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DNA280免疫吸附治疗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科住院的12例抗ds-DNA抗体阳性SLE病人,进行DNA免疫吸附(IA)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滴度、常规生化、补体水平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和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观察。[结果]免疫吸附治疗后ANA、ds-DNA抗体滴度、IgA、Ig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及其他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无肝功能、肾功能损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NA280免疫吸附治疗抗ds-DNA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ANA、ds-DNA抗体滴度下降,疾病活动度下降。治疗前做好充分准备,治疗中、治疗后病情和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是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DNA280免疫吸附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运用DNA280免疫吸附器治疗,检测吸附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IgA、IgG、IgM的抗体滴度变化、补体C3、C4、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ANA、ds-DNA抗体滴度明显减少(P<0.05);血常规及其他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无肝肾功能损害(P>0.05),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DNA280免疫吸附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有效,能减少ANA、ds-DNA滴度水平,并且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DNA280免疫吸附柱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治疗前后患者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滴度、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ANA、ds-DNA抗体滴度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DNA280免疫吸附器能有效减少重症SLE患者的ANA、ds—DNA滴度水平,并且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苯丙氨酸免疫吸附(PH-350)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重症SLE患者78例,均合并重要器官受损,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0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PH-350免疫吸附配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组予激素和免疫抑制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LEDAI评分及抗核抗体(ANA)滴度、抗双链DNA抗体(ds-DNA)定量、抗核小体抗体(NUCL)定量、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接受免疫吸附治疗的患者,免疫吸附治疗后(当天、2周、6周、12周).血沉、CRP、免疫球蛋白、ANA滴度、ds-DNA定量、NUCL定量、SLEDA I评分等明显下降(P<0.05);白细胞、血小板上升更快、更明显(P<0.05).其他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无肝肾功能损害(P<0.05),临床症状更快缓解(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吸附治疗重症SLE起效迅速、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正常与IgG升高的患者,其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滴度、抗双链DNA(double-strand DNA,ds-DNA)抗体及抗可...  相似文献   

6.
总结19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采用DNA230血浆免疫吸附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治疗前病人的心理评估、心理疏导、深静脉置管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19例病人完成2~5次血浆吸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抗ds-DNA抗体滴度较前显著下降,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抗双链 DNA( 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E)患者血清中的一种标记性抗体 ,该抗体的存在易引起 SLE肾炎和典型的蝶形红斑 ,且抗体的滴度与 SLE的活动程度有关。因此检测抗 ds-DNA抗体对于 SLE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原有的检测方法大多需专门仪器、操作繁琐、费时 ,有的还出现假阳性。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 Dot-lmmunogold filtration,DIGFA)检测抗 ds-DNA抗体简单快速、准确可靠 ,我们用该法检测了正常人和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 2 90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抗 ds-DNA抗体试剂盒…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免疫印迹法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及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抗dsDNA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运用免疫印迹法、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及ELISA法检测166例SLE疾病活动期(包括初发和复发)患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ANuA的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抗ds-DNA抗体和ANuA定性检测对SLE的诊断价值。结果: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体及ANuA诊断SLE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3.33%、66.28%,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NA抗体诊断SLE的阳性符合率为68.57%;随着抗ds-DNA抗体和ANuA滴度的减小,其免疫印迹法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阳性符合率均降低(P0.05)。结论:抗ds-DNA抗体、ANuA定性检测诊断SLE的阳性率均不理想,建议在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和ANuA诊断SLE的基础上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DNA-280免疫吸附治疗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DNA-280免疫吸附柱对10例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免疫吸附治疗,观察吸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IgG、补体C3、C4水平、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并随访观察。结果经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SLEDAI评分下降,ANA、抗dsDNA抗体滴度、免疫球蛋白IgG水平下降,补体C3、C4水平升高(P〈0.05),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整个吸附过程患者均能较好地耐受。所有患者随访观察2年,患者病情稳定(SLEDAI≤4分)。结论免疫吸附能迅速消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控制狼疮活动;采用DNA-280免疫吸附治疗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DNA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21例SLE患者进行48次免疫吸附治疗,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心理、饮食、血管通路、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多方面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免疫吸附治疗后,21例患者纳差和乏力症状改善,免疫吸附治疗2周后复查血清抗双链DNA抗体水平(ds-DN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2例血小板减少。结论 DNA免疫吸附是治疗SLE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治疗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SLE/ITP)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SLE/IT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PLT、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自身抗体阳性例数变化及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Sm抗体阳性率、血清ANA及抗ds-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抗RNP、SS-A、SS-B、Scl-70和JO-1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ITP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抗双链DNA(ds-DNA)抗体是全身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一种标志抗体,该抗体对SLE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检测病人血清抗ds-DNA抗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过去一直以抗核抗体(ANA)阳性、抗ds-DNA滴度增高、周围血找到狼疮细胞以及临床各器官功能损害等症状为依据。ANA的检测虽然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其特异性不高,很多疾病以及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均可出现一定阳性率。并且曾有报道约5-7%SLE病人ANA、抗ds-DNA可长期阴性,而ENA的测定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本文总结了32例SLE病例,从而了解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ANA、抗ds-DNA在SLE诊断中的意义。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收集近几年我院风湿病科住院病人32例:其中女27例,男5例,年龄为16-60岁,…  相似文献   

14.
抗ENA抗体谱和ANA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双链DNA(ds-DNA)、抗Sm、抗Rib抗体和抗核抗体(ANA)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Sm、抗Rib抗体;用ELISA法检测ANA.结果:215例SLE患者,抗ds-DNA、抗Sm、抗Rib抗体和ANA的阳性率分别为34.0%、24.2%、20.5%和94.4%,显著高于152例非SLE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P〈0.01).结论:两种以上抗体同时阳性可显著提高诊断SLE的特异性,有助于早期SLE的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及ANA阳性的荧光核型特点。方法 ANA和抗ds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检测采用酶免疫斑点法。结果 40例SLE患者中ANA、抗dsDNA抗体、抗SS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5%、55%、50%,ANA阳性的荧光核型以均质型(60%)和斑点型(27.5%)为主。结论 ANA、抗dsDNA抗体是SLE重要的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与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治疗、预后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ith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组蛋白抗体(AHA)5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和AHA,分别对经临床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89例患者2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联合检测.结果 89例SLE患者中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和AHA阳性率分别为95.5%、49.4%、31.5%、58.4%、32.6%.特异度分别为70.9%、100%、98.7%、97.9%、68.7%,抗ds-DNA抗体和AnuA在活动期SLE中的敏感度与稳定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中除ANA外的4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表1中除ANA外的任何单检的阳性率(P<0.05).结论 5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尽可能地避免了单项检测而出现的漏诊情况.从而提高了临床对SLE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0例已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5例,干燥综合征(SS)12例,类风湿关节炎(RA)43例,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ANA、抗ds-DNA采用ELISA定量检测,抗ENA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IBT)。结果 ANA在SLE、SS、RA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6%、75.0%、27.9%,抗ds-DNA在SLE中的阳性率为68.9%。在45例SLE患者中,30例活动期组中的ANA和抗ds-DNA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抗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ds-DNA、抗nRNP/Sm、抗Sm与SLE相关,抗SS-A、抗SS-B抗体与SS及SLE相关。上述抗体在RA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ANA27.9%、抗ds-DNA7.0%、抗SS-A4.7%、抗SS-B4.7%、抗nRNP/Sm11.6%、抗Sm2.3%。健康对照组未检出抗ENA抗体谱,ANA和抗ds-DNA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ANA、抗ds-DNA及抗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对疾病的诊断分型、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9例SLE患者和24名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并分析sICAM-1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等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sICAM-1水平与ANA滴度具一定的相关性(r=0.363,P<0.05),而与抗dsDNA抗体、补体无明显的相关。结论sICAM-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血清sICAM-1的测定有助于SLE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9.
张素华  薛小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3):2838-2839,2841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SLE患者184例(SLE组),其他风湿病组162例,对照组98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uA水平,同时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3项实验室指标。结果 SLE组血清ANuA阳性率为73.9%,其他风湿病组为8.6%,对照组全部为阴性;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9%、90.67%,其敏感度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度明显高于ANA(P<0.05)。ANuA、抗ds-DNA和抗Sm抗体联合测定的敏感度为91.3%。在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A阴性的SLE患者中,ANuA阳性率分别为56.7%、75.0%、80.8%。活动期ANu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ANuA在活动期的阳性率(90.0%)高于抗ds-DNA(61.3%)。SLE肾脏受累患者体内的AN-uA、抗ds-DN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肾脏非受累者(P<0.05)。结论测定ANuA对于提高SLE的诊断率、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等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对于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 905例AID患者ANA、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抗核小体(Nuc)抗体检测结果以及4 433名健康体检者的ANA核型、滴度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中位数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诊断效能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ANA核型以混合型及胞浆颗粒型为主,其他AID以均质型、核颗粒型、混合型为主;强直性脊柱炎(AS)、类风湿性关节炎(RA)、炎症性肌炎(IM)患者ANA滴度(中位数)≤1∶160,其余AID患者以高滴度(≥1∶320)为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ANA滴度与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r=0.394,P0.01);成人SLE组(898例)女性占比及ANA、抗ds-DNA抗体、抗Nuc抗体、抗尿嘧啶1低分子量核糖核蛋白(U1RN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小儿SLE组(103例,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AID组和健康体检组ANA滴度分别为1∶80、1∶160时,ANA的敏感性分别为97.1%、80.1%,特异性分别为38.7%、80.8%。结论不同AID患者ANA阳性率和滴度存在差异,通过某些特殊核型分析可为AID(如PBC/AIH)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SLE患者中ANA滴度与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建议将ANA 1∶80、1∶160分别作为健康体检筛查和AID诊断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