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的严重危害人所共知。而在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诸多危险因素中,高血糖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急性血糖升高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长期慢性高血糖则可导致心脑卒中/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正因如此,血糖能否尽快地降下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11,(6):68-69
在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诸多危险因素当中.高血糖的危害首当其冲。急性血糖升高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长期慢性高血糖则可导致脑卒中、下肢血管病变、肾病、眼病以及神经病变等一系列慢性并发症。正因如此.血糖能否尽快地降下来,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退休工人。2年前曾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收住,ICA、GAD阳性,诊断1型糖尿病(T1DM)。出院后未严格饮食控制,症状时好时坏,多次住社区医院。本次因停用胰岛素(Ins)导致症状逐渐加重,昏迷3h急诊入科。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DHC)的疗效。方法对DKA和DHC患者首先用静脉泵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在生命体征平稳并能进半流食后分别用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进行治疗:(1)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2)常规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治疗目标为FBG≤7.0mmol/L、2hBG≤10mmol/L。结果两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达标天数CSII组较MSII组明显缩短(P〈0.01),CSII组血糖波动小,发生低血糖次数明显减少,且FBG及晚餐后2hBG控制亦明显优于MSII组(P〈0.01)。结论在治疗DKA和DHC时采用静脉泵连续小剂量胰岛素输注急救后,使用CSII较MSII能更快、更平稳、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HS)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本文主要讨论DKA和HHS的定义、死亡率、病理生理、诱因、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合并高血糖急症(HE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将64例2型糖尿病合并HEs患者分为酮症酸中毒(DKA组)、高血糖高渗状态(HHS组)、DKA-HHS组,比较三组病死率,分析HE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DKA组、DKA-HHS组年龄明显小于HHS组,其病死率分别是5.4%、20.0%、25.0%(P<0.01或<0.05).单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年龄、DM病程、血浆渗透压与死亡有明显关系(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浆渗透压与HEs死亡独立相关(r=5.487,P<0.05).结论 DKA-HHS、HHS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DKA患者,年龄、DM病程和高渗程度与HEs死亡有关,但血浆渗透压是HEs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颜翠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3,3(6):445-44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渗性昏迷均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二者合并出现临床上极少见,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据报道可达40%-70%^[1],应给予积极抢救。我院1998—12/2002—12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2例,其中合并高渗性昏迷者5例,现将其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0)
目的探讨在高血糖高渗状态(HHS)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伴血钠增高时血浆皮质醇(F)、血钠、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方法分别测定HHS和DKA伴血钠增高症组8时、16时、0时各时段血F、血钠、随机血糖、HbA1c、血浆渗透压的浓度变化以及通过治疗后各指标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随机血糖、HbA1c、血钠、各时段F均明显高于正常,但F节律均正常,高血糖高渗组渗透压升高,DKA伴血钠增高组渗透压正常;治疗后各时段F、血钠均可恢复正常,随机血糖、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血糖高渗组渗透压恢复正常。结论高血糖高渗状态和DKA伴血钠增高时各时段F、血钠、随机血糖、HbA1c均明显升高,但F节律正常,通过治疗后各时段F水平、血钠均恢复正常,血糖较前明显下降,可与F增多症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高渗性高血糖昏迷(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coma,HHC)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病死率高[1],若二者合并存在,则病死率更高。现有我院收治的高渗性高血糖昏迷合并酮症酸中毒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us,HHS)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临床上不少DKA患者伴有高血浆渗透压或HHS患者伴有酮症或DKA。现将我院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救治的39例DKA-HHS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13.
1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与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急性代谢并发症,在DKA或HHS患者中有50%可合并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NRML),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DKA或HHS介导NRML的机制可能包括肌肉缺血、缺氧,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感染,应用羟甲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抑制剂等。因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逆转病情发展,从而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因此对NRML及时并准确的诊断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0年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4):232-237
目的 了解我国糖尿病(DM)患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病变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DM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期间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1DM及T2DM患者24496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近10年我国住院DM患者DM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31.9%;脑血管病变12.2%;心血管病变15.9%下肢血管病变5.0%;眼部疾患34.3%;肾脏病变33.6%;神经病变60.3%,DM慢性并发症总患病率为73.2%。与各种DM慢性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年龄、病程、人院时收缩压,人院时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吸烟状况也与DM慢性并发症相关。结论我国住院DM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显著高于非DM者,接近国外资料报告的水平。与各种DM慢性并发症相关的可控制危险因素是收缩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并发高血糖高渗状态和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从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高血糖高渗状态和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选取58例,并按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联合胃肠补液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大量补液和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均为29例,对比两组患者恢复率、病死率、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尿酮转阴时间和高渗纠正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恢复率为96.55%、病死率为3.45%、并发症发生率为3.45%、尿酮转阴时间为(21.21±2.13)h、高渗纠正时间为(22.62±2.51)h同对照组患者的9.31%、20.69%、17.24%、(29.03±2.18)h和(29.52±2.87)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联合胃肠补液在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糖高渗状态和酮症酸中毒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杨雄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10)
目的:评估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1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接受积极抢救治疗,对比两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科在2003年~2006年共收治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HNC)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并昏迷5例,现将临床经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