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我国影像学研究的特点,了解我国影像学研究的现状及其与国外影像学研究特点的异同.方法 根据《2012年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用档案学的方法回顾性统计我国15种影像学综合类核心期刊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发表的论著,并根据研究所使用的影像手段、研究部位、研究类型、样本量和研究设计进行论文分类.同时统计Radiology及European Radiology(ER)同期发表的论著,按以上项目进行分类,并采用x2检验比较国内外论文构成的异同.结果 国内影像学论著共2784篇,使用最多的影像手段是CT(1093篇,39.3%),其次是MRI(824篇,29.6%)和介入(402篇,14.4%);Radiology和ER中论著共560篇,使用最多的影像手段是MRI(265篇,47.3%),其次为CT(170篇,30.4%)和联合采用多种方法(63篇,11.3%).国内期刊中临床研究所占比例最大(2572篇,92.4%),基础研究类论著115篇(4.1%),基础与临床结合的论著为9篇(0.3%),其他类型论著88篇(3.2%);研究的样本量≤10、11~50和≥51者,分别为374篇(13.4%)、1448篇(52.0%)及847篇(30.4%);前瞻性研究论文339篇(12.2%),回顾性研究论文1211篇(43.5%).国外期刊临床研究型达515篇(92.0%),基础研究类论著39篇(7.0%),基础与临床结合的论著为3篇(0.5%),其他类型论著3篇(0.5%);研究的样本量≤10、11 ~50和≥51者,分别为30篇(5.4%)、225篇(40.2%)及252篇(45.0%);前瞻性研究论文230篇(41.1%),回顾性研究论文202篇(36.1%).国外论文中使用MRI较国内高(x2=666.690,P <0.01).国内外临床型研究均在90%以上,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16,P>0.05).国外论著的样本量≥51者较国内多(x2 =44.895,P <0.01),国外研究设计以前瞻性为多(x2=275.667,P<0.01),而国内以回顾性研究为主.结论 国内影像学研究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大样本量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系列医学期刊统计方法的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对确定的2004年度公开发表的三种(中华、中国和军队系列)医学期刊中的全部论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三种系列期刊中,统计方法应用比均达90%以上(χ2=1.71,P>0.05),误用比分别为7.44%、13.39%和21.57%(χ2=9.35,P<0.01)。多因素分析应用比分别为14.05%、8.04%和2.94%(χ2=8.72,P<0.05)。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应用比无差异(χ2=3.45,P>0.05)。统计方法分类应用和误用百分比排序及统计问题分类误用百分比排序前10位存在不一致。结论医学期刊论著中统计方法应用普遍,但出现的统计问题或瑕疵也较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核素显像心肌灌注缺损与CTCA示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不同狭窄程度间的关系,探讨和评价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行CTCA和MPI患者478例。按目测法将CTCA所示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分成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管腔闭塞,将MPI结果分成灌注正常和灌注缺损,分别在病例和血管水平统计各组灌注缺损的发生率。以MPI为参考标准,将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冠脉狭窄程度判定界值设为≥50%或≥75%,在病例水平和血管水平上确定该方法的诊断效能。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χ^2分割法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478例患者中58例出现MPI灌注缺损。无论按病例水平还是血管水平分析,各组灌注缺损发生率有随冠脉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趋势(χ^2=116.62和483.83,P均〈0.05)。在病例水平上分析,当判定界值为≥50%或≥75%时,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62.1%(36/58)或34.5%(20/58)(χ^2=8.84,P〈0.05)、84.5%(355/420)或97.1%(408/420)(χ^2=40.16,P〈0.05)、35.6%(36/101)或62.5%(20/32)(χ^2=7.19,P〈0.05)、94.2%(355/377)或91.5%(408/446)(χ^2=2.18,P〉0.05)、81.8%(391/478)或89.5%(428/478)(χ^2=11.66,P〈0.05);在血管水平上分析,判定界值为≥50%或≥75%时,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58.8%(40/68)或30.9%(21/68)(χ^2=10.73,P〈0.05)、95.9%(1768/1844)或99.0%(1826/1844)(χ^2=36.72,P〈0.05)、34.5%(40/116)或53.8%(21/39)(χ^2=4.59,P〈0.05)、98.4%(1768/1796)或97.5%(1826/1873)(χ^2=4.14,P〈0.05)、94.6%(1808/1912)或96.6%(1847/1912)(χ^2=10.31,P〈0.05)。结论心肌灌注缺损的发生率随冠脉狭窄程度增加有升高趋势。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较佳。当判定界值为≥75%时,其阳性预测值较判定界值为≥50%时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华放射学杂志46年胃肠影像学论著的回顾性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对中华放射学杂志(简称《中放》)46年发表的胃肠影像学论著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思考,以迎接世纪之交我国胃肠影像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方法 1953年10月于1999年10月,对在《中放》上发表的胃肠影像学论著从数量、内容和分布年代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此46年中,《中放》共发表胃肠影像学论著211篇,占《中放》全部论著的8.43%。胃肠影像学论著211篇中属于X线诊断论著162篇(76.78%),其中平片诊断和单对比造影诊断方面论著共79篇(37.44%),双对比造影方面论著73篇,占胃肠影像学论著的34.59%;属于介入放射学论著21篇(9.95%);属于CT、MR、计算机X线摄影(CR)诊断论著15篇(7.11%);属于实验研究论著9篇(4.26%);属于综合影像论著4篇(1.90%)。50-60年代《中放》发表的论著,着重平片诊断和胃肠单对比造影技术的应用;70-80年代《中放》发表的论著,着重双对比造影技术和CT技术的应用;90年代《中放》发表的论著,着重胃肠成像新技术(CT、MR、CR)的应用和综合应用,以及胃肠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应用。结论 胃肠影像学46年来主要以双对比造影的X线诊断技术为主,CT、MR、CR诊断技术仍是胃肠影像学的重要补充手段;介入放射学已成为90年代胃肠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和^99Tc^m-MDP骨显像对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诊断效能。方法临床明确的恶性肿瘤患者71例,3周内先后行^18F—FDG和^99Tc^m-MDP显像,以手术或穿刺病理、其他影像学方法和随访等结果为标准,对比2种显像方法在成骨性、溶骨性和混合性骨转移灶的诊断差异(χ^2检验),计算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71例患者共发现包括原发、转移和良性病灶350个,其中恶性病灶286个(81.7%)。^18F—FDG发现141个(40.3%),^99Tc^m-MDP发现209个(59.7%),χ^2=25.65,P〈0.01;两者共同发现恶性病灶(全为转移)65个(18.6%)^99Tc^m-MDP单独发现恶性病灶144个,^18F-FDG单独发现76个(χ^2=29.76,P〈0.01)。(2)^18F—FDG对65个和^99Tc^m-MDP对88个(144个中可区分类型的骨转移灶)骨转移病灶探查,成骨性、溶骨性和混合性病灶数前者分别为11(16.9%)、12(18.5%)和42(64.6%),后者为48(54.5%)、7(8.0%)和33(37.5%),χ^2=20.78,2.89,9.94,P均〈0.05。(3)^18F—FDG和^99Tc^m-MDP诊断27例有随访最终诊断者骨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1.72%(15/128)、91.67%(22/24)、24.34%(37/152)、8.33%(2/24)、88.28%(113/128)、88.24%(15/17)、16.30%(22/135)和53.91%(69/128)、75.00%(18/24)、57.24%(87/152)、25.00%(6/24)、46.09%(59/128)、92.00%(69/75)、23.38%(18/77),其中灵敏度、准确性、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0~46.21,P均〈0.01);两法合计的诊断指标分别为60.94%(78/128)、70.83%(17/24)、62.50%(95/152)、29.17%(7/24)、39.06%(50/128)、91.76%(78/85)、25.37%(17/67),与^18F—FDG法相比,除特异性、假阳性率和阴性预测值外,余诊断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59.55,P均〈0.01)。与^99Tc^m-MDP法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92,P均〉0.05)。结论对软组织和骨恶性病灶的发现能力、骨转移灶类型的诊断差异,各种诊断指标上^99Tc^m-MDP和^18F—FDG各有优势,但两者结合可相互补充,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核医学科进行肺癌术前查体的患者资料,其中376例为全身骨显像(whole-body bone scintigraphy,WBBS),172例为局部SPECT/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融合图像检查,对两种检查能够提供有效诊断的比例进行统计学比较.以临床诊断或随访结果为最终判定标准,对两组显像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 SPECT/CT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WBBS(Z=2.769,P =0.006).SPECT/CT显像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86.1%、阴性预测值为95.7%、准确度为91.5%,明显高于SPECT的82.4%(χ^2 =4.281,P=0.039)、80.1%(χ^2=4.085,P=0.043)、54.7%(χ^2=21.658,P =0.000)、94.0%(χ^2 =0.392,P=0.531)、80.6%(χ^2=10.012,P=0.002).结论 SPECT/CT图像融合较WBBS能够提高骨转移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对中央型肺癌(CLC)气管、支气管树的肿瘤侵犯进行评价并与横断面图像对比,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6例CLC的患者行前瞻性CT检查,采用直接增强扫描,在工作站得到气管、支气管树MPR和VRT图像。气管、支气管树肿瘤侵犯的诊断标准分为5级。盲法阅片,对比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建图像质量很好、好、差分别占50.0%(23/46),41.3%(19/46),8.7%(4/46)。横断面图像与MPR+VRT对气管、支气管树肿瘤侵犯评价的敏感度分别为82%和93%(χ^2=5.531,P=0.019),特异度分别为83.9%和90.3%(χ^2=0.574,P=0.707),准确度分别为82.4%和92.4%(χ^2=5.859,P=0.015)。结论 MPR+VRT对CLC气管、支气管树肿瘤侵犯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横断面,特异度提高了6.4%。特别是对于显示气管、支气管交界部位,肿瘤与隆突的关系以及肿瘤沿支气管外膜侵犯方面MPR+VRT的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8.
来稿中关于统计分析方法的叙述,要写出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值、χ^2值、F值等,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还应给出95%可信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的微量平板放射免疫(RIA)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5I-胰岛素与血清在微量平板4℃保温72h后,免疫复合物转移至已包被蛋白A的Millipore过滤平板中并洗涤,于多功能液体闪烁发光分析仪上测计数。以IAA指数≥0.06作为阳性标准,通过参加第四次国际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标准化评估(DASP 2005),评价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并检测71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551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及317名健康对照者IAA水平。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一致率用Kappa值评估。结果(1)优化的检测条件为5μl血清与2×10^4计数·min^-1的^125I-胰岛素于4℃缓慢振摇保温72h。(2)该方法批内CV4.8%~8.9%,批间CV6.4%~10.5%,DASP 2005反馈结果显示该法诊断T1DM灵敏度50%(25/50),特异性97%(97/100)。与国产IAA RIA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判定总体一致率为72.9%(Kappa值0.402),相关系数(r)为0.678(P〈0.001);26例结果不相符的标本中25例为该法检测阳性而国产RIA试剂盒检测阴性。(3)该方法检测T1DM患者的阳性率为19.7%(16/7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9%(3/317,χ^2=54.36,P〈0.001),其中0~9岁T1DM组9例中IAA阳性5例。检测初诊T2DM患者IAA阳性率1.5%,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P〉0.05)。结论IAA微量平板RIA法灵敏度与特异性好,可应用于临床,IAA在婴幼儿T1DM患者中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计量资料是重复测量设计资料最为常见的数据类型,在生物医学期刊论著中常出现统计分析和结果表达错误。本文选取《医学统计学》教材实例,介绍了重复测量设计计量资料方差分析思路,给出了统计学方法描述,并区分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整理了主要研究结果、统计表和统计图,为生物医学科研人员尤其是临床医师和护士开展相关数据分析,撰写科研论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1998至2013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特点。方法通过万方数据库查询《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1998至2013年发表论文的各篇被引次数(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采用共时法中的百分比法确定高被引论文篇数。分析高被引论文的年份、作者、地域、栏目、主题词和基金项目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高被引论文140篇,占全部发表论文的5.43%(140/2580),总被引次数占全部发表论文的37.49%(2533/6757),均被引次数18.09次/篇。高被引论文发表年份2000至2005年所占比例最高,为77.86%(109/140)。作者数3~6之间的文章篇数所占比例最高,为65.00%(91/140);发表高被引论文3篇及以上者7名。北京、广东、上海为《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高被引论文主要产出地区。肿瘤核医学、内分泌系统核医学及中枢神经系统核医学栏目高被引论文篇数较多,分别占总篇数的16.43%、10.00%和9.29%。结论《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高被引论文具有发表时间、研究方向、作者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为杂志今后选题策划组稿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患者血清HBV-大蛋白(LP)的TRFIA.方法 以抗人HBV-LP单克隆抗体和抗HBs多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铕标记抗体,应用TRFIA和ELISA对标准品、66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30份健康体格检查者血清中HBV-LP进行检测.分析TRFIA和ELISA的有效检测范围等,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标准品TRFIA检测结果示该法剂量-反应曲线呈良好线性相关(r=0.999).ELISA法测得的正常(30份健康者血清)95%参考范围为0~1.36 mg/L.TRFIA灵敏度(最小测定值)为0.10 mg/L,30份健康血清HBV-LP的检测结果均正常,特异性100%.66份患者血清TRFIA与ELISA检测结果的r为0.800 9(P<0.001),两者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4% (59/66)与77.3%(51/66),χ^2=6.13,P<0.01].TRFIA有效可测范围(CV< 10%)为1.35~2 764.00 mg/L,ELISA为10.80~691.00 mg/L.TRFIA回收率范围为95.93% ~ 107.62%.结论 TRFI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BV-LP灵敏度和特异性高,检测范围宽,对早期筛选HBV患者及监测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ILVNC)患者的心肌灌注受损情况,及其与心脏MRI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入选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15 ~ 76岁)经心脏MRI确诊的ILVNC患者,同期行99Tcm-MIBI SPECT MPI.采用标准的17节段法分析MRI及SPECT图像.计算MRI所示各节段心肌非致密层(NC)与致密层(C)厚度比值(NC/C),NC/C>2.3者诊断为心肌致密化不全.计算并比较致密不全节段和致密化节段延迟强化(DE)出现率及心肌灌注异常的出现率.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lgLVEF(LVEF由MRI测定)和心肌灌注受损节段数、致密化不全节段数和DE节段数的关系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法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16例(84.2%) MPI出现灌注受损;MRI示19例共有致密化不全节段107个和致密化节段216个,灌注异常出现率分别为33.6%(36/107)和31.9%(69/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共31个节段出现DE,致密化不全节段和致密化节段DE出现率分别为5.6%(6/107)和11.6% (25/216),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94,P>0.05).DE节段灌注异常出现率高于非DE节段[54.8%(17/31)与30.1%(88/292);χ^2=7.80,P<0.01].lgLVEF与致密化不全节段数、DE节段数、灌注受累节段数间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r=-0.35、0.15和-0.34,均P>0.05).结论 大部分ILVNC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血流灌注受损,MRI所示致密化不全和非致密化不全心肌均可出现;心肌灌注受损在该病的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肺癌肾上腺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18 F-FDG PET/CT检查并诊断肾上腺转移瘤及良性病变48例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分别测量肾上腺病灶(共63个)的大小(短径)、CT值及SUVmax,采用t检查及χ^2检验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OC(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分析确定SUVmax区分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病变的最佳临界点。结果 163个病灶最终确诊46个为肾上腺转移瘤,17个为良性病变,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病变的大小分别为(2.01±1.09)cm、(1.57±0.7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2,P=0.146);两组病灶的CT值分别为(31.69±9.98)HU、(9.80±3.98)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6,P=0.000);肾上腺转移瘤的SUVmax为8.86±5.05,良性病变的SUVmax为2.4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9,P=0.000)。肾上腺转移瘤左右侧分布比例为:左侧50%(17/34),右侧14.7%(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6,P=0.002);2以肾上腺病灶SUVmax与正常肝脏的SUVmax的比值〉1作为诊断标准,PET/CT对肺癌肾上腺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3.5%(43/46)、76.5%(13/17)及88.9%(56/63),阳性预测值为91.5%(43/47),阴性预测值为81.3%(13/16)。ROC曲线分析,以SUVmax〉3.5作为诊断标准,则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5%(43/46)、88.2%(15/17)、92.1%(58/63)、95.6%(43/45),和83.3%(15/18)。结论 18F-FDG PET/CT对肺癌肾上腺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以SUVmax〉3.5作为诊断标准,可较好的诊断出肾上腺转移瘤和肾上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3T磁共振^1 H-MRS和DWI在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转移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和手术确诊的15例胶质瘤(Ⅳ级)和15例转移瘤,采用西门子公司SKYRA 3.0T超导磁共振行常规MRI、^1 H-MRS、DWI扫描,测定感兴趣区(包括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正常对照区)代谢物比值和ADC值。采用两种大小ROI测定ADC值,分析ROI大小对测量肿瘤实质区域ADC值是否存在影响。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两种肿瘤间具有统计学差别的参数。结果两种肿瘤瘤周的NAA/Cr、Cho/Cr、Cho/NAA及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DC值在两组肿瘤实质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大小ROI测得的肿瘤区ADC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水肿区^1 H-MRS代谢物比值及ADC值在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转移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助于两者的鉴别。ROI的大小对肿瘤区域ADC值的测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二甲氧丙基膦基乙基)-乙氧乙胺]-[二(氧-乙氧乙基)二硫代氨基]锝氮配合物(^99Tc^m-N-DBODC5)对可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岁]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同一患者随机分配进行^99Tc^m-N-DBODC5和^99Tc^m-MIBI运动-静息MPI检测冠心病及病变血管,2种显像剂的MPI在1周内完成,并在4周内行CAG.以CAG结果为“金标准”,^99Tc^m-N-DBODC5和^99Tc^m-MIBIMPI结果分别与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不同显像剂诊断效能的比较行χ^2检验.结果 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中,CAG阳性29例,阴性17例.^99Tc^m-N-DBODC5和^99Tc^m-MIBI M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均为86% (25/29),特异性分别为88%(15/17)和65%(11/17),两者诊断冠心病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138支冠状动脉血管中,CAG阳性48支,阴性90支.^99Tc^m-N-NDBODC5与^99Tc^m-MIBI MPI诊断病变血管效能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3.79,P>0.05).诊断冠心病方面,^99Tc^m-N-DBODC5 MPI与CAG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3),^99Tc^m-MIBI MPI与CAG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2).结论 ^99Tc^m-N-DBODC5对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心肌灌注显像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99Tc^m-DTPA)与^99Tc^m-奥曲肽(^99Tc^m-OCT)眼眶显像,比较两种显像方法在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眼部炎性反应活动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6例TAO患者依据临床活动度评分(CAS)标准分为炎性反应活动组16例、非炎性活动组10例,另有14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静脉注射^99Tc^m-DTPA 740 MBq,0.5h后行眼眶平面及体层显像,隔日同一患者静脉注射^99Tc^m-OCT740MBq,1-2h后行眼眶平面及体层显像。获取各组两种眼眶显像剂的摄取率。对两种显像方法获得的半定量指标UROCT和URDTPA进行配对t检验并分别与CAS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显像剂的眼眶摄取率未见明显差异(t=0.075,P〉0.05)。两种显像剂的眼眶摄取率(UROCT、URDTPA)与患者CAS评分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99Tc^m-DTPA:r=0.835,P〈0.001;^99Tc^m-OCT:r=0.912,P〈0.001)。结论^99Tc^m-DTPA与^99Tc^m-OCT的眼眶显像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99Tc^m-DTPA眼眶显像是一种可行的、并可能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评价TAO炎性反应活动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胶质瘤瘤内静脉,探讨SWI显示瘤内静脉对胶质瘤分级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39例,包括低级别胶质瘤18例(WHOⅠ~Ⅱ级)、高级别胶质瘤21例(WHOⅢ~Ⅳ级).所有患者均在GE 3.0T MRI成像系统下行基本和SWI序列扫描,图像在GE ADW 4.2工作站经最小密度投影重建获得SWI图像,逐层观察SWI图像上胶质瘤瘤内静脉的分布情况,并按静脉数量进行评分,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然后对瘤内静脉评分与肿瘤级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WI图像上,低级别胶质瘤组静脉检出率为28%,高级别胶质瘤组静脉检出率为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50,P<0.01);低级别胶质瘤组静脉评分:0分13例(72%)、1分5例(28%);高级别胶质瘤组静脉评分:1分4例(19%)、2分17例(81%),二者静脉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11,P<0.01);瘤内静脉评分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878,P<0.01).结论 SWI显示瘤内静脉对胶质瘤分级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灌肠^18F-FDGPET/CT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男52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9岁]临床怀疑为直肠癌患者的常规及水灌肠^18F-FDGPET/CT资料,与肠镜或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2种方法对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同时比较不同病灶SUVmax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及McNemar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理证实直肠癌61例,非直肠癌8例。61例直肠癌患者灌肠前后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17±6.19与14.25±6.63;t=-6.100,P〈0.01)。常规PET/CT诊断直肠癌的灵敏度为90.2%(55/61),特异性为4/8,准确性为85.6%(59/69);水灌肠PET/CT相应指标为98.4%(60/61),6/8,95.7%(66/69),2种方法诊断直肠癌的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0,P〈0.05)。结论水灌肠PET/CT弥补了常规PET/CT的不足,提高了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LT在评价食管癌细胞及其动物模型经X线照射后早期生物学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体外以5、10和15Gyx线分别照射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照射前及照射后2、4和8h检测细胞对^18F—FLT摄取率的变化、细胞相对存活率和ATP的表达情况。将24只荷食管癌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对照(未照射)组;10Gy照射后1、7及15d各1组,分别行^18F—FLT PET显像并测量肿瘤对^18F—FLT的摄取值(T/NT)的变化。显像后处死各组荷瘤裸鼠,取肿瘤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照射前、后瘤组织内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Ki67抗原的表达。组间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照射前细胞对^18F-FLT摄取率为(4.00±0.42)%;经5、10、15Gy照射后2h分别下降至(3.65±0.41)%、(3.17±0.45)%和(2.53±0.28)%;照射后4h分别下降至(2.84±0.35)%、(2.58±0.39)%和(1.80±0.22)%;照射后8h分别下降至(2.71±0.23)%、(1.89±0.31)%和(1.44±0.20)%。与对照组比较,5、10、15q照射后2、4、8h,细胞相对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02,P〉0.05);ATP浓度下降明显,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受照后的^18F—FLT摄取率与ATP浓度呈正相关(r=0.89,P〈0.01)。^18F—FLTPET显像示裸鼠肿瘤呈高摄取,照射前T/NT为2.24±0.06,照射后1、7和15d分别下降至1.99±0.09、1.85±0.04和1.15±0.10。瘤组织对^18F-FLT的摄取值与PCNA、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r=0.83和0.88,均P〈0.01)。结论^18F—FLT在食管癌细胞及肿瘤内摄取的变化能较好地评价其照射后早期生物学响应,^18F—FLTPET有望用于监测食管癌照射后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