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为了研究机械牵拉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16HBE)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信号转导机制。采用柔性基底加载装置(FX-4000T)牵拉16HBE细胞,参数设置为拉伸幅度15%,频率1Hz,加载时间分别为:0.5h、1h、1.5h、2h。选择TGF-β1、FGF-2和Ca~(2+)表达较高的一组以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1(TRPC1)抑制剂SKF96365、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A-100干预。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个时间段TGF-β1、FGF-2和Ca~(2+)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5h时其增幅最大。对0.5h机械牵拉组予以SKF96365、HA-100干预,其TGF-β1、FGF-2和Ca~(2+)的表达均较0.5h机械牵拉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结果说明,机械牵拉16HBE细胞可导致气道重塑相关因子表达增加,PKC、TRPC1、Ca~(2+)可能参与了该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碳酸利多卡因复合吗啡硬膜外麻醉对全子宫切除术中牵拉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7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碳酸利多卡因复合吗啡,并用碳酸利多卡因作对照组。观察术中牵拉腹膜、缝合残端、探查腹腔等主要手术操作步骤时的牵拉反应,并记录两组病人的镇静评分和术后24h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牵拉腹膜、缝合残端、探查腹腔时,出现牵拉反应Ⅰ、Ⅱ级的机率分别为16.6%、66.6%;0%、66.6%;33.3%、83.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镇静评分分别为1.0±0.1、3.4±0.2,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止痛剂的需求量明显减少、开始止痛的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48.57±18.66)mg、(85.67±24.30)mg;(18.0±3.97)h、(10.0±4.18)h;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碳酸利多卡因复合吗啡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可明显减轻术中牵拉反应,延长术后的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与哌替啶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防治阑尾切除术中防治牵拉反射的效果.方法 60例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和哌替啶组(D),每组30例.经T11~12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固定后,切皮前S组在30s内经上肢静注舒芬太尼0.25μg/kg,D组静注哌替啶1mg/kg,两组均面罩吸氧.记录麻醉前(T1),平面固定时(T2),牵拉腹膜时(T3),牵拉阑尾时(T4)的血压和心率,和牵拉痛、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估防治内脏牵拉反应效果.结果 S组患者T1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T2、T3、T4时,T3、T4时心率低于D组同时点心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T1时心率高于T2 时,与T3、T4时相较无统计学差异,各时点血压无统计学差异.S组患者牵拉痛和呕吐发生率低于D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对防治硬膜外麻醉时内脏牵拉反射有较好的效果,能很好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4.
脑组织牵拉变形严重影响神经导航系统(IGNS)术中导航的精确性及可靠性.建立脑组织线弹性生物力学模型,利用扩展有限元方法(XFEM)矫正发生牵拉变形的生物力学模型.借助植入脑组织体模内的不锈钢标记物牵拉前后图像中位移定量分析XFEM矫正脑组织牵拉变形的有效性.试验中不同尺寸网格的XFEM系统框架预测误差在0.3 ~0.5 mm之间,平均为0.4 mm;矫正精度在83.1% ~87.5%之间,平均85.9%.结果表明,该系统框架能够有效矫正脑组织牵拉变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张力传感器及BL-420S系统加载膀胱排尿肌肌丝,观察不同程度牵拉负荷下的肌丝标本肌动波形变化,分析牵拉引起的超负荷状态下排尿肌抑制性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signaling 1,SOCS1)表达,探讨牵拉负荷与SOCS1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排尿肌肌丝取自昆明小鼠膀胱壁,标本固定于微量定位装置上,松弛状态下微调整标本长度直至记录到被动张力1 g,以此作为初长度(initial length,L0)。间歇并牵拉标本10次(L0+1至L0+10),记录并测量肌动波形不同时相的波形特点。对牵拉后L0+5及L0+10的标本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印迹法分析,观察不同牵拉负荷后的SOCS1蛋白表达。结果(1)微量牵拉可经张力传感器记录到显著瞬间被动张力(passive tension,PT)及后续的应力波动曲线(subsequent vibration,Vib),不同预处理后的标本肌动波形特点各异;(2)高度牵拉后的超负荷标本SOCS1表达较正常标本显著增强。结论肌动波形可直观地表现排尿肌标本超负荷状态、瞬间被动张力变化及受力后适应性变化。超负荷可引起排尿肌抑制性蛋白分子SOCS1表达的加强,显示其对于超负荷排尿肌在重建中的保护具有一定意义。本实验通过建立排尿肌微调式牵拉体外实验模型,对于了解膀胱排尿肌超负荷状态下的失代偿及信号蛋白调节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兔腰骶神经根牵拉的微循环和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脊髓神经根牵拉损伤后微循环和电生理改变。方法将40只中国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和重度牵拉组。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荐1神经根,用测力神经根拉钩分别以不同的拉力造成神经根的牵拉性损伤。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神经根和骶髓微循环研究。结果轻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比对照组相稍延长(P>0.05),神经根和骶髓微血管密度轻度增加;中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去除牵拉后潜伏期接近正常(P>0.05),神经根和骶髓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重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去除牵拉后潜伏期稍缩短,和对照组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根和骶髓微血管密度轻度增加。结论以拉力为参数可以稳定的建立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微血管密度和SEP可以较好的衡量神经根和脊髓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于动脉管的径向周期运动做了理论分析,其中把动脉当作横截面不变的薄壁圆柱形管,其内压周期性变化。这一理论的特点是:(1)应用了有限变形的弹性理论,从而可以考虑大的径向变形;(2)认为动脉壁是各向异性的,给出了相应的应变能函数;(3)考虑了周围组织对管壁的牵拉作用(这一点很重要,动脉切割下来之后若有牵拉只回缩6~10%,而无牵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苯乙烯基染料FM1-43结合牵拉刺激显示豚鼠食道IGLEs (intraganglionic laminar endings) 的特异结构,与neurobiotin神经顺行标记技术相结合,以FM1-43 染色从功能及形态两方面验证IGLEs 是否是迷走神经感受机械刺激的受体。 方法: 比较给予豚鼠食道组织牵拉刺激前后FM1-43 染色显示的IGLEs的数目与形态; Neurobiotin神经顺行标记技术与牵拉刺激后FM1-43染色相结合,比较两者显示的IGLEs形态是否一致。 结果: 牵拉刺激后FM1-43 染色显示的IGLEs的数目明显高于未牵拉组FM1-43染色(P<0.01); Neurobiotin神经顺行标记技术与牵拉刺激后FM1-43染色显示的IGLEs形态完全一致。 结论: FM1-43 染色及neurobiotin神经顺行标记技术均可以特异地显示IGLEs的结构, 而FM1-43 更能从功能上证实IGLEs 是迷走神经感受机械刺激的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东莨菪碱复合芬太尼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行阑尾切除患者120例单纯随机分为实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实验组在切皮后给予东莨菪碱0.3mg静注,芬太尼0.05mg静滴.对照组在切皮后单纯给芬太尼0.05mg静滴.结果 实验组只有1例出现阑尾牵拉反应,对照组有19例出现阑尾牵拉反应.结论 阑尾手术在切皮后给予东莨菪碱0.3mg静注,芬太尼0.05mg静滴预防牵拉反应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机械牵拉与前列腺素E_2(PGE_2)对赖氨酰氧化酶(LOXs)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本文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及圆锥角膜患者角膜成纤维细胞给予PGE_2处理,并进行幅度为12%、频率为0.1 Hz的周期性机械牵拉12 h,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LOXs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成纤维细胞LOXs家族基因表达量普遍低于正常角膜;与静态培养组比较,单独机械牵拉使正常组的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LOXL)中的LOXL-2和LOXL-4基因表达上调,并使得圆锥角膜组的LOXL-3和LOXL-4基因表达下调;机械牵拉与PGE_2联合作用则使正常组的LOXL-4以及圆锥角膜组除LOXL-1之外的所有LOXs基因表达均下调。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可提示,以机械牵拉和PGE_2同时作用,将下调圆锥角膜患者角膜成纤维细胞的LOXs家族基因表达,这将可能导致角膜胶原交联受阻,使胶原纤维之间的黏附力下降,胶原板层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影响角膜结构稳定性,促进角膜发生圆锥膨隆。本文通过探讨研究力学刺激与炎性因子对LOXs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圆锥角膜发生发展的可能机理,为圆锥角膜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邓等良  徐文样 《医学信息》2010,23(5):1373-1374
目的 探讨异丙酚、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对内脏牵拉反应防治的麻醉临床效应.方法 将8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芬太尼组(实验组)及氟哌利多芬太尼(对照组).分别在探腹前异丙酚1.0-2.0mg/kg,芬太尼lug/kg,氟哌啶0.05mg/kg,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对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镇静状态、SpO2的变化情况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的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内脏牵拉反应明显公共低于对照组,镇静状态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循环的影响低于对照组.结论 相对于氟哌利多,芬太尼,硬膜外麻醉下辅用丙泊酚、芬太尼对防治术中的内脏牵拉反应具有较为满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时加入少量芬太尼(20ug)对剖宫产患者术中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诊的1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联合腰麻时蛛网膜下腔注入10%GS 0.6 ml+0.75%布比卡因1.2ml+芬太尼20ug,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10%GS 0.6 ml+0.75%布匹卡因1.2ml,观察AB两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腹肌松弛程度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孕妇均没有出现呼吸抑制情况。术中牵拉反应A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时蛛网膜下腔加入少量芬太尼能降低剖宫产患者术中的牵拉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实验用成年猫22只。实验除观察电针对牵拉胃肠时PAG单位放电变化的影响外,尚有14例还同时观察其对动脉血压变化的影响。除PAG单位放电经117型神经脉冲分析仪整形输入Sc_(14)型示波器记录不同外,其他实验方法同前。 在22只猫观察了牵拉胃肠对PAG_(154)个稳定自发单位放电的影响;49个放电呈增频(兴奋)反应,占31.8%,17个呈减频(抑制)放电反应,占11.0%,14个呈混合放电反应,占9.1%;此外,有74个单  相似文献   

14.
葛元 《解剖学杂志》1996,19(3):277-279
对家兔坐骨神经进行逐步牵拉伸长,测定期张力变化,研究了周围神经的伸长-张力关系与牵拉伸长过程中的张力松驰现象。结果表明:由于周围神经的张力松驰,神经在被牵拉伸长时的张力与牵拉方式、应变、时间均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以往的皮肤外扩张装置修复深度创面或皮肤缺损存在瘢痕增生明显、需多次手术、患者痛苦大及费用高等不足。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皮肤牵拉器(专利号:ZL 2012 2 0022443.7)治疗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30例深度烧伤创面、皮肤缺损或条索状瘢痕患者,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8-49岁,均采用皮肤牵拉器进行皮肤牵引治疗,随机分为2组,其中20例从 1 kg拉力开始牵引,每2 d增加1 kg,直至5 kg,每日牵拉6 h,共牵拉10 d,检测牵拉即刻、牵拉1,5,10,15,20,30及60 min时皮肤的血流量,并观察创缘皮肤改变,观察牵拉结束后的皮肤组织学变化;另10例中,2例、6例、2例分别以2,4,7 kg拉力进行皮肤牵引,观察皮肤血流量及皮肤改变等情况,寻找出最合适、安全的拉力。 结果与结论:30例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8-24 d,随访见外观与功能恢复良好,无皮肤坏死、感染及末梢循环障碍。皮肤牵拉器在4 kg拉力作用下最安全、合适,不会出现皮肤血循环障碍或撕裂。牵引后,皮肤血流增加,细胞数增多,以基底细胞数目增多明显,胶原纤维粗而密,弹力纤维明显增加,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密度增加。说明应用自行设计的皮肤牵拉器进行皮肤牵引,可以较好地闭合创面,减少瘢痕形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正> 作者报告了39例周围神经手术误伤病例。其中(1) 手术入路有重要神经通过,解剖不熟,或重视不够而致神经损防者17例。(2) 术中手术器械牵拉伤者3例。(2) 视野不清,深部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新型双叶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以解决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大、小结节的固定问题,并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评估其固定肱骨大、小结节的稳定性。方法取12具新鲜冰冻带肩袖肌的肱骨标本,编号后随机分成A、B两组,建立相同的肱骨大、小结节骨折模型。其中,A组用新型双叶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B组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缝线缝合固定,小结节同时加用1枚3.5 mm空心螺钉固定。分别对两组标本进行肩胛下肌、冈下肌及小圆肌、冈上肌牵拉实验及大、小结节抗拉实验测试。结果肩胛下肌牵拉实验:A组在180 N拉力以及疲劳实验后位移均明显小于B组(P0.05)。冈下肌及小圆肌牵拉实验:两组在150 N拉力以及疲劳实验后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冈上肌牵拉实验:两组在90 N拉力以及疲劳实验后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节抗拉实验:A组失效载荷明显大于B组,且A组失效位移明显小于B组(P0.05)。大结节抗拉实验:两组在失效载荷、失效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新型双叶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肱骨小结节的固定效果较缝线+空心钉螺钉固定更坚强,具有能同时固定大、小结节的优势。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家兔坐骨神经牵拉伸长过程中松弛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家兔坐骨神经进行逐步牵拉伸长,测定其张力的变化,研究了周围神经的伸长——张力关系与牵拉伸长过程中的张力松弛现象.结果表明:由于周围神经的张力松弛.神经在被牵拉伸长时的张力与牵拉方式、应变、时间均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用特殊设计的仪器分组牵拉兔跟腱后分别对跟腱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及生物力学试验,发现随牵拉次数的增加,跟腱的病理变化逐渐加重,跟腱的最大断裂负荷和最大断裂应力逐渐增加。最大断裂形变率在牵拉两周时稍有上升,四周则有所下降。各组跟腱在高形变率时,其最大断裂载荷、应力、能量数值较高,反之在低形变率时其最大断裂载荷、应力、能量数值较低。从应力—应变曲线发现,牵拉四周组其杨氏模量最大,两周组和未牵拉组次之。而“坡脚区”未牵拉组最长,牵拉两周组和四周组逐渐缩短。根据病理学和生物力学的实验结果,对运动训练与跟腱损伤和跟腱生物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哌异合剂(哌替定50mg异两嗪25mg),硬膜外麻醉下对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570例腹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两组:用药组298例,对照组272例,结果用药组抗内脏牵拉反应的总有效率为92.6%,结论哌异剂可有效预防硬膜外麻醉中的内脏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