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的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1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05例,对照组110例,干预组实施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动态监测及综合干预,有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提高围产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何冬卉 《全科护理》2012,(5):402-403
[目的]探讨抚触对母婴同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母婴同室的95例足月早期新生儿黄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给新生儿沐浴后进行全身抚触10min~15min,对照组予常规沐浴,按需哺乳。每日检测两组新生儿的血总胆红素(TCB)值,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高峰期TCB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因高胆红素血症转新生儿科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给予新生儿抚触等护理干预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泳护理在新生儿黄疸防治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分娩的160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游泳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黄疸消退时间及黄疸指数。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生3 d、4 d经皮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3.75%(χ~2=5.380,P=0.021);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t=14.020,P=0.000)。结论:对足月新生儿采取游泳护理,可加快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降低黄疸指数。  相似文献   

4.
早期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运霞  余慕雪  尹仲娇 《全科护理》2009,7(27):2457-2457
[目的]探讨早期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与干预纽在常规预防的同时,干预组增加抚触。[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组发生率为34%,对照组发生率为58%,干预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抚触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多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本科室收治的8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初次胎便排出及转黄时间,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缩短持续时间,从而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标准化系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4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27)和观察组(n=241)。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标准化系统护理措施。记录2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变化和生理性体质量变化,比较监护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情况。结果 2~6d时,观察组经皮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3~6d时,生理性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监护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9.0%。观察组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的住院率为8.7%,低于对照组的17.2%。结论早期标准化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促进生理性体质量恢复,减少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率,提高监护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早期监测新生黄疸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黄疸动态监测,记录相关数据分析胆红素峰值出现的时间规律。对动态监测中发现的血清胆红素值超标的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并统计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与2003年全年未实施早期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时期的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进行对比,以客观评定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的意义。结果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36.93%,观察组为15.21%;对照组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率为4.05%,观察组无脑损伤病例报告。结论动态监测可尽早发现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异常,为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了保障。早期干预治疗极大地降低了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择期剖宫产足月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例数、每日黄疸指数.结果:观察组在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新生儿黄疸指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排便干预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排便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方法将215例剖宫产正常足月新生儿按出生日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105例,采用温开塞露稀释液灌肠联合腹部按摩促进胎便排出;对照组110例,不进行排便干预,顺其自然排便。观察两组新生儿每日吸吮次数、首次排胎便距出生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黄便次数、经皮黄疸指数值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每日吸吮次数、首次排胎便距出生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黄便次数、经皮黄疸指数素值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排便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预防新生儿黄疸.[方法]采用天津市医疗器械研究所生产的JD-2经皮黄疸仪动态监测370例新生儿胆红素变化,对测试结果超过正常值者给予早期干预.[结果]370例足月新生儿无一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结论]新生儿经皮测定胆红素动态观察对临床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早期光疗和灌肠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及护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潘迎洁 《护理与康复》2006,5(5):348-349
目的 探讨早期光疗和灌肠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生后24 h内入院的64例早产儿按住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每天蓝光照射12 h,疗程5 d,观察组同时采用灌肠干预,疗程3 d,动态监测两组经皮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值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4 d、7 d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呼吸衰竭的早产儿予早期光疗和灌肠可阻止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陈丽芳 《全科护理》2012,10(26):2418-2419
[目的]探讨游泳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只沐浴不游泳,观察组新生儿出生24h后经家属同意沐浴并游泳,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第2天、第3天、第4天经皮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泳对降低足月新生儿黄疸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游泳、光照、抚触等早期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胎便转黄时间、体重、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体重重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减轻高胆红素血症,增加患儿体重,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抚触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倒,对照组与干预组在常规预防的同时,干预组增加抚触.[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组发生率为34%,对照组发生率为58%,干预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抚触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间歇蓝光照射)与观察组(70例,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SB)、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及经皮黄疸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胆红素/白蛋白(TSB/AL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显著,可降低TSB、DBIL水平及经皮黄疸指数,减小胆红素脑病发生风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18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胆红素均值、首次排便时间、胎便排尽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中重度黄疸发生率、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排尽时间、胆红素均值、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胆红素血症、中重度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游泳和抚触),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黄疸的出现及消退时间、出生5 d内的黄疸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髙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出现时间延长,消退时间缩短,出生后第2,3,4,5天的黄疸指数降低(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或延缓黄疸发生,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黄疸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基于智能黄疸仪的远程监测随访系统对减少新生儿严重高疸发生率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中山市博爱医院产科纳入的新生儿 10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是否租用远程黄疸检测系统将其分为观察组 (500 例,租用远程黄疸检测系统)和对照组(500 例,没有租用远程黄疸检测系统)。评估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大于 20 mg/dl)发生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门诊随访率及出院后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胆红素脑病发 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门诊随访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院后再入院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基于智能黄疸仪的远程监测随访系统能够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胆红素 脑病发生率以及门诊随访率,但对新生儿出院后再入院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新生儿早期口服葡萄糖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我科剖宫产足月正常新生儿92例,按出生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母乳喂养+10%葡萄糖注射液口服。对照组采用母乳喂养+婴儿配方奶粉。比较1周内两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结果两组新生儿第2~7d经皮黄疸指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剖宫产新生儿早期口服葡萄糖可改善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55-1856
以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产科娩出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顺序,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2例,对照组以肉眼目测、血红胆红素测定法对比性预测,以蓝光、鲁米那、白蛋白等药物治疗病理性黄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可疑溶血病、早产儿、妊娠期合并症孕妇所产新生儿纳入高风险人群,动态监测血红胆红素,对于高风险人群给予干预治疗,对于病理性黄疸,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素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日,对照组与观察组黄疸值、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的新生儿黄疸的预测和干预治疗路径可有效降低黄疸发生风险,增进病理性黄疸治疗效果,促患儿及早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