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穴位组、非穴位组、模型组。采用开颅法电凝大脑中动脉制作急性脑缺血模型,穴位组针刺百会、水沟穴,非穴位组针刺取穴在百会、水沟左侧旁开约5mm处进针,避开穴位。24h后取材,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组织TNF-α、IL-1β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TNF-α、IL-1β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1)。穴位组海马TNF-α、IL-1β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与非穴位组(P<0.01)。非穴位组海马TNF-α、IL-1β含量与模型组接近。结论:针刺穴位可以显著降低脑缺血大鼠海马TNF-α、IL-1β的含量,其可能是针刺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前期采用microPET观察到超早期针刺对脑缺血葡萄糖代谢改善的基础上,从能量代谢角度进一步探讨针刺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微创开颅电凝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穴位组、非穴位组,每组10只。穴位针刺取百会、水沟针刺(频率120次/min,捻转泻法1min,每次5min,留针30min)。非穴位针刺分别在百会、水沟左侧旁开5mm处进针,避开穴位,手法同穴位针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侧皮质区域GLUT1、GLUT3的表达。结果造模成功后,缺血侧皮质区域GLUT1、GLUT3含量在大鼠脑缺血后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组大鼠GLUT1、GLUT3含量较模型组及非穴位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非穴位组与模型组水平接近(P〉0.05)。结论穴位针刺可以有效调节脑缺血大鼠缺血侧皮质区域GLUT1、GLUT3的表达,改善能量代谢,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进一步为临床针刺抗脑缺血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 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10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穴位组、穴位组,每组20只。采用开颅电凝大脑中动脉法复制急性脑缺血模型,穴位组针刺"百会"和"水沟"穴,非穴位组针刺"百会"和"水沟"穴旁开5mm处,每次30min,共治疗2次。TTC染色法测定大脑梗死面积,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及缺血脑组织中白介素(IL)-1β、IL-6和IL-8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脑组织SIRT 1和NF-κB p 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范围明显,血清及缺血脑组织IL-1β、IL-6和IL-8含量显著升高,缺血脑组织SIRT 1蛋白表达减少,NF-κB p 65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穴位组大鼠梗死区域变小,血清及缺血脑组织IL-1β、IL-6和IL-8含量降低,缺血脑组织SIRT 1蛋白表达升高,NF-κB p 65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调节急性脑缺血大鼠炎性损伤,显著降低血清及缺血脑组织IL-1β、IL-6和IL-8含量,可能与调节SIRT 1/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液及缺血脑区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三月龄SD雌性大鼠10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穴位组、非穴位组、模型组。采用开颅法电凝大脑中动脉复制急性脑缺血模型,针刺选用百会和人中穴,实验结束后采血、取脑组织,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放免法检测血液及缺血脑组织IL-1β、IL-6和IL-8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范围明显,血液及缺血脑组织IL-1β、IL-6和IL-8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穴位组大鼠梗死区域变小,血液及缺血脑组织IL-1β、IL-6和IL-8含量降低(P0.05),但假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可以显著降低血液及缺血脑组织IL-1β、IL-6和IL-8含量,从而减轻其诱导的各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脑缺血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针灸》2009,29(9):733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水沟"与非穴位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细胞坏死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Wistar成年健康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非针刺组、针刺组(水沟组和非穴组)6组,每组7只.除正常组、假手术组外,其他4组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针刺组分别对"水沟"穴以及非穴(胁下非经非穴点),施以频率180次/min、持续时间5 s的针刺干预.以光镜下神经细胞坏死率及电镜下神经细胞坏死程度作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①光镜下,与模型对照组(0.66±0.18)相比,非针刺组(0.67±0.34)和针刺非穴组(0.59±0.11)神经细胞坏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沟组(0.20±0.12)神经细胞坏死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不给予任何干预(非针刺组)与给予不正确干预(非穴组),都不能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当给予正确的穴位("水沟"穴)干预时,就可明显减轻神经细胞的坏死率,体现了穴位的特异性.②电镜下,非针刺组和针刺非穴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接近模型对照组,表现为神经细胞的高度水肿及细胞器的严重破坏;水沟组则接近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神经细胞破坏程度均较低.结论:针刺"水沟"穴可抑制MCAO大鼠神经细胞坏死,保护神经元,而非穴无此作用,显示了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黄伟  刘建民  姜功道  李佳  吴松  王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22-2024,2063
目的观察针刺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微创开颅电凝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7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2h组、模型24h组,穴位2h组、非穴位2h组、穴位24h组、非穴位24h组,每组10只。针刺百会、水沟(频率120次/min,捻转泻法1min,5mird次,留针30min)。非穴位针刺分别在百会、水沟左侧旁开5mm处进针.手法同穴位针刺。穴位24h组及非穴位24h组在24h再针刺1次。采用高效液相检测各组缺血脑组织ATP、ADP、AMP含量,比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含量。结果造模成功后,脑组织ATP、ADP、Na+-K+ATP酶和Ca2+ATP酶含量在大鼠脑缺血后2h后即明显下降,AMP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且缺血24h后尤为显著,与2h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叭);穴位组大鼠ATP、ADP、Na+-K+ATP酶和Ca2+ATP酶含量较模型组及非穴位组比较明显升高,AMP含量下降,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且穴位2h组优于24h组,有显著差异(P〈0.05);相同时间点非穴位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针刺可以有效改善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进一步为临床针刺抗脑缺血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水沟穴对缺血区脑细胞内活性钙调素(CaM)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磷酸二脂酶法测定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水沟穴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活性CaM的含量。结果:造模后脑组织活性CaM含量明显升高(P<0.001),经电针水沟穴治疗后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活性CaM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水沟穴可明显降低大鼠脑组织活性CaM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损伤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三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及观察组(10只),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依据微创开颅法对大脑动脉电凝,以制备急性缺血大鼠模型,观察组在大鼠造模2小时清醒后行针刺治疗,选取水沟穴、百会穴,两个穴位行捻转泻法,频率为120次/分,每次1分钟,每分钟5分钟进行1次,留针30分钟。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正常喂养,不进行针刺。高效液相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内一磷酸腺苷(AMP)、二磷酸腺苷(ADP)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比色法检测脑组织内脑组织内Ca2+-ATP、Na+-K+-ATP酶含量。结果: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脑组织内AMP含量较正常组升高,ADP、ATP含量较正常组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Ca2+-ATP、Na+-K+-ATP酶含量较正常组降低,观察组大鼠脑组织内Ca2+-ATP、Na+-K+-ATP酶含量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急性脑缺血大鼠行针刺治疗可明显降低其脑缺血损伤,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及非穴位针刺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2 h后进行再灌注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后即刻,针刺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进行干预,穴取双侧“内关”及“水沟”,非穴位针刺组在非穴点行针刺干预,留针30 min。各组大鼠于再灌注后24 h取材。Zea-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对大鼠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估,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法观察大鼠右侧大脑皮层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右侧大脑皮层HIF-1α、NLR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P<0.01),HIF-1α、NLRP3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P<0.01),HIF-1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损伤大鼠大脑海马区Caspase-3蛋白表达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针刺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化学刺激诱导血栓性闭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针刺治疗组针刺“百会”、“水沟”,每日1次,治疗7d,治疗结束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针刺前后大鼠缺血区凋亡细胞及海马区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且造模后1-2h及治疗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缺血模型组海马区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1),针剌后大鼠脑海马区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与脑缺血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造模后1~2h的神经症状行为评分均有阳性反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组大鼠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行为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可以改善脑缺血后神经损伤体征;针刺可减轻Caspase-3蛋白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是针刺减轻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未处理)、假手术组(同模型组,仅鱼线插入深度1cm)、模型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鱼线插入深度1.820cm)和眼针组(模型成功后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min,每日2次),每组16只。于再灌注后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测定海马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眼针治疗后可使大鼠脑梗死灶体积减小,并显著降低海马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P0.01)。结论:眼针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海马组织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针灸对AD大鼠血清内Aβ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针灸对AD大鼠血清内Aβ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针灸治疗组,对模型组和针灸治疗组大鼠海马注射A131-42制备A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海马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针灸治疗组大鼠采用针刺加艾灸百会穴和肾俞穴进行治疗,其余组大鼠不进行任何治疗;以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β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β含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针灸治疗组Aβ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假手术组与针灸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AD大鼠百会与肾俞穴可降低AD大鼠血清内Aβ含量,但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舒心稳斑颗粒对AS兔血脂及ICAM-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心稳斑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及ICAM-1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舒心斑颗粒组及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对除空白对照组外的其余组大鼠运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周制备高脂血症合并AS模型,分别灌胃给药治疗。测定并比较各组实验兔血TC、TG、LDL—C、HDL—C、ICAM-1含量并分析ICAM-1在主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量。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舒心稳斑颗粒能明显降低血清TC、TG、LDL—C和ICAM-1的含量,同时也能明显降低ICAM-1在主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HDL—C的含量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舒心稳斑颗粒可改善高脂血症的脂质代谢,降低AS斑块中ICAM-1的表达,抑制AS斑块中的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含量的影响,探讨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采用眼针治疗,于再灌注后3 h、24 h、72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清ICAM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下降,大鼠血清ICAM含量比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 眼针具有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降低机体血清ICAM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对神经干细胞(NSCs)海马内移植老年性痴呆(AD)大鼠学习记忆和脑内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制.方法:采用β -淀粉样蛋白(β- AP)向海马CA1区定向注射制做AD模型,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移植组、针刺组和移植针刺组,每组各12只.针刺选取百会、大椎、人中3个穴位,并接通电针仪.大鼠跳台检测行为学指标;酶免法检测大脑皮层及海马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结果:移植针刺组大鼠跳台学习、记忆所需次数比模型组减少(P<0.05);移植针刺组大脑皮层及海马组织ChAT含量比模型组提高(P<0.05),与移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对大鼠脑内胆碱能系统的改善是治疗AD的作用机制之一,针刺结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损伤大鼠大脑海马区凋亡细胞及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脑缺血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化学刺激诱导血栓性闭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针刺“百会”、“水沟”,每日1次,治疗7d。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针刺前后大鼠缺血区凋亡细胞及海马区Caspase-9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Caspase-9表达增加,针刺对脑缺血损伤大鼠Caspase-9的过度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HE染色显示,缺血灶内大量神经元变性坏死,出现脑水肿表现,针剌治疗后变性坏死细胞明显减少。结论针刺可减轻Caspase-9的过度表达,改善脑缺血状态,从而减轻脑损害程度,这可能是针刺减轻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对实验性脑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心肺组织及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30min的方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20只和针刺组20只,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造模前后不同时相心肺组织及IL-1β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造模后心肺组织及IL-1β显著上升,24h时到达最高点,假手术组IL-1β无显著变化;针刺组IL-1β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针刺对实验性脑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心肺组织及IL-1β有保护作用,IL-1β的升高可能是脑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音乐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和音乐电针组,SAMR1小鼠作为正常组。药物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0.92mg/kg灌胃给药;音乐电针组电针"百会"、"印堂"穴20min后,点刺"水沟"穴。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大脑皮层NEP及IDE的表达。结果:音乐电针改善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药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能显著提高大脑皮层NEP及IDE表达(P〈0.05)。结论:音乐电针具有改善AD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Aβ降解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