用PRV和SOM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了大鼠延髓和脑桥中SOM样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PRV注射大鼠咽肌后,在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旁核、外侧网状核、C3细胞群、巨细胞网状核、A5细胞群、蓝斑核、蓝斑下核及Barrington核中见到数量不等的PRV和SOM双标记细胞。首次证明了大鼠延髓和脑桥中许多核团的SOM样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推测延髓和脑桥中的SOM可能和咽肌运动的精确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 HRP 法研究了猫脑干内皮质下核向舌下神经的投射。在延髓,舌下神经核平面,延髓中央网状核背内侧部及三叉神经脊束核中部背内侧部可见到标记细胞。在延髓和脑桥移行部,同侧上泌涎核和下泌涎核分布区的小细胞网状核中可见到标记细胞。在脑桥,同侧结合臂旁核及三叉神经运动核和主核之间,可见到标记细胞。在中脑,中央灰质外侧部和腹侧部可见到少量标记细胞。舌下神经核接受上述脑干内皮质下核的联系和整合作用,以完成舌的不随意的自动运动。  相似文献   

6.
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逆行运输观察了支配大白鼠二腹肌前腹的三叉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位置和细胞数目。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单侧肌肉内,在三叉神经运动核尾侧的腹内侧部引起了双侧的标记细胞。同侧(注射侧)标记细胞的数量远远多于对侧核标记细胞的数量。这表明:二腹肌前腹是受二侧细胞群的双侧神经支配的,而不是来源于单侧细胞群的对侧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展神经核对动眼神经核的内直肌亚核的纤维投射。方法 :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结果 :展神经核的核间神经元由腹内侧亚群及腹外侧亚群构成 ,腹内侧亚群纵长 0 .6 0~ 0 .75mm ,标记细胞数 12 0± 5 0个 ;腹外侧亚群纵长 0 .3~ 0 .4mm ,标记细胞数 14 0± 4 0个。核间神经元的轴突纤维 ,越过中线 ,在对侧内侧纵束中上升 ,专一的终止于对侧的内直肌亚核。结论 :核间神经元在眼的水平同向运动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和孤束核(TNS)的分支投射,用荧光素逆行追踪双标记方法,Fastblue(FB)和Nuclearyellow(NY)分别注射人三叉神经脊束核尾测亚核和孤束核后,荧光显微镜(360nm激发波长)下可见三叉神经节内的多种逆行标记神经元。FB显示明亮的蓝色标记胞浆,而NY标记则为黄绿色的圆形胞核.虽大多数神经元为单标记,但部分也吾黄色胞核,蓝色胞浆的双标记细胞.双标记细胞多为直径30um以下的中、小型,鲜见大型细胞.分布投射神经元可能扩散传递口、舌伤害性痛觉信息并在VC和NTS内与其他…  相似文献   

9.
将CT-HRP向大鼠右侧翼内肌多点注射后,在注射同侧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Vmot)内见到逆行标记细胞。Vmot略呈长卵形,标记细胞近乎贯穿核的全长,Vmot吻侧各平面标记细胞位于腹外侧,中部诸平面居外侧和腹外侧,尾侧各平面居外侧,以中部诸平面数量最多。标记细胞多数为多角形,少数呈三角形、梭形,个别细胞呈圆形,大、中、小不等。胞体长径在16~52μm之间,均值为30.85±6.71μm;短径在8~32μm之间,均值为19.18±5.20μm;长径、短径均为单峰正偏态分布。  相似文献   

10.
马文领  张文斌  张宇飞 《医学争鸣》2003,24(15):1387-1389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IN V)内接受口面部深层结构(咬肌)伤害性信息的calbindin D-28k(CB)神经元是否投射到孤束核(NTS).方法:应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结合Fos和CB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法.结果:FG逆标细胞和Fos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注射和刺激同侧IN V的背侧边缘旁核(PaMd)和三叉旁核(Pa V)内;大量的CB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双侧IN V内.IN V内的大部分FG逆标细胞(约73.3%)呈CB免疫反应阳性.在FG和CB双标记的神经元中。又有一部分(约47.4%)为同时呈Fos免疫反应阳性的三重标记.结论:IN V投射至NTS的CB神经元接受口面部深层结构的躯体伤害性信息,含CB的神经元可能在口面深部伤害性信息经IN V至NTS的传导径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HRP法对24只家兔眉耳肌、上唇提肌和小颧肌的第一级感觉神经元胞体的分布、传入途径及其在三叉神经节内的定位进行逆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细胞均出现于同侧的三叉神经节、面神经核及交感颈前节,而三叉神经中脑核、膝状节和迷走神经结状节、颈1~颈3的脊神经节内未见标记细胞。上述面肌的标记细胞在三叉神经节内的水平及背腹方向上有集中分布倾向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用HRP注射于大白鼠的一侧球海绵体肌和坐骨海绵体肌后,在脊髓腰骶段的不同平面可观察到支配该两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出现标记并具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支配球海绵体肌的运动神经元主要位于L_5~S_1的背内侧群,而支配坐骨海绵体肌的运动神经元主要位于背外侧群和腹侧群。本文认为大白鼠腰骶段前角背内侧群和背外侧群同腹外侧群细胞一样,同属于Onuf's核的同源神经细胞。本文还观察了大白鼠腰骶段脊髓前柱细胞的配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巨细胞网状核与脑干眼球外肌运动神经核的纤维联系.方法:将2种神经元示踪剂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1,1'-双十八烷-3,3,3',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DiI) 分别注入大鼠左侧巨细胞网状核后,镜下观察示踪剂在脑干眼球外肌运动神经核的分布.结果:WGA-HRP逆行标记神经元胞体及顺行标记神经纤维终末出现于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标记胞体同侧多于对侧;动眼神经核小细胞部也发现逆行标记细胞;展神经核未见标记.2种示踪剂显示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大鼠巨细胞网状核与脑干眼球外肌运动神经核有直接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14.
用5只猫于左侧颈部食管壁内注入 HRP 溶液,通过 HRP 逆行追踪法研究颈部食管的交感神经支配,结果表明:1.长轴突型交感节前神经元直接分布到食管壁内,其标记细胞位于双侧脊髓的胸1~3节段,以胸2节段最多(占标记细胞总数的66.45%),注射侧占优势。标记细胞主要位于中间带外侧核(约占95.02%),其次为侧索、中介核、前角腹后外侧核。其细胞形态不一,以中小型细胞为主(占标记细胞总数的90.4%)。2.支配颈部食管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主要位于星状神经节(约占61.99%),余者位于双侧颈前、中和2~5胸交感节内、以小细胞最多。  相似文献   

15.
用结合 HRP 逆行标记法,研究了12只大鼠斜方肌群运动神经元的中枢定位及其树突构筑。斜方肌群受副神经脊髓根和脊神经的双重支配,支配斜方肌群的副神经脊髓根标记细胞定位于 C_1~C_6节段内;支配斜方肌群的脊神经标记细胞定位于 C_3~C_5节段。标记神经元的树突分布区域有:①自前角细胞核向背侧达脊髓灰质第Ⅶ板层;②伸向同侧外侧索;③伸向同侧白质前索;④自中央管腹侧、背侧超越正中线;⑤伸向脊髓中央管;⑥构成白质内上、下行的纤维。  相似文献   

16.
调控咽肌运动的前运动神经元位于孤束核及其周围的网状结构中。但支配咽肌的前运动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还不清楚。本文用假狂犬病毒(PRV)和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研究了大鼠咽肌前运动神经元中生长抑素(SOM)样神经元的分布。发现咽肌中注射PRV后,PRV和SOM双标记神经元位于疑核的半致密部和孤束核的中介亚核、中间亚核及吻内侧亚核。疑核和孤束核中这些支配咽肌的SOM阳性神经元的机能意义尚不清楚,可能和调节咽肌的多种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HRP法对24只家兔颏舌肌、舌骨舌肌和茎突舌肌8块舌外肌第一级感觉神经元胞体分布、传入途径以及存三叉神经节内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细胞均出现于同侧的三叉神经节、C2和C3脊神经节、舌下神经核和迷走神经结状节,而舌下神经干节及三叉神经中脑核未见标记细胞。上述舌外肌标记细胞在三叉神经节内的水平及背腹方向上有集中分布倾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aish Peroxidase简称HRP)作为神经元轴浆逆行运送示踪剂,研究了家兔脑干中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神经元的位置。用SigmaⅥRZ,3.0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干粉0.5~1毫克,直接涂抹面神经下支的近侧断端。动物存活24~48小时之后,在麻醉下作心内灌注、固定、取材,将脑干作成冰冻连续切片,切片用联大茴香胺(O—D)反应法。面神经下支的标记细胞出现在面神经核的中间部及外侧部并靠近腹侧。脑干内其它脑神经核均未显示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脑干面口部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内P物质(SP)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阳性终末的中枢起源.方法: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SP样和LENK样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结果:将FG分别注入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或舌下神经核后,FG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臂旁核簇、三叉上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脑桥和延髓网状结构、巨细胞网状核α部和延髓中缝核簇.上述结构内的部分FG逆标神经元呈SP样或LENK样阳性,这些双标神经元主要位于臂旁外侧核、延髓中缝…  相似文献   

20.
腰神经根损伤后神经肌肉接头施旺细胞的作用和表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研究腰神经损伤后神经肌肉接头部施旺细胞在神经再支配过程中的作用及神经元纤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萤光双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使用S-100多克隆抗体标记施旺细胞,抗神经元纤维蛋白(NF)单克隆抗体标记神经轴突,观察了大鼠L5神经根受压后10、20、30和60天比目鱼肌神经肌肉接头的变性及再生修复过程。运用a-bungarotoxin(a-BTX)萤光结合剂显示运动终板。结果 肌肉中的神经元纤维蛋白因失神经支配导致大幅度消失,随着神经再支配的进行又重新呈观。而位于运动终板及其周围的施旺细胞,共失神经支配期间先发出突起并形成一个精细的制作过程覆盖在神经肌内接头。再生期间,再生的神经轴突沿施旺细胞搭建的通道生长,此过程表现为再生轴突生长始终伴随并落后于施旺细胞的生长。随着神经再支配的逐渐完善,这个过程则逐渐消退。结论 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施旺细胞对神经出芽的启动和轴突的生长导向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