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分析颅内肿瘤术后病人外出检查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强调应确立制度并建立应急预案、做好外出检查前的评估和准备,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及时与各相关部门协调,外出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适当体位,妥善固定各管道,缩短外出时间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标准化院内外出检查评估流程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60例心血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外出检查方法,观察组采用标准化外出检查评估流程进行外出检查。结果: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P<0.05),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建立标准化院内外出检查评估流程,提前评估外出检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清单在外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 将在我院七病区、八病区至院内不同功能科进行检查的2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无清单式外出检查,观察组采用清单式外出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携带导管通畅率、检查项目漏项率、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查项目漏项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携带导管通畅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清单在外出检查患者中应用,可有效降低检查项目的漏项率、提高携带导管的通畅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脑膜瘤术后早期外出检查对康复预后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脑膜瘤行肿瘤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外出检查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即综合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和顺序,搭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结合不同的病人要求,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外出检查时间提前、检查完成率提高、检查消耗时间缩短、康复时间缩短、护理满意度评分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脑膜瘤术后早期外出检查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出检查护理流程在心血管轻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科2013年1月~12月住院需外出检查的10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出护理,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本科住院需进行外出检查的119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外出检查护理流程,比较2组患者外出检查漏检率及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出检查漏检率、护理安全事件(跌倒、低血糖等意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心内科轻症患者外出检查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外出检查措施,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规范医院住院病人外出检查的流程管理,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方法:科室通过建立病人外出检查登记本,在护士站设置检查信息专用白板和设置病人外出检查确认本三方面途径对408例病人实施规范病人外出检查流程。结果:408例病人外出检查前准备工作成功率为100%,病人核对准确率为100%,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分别为97%、100%。结论:病人外出检查规范化流程管理可有效保证病人外出检查顺利,保障病人的安全,提高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心病科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的优化,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病人外出检查遗漏率。方法:2019年3月我科正式成立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团队,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法提炼影响病人外出检查的安全因素,设计1种特殊标识并于次月应用于临床。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比使用前1年病人的外出检查遗漏率与护理满意度,验证基于特殊标识的心病科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的优化效果。结果:实施心病科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优化后,心病科外出检查遗漏率显著降低,心病科病人满意度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基于特殊标识的心病科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安全管理优化方案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外出检查遗漏率,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医患护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人外出检查流程在消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外出检查病人进行合理评估,各级人员严格按照检查流程陪同病人检查。结果:应用外出检查流程后,病人、家属、医师的满意率提高,无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在病人外出检查过程中应用检查流程,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病人、家属满意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急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时间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需外出检查患者515例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4~5月需外出检查的患者950例为研究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两组急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时间进行对比,并调查患者的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急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缩短了急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时间,保证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胸腔引流瓶放置架灵活装置在留置胸管患者外出检查时的轮椅上,以提高患者导管安全性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胸外科术后留置胸管外出检查的患者109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4月~2019年6月在我院胸外科术后留置胸管外出检查的患者106例为观察组。比较二组患者外出检查时的水封瓶倾倒发生率、胸管意外滑脱率、导管折叠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外出检查时的水封瓶倾倒发生率、胸管的折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的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管意外滑脱率相比较,二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为留置胸管外出检查患者的轮椅安装新型胸腔引流瓶放置架可有效减少水封瓶的倾倒发生率和胸管折叠率,大大提高外出检查患者的导管安全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对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前核查完整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选定活动主题,分析患者外出检查前核查不到位的项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比较QCC活动前后患者外出检查完整率。结果改善前患者外出检查核查完整率为52%,改善后为91%,提高了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开展QCC活动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前核查的完整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多功能可控温婴儿车在新生儿外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需要外出检查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普通婴儿车运送,观察组使用自制多功能可控温婴儿车运送,观察两组外出检查前半小时及外出检查结束返回病房时体温、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新生儿经外出检查后对照组体温、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波动较大,而观察组基本保持恒定,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外出检查时应用自制多功能可控温婴儿车,能够将新生儿安置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达到有效维持新生儿生命体征平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行院内检查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护士将在转运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提前进行预见性评估,并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转运前对病情的评估、急救仪器、物品及药物的准备,途中、检查中的病情监测,检查后的交接班等.[结果]对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检查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了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时的安全性.实施2年,安全转运63例病人,病人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通过预见性的评估、准备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提高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时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小金  成守珍 《家庭护士》2008,6(3):781-782
[目的]探讨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行院内检查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护士将在转运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提前进行预见性评估,并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转运前对病情的评估、急救仪器、物品及药物的准备,途中、检查中的病情监测,检查后的交接班等.[结果]对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检查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了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时的安全性.实施2年,安全转运63例病人,病人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通过预见性的评估、准备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提高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时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的管理方法。方法: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做好转运前的评估,合理准备消毒隔离用物,在转运途中、检查时和检查后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对4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接触的人员手部、环境物品表面随机进行采样,共采集到178份培养标本。结果:178份标本中未培养出与相应患者同种同源的多重耐药菌。结论:规范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的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更大范围内的扩散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ICU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转运途中的危险因素,保证转运安全。方法对5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ICU外出检查机械通气患者由于本身疾病的复杂性、治疗护理措施不到位,在检查过程中易出现病情改变、意外伤害、治疗中断或延误、管道脱落等危险因素。结论检查前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作好充分准备,在搬动或转运过程中不间断使用呼吸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呼吸机运转正常,及时处理异常状况;检查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患者外出检杏转运途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易婷  覃琴 《当代护士》2016,(12):172-174
目的探讨质量活动(QCC)在缩短急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质量活动小组,以提高"急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时间"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经过要因论证,确定主要因素,提出并落实有效的对策。结果实施质量活动3个月后,急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时间由改善前(24.80±5.67)min缩短至改善后的(18.68±4.39)min,满意度由改善前的77.8%提高至改善后的98.6%。结论质量活动缩短了急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时间,保证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在住院患者外出检查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专职护士按照检查流程陪同患者检查,比较流程管理应用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检查过程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 流程管理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均提高(P<0.01),不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 将流程管理应用于患者外出检查中,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服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护理流程图在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 月~2008年6月,我科制定了 ICU患者外出检查流程,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绘制成图.按照此流程车送外出检查患者22例,缩短用物准备时间,提高医护患满意度,意外情况发生率降至4.5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护理安全管理是应用制度、技术和教育等多种措施,有效防范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高效的护理环境[1]。心血管疾病因其复杂性、危险性、突发性和猝死率高等特点,患者常需要诊断或治疗而外出检查,而各种外出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风险,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我科通过应用外出检查评估流程,减少了护患纠风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