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7月—2008年12月住养老人253例为对照组,2009年1月—2010年6月住养老人219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组应用SHEL模式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意外事故16例(6.32%),干预组发生意外事故2例(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EL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质量,消除护理安全隐患,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对神经外科护理安全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12年—2013年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36例,其中2013年64例病人为干预组,2012年72例病人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落实护理措施及认知功能训练或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MMSE量表进行智能状态评定,并针对评定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MMSE量表指导护理能降低神经外科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王玉景  张红霞 《当代护士》2023,(10):161-163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色彩警示标识配合SHEL模式在封闭式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色彩警示标识配合SHEL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风险色彩警示标识配合SHEL模式干预可降低封闭式病房精神病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儿歌习唱式和中医五调式两种音乐治疗模式在养老机构老年痴呆前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法(WAB汉译版)评估并比较干预前后痴呆前期老人的认知功能和语言能力。[结果]儿歌习唱组在干预后MMSE评分和WAB失语商积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五调组在干预后MMSE评分和WAB失语商积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歌习唱式音乐治疗模式更适合应用于养老机构,是一种有效、经济、安全防治痴呆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HEL模式应用于急诊静脉用药过程中对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行为准确性、专业性的作用。[方法]2015年年末在急诊科开始实行静脉用药的专项安全管理措施,选取急诊科34名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应用SHEL模式管理前后进行自我对照研究。比较应用前后护理人员护理失误发生情况、护理行为规范及病人对护理质量满意状况。[结果]两组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临床环境、当事人及他人的失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病人治疗前临床症状的评估、静脉药物的剂量及配制、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护患间有效沟通及病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2,P=0.046)。[结论]SHEL模式应用于急诊静脉用药中护理安全性管理,有利于规范护士安全用药行为,降低护理失误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动脉血压监测患儿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减少有创血压监测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6月没有开展安全护理模式的5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2012年7月—12月开展安全护理模式的5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创血压监测的患儿采取安全管理护理,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运用于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照护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成立以老年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项目管理组,2018年1月—2018年7月便利抽取东莞市9家养老机构的187名老年人及95名护理员作为研究对象,以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评价干预前后护理安全风险认知情况及养老机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项目管理干预后老年人及护理员对护理安全风险认知得分较干预前提高(P0.001,P0.01),9家养老机构的跌倒发生率、压疮发生率、误吸发生率、走失发生率、服药错误发生率均较干预前下降。[结论]以老年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项目管理可降低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护理安全风险,提高其安全照护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联合健康信念模式在改善急诊科护患纠纷与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1日~2022年10月31日于某三甲医院急诊内科工作的护理工作者100例,根据工作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将2020年12月1日~2021年8月31日干预的50名护士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将2021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干预的50名护士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联合健康信念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护患纠纷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患纠纷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联合健康信念模式在改善急诊科护患纠纷与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减少护患纠纷情况,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刘海燕  周波  郑艳 《护理学报》2016,23(14):51-53
目的:探讨急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情评估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就诊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给予分层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意外事件29例,观察组发生意外事件14例,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字2=5.53,P=0.01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4.73,P<0.001)。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有利于对急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情分层化,根据不同病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减少意外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简单、实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FOCUS-PDCA模式在血液透析中无症状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血液透析患者130例,2016年1月至6月6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12月65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应用FOCUS-PDCA程序行透析中无症状低血糖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引发意外事件3例(抽搐1例,昏迷2例),观察组未发生意外事件.观察组透析0h、1h、2h、3h、4h血糖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FOCUS-PDCA程序有效降低血液透析中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保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的30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的300例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安全保障机制,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比较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非常满意125例,满意160例,不满意15例;对照组非常满意70例,满意150例,不满意80例,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安全目标管理在重度烧伤并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为病人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护理。[方法]将85例重度烧伤并精神障碍病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制定护理安全目标;准确评估病人,制定安全防范预案;加强病房及病人安全管理,注意用药安全,防止意外,对病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促进精神康复。对照组则按烧伤并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常规护理。[结果]实施安全目标管理以来,干预组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精神症状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实施安全目标管理,能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减少反应性精神障碍病人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风险,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减少有创血压监测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6月没有开展安全护理模式的5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2012年7月—12月开展安全护理模式的5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创血压监测的患儿采取安全管理护理,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在降低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23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将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住院的11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3-12月住院的117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干预组患者入院后,护士运用自制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防冲动、防外跑、防藏药、防自弃、防跌倒和防噎食)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实施分层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次数、发生率进行比较,干预组发生3例,发生率为2.56%,对照组发生24例,发生率为20.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7,P<0.01)。不同性别、年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不同分型、不同病程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不同分型、不同病程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63,7.79;P<0.05),精神分裂症和病程1年以下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最高,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62,23.45;P<0.01)。结论采用精神科“六防”风险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进行分层护理,可有效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呼吸道疾病患儿250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法;以2016年1—2016年12月收治的吸道疾病患儿250例为干预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家长呼吸道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的住院天数(10.25d±3.42d)短于对照组(14.33d±2.97d),且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8.4%)低于对照组(16.8%),干预组患儿家长疾病相关知识得分(27.08分±1.20分)较对照组高(23.57分±1.15分),干预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94.4%)高于对照组(8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能够改善呼吸道疾病患儿的护理效果,能够缩短患儿病程,减少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安全背心对下床坐病人的安全保护作用,以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10月163例ICU下床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下床坐时使用输液椅,观察组使用输液椅的同时配合使用安全背心.[结果]两组干扰治疗、并发症、下滑发生时间、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应用保护性约束及制定人性化护理模式,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刘晓红 《全科护理》2013,11(3):259-26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中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30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128例,干预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172例,比较分析两组病人满意度及陪护率。[结果]干预组病人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陪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袁甜 《全科护理》2012,10(9):791-79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56例髋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分别为96.43%、82.14%;护理效果满意度分别为96.67%、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缓解病人不适,提高满意度,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9.
崔艳  郭明贤  李烦繁  高丽 《护理研究》2011,25(28):2573-2575
[目的]研究儿歌习唱式和中医五调式两种音乐治疗模式在养老机构老年痴呆前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法(WAB汉译版)评估并比较干预前后痴呆前期老人的认知功能和语言能力。[结果]儿歌习唱组在干预后MMSE评分和WAB失语商积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五调组在干预后MMSE评分和WAB失语商积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歌习唱式音乐治疗模式更适合应用于养老机构,是一种有效、经济、安全防治痴呆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多层面安全护理对脑卒中住院病人安全行为依从性与安全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多层面安全护理实施前(2016年1月—2016年8月)和实施后(2016年9月—2017年4月)接受住院治疗的脑卒中病人各50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入选者分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脑卒中常规安全护理,观察组接受多层面安全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安全护理依从性、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安全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层面安全护理对脑卒中住院病人实施干预,可提高病人安全行为依从性,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