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药物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事件引起了公众普遍关注。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所有医护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医疗工作一线,接触患者最频繁、最直接,在ADR监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注意特殊人群用药反应,加强与医师和药师沟通,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对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对护理人员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必要性、所具有的优势进行探讨。1加强ADR监测的必要性1.1现行法规的要求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要求实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新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也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积极主动报告所发现的不良反应病例。  相似文献   

2.
用局域网监测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德香  周蔚然 《医学综述》2007,13(5):F0003-F0003
药品不良反应(ADRs)监测对药物上市后的再评价与药物的临床安全使用有极其重要意义。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指出,全球的死亡患者中有1/3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我国住院患者ADRs发生率高达10%~20%,可见药物作用的双重性和ADRs监测的迫切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药品管理法规,明确规定实施ADRs报告制度,2001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此作了明文规定,为了规范工作,2004年重新修订和颁布实施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就ADRs监测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相应规范,然而当前我国开展ADRs监测工作尚未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漏报、少报、不报现象相当普遍。本文探索应用医院医疗局域网数据库资料,采用设定以抗组织胺药、糖皮质激素、钙剂、抗休克药为监测药物并结合临床对住院患者进行ADRs监测。  相似文献   

3.
我院属一级甲等医院,自2004年颁布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方法》以来,我院加强了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力度,2004年3月15日我国正式发布实施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其中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例数近年来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新建立的一项及时反馈药品安全性隐患的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发布,尤其是自第4期开始面向社会公开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提高了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用药的品种、剂量、疗程及特殊人群用药,更加积极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本栏目将会不定期转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物不良反应信息,以提示广大医师在临床用药中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失误。此外,本文另附有前4期已公布的2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名单。  相似文献   

6.
陈红娟  何伟康 《吉林医学》2010,31(23):3856-385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加强临床医生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意识,促进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80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ADR报告中,患者中年龄在41~60岁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占45%;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口服给药途径是引发门诊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1.25%;77.5%的药物不良反应损伤的器官系统以消化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最为常见。结论:药师应配合临床医生,保障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医院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郑霞  陈晓波 《广西医学》2006,28(4):623-625
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以来,相继出现了"苯丙醇胺事件"、"拜期亭事件"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危害一再向人类敲响了警钟.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自1999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颁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以来,我国的ADR监测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新阶段,但我国的ADR监测存在着报告数量少、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甚至"零报告"等现象,各级医务人员应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上报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64例抗精神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占主要地位,以利培酮最多,主要是神经系统的锥体外系反应.结论 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工作,强化医护人员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察郭代红张志萍傅宏义张信红刘屏关键词药物副反应;药物监测;医院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969目前协助临床搞好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监察报告...  相似文献   

10.
药物不良反应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2006-05~2008-0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今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9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按患者性别、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数比为1.23:1,抗微生物类药物,占72.62%。皮肤系统的损伤较为常见,为82.6%。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全方位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365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3年~2005年两院36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抗微生物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 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及监测。  相似文献   

12.
黄瑛 《医学文选》2000,19(5):749-750
六十年代发生的反应停事件 ,在世界 17个国家引起近万名儿童发生先天性畸形 ;我国广泛使用呋喃西林 ,也导致了为数不少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据 WHO统计 ,各国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ADR)的比例为 10 %~ 2 0 % [1 ] ,ADR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ADR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我国卫生部对 ADR监察非常重视 ,1989年成立了卫生部 ADR监察中心 ,负责开展ADR监察报告工作 ,1999年 11月卫生部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试行 )”,使我国的 ADR工作有章可循 ,为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07—2008年上报的385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涉及广泛,发生率在前三位的是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其中静脉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例数为322例,占总不良反应例数的83.6%。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是对皮肤、附件,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损害。结论 应该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临床药师在完成临床药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药物警戒站的组织、协调和培训工作,包括制度建设、管理措施、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建立、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系统的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ADR)报告、重点品种监测及宣传与培训l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及报告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但在国内,从经济学角度研究ADR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探讨了药物经济学在药品不良反应(ADR)成本费用研究中的意义与应用,旨在为我国进行ADR经济学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浅谈从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艳霞  曾国艳  莫莉  刘剑梅 《广西医学》2004,26(12):1882-1882
药物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具有两重性,既可产生有益的治疗作用,也可产生有害的不良反应,即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但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以下简称ADR)的监测,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或损害程度。我科于2000年开始开展ADR监测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对多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郭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772-773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6年—2009年167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7份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9.1%;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4.97%;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2.63%.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变态反应,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我院近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报的94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94份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共涉及药物6大类20个品种;静脉滴注引发的不良反应93例,占98.9%;阿齐霉素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见,有16例,占17%;变异性反应最常见,占59.5%;重度药品不良反应1例,占1.06%.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1.08:l).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静脉注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应予以特别关注.必须定期监测与分析不良反应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参考,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在儿科治疗方面的药物不良反应更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赵艳芳  杨烈霞 《实用医技》2007,14(35):4849-4850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度《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刊载的ADR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受损害的系统以消化系统为最多。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减小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