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房颤动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效的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成为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策略的重中之重。新型口服抗凝剂为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现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岁丰  蹇在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9):910-911,F0004
据Framing,ham心脏研究报道,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ir)的终生危险是40岁以后每4人中就有1人会发生Af,其危险度高于心力衰竭(1/5)和女性乳腺癌(1/8)。我国首次Af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Af患病率为0.77%;患病率随年龄显著增加,80岁以上人群达7.5%。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国内如家医院房颤回顾性研究表明,非瓣膜性AF脑卒中的平均患病率为24.15%,80岁以上高达32.86%。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发达国家患病率占总人口的1.5%~2%,国内2003年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65%,估计患病人数约420万。房颤不但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引起血栓栓塞、特别是卒中的发生。卒中是房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资料显示,每6例卒中患者中有1例为房颤所致,未接受抗凝治疗的房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颤动 (房颤 )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之一。高龄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Framingham研究对 5184人随访 30年 ,发现 60岁以上人群约 3%~ 5%有房颤。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50~ 59岁为 0 5% ;60~ 69岁为1 8% ;70~ 79岁为 4 8% ;80 %~89 %为 8 8%。从 17世纪即发现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房颤病人每年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 4 %~ 6%。随年龄增长 ,由房颤所致脑卒中在所有脑卒中当中所占的比率增高 ,50~ 59岁占 6 7% ,60~ 69岁占 8 1% ,70~ 79岁占 2 1 3% ,80~ 89岁占36 2 %。我国 1999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患者的病死率是无房颤者的两倍 ,缺血性脑卒中是病死率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房颤使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增加近 5倍。因此 ,对房颤患者 ,尤其是高龄或合并其它脑卒中危险因素者 ,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2 0世纪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初 ,国外相继开始了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以评估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5个临床试验 (AFASAK、SPAF、BAATAF、SPINAF、CAFA)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发生…  相似文献   

6.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是指风湿性心脏病以外的其它心脏病所致的心房颤动。随着社会的老龄化,NVAF 逐年增多,栓塞和卒中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其治疗主要存在两大难题_:一是心室率的有效控制,二是防止发生卒中。本文就 NVAF 的流行病学特征、栓塞和卒中的危险因素,华法令的临床应用以及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出现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临床常见,现就其抗血凝治疗简要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卒中抗凝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房颤患者数还将急剧增大。国外资料显示,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6倍,每年达5%,而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每年脑卒中再发的风险为12%。北京地区520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随访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现状,评价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729例,分别予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系统进行血栓危险分层和出血风险评估,据《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评价规范化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组241例和非抗凝治疗组488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特征,比较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临床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差异性。结果住院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中高危者708例(占97. 12%),均有抗凝指征,实际抗凝治疗共241例(33. 06%)(华法令229例,新型口服抗凝药如拜瑞妥12例)。其中评分高危者646例,抗凝235例(36. 38%),评分中危者62例,抗凝6例(9. 68%),抗凝组华法令达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来评估,TTR60%156例(64. 73%),既往有脑卒中史抗凝率(18. 26%)高于非抗凝治疗(9. 43%)。在年龄、检测INR不方便、HAS-BLED出血风险评估、患者独居比例上抗凝治疗组均低于非抗凝治疗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缺血性脑卒中抗凝治疗组发生率(7. 05%)比非抗凝治疗组(11. 8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抗凝治疗组TTR 60%占76. 47%,两组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低,尤其在CHA2DS2-VASc评分中高危者仍以抗血小板为主,不符合抗栓治疗指南,高龄、出血高风险、独居者均限制了抗凝治疗,但抗凝能预防脑卒中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TTR 60%抗凝疗效不足,新型口服抗凝药尚未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可显著增加患者卒中的风险,并且与非房颤相关的卒中相比,房颤相关的卒中更致残和致命。由于口服抗凝药物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因此制定合理的抗凝策略是预防卒中、实现房颤综合管理的关键。文章围绕房颤抗凝治疗的这一临床问题,对房颤抗凝的适宜人群、抗凝药物的选择以及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提供一定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The preval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ncreases with age, as doe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frailty. AF patients with frailty have a higher risk of stroke than those without frailty, and progressive frailty caused by stroke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a worse prognosis. Despite this, anticoagulant therapy tends to not be used in frail patients because of the risk of falls and bleeding complications. However, som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nticoagulant therapy improves th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frailty.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net-clinical-benefits” is needed in patients with frailty,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prognoses of patients with frailty by selecting those who will benefit from anticoagulant therapy and actively reducing the risk of bleeding. A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that includes a team of doctors and social resources is required. We herein review the effectiveness and bleeding risk associated with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frail patients investigated in clin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目前一致认为心房颤动是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之一。心房颤动的上游治疗受到重视,上游治疗通常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他汀类和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这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心房颤动的一、二级预防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对心房颤动治疗方法的探讨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地位也有所改变。目前胺碘酮在心房颤动中的地位如何,怎样合理地应用胺碘酮?现就这些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抗凝较为重要。而华法令是目前心房颤动抗凝较好的选择。因此现就华法令的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其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导管消融及外科手术等。对于其方式的选择也有争论。现就心房颤动的当前相关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成为公共健康沉重负担的心房颤动和相关的血栓栓塞性脑卒中事件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心房颤动导致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5倍..因此,预防脑卒中的心房颤动管理仍然是最关键的一方面。现在公认的重点预防措施就是规范抗凝,包括已使用很广泛的华法林和现在出现的新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等。而且抗凝药的使用已有据可查。由于左心耳在心房鲡动血栓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所以有目的性地去除或结扎左心耳来预防发生脑卒中就成了一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适用于那些不适合口服抗凝药的患者,,现就左心耳预测心房颤动发生脑卒中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Driven in large part by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comorbidities associated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 there is a burgeoning epidemic of AF in elderly adults. Although there is a large body of literature to guide management of people with AF, elderly adults with AF are frequently underrepresented in clinical trials. This review provides a contemporary update on management of elderly adults with AF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two main clinical challenges that AF poses: stroke risk reduction and control of symptoms. The evidence to support novel AF treatment strategies in elderly adults is reviewed, including 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 and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for stroke risk reduction and catheter ablation for control of symptoms.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