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历代学者多认为《难经》为解《内经》之作的观点 ,文章从《难经》的著录入手 ,抓住其引文及学术思想 ,分析了《难经》的学术渊源 ,论证了其所解之经并非是《内经》,而为扁鹊学派之医经  相似文献   

2.
《难经》历代注家众多,因古代注家掌握的材料以传世文献为主,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对先秦两汉时期医学源流的认识存在不足,故未能完全诠释《难经》本义。近年来,随着天回医简相关研究的深入,学者认为天回医简与扁鹊学派存在密切关联,而《难经》自隋唐以来被认为是秦越人或扁鹊学派之著作,出土文献材料的研究能给《难经》研究提供另一视角下的丰富材料。试以《难经·二十三难》为例,基于先秦两汉不同流派对经脉认识差异的角度,结合天回医简出土文献研究,以分析《难经》诠释中存在的深层问题,以期为正确理解《难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清代丁锦《古本难经阐注》一书中所称"古本"的真实性。[方法]寻找《古本难经阐注》与《难经阐注》经文顺序所蕴含的规律,与传世文献中相关记载进行对比研究,确定《古本难经阐注》所称"古本"的真实性。[结果]《古本难经阐注》所称"古本",实为宋元时期经学大家吴澄所校定本《难经》,丁锦在吴澄的基础上删去序文及篇名,并篡改吴氏所分六篇为四卷,才形成了《古本难经阐注》一书。[结论]吴澄作为经学大家,以经学之力校定《难经》,其校定文字等内容不仅资为《难经》校勘的参考,更是作为《难经》的古传本,为《难经》研究提供了版本依据,故其价值不仅高于明清注本之上,更可直追吕广、杨玄操二氏,对《难经》的辑复、校勘等工作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3.2注释《难经》之成就 《难经》是中医学经典理论著作,以其年代久远,语义深奥,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始为其作注,此后,历代注释不下数十家。至宋金元时期,人们更重视对《难经》的研究,出现了一大批整理和研究的专著。如庞安时《难经解》、宋廷臣《黄帝八十一难经注释》、周与权《难经辨证释疑》、王宗正《难经注义》、王惟一《集注八十一难经》以及滑寿《难经本义》等。  相似文献   

5.
奔豚之名,最早见于《内经》、《难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难经·五十六难》:“肾上积,名曰奔豚”。本篇所论当与《灵枢》含义相同,而与《难经》“肾积奔豚”有别。杨玄操注《难经》亦云:“又有奔豚之气,非此积病也”。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难经》在中国古代医籍中并非巨著,但它向与《黄帝内经》并称为“内难二经”,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合称中医“四大经典”,在确立中医学术理论体系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早在宋代,就被选为医学教材。因此,自五十年代以来,我对《难经》,颇感兴趣,进行过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儒入医的陈嘉谟在《本草蒙筌·序》中,念念不忘儒学之道,把《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与《六经》、《尔雅》相比拟,实质上既阐明了医学与儒学在学术上的通约性,也阐明了集撰本草以“发《素》、《难》治病之玄机”的重要性,并针对时弊提出了“医责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先生以八十高龄撰成《本草蒙筌》,的确“嘉惠后学之心盛矣”,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8.
历代注释《难经》的概况(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经注释,始于《难经》。概述了吕广以下至今140多家注者的姓名、书名,并对各个不同时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佳作作了重点介绍,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见“藏”字的涵义分析,全面系统梳理了“藏”字在上述经典医籍中所具有的“藏”、“脏”两大义类及其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0.
喻昌治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昌,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学术崇尚《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研究》、《伤寒论》等,创大气说及阴病论等,对内科杂病有创见。谨将其对咳嗽的论治,陈述于下。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书家吴让之传邓石如、包世臣一脉,取法金石碑版,遂成为碑派书法的重要代表。总的说来。昊让之的交游并不广泛。前人文献记录亦少,且较为分散。考辨吴让之的交游,有助于人们了解吴让之所处的文化环境、生活境遇和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2.
清代植物学家和药物学家吴其浚,视研究植物学和药物学为自己终生之抱负,亲自到各地搜集资料,博览群书参阅八百余种古代文献,对植物进行详细考察.所撰《植物名实图考》等著作绘图精良逼真,对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考订详细,国内外多次出版,广为收藏.目前,植物学中文名中,约有10个科和55个属均沿用该书选载之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新安医家吴崑《针方六集》学术思想.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针方六集》中的神照集、开蒙集、尊经集、旁通集、纷署集、兼罗集进行分析.结果:神照集考证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循行以及这些经脉上腧穴的定位,并记载了《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标幽赋》等刺灸法.开蒙集对窦汉卿《标幽赋》进行全新的注解,并阐述八法针方、子午流注以及十二经脉补母泻子法.其中对《标幽赋》的注释体现了吴崑独特的针灸学术思想.吴崑触类旁通,通过药理来阐释针理,以达到“以药明针”之效.《针方六集》对诸多针灸医籍都进行了评议,并取长补短.其中富有代表性的就是修订《金针赋》.在兼罗集中,吴崑还详加介绍了治疗骨蒸劳热,可灸患门四花六穴,并详细记载了具体的取穴方法;以及《千金方》取膏肓腧穴法和隔蒜灸痈毒法.结论:《针方六集》是吴崑在针灸学术方面的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代表著作,其中蕴含着"认证施治"的独特思想。强调证的客观性,以证为中心,充分发挥医者的积极性去认识证,这也许是中医几千年来传承的临床思维。继承和发扬吴氏"认证施治"的思想,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化和临床疗效的提高。而且,对培养中医高级人才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代表著作,其中蕴含着"认证施治"的独特思想。强调证的客观性,以证为中心,充分发挥医者的积极性去认识证,这也许是中医几千年来传承的临床思维。继承和发扬吴氏"认证施治"的思想,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化和临床疗效的提高。而且,对培养中医高级人才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名瑭、字配珩,鞠通实乃其号。生于1758年,卒于1836年。故里乃今江苏淮安市。温病名著《温病条辨》并非著成于落笔的1798年,而是经过15年艰辛努力,成书于1813年。力矫医界时弊的《医医病书》成书于1831年。1833年又将医案整理成册,嘉惠后学。吴氏一生不仅精究医学,勇于创新,而且居心忠厚,医德高尚。其治学反对门户之见,能虚心而师百氏,博采诸贤之长,并正确对待成就,从不居功自傲,给后人树立了楷模,值得很好地学习和永远怀念。  相似文献   

17.
吴立文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立文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由湿、热、虚、瘀等因素引起,临证时从病机、病性、论治三方面入手,强调以祛除湿邪为重点,活血化瘀贯彻始终,酌情配合扶正治疗。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中国的杰出人物,张謇在晚清社会变迁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他由实业而教育,由教育而政治。几乎参与了晚清社会的重大活动。无论是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还是“东南互保”,清末宪政,抑或辛亥革命,乃至民主共和政治的创建、清帝退位等等,无不看到他的身影和他所起的重大作用。他追踪时代’,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致力于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不失为近代中国的一位爱国政治家。张謇的人生事业是近代社会变迁的留痕,带有强烈的民族特性。他的政治理念及其实践活动直到今天仍不失其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吴立文教授运用中药辨治慢性咽炎,重视热瘀痰虚,以阴虚为本,热瘀痰结为标,临证治疗重视养阴治本,并结合清热化痰活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医学、哲学、兵法等角度论述了中药十大“主帅”的立论基础,并通过中药十大“主帅”的立论基础反映出吴佩衡先生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