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服锐劲特(FIPRONIL)中毒抢救体会(附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药应用的逐步推广 ,农村新型农药中毒事件发生也逐步增加 ,我院自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5月 ,共成功抢救口服锐劲特中毒患者 8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急诊科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5月住院患者 ,其中男 2例 ,女 6例 ,年龄 2 1~ 75岁 ,平均37.4岁 ,剂型均为 5 %悬浮剂 ,最大量为 5 0ml,最小为 10ml,平均 2 2 .5ml,口服至就诊时间最短 1h ,最长 16h ,平均 4.2h。1.2 临床表现  8例均存在恶心、呕吐、上腹部烧灼感 ,伴烦躁不安 5例 ,抽搐 2例。1.3 辅助检查 进行两次 (入院时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小鼠γ 干扰素在小鼠哮喘模型肺上皮细胞内的转基因表达对过敏原所致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作用。方法 :C5 7小鼠经卵蛋白 (ovalbumin ,OVA)腹腔致敏和气道吸入激发建立哮喘模型 ,48h后收获小鼠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lavage ,BAL)和小鼠肺 ;哮喘模型在OVA激发前 48h ,在其气道内给予带有γ 干扰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 (replication deficientadenoviruswithIFN γgene,AdCMVmIFNγ) 5× 10 8空斑形成单位 (pfu) ,同上在OVA激发 48h后收获其肺泡灌洗液和肺。结果 :在卵蛋白所致的哮喘模型中 ,肺组织病理可见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及部分肺泡内明显的嗜酸粒细胞浸润 ,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粒细胞平均占 (75 .13±6 .85 ) % ,而在阴性对照组中则未见嗜酸粒细胞 ;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内给予AdCMVmIFNγ后 ,肺内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程度明显减少 ,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粒细胞占 (9.0 0± 4.5 8) % (P <0 .0 0 1) ,二者均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结论 :小鼠的IFN γ经腺病毒介导在小鼠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过敏原所致的肺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从而为进一步利用细胞因子的体内转基因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探索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均符合有关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 :1双下肢或臀部对称分布的紫癜 ;2阵发性的腹部绞痛或钝疼 ,可伴有腹泻、便血 ;3嗜酸粒细胞增多 ;4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痛、血尿 ;5排除引起皮肤紫癜或腹痛的其它疾病 ;6整个病程中腹部症状最为突出 ;7激素治疗效果明显。 2 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中 ,男 1 6例 ,女 5例 ,年龄 2 5± 7岁。骨穿、化验等检查排除了引起紫癜的其它疾病。临床特点 :1 2 1例中出现皮肤紫癜者 2 1例 ,发生率 1 0 0 %,以双下肢明显 ,其中 1 8例与腹痛同时出现 ;2有腹部剧烈疼痛者 2 1例 ,发生率 1 …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 (GERD)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多因内窥镜检查正常 ,被临床医生所忽视 ,以至延误诊断 ,影响治疗。近年来 ,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使这一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院 2 0 0 3年通过食管功能检测、系统研究并诊治了 2 0 0例胃食管反流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与住院患者中 ,临床具有反酸、胸骨后疼痛、咽部有异物感症状的患者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其中男 84例 ,女 116例 ,男女之比为 1∶1.4。年龄 16~ 80岁。临床症状 :反酸 2 0 0例 ,其中兼有咽部异物感 31例、吞咽困难10例、胸骨后疼痛 5 …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80年 11月~ 1994年 6月诊治胃嗜酸性肉芽肿 17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 ,现将较完整的病历 1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3例 ,女 1例 ,发病年龄 2 1~ 73岁 ,平均年龄 4 8.5岁 ,病程 4个月~ 2 2年 ,平均 6年。上腹痛14例 ,恶心呕吐 8例 ,嗳气反酸 5例 ,纳差 6例 ,呕血 3例。黑便 7例 ;冬春季发作 6例 ,劳累受寒诱发3例 ,服解痉药或进食后疼痛缓解占 7例 ,急 /慢性面容 3/ 7例 ,上腹部压痛 12例 ,上腹扪及肿块 1例。Hb 35 %~ 10 0 % /L7例 ,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 >5 %仅 3例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仅测 5例均于正常范围 (5 0…  相似文献   

6.
牛磺酸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哮喘豚鼠气道内嗜酸粒细胞浸润和牛磺酸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卵蛋白腹腔注射法复制哮喘豚鼠模型 ,分 3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牛磺酸和地塞米松治疗 ,比较治疗后支气管肺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结果 :3组豚鼠肺实质内嗜酸粒细胞数 (个 /HP)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与地塞米松组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支气管粘膜下嗜酸粒细胞数 (个 /mm2 )哮喘组与牛磺酸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数哮喘组与牛磺酸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牛磺酸能有效抑制哮喘豚鼠的气道炎症 ,可能对气道重塑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祛风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8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祛风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记数(EOS)、血清IgE的影响。方法用祛风平喘汤(荆芥、防风、麻黄、黄芩、黄芪、川芎等)治疗支气管哮喘89例。并设对照组(普米克加万托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EOS(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记数)、血清IgE(免疫球蛋白E)。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EOS、IgE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祛风平喘汤对支气管哮喘有明确的疗效,并有降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记数(EOS)、血清IgE水平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浸润并释放出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等多种炎性介质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本文通过对儿童哮喘发作组、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ECP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值的观察,探讨血清ECP在儿童哮喘中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哮喘发作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7岁。缓解组10例,为经治疗后无明显症状者,男5例,女5例;年龄3~6岁。正常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6岁。12 血清ECP测定 抽取3ml静脉血于普通玻璃试管中,25℃静置60mi…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 1980~ 2 0 0 0年资料较为完整的 14例本症病例。就其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等方面作一分析 ,旨在提高Barrett综合征的诊治水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文全部病例均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确诊。 14例中男 11例 ,女 3例。年龄 4 0~ 5 0岁 8例 ,5 1~ 65岁 6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胸骨后烧灼感14例 ,酸性胃内容物反流达口咽部 8例 ,剑突下及胸骨后疼痛 12例 ,其中 4例伴向背部放射、嗳气 14例 ,反酸 11例 ,轻度吞咽困难 7例。有胸骨后烧灼感及疼痛病例 ,在饮酒、吃酸、辣及热食后全部病例症状加重 ,以往上消化…  相似文献   

10.
一般资料 :根据 1 993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的诊断标准 ,选择符合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的患儿 6 0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例 ,男2 1例 ,女 9例 ,年龄 9个月~ 9岁 ,平均 8.2岁 ,病程均超过 1个月 ,最长达 3个月 ,春季发病 9例 ,秋季发病 5例 ,冬季发病1 6例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均正常 ,血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1 2例大于 30 0× 1 0 6 /L。胸部X线片检查 1 1例肺纹理增粗、紊乱 ;1 9例正常。 30例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PPD试验均阴性 ;对照组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1 0个月~ 9岁 ,平均 8.2 3岁…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危重型哮喘 ,发作后随时可因为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我们总结了近年来治疗危重型支气管哮喘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1例患者为 1 995年 1月 -2 0 0 3年 5月住院患者 ,男性 9例 ,女性 1 2例 ,年龄 2 6-48岁 ,平均 3 5.4岁。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最长为3 1年 ,最短为 2 .5年。1 .2 临床表现2 1例患者均急性起病 ,呼吸困难、紫绀、大汗 ,入院后经内科保守治疗 ,病情进行性加重。2 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呼吸停止 6例 ,低…  相似文献   

12.
胃癌误诊6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7~ 1 999年间 ,我院收治胃癌患者 5 0 1例。其中入院诊断非胃癌 6 4例 ,入院误诊率 1 2 .7%。本文回顾有关病史 ,从临床角度对误诊原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 6 4例 ,男 4 9,女 1 5例 ,男女之比为 3.2∶1。年龄 31~ 85岁 ,30~ 39岁 1 6例 ( 2 5 % ) ,4 0~ 5 9岁 1 4例( 2 2 % ) ,6 0岁以上 34例 ( 5 3% )。临床症状 腹部疼痛 5 9例 ( 92 % ) ,反酸烧灼感 34例 ( 5 3% ) ,食欲减退 4 4例 ( 6 9% ) ,恶心 2 6例 ( 4 1 % ) ,呕吐 1 4例 ( 2 2 % ) ,柏油样黑便 2 7例 ( 4 2 % ) ,消瘦乏力 5 0例 ( 78% )。入院误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13.
陈丽阳 《广西医学》2003,25(9):1647-164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及外周血嗜酸细胞的变化在哮喘发作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哮喘发作期患者 2 5例 ,健康体检 1 0人。采用免疫发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总IgE的水平 ,应用伊红染色方法检测外周血嗜酸细胞总数 ,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2 5例患者血清中总IgE的含量为 (1 94 8 6 3± 5 2 1 5 9)ng ml,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组 (2 6 7 1 6± 1 0 8 2 8)ng ml(P <0 0 0 1 ) ;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 (987± 2 2 6 )× 1 0 6 L ,亦显著地高于正常组 (1 2 3± 35 )× 1 0 6 L(P <0 0 0 1 ) ,哮喘患者血清总IgE与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r=0 72 5。结论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总IgE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 ,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并发纵隔气肿是哮喘急性发作不能缓解的原因之一 ,是哮喘各种并发症中的急重症 ,其病死率远较单纯哮喘发作为高[1 ] ,临床上常因哮喘的急性发作掩盖了纵隔气肿的症状 ,而造成漏诊、误诊、延误治疗。 1 996~ 2 0 0 1年我们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人 2 39例 ,其中并发纵隔气肿 7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支气管哮喘并发纵隔气肿共 7例 ,其中男 3例 ,女 4例 ;年龄 1 4~ 30岁 ,平均 2 2 .3岁 ;7例中 5例为哮喘重度发作 ,2例为危重度发作 ;2例为哮喘初次发作 ,余 5例有哮喘病史 3~ 2 6年 ;至入院前哮喘急…  相似文献   

15.
老年自发性气胸误诊为支气管哮喘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是自发性气胸第二发病高峰[1] ,因临床表现不典型 ,误诊率较高[2 ] 。本文收集我科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诊治的老年自发性气胸 5 3例 ,其中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7例 ,误诊率为 13.2 %。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均为男性 ,年龄 6 2~ 75岁 ,平均6 8岁。入院后均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误诊时间 2h~3d ,后经X线胸片检查确诊为自发性气胸。肺部基础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 6例 ,陈旧性肺结核 5例 ,支气管哮喘 1例。诱发因素 :全部为近期呼吸道感染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7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的临床特点,提高基层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特征.结果 7例病例中6例有哮喘样发作,首发症状为哮喘的4例,6例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4例肺病理结果有小血管炎或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或部分病灶有肉芽组织改变.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5例,治疗后5例嗜酸性粒细胞均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临床上遇到对同时有哮喘、鼻窦炎、外周血嗜酸细胞明显增高、胸部影像学异常的需考虑CSS.  相似文献   

17.
嗜酸粒细胞胃肠炎(EG)是一种嗜酸粒细胞性胃肠功能失调性疾病,临床罕见,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道黏膜为特征.临床表现多样,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部位相关,可与支气管哮喘同时发病.对激素效果良好但某些患者容易复发.本文报道1例以肠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并发支气管哮喘患者,激素治疗停药后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持续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有多种炎症细胞浸润 ,其中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本组检测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我院 2 0 0 3年 3月— 2 0 0 4年 3月住院哮喘患儿6 4例 ,其中男 39例 ,女 2 5例 ;年龄 3~ 13岁 ,平均 8.2 5岁。按《实用内科学》第 10版哮喘诊断标准 ,急性发作期 2 6例 ,缓解期 38例。对照组 32例健康儿童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3~ 13岁 ,平均 7.8岁。均无特殊病史 ,1个月内无呼吸道感染 ,…  相似文献   

19.
<正> 胃嗜酸细胞肉芽肿是指嗜酸肉芽肿局限于胃部之疾患,本病少见。我院近5年内收治2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现予以报告,并结合文献就本病的临床一般特点和诊治问题进行讨论。 1 病例介绍 例1,男性,41岁,农民,于1989年3月6日入院。8年前常感上腹部隐痛,伴反酸,疼痛与饮食、气候变化等因素无关,服制酸解痉药物可缓解。2年前  相似文献   

20.
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及ECP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血清总免疫球蛋白 E(T- Ig E)、变应原特异性 Ig E抗体 (S- Ig E)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和田部分地区 2 12例 18~ 72岁维吾尔族人分为对照组、哮喘间歇发作组及轻度、中度、重度哮喘组 ,分别定量测定 5组患者的血清 ECP(S- ECP)、T- Ig E水平 ,同时对吸入性变应原的特异性 Ig E抗体水平进行定性测定。结果:哮喘各组之间 S- EC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1) ,重度哮喘患者组 S- ECP水平最高 ,且 S- EC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r=0 .6 3,P <0 .0 1)。变态反应的出现与 S- ECP水平增高有关 ,T- Ig E与 S- ECP呈正相关关系 (r =0 .6 1,P <0 .0 1)。S- ECP水平与哮喘发作的自觉症状和通过检查所得的客观体征具有高度相关性 ,ECP与最大峰流速 (PEF)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r =- 0 .6 7,P <0 .0 5 )。结论:血清 S- ECP和 T- Ig E二者的水平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取决于嗜酸粒细胞激活程度和分泌蛋白的能力 ,它们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活动情况 ,并可预示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