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病人佩戴手腕带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520例佩戴手腕的住院病人加强腕带监管,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转变护士的传统查对模式,将手腕带查对工作护理常规化,注重操作中落实相关健康教育,规范护士对腕带佩戴的健康宣教行为等。[结果]520例佩戴手腕带的病人自行脱落腕带2例,无一例身份识别差错发生。[结论]对佩戴手腕带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黄加敏 《家庭护士》2009,7(12):1043-1043
[目的]探讨影响病人标识腕带佩带因素.[方法]对2008年2月15日-2008年4月15日住入我院神经内科165例病人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结果]病人认知不足,护士操作欠规范,健康教育不完全到位,医院辅助科室还未形成通过腕带快速识别病人.[结论]加强标识腕带监管,规范护士操作行为,转变护士传统查对模式,将腕带查对工作常规化;注重操作细节,满足病人美感需要,全面落实健康教育,规范护士腕带佩带的健康宣教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儿科患儿佩戴标识腕带的现状。方法:对2010年3~5月的138例儿科住院患儿采用自制问卷进行佩戴标识腕带现状的相关调查。结果:缺乏健康教育导致患儿及家长认知不足、护士操作行为欠规范、腕带质量不过关等因素影响了患儿佩戴标识腕带的依从性。结论:临床护理中,护士应规范操作行为,将佩戴、查对腕带等工作常规化,加强相关健康宣教及腕带监管,确保患儿安全,提高患儿及家长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神经外科病区护士查对手腕带执行率的效果。方法成立"Safe"圈,确定"提高护士查对手腕带执行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明确影响手腕带执行率低的主要因素是:护士对腕带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熟悉腕带管理制度;腕带自身因素以及患者私自取下手腕带,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一系列相关对策,包括学习腕带管理制度;圈长示范书写与佩戴;规范定期检查;特殊患者选取特制手腕带;加强对患者的宣教等。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病房护士查对手腕带执行率由活动前的65.0%提升到88.46%(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护士查对手腕带的执行率,使得护士准确识别患者身份,保证医疗护理安全,而且能提高护士参与团队合作的积极性,提升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5.
<正>从护理角度出发,护理安全与病人安全息息相关。建立一个更为完善、安全的查对系统是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准确识别是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力措施[1]。腕带是识别、确认病人身份的一种标识。腕带标识制度是临床上的一种查对制度,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风险,将差错降至最低[2,3],但是部分病人甚至医护人员对佩戴腕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第一目标即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急诊日间输液患者佩戴标识腕带的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4月~6月急诊日间病房输液患者150例,急诊日间病房一线护士31人,采用自制问卷进行佩戴标识腕带现状的相关调查。结果患者中愿意应用腕带的例数为46例,占30.7%;护士中愿意应用腕带的例数为13例,占41.9%。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佩戴、查对标识腕带的监管,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增强患者对佩戴标识腕带与医疗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患者佩戴标识腕带的依从性,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郭潇  刘颖 《山西护理杂志》2011,(6):1472-1473
腕带标志制度是近几年兴起的临床上一种查对制度,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风险,将差错降至最低,减少了医疗纠纷[1]。但是有部分病人对佩戴腕带认识不足[2],不能接受甚至抵触,加大了临床护理成本和难度。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病人标识手腕带的应用,包括手腕带的材料、腕带填写内容及佩戴流程、病人标识手腕带的使用原则。认为使用病人标识手腕带对病人进行明确标志是安全、有效、简便、实用的病人身份确认的途径,可以有效预防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郭潇  刘颖 《护理研究》2011,25(16):1472-1473
腕带标志制度是近几年兴起的临床上一种查对制度,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风险,将差错降至最低,减少了医疗纠纷[1]。但是有部分病人对佩戴腕带认识不足[2],不能接受甚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查对流程在预防眼科患者身份和眼别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有效防范眼科护理差错。方法启用患者腕带标识,对眼科患者人院、处置、手术前后交接的查对流程和方式进行规范,并对护士进行培训。结果规范查对流程实施1年来,未发生一例与查对相关的差错。结论规范护理查对方式和流程,可以提高患者身份和眼别的准确识别率,有效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标识手腕带是标识患者身份的一种措施,将记有患者信息的标识带佩戴在患者手腕上,能让医护人员快速准确地识别患者的身份信息,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了可靠的标识工具,便于查对,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1])。本院护理部在每月对患者手腕带佩戴的护理质量安全控制的调查中发现,每个住院病区普遍都存在不规范使用手腕带的现象,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的提升,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为了探究患者及护理人员不规范使用手腕带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182例老年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进行调查,发现有45.56%的老年患者依从性差,主要原因有心理因素、生活因素、治疗因素,通过采取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护士进行培训和教育、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等对策,提高了老年患者佩戴腕带的依从性,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方秀敏  王群 《全科护理》2014,(21):1998-1999
[目的]促进静脉给药查对制度的落实,保证临床护理用药安全。[方法]对全院1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归纳影响护理给药查对制度正确执行的因素。[结果]影响护理静脉给药查对制度最常见的忽略环节是转运交接时和更换补液时;常见的忽略核对的内容为有效期/批号和病人性别;影响护士静脉给药查对制度正确执行的因素:①操作者因素:操作者个人因素,包括精力不集中、查对不严谨;对查对流程不够熟悉;对查对制度重视度不够。②管理因素:护理岗位职责设置不合理;护士翻班频率太高;操作考核不到住;床位管理不规范、人员配备不足、操作时被打扰、查对制度与实际工作脱节。[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管理,可有效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婉洁  陈艳  徐明明 《全科护理》2012,(16):1510-1511
[目的]探讨智能化手腕带在危重病人身份识别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危重病人316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身份识别手段,354例为观察组应用智能化手腕带进行身份识别。[结果]观察组未发生护理差错,对照组发生8例(2.53%)。[结论]结合医院信息系统平台,应用无线识别技术及智能化手腕带对危重病人进行身份确认,可提高医嘱执行的准确性,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申雁冰  任红芳  郑群玲 《全科护理》2012,10(11):1016-1017
[目的]严格管理精神科高危药品,根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管理方法,提高护士用药、取药的准确率,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方法]制订高危药品目录,对科室护士进行高危药品知识培训,完善高危药品查对制度,对高危药品进行系统性管理。[结果]实施高危药品规范管理后药品质量明显提高,护理差错为零。[结论]规范管理高危药品能够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外科患儿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对策,落实腕带识别制度。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儿外科收治的患儿288例,对腕带佩戴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分析未佩戴的原因,再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儿住院时间、年龄、腕带佩戴后周长对腕带佩戴依从性的影响,分别以住院第2天、年龄≤6个月、周长≤12 cm最低。未佩戴腕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腕带大小不适合、护士未落实查对制度、家长担心腕带佩戴不舒适等。结论针对患儿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应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宣教、提高护士的重视程度、落实腕带核对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自编问卷对280例住院患者进行腕带佩戴认知、态度及不愿意佩戴原因调查。结果患者对佩戴腕带态度,愿意47.14%,勉强愿意24.29%,不愿意27.14%,强烈排斥1.43%。不愿意佩戴的主要原因为不了解佩戴腕带的作用,临床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医生护士忽视查对腕带,感佩戴不舒服且影响日常活动,影响治疗等。结论住院患者腕带佩戴依从率较低,应加强相关宣教、落实腕带核对制度、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及腕带监管等对策,以提高住院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腕带识别方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全院31个临床科室的分级护理检查中,回顾性分析使用腕带标识的特点。结果腕带使用存在患者依从性低、护士核对腕带的依从性差、腕带佩戴不规范、更换使用成本高等不足。结论腕带识别方法可完善、规范查对制度的落实,有效防范护理缺陷,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身份识别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步骤,可以有效防止事故、差错发生,保障医疗护理安全[1]。给药前患者的身份识别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理医疗安全,但是对于信息技术较为有限的医院来说,患者的身份识别仅仅依赖规范的人工核对程序,存在不确定性及医疗安全隐患[2]。临床护士往往因工作繁忙而忽略了查对环节,导致给药错误的护理不良事件频繁发生[3-4],而使用腕带可有效防止对患者的错误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HFMEA)在患者手腕带佩戴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和2018年2月34个临床科室的住院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未实施HFMEA干预)和观察组(HFMEA干预),各136例,在护理实施前后调查两组患者的手腕带佩戴率、佩戴正确率及患者对手腕带重要性知晓率,并进行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制定相应改进措施。结果观察组手腕带佩戴率、佩戴正确率、重要性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FMEA是手腕带未佩戴危险因素评估、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手腕带佩戴率、佩戴正确率和重要性知晓率的有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