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HuH7细胞系CD13+CD133+和CD13-CD133-肝细胞癌(HCC)细胞的生物学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CD13+CD133+ HCC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周期、培养10d分化情况、裸鼠体内成瘤能力,以及对5-FU和吡柔比星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分析CD13+CD133+HCC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结果 CD13+CD133+HCC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快于CD13-CD133-HCC细胞,78.45%的CD13+CD133+HCC细胞处于G0/G1期,2.19%处于G2/M期,19.36%处于S期;62.18%的CD13-CD133-HCC细胞处于G0/G1期,11.88%处于G2/M期,25.95%处于S期.在裸鼠体内,1×103个CD13+CD133+HCC细胞即可成瘤,而1× 105个CD13-CD133-HCC才可成瘤.CD13+CD133+HCC细胞对5-FU和吡柔比星具有抵抗特性,而其他3种亚群较易被杀灭.FACS分选的CD13+CD133+HCC和CD13-CD133-HCC细胞经过10d培养后,CD13+CD133+HCC亚群的CD13、CD133标志表达与HuH7细胞系相近,而CD13-CD133-HCC细胞不具有此能力.结论 CD13+CD133+HCC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征,可能与临床肝癌复发和转移有关,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杀灭的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和CD44在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33和CD44在42例肺癌患者的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 42例肺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占64.3%(27/42)。原发灶CD133阳性率73.8%(31/42);CD44阳性率59.5%(25/42)。转移淋巴结CD133阳性率92.6%(25/27),CD44阳性率81.5%(22/27)。CD133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4.2%(23/31),较阴性组的27.3%(3/11)高。CD44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6.0%(20/25),较阴性组的41.2%(7/17)高。原发灶CD133和CD44表达与转移淋巴结CD133和CD44表达呈正相关。肺癌组织中CD133与CD44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性。CD133阳性组患者3 a生存率明显低于CD133阴性组(P〈0.05)。CD44阳性组患者3 a生存率明显低于CD44阴性组(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44在肺癌的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状态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并影响患者的预后,对分析和预测肺癌临床表现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发生远处转移时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差、生存率明显降低。肺是DTC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占DTC远处转移的55%~85%。DTC肺转移是造成甲状腺癌患者病死的主要因素。故针对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评估以及治疗决策的制定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甲状腺癌诊治的差距、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笔者就近年来有关DTC肺转移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动态评估以及治疗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具有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的特点。促甲状腺激素(TSH)是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广泛使用TSH抑制治疗, 通过长期严格监测和控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TSH水平减少复发和转移。但TSH促进DTC发生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多项研究集中于阐明TSH与DTC发病风险、不良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等方面之间的关系, 并且进一步探索TSH抑制治疗的应用范围及靶向TSH受体(TSHR)治疗。该文就TSH与DTC之间的关系、TSH抑制治疗及靶向TSHR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在DTC 131Ⅰ治疗或其疾病自然病程中,约有2%~5%的DTC逐渐对131Ⅰ治疗不再敏感,发展成为碘难治性DTC (RAIR-DTC).近年来研究发现甲状腺癌主要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靶点的改变,如BRAFV600E突变等,可导致甲状腺癌细胞的摄碘功能下降,使131Ⅰ全身显像阴性,降低131Ⅰ疗效.笔者主要对RAIR-DTC的新型诊断及治疗模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干细胞标志(CD133)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乳腺癌组织中的CD133及MMP-9蛋白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109例乳腺癌组织中MMP-9、CD13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是40.4%(44/109)、46.8%(51/109),随肿瘤直径增大以及肿瘤分期的增加,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腺癌组织中CD133+肿瘤干细胞数量则随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加(P〈0.05)。②109例乳腺癌组织中,CD133+肿瘤干细胞MMP-9的阳性表达随病理分级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低分化乳腺癌组织中,MMP-9蛋白与CD133+肿瘤干细胞存在密切关系,CD133+肿瘤干细胞中MMP-9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恶性演进,或可成为预后预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癌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射线、CT、MRI、超声及核素显像是目前甲状腺癌主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通过复习近年来的文献,对各种方法做了比较后认为:每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点,同时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因此临床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选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东星  王晶  聂玉辉 《武警医学》2020,31(7):601-604
 目的 研究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和分化簇13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3,CD13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25例大肠腺瘤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ALDH1和CD13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ALDH1及CD133的表达率(78.3%,75.0%)明显高于大肠腺瘤(54.5%,48.0%)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15.0%,10.0%),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LDH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05) ,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0.05)。CD133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 (P<0.05)。ALDH1和CD13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P<0.05)。ALDH1及CD133表达阳性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低于表达阴性者 (P<0.05)。结论 ALDH1及CD133表达升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定大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尽管其测量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手术及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后,Tg仍是监测DTC复发或转移的一项灵敏而又特异的肿瘤标志物.Tg检测与131I扫描的价值互为补充.此外,Tg免疫组化分析、Tg mRNA及Tg抗体等在DTC的诊治与随访中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其在多种生物和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信号转导及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miRNA可以担任抑癌基因或者癌基因,与肿瘤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miRNA与甲状腺癌关系密切,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与其具有的高侵袭性特征也存在相关性。笔者主要综述miRNA在不同类型甲状腺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祖细胞标记AC133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高住高练组.高住高练组采用10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每周训练6天,运动量由第1周的速度为15m/min、持续时间为25min递增至第10周速度为28m/min、持续时间为50min,每周二、四、六在相当于海拔1500m的低氧环境中训练,并且在低氧环境中居住,低氧程度由第1周相当于海拔1800m递增至第10周相当于海拔3600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4,定位心肌组织微血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电镜方法,检测微血管上AC133蛋白表达.结果:CD34可较好地标记心肌组织微血管;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微血管内皮上有微弱的AC133蛋白表达,高住高练组大鼠心肌组织微血管内皮上有较多的AC133蛋白表达.结论:大鼠心肌内皮祖细胞归巢参与血管新生可能是低氧训练促进心肌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99,自引:4,他引:95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及其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探讨肿瘤侵犯周围重要器官的诊断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2例甲状腺癌的术前CT表现。结果52例原发肿瘤均密度不均,32例边缘不规则(82.5%),11例原发肿物及5例转移淋巴结内有细颗粒状钙化,4例原发肿瘤及6例转移淋巴结内有囊性变伴囊壁高密度乳头状结节,手术证实气管受侵22例;10例CT示气管内壁呈锯齿状,5例肿物突入气管腔内而明确诊断。食管受侵21例,颈动脉受侵10例。以肿物包绕食管1/2周或颈动脉1/3周以上为侵犯的诊断指标,敏感性分别为71.4%、100.0%;特异性分别为96.3%、95.2%。结论原发肿物及转移淋巴结内颗粒状钙化及囊性变伴高密度乳头状结节是甲状腺癌(特别是乳头状癌)的特征性密度变化。CT增强扫描对诊断甲状腺癌及评价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该病预后较好,但若发生骨转移,患者10年生存率将明显降低。目前,甲状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机制尚不明确,对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也有很重要的科研价值。甲状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甲状腺癌骨转移机制和治疗的基础,根据其建立方法可分为自发性、化学诱导性、转基因诱导性和移植性4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小甲状腺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 对40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在1.0~2.0 cm的小甲状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例为单发癌灶,2例为双侧双发癌灶;2例合并对侧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合并对侧甲状腺腺瘤;(2)边缘光整,包膜完整者8个病灶;边缘不光整,包膜不完整者34个病灶,但未见明显周围软组织及重要器官侵犯;(3)病灶平扫密度均匀或较均匀,未见明显出血或坏死囊变区;病灶内伴钙化者30个病灶,钙化形态各异,以砂粒状多见(20个病灶),也可见不规则结节状、蛋壳状或桑椹状钙化;(4)增强后41个病灶明显强化(强化幅度>40 HU,CT值在90~140 HU之间),其中38个病灶均匀强化,3个病灶中央强化明显,边缘可见一环形低密度影,呈镶嵌征;(5)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24例(60.0%),可呈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增强后可呈均匀明显强化、不规则环形强化或壁结节样强化;8例淋巴结内可见砂粒状、结节状或蛋壳状钙化.结论 砂粒状钙化、甲状腺包膜不完整、强化明显的甲状腺实性结节及伴钙化、囊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的颈部肿大淋巴结为小甲状腺癌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病率不高,但与成人分化型甲状腺癌相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发现时往往体积较大,诊断时多出现颈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肿瘤细胞钠.碘转运体表达数量和频率多,治疗后复发率高,尽管如此,其总体存活率较高.手术后131Ⅰ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和131Ⅰ治疗远处转移依然是治疗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中包括乳头状甲状腺癌、滤泡状甲状腺癌和混合型甲状腺癌。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131I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其中^131I治疗是甲状腺癌重要的治疗环节或步骤。随着对DTC术后^131I治疗方案的不断研究与探索,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辅助,^131I清甲的应用、^131I清除大量残留的甲状腺叶组织、^131I清甲治疗碘剂量的选择等方面的认识与实践也不断更新。该文就以上几个清甲治疗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超声和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技术的应用,甲状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升高。虽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多数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患者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肺、骨、脑等远处转移,甚至出现病灶的失分化,从而导致预后不良。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突变在DTC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相关基因的抑制剂可以为一些病灶失分化的患者带来新希望,对临床医师的决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笔者对目前DTC中常见的基因突变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TSH (rhTSH)于1998年在国外进入临床应用,其临床适应证由辅助DTC患者的随访检查和检测逐渐扩展到辅助131I清除手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近期研究表明,rhTSH在辅助131I治疗DTC转移灶、辅助131I治疗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提高18F-FDG PE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及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鉴别诊断等多方面亦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