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喘证为临床常见病 ,如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心脏性哮喘和肺炎、肺气肿等均属此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 ,喘促有声 ,张口抬肩 ,鼻翼煽动 ,不得平卧 ,若喘促严重 ,持续不断 ,可发生虚脱。喘证有实喘、虚喘之别 ,邪气壅肺者为实喘 ,精气内虚者为虚喘。现笔者就其中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外邪侵袭 ,重感风寒 ,侵袭于肺 ,肺气壅实 ,热不得泄 ,导致肺气上逆而生喘。痰浊壅盛 ,恣食生冷 ,脾失健运 ,痰浊日盛 ,肺气壅阻 ,以至气逆喘促。情志所伤 ,或忧思气结 ,或郁怒伤肺 ,肝气逆乘于肺 ,肺气不得宣肃上逆而喘咳。2 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2.
1 概论 喘证是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北方寒冷地带的常见症症,亦是老年性多发病之一。2 老年性喘证的症因病理特点 喘证在临床上有虚喘、实喘之划分,故把由于外邪侵袭、痰浊壅盛、情志不遂等原因所导致的肺失宣降、气逆不畅、肺气上逆而为实喘,其责在肺,盖由于“肺主气,司呼吸”而肺又为“娇脏”所致;把由于精气内夺,肺气虚弱而致。肺失肃降、肾失摄纳、气不归根而呼多吸少者划分虚喘,其责在肺、肾两脏、乃由于“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哮是指喉中有哮鸣声,喘是指呼吸困难,两者在临床上往往同时发生,合称为哮喘。 一、病因病机: 导致哮喘的病因较多,可由外感内伤等各种疾病引起,概括起来不外邪实、正虚两个方面。一般说,实喘是感受风寒或风热时邪而引起,或痰浊及肝郁气逆壅阻肺气而成;虚喘则为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或脾虚生痰所致。  相似文献   

4.
喘症是以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搧动为主证的临床常见病之一。现临床一般多从肺肾论治:以邪气壅于肺为实喘,其病在肺:以精气内虚为虚喘,其病在肺肾。但观其临床疗效不著。纵观历代文献,古人治喘实有独到创新之见,现不揣冒昧,就喘证从郁论治的辨证思路和方法,谈一下个人体会。“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喘证也无例外,《医贯·喘论》曰:“诸喘皆属于上,又谓诸逆冲上。”华佗云:“肺气盛则喘。”究其肺气逆冲,肺气盛之原因,多与郁有关。郁者,滞而不通之义,或因所乘而为郁,或不因所乘,而本气自郁。凡情志内伤,肝气郁滞,郁可以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使肺气当升不升,当降不  相似文献   

5.
浅谈肺系疾病的上盛下虚证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盛下虚”证是肺系疾病中支饮、哮喘等慢性肺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常见的证型。“上盛”即指痰浊壅肺,或外邪干肺;“下虚”是指肾之阴阳虚损。上盛下虚的病因主要是久病致虚,因痰致实,误治致变,复感外邪,阴阳亏损五个方面。久病咳喘伤及肺气,迁延日久不愈,伤肺及肾,则肺肾俱虚。由于患者素体和感邪性质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肺肾气(阳)虚和肺肾阴虚两种证候。在上盛下虚证中形成痰的原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亏损,津液失于输化而成,即因虚而生痰也。痰浊壅阻,则肺失宣降,上逆为喘,即因痰而致实也。本虚标实之咳喘证以肺实为主者,治当以祛邪为急,尤以治痰为重要法则,但临床往往因辨证不准确,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乃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至功能失代偿时的综合症,病势危笃,令患者危在旦夕。综合其状,无非两大主证:一为肿,一为喘。所以然也,如《素问·逆调论》云:“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类证治裁·喘症》曰:“肺气不降,浮肿发喘”,“肺胀水停,上气喘咳”,“肾不纳气,身动即喘”。《索问·水热穴论》谓:“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综上,究其病理乃心、肺、脾、肾之虚为本,心脉瘀阻、气机不利、水湿泛滥为标。其常见证型可分三类:1、瘀阻心脉证;2、气机不利证;3、阳虚水泛证。是余拟活血、利气、行气三大治则,以图速平、症情,挽舟于逆流。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法在哮喘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秋未 《新中医》2002,34(10):70-70
哮喘属中医学哮喘、痰饮等范畴。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哮证》曰:“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证”。说明本病的发生与气、痰、非时之气密切相关。但临床所见, “瘀血”在哮喘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唐容川《血证论》中有云:“内有瘀血,气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由于外邪引发哮喘,痰浊壅阻于气道,气机阻滞,气滞导致血瘀,瘀血内生,停于脉络,阻塞气道,使气滞更甚,又加重瘀血。加之哮喘病程缠绵,易耗损肺气,肺贯心脉而朝百脉,肺气虚衰,鼓动无力,心脉不畅,瘀血内留。血瘀日久,新血不生,肺失所养,其气更虚,更加重血瘀留滞。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脾功能失调则痰浊内停,且“痰瘀同源”,瘀血内生,阻塞脉络,影响气机运行,瘀留更深。此外,肺肾为金水相生,肺虚及肾,日久损及元阳,肾阳不足,温煦无力,寒凝亦致血瘀。由此可见,气滞、气虚、阳虚、痰阻等皆可致瘀,又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形成痰瘀胶结的复杂病机。临床虽大多以清热化痰、理气平喘、益气补肾等为治则,但将活血化瘀法渗入其中,可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哮喘为儿科常见病 ,临床以咳喘哮鸣为特征 ,或伴有发热 ,或痰涎壅盛 ,或干咳少痰 ,甚则昼夜喘哮不休 ,胸高气促 ,张口抬肩 ,胸肋闪动 ,鼻唇紫绀 ,甚为痛苦。本病病因为正气亏虚 ,肺脾肾三脏不足 ,水谷不化 ,痰饮内伏 ,当气候突变 ,寒湿失调 ,形寒饮冷 ,均可引动宿根 ,突然发病。本病急性发作初期或兼见寒热表证 ,属表属实 ,重点在肺。若反复发作 ,久病必虚 ,导致肺气耗散 ,脾虚不运 ,肾虚不纳 ,久病属里属虚 ,重点在脾肾 ,若肾气虚极 ,摄纳无权 ,则喘哮反复不已 ,或持续不休。急性发作期又表现为肺气壅塞 ,故本病表现为虚实共存、寒热并见、…  相似文献   

9.
总结范伏元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经验。范教授认为,肺气虚弱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痰和瘀既是疾病重要的病理产物,也是肺络痹阻发而为病的关键。虚、痰、瘀相互影响,形成正虚邪恋、迁延难愈之顽疾。临床分痰热壅肺证、气阴亏虚证、肺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分别治以桑白皮汤或清金化痰汤加减、生脉散或沙参麦冬汤加减、金水六君子煎加减、身痛逐瘀汤加减。故在治疗上,除补益肺气、扶正祛邪外,适当加用逐瘀化痰之品,往往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朱丹溪谓二"虚喘由肾虚"。朱氏以降,"虚喘治肾"一说几成定局,然温习文献、证诸临床,"虚喘治肾宜兼治肺"(方仁渊语),方臻完善。兹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从发病机制而言,肺为主气之脏,肾为气之根。肺肾经脉相连,肺气以下降为顺,肾气以摄纳为和,共同维护正常的呼吸功能。病邪犯肺,肺气闭郁,清肃失司,发为实喘,解除外邪,则喘息自平。若延误失治,致病邪羁留,久咳久喘,穷必及肾。肾虚摄纳无权,令肺金之气不下行而转上逆,遂成喘证,正如《医贯》所说:""真气耗损,喘出于肾气上奔"。自主水,主命门火,命门火表,水失其制…  相似文献   

11.
不寐病机多属阳盛阴衰,阴不纳阳,阴阳失交。肺属金,以肃降为顺,肺失肃降,气逆于上,可导致营卫、气机失常。五脏分属五行,五脏之间生克制化,肺气肃降不及,影响心、肝、脾胃、肾,导致心火上炎,肝气上逆,胃失和降,肾水亏虚,终致神志失养而不寐。故肃降肺气在不寐的论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佳辨治肺心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佳老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多年,对肺心病治疗有相当的经验。他认为肺心病病性总属本虚标实,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在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病理因素主要涉及痰浊、水饮、瘀血,慢性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主要以肺、肾为主,涉及心、脾。痰浊、水饮、瘀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血不利而为水,水饮聚集而生痰,痰浊留滞脾胃,气血失于运化,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聚集而成瘀血,肺气上逆而喘,肾失摄纳,肺气不降,故动则气喘。瘀阻脉道,津液失于输布,外溢肌肤而为水肿。肺心病患者由于病程日久,且肺脾肾不足,痰浊水饮瘀血日久不化,故可认为有类似“哮证”之“夙根”之说。也就是说因为肺心病不能治愈,而且从西医角度来说,其发病机制是不可逆的,从中医来说,肺心病患者发病每见肺肾亏虚,痰浊水饮瘀血为患之候,故可将痰浊、水饮、瘀血看作是肺心病的“夙根”。平素肺气亏虚,卫外失固,不能布散津液,脾失健运,不能输布精微,肾失摄纳,肺气上逆,故动则喘甚,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更加重痰浊之候。  相似文献   

13.
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雍万熙 《中医杂志》1994,35(12):718-719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自拟肺心灵和三虎汤,用于缓解期和急发期的治疗,经治48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溯本求源,认准病机慢性肺心病,是以久咳久喘积年不愈,肺气先虚,气虚血瘀为其病理本质的本虚标实的慢性虚损性疾病。肺气虚损,不能宗气于心脉,于是血运无力,瘀血由之产生。心脉瘀滞势必影响肝对血液的储运调节功能,于是内郁外阻,造成胁下痞块、肝脏肿大、唇舌紫暗、心悸、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等心肝肺三脏功能障碍的严重局面。  相似文献   

14.
吴沛田 《中医杂志》2008,49(7):662-662
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属于中医学"喘证"、"咳嗽"、"肺胀"范畴.多因反复咳喘,日久不愈,肺脾肾受损,气道不利发为缠绵难愈之病证.慢阻肺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下虚上实.本虚、下虚指脾肾阳虚,下元虚惫,肾不纳气,以致气不归根,逆而上冲,使肺气胀满,呼多吸少,动则气喘;标实、上实则指风、寒、痰、湿等蕴阻于肺,则肺失肃降,乃反复发病之诱因.临床以咳、喘、痰为主要表现,而"痰"又是咳、喘的主要病理因素,故祛痰是本病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根据慢阻肺的病因病机和发病过程,一般分为3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正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严重者可以发生喘脱。作为一个症状,喘证可以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其基本病机特点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喘证由多种疾病引起,病因较为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端。外感六淫侵袭,内伤由饮食、情志、劳欲、久病所致。病理性质由虚实两方面,有邪者为实,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所致;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气,肾失摄纳而成。历代医  相似文献   

16.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张海岑研究员临证 50余载,学验俱丰,对治疗哮喘病疗效显著,屡试不爽。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张老认为喘证病因甚多,外而六淫之邪,内而饮食失节或脾虚生痰,或情志所伤,以及肺肾虚损等均可发病。实喘,多由外感六淫之邪引起。因外邪客于皮毛,皮毛合肺,肺为华盖,居于五脏之上而司呼吸,若肺被外邪所犯,肺气不利可发为喘。虚喘,多由肺肾气虚而发病,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肺肾气虚,则升降失常,出纳失调而致喘,肾虚则纳气无权而致喘。肺肾虚弱之因有先后天之别,属…  相似文献   

17.
咳喘是内科常见急症重病.浙江省已故名老中医俞岳真行医60余年,对咳喘辨证治疗有独特见解,今整理于下,以供参考.1 辨虚实首重三审喘证“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治喘之要,必须抓住虚实两纲.欲明虚实,首重三审.1.1 审动静的变化喘有内伤、外感之异,外感实喘,其喘在肺,动亦喘,静亦喘,外邪壅肺,肺失宣降,其喘不因动静而变.惟虚喘之源在肾,静则阴凝,气尚可纳,动则气升,阴弱不摄,遂吸遂喘.故动辄喘促,是下元之虚,肾气不纳之据.  相似文献   

18.
麻黄一药,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性温味辛微苦,入肺膀胱二经。一般认为麻黄多数使用于肺经病变。宣肺定喘不论虚、实,首推麻黄,麻黄能直接调节肺气之宣降,有助于恢复肺气的正常功能。由于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因而气喘证以肺与肾为主要病位。喘证的诊断,多主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处理上治肺宜降气,治肾宜纳气。在具体运用上,治肺宜降不可纯降,应降中有升,寓升于降,此其一世。其二,喘病既久,则寒热虚实之病机常同时并存,而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因而理应温凉并进,补泻兼施,对此,我常用麻黄葶苈汤合金水六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肺心病缓解期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检索国内近15年(1996-2010)现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期刊杂志肺心病缓解期研究的有关报道,统计分析其证型分布特点。结果:在纳入271篇文献中共出现62个证型,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10项证型分别是气虚血瘀、痰瘀互结、脾肾两虚、肺肾两虚、肺气亏虚、阳虚血瘀、肾虚失纳、肺脾两虚、痰热壅肺和水凌心肺,其累计频率为89.1%。结论:肺心病缓解的中医证候以单纯本虚为多,本虚标实和标实证候也不少见。本虚以脾肾两虚、肺肾两虚、肺气亏虚最为常见;本虚标实以气虚血瘀证较常见;单纯实证以痰瘀互结证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歌诀】蛤蚧之王专纳气,补肺助肾精血益。虚证咳喘气不及,阳痿消渴亦可宜。【释义】中药治疗虚证喘咳首选蛤蚧。蛤蚧专入肺、肾二经,长于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咳。肺肾两虚,肺气不能入于肾中,肾亦不纳肺中之气,便上犯而作喘咳。蛤蚧能使肺中的气足,助肾以纳肺中之气,肺气得纳,上下相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