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组织再生术和引导骨再生术广泛用于牙周骨缺损的治疗中,给牙周组织再生开辟了广泛的空间,但二者单独使用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目前的研究多趋向于将骨移植材料和膜材料与多肽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牙周骨缺损的修复。下面就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引导骨再生支架材料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以及三者联合应用于牙周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MGBR)技术中,生物胶原膜在上颌前牙区种植骨增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上前牙区唇腭向骨量不足种植病例55例,随机分为2组,29例使用MGBR,同期植入种植体40颗(有膜组);另26例不应用MGBR,植入种植体40颗(无膜组),作为对照.观察2组患者种植前及修复前种植区牙槽骨的情况.用卡尺测量牙槽骨唇腭向厚度,用X线骨密度分析法评估平均密度的变化.采用X线片图像分析测量软件(Sidexis)和SPSS16.0软件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膜组种植术前与永久修复前牙槽骨唇腭向的厚度及密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术前与永久修复前,有膜组与无膜组牙槽骨唇腭向厚度及骨密度变化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生物膜的患者,唇腭向骨厚度及密度的增加均优于未使用生物膜的患者.在上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的种植术中,可推荐使用MGBR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一种可降解新型聚乳酸膜(PDLLA/PLLA)在引导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5~3.0 kg,在动物一侧下颌骨体部近下颌骨下缘处制备10 mm×5 mm×3 mm箱状骨缺损,然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8只。实验组动物骨缺损处填Bio-oss骨粉后将PDLLA/PLLA覆盖于缺损表面,对照组动物骨缺损处填Bio-oss骨粉后将Guidor聚乳酸可吸收膜覆盖于缺损表面,空白组动物不作处理。术后8、12周采集缺损处标本,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实验期间各组实验动物均未发生炎症和排异反应,各组创口愈合良好,成骨活跃。大体观察显示,术后8周实验组动物成骨量较多,材料降解较少,对照组动物成骨量较实验组少,材料降解完全;术后12周实验组动物和对照组动物成骨量相当,实验组材料进一步降解,空白组动物成骨量少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8、12周,Micro-CT可以观察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缺损区域新生骨明显多于空白组。术后8、12周,实验组动物和对照组动物新生骨相对骨体积分数(BV/TV)、骨密度(BMD)和骨小梁数...  相似文献   

4.
Bio-gide膜与Bio-oss骨代材料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材料已成为影响骨组织再生的关键因素,大量研究证明Bio-gide膜与Bio-oss骨代材料联合应用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中,表现出比单独使用更显著的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Bio-gide膜与Bio-oss骨代材料在材料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二者联合使用的机理,并介绍了其在牙周、种植及颌面外科临床上联合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与口腔胶原膜应用于拔牙后引导骨组织再生(GBR)位点保存术中的效果。 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拔牙后GBR位点保存患者中选取84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微创拔牙后均植入Bio-Oss骨替代材料,观察组表面覆盖PRF膜,对照组表面覆盖口腔胶原膜(海奥),对两组创面愈合率、牙槽骨宽度及高度、美学评分进行观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创面愈合率为(77.1 ± 6.1)%,与同期对照组(65.8 ± 3.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0.188,P<0.001);观察组术后4周创面愈合率为(98.8 ± 12.5)%,与同期对照组(78.7 ± 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084,P<0.001)。拔牙前,两组牙槽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022,P = 0.982);拔牙后1个月,观察组牙槽骨高度为(15.1 ± 1.9)mm,与同期对照组(14.2 ± 1.8)m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091,P = 0.039);拔牙后3个月,观察组牙槽骨高度为(14.2 ± 1.8)mm,与同期对照组(14.0 ± 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08,P = 0.010)。拔牙前,两组牙槽骨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2,P=0.950);拔牙后1个月,观察组牙槽骨宽度为(7.1 ± 0.6)mm,与同期对照组(6.8 ± 0.7)m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2,P=0.019);拔牙后3个月,观察组牙槽骨宽度为(6.9 ± 0.4)mm,与同期对照组(6.4 ± 0.5)m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748,P<0.001)。修复后即刻,两组P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142,P = 0.887);修复后3个月,观察组PES评分为(12.4 ± 4.0)分,与同期对照组(10.5 ± 2.0)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44,P = 0.009);修复后6个月,两组P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617,P = 0.538)。修复后即刻,两组W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261,P = 0.794);修复后3个月,观察组WES评分为(9.1 ± 1.0)分,与同期对照组(8.1 ± 0.7)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176,P<0.001);修复后6个月,两组W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318,P = 0.191)。 结论PRF用于拔牙后GBR位点保存术中的效果优于口腔胶原膜,可提高创面愈合率,也能保持牙槽骨宽度与高度,取得满意的短期美学效果,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采用异体硬脑经膜冷冻处理,作为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膜材料,经临床24例观察,未发生伤口愈合不良,形成瘘道等现象,所有病例种植体稳固,骨再生修复良好。其中15例裂隙状骨缺损引导骨组织修复率达87.8%。临床应用表明,冷冻异体硬脑膜引导骨组织再生,具有来源广,制备贮存简便,不产生排斥反应,引导骨组织生长效果好等特点,是目前较理想的引导骨组织再生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各类与种植有关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7.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修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80例牙槽骨骨缺损的患者采用植Bio-Oss小牛骨粉,盖Bib-Gide膜或钛膜,进行引导骨再生,修复骨缺损并行骨内种植体周的骨增量。结果 80例患者共植入90枚种植体,38例采用钛膜,42例采用Bio-Gide胶原膜;术后部份患者伤口裂开、膜暴露;Bio-Gide膜与钛膜的伤口裂开发生率分别为7.1%与21.1%。二期手术时观察膜下骨再生情况,无感染患者膜下的新骨生成较膜暴露者多,Bio-Gide胶原膜暴露后自行愈合情况较使用钛膜者理想。88枚种植体成功地完成骨整合并成功完成义齿修复,2枚种植体因钛膜暴露及感染失败。结论 Bio-Gide胶原膜及钛膜皆能有效地屏蔽软组织,引导骨再生,重建牙槽骨外形;术后无伤口裂开、膜暴露者有较好的骨再生效果;与钛膜相比,Bio-Gide胶原膜更为简便易用,出现过早裂开的比率也较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异体硬脑经膜冷冻处理,作为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膜材料,经临床24例应用观察,未发生伤口愈合不良、形成瘘道等现象,所有病例种植体稳固,骨再生修复良好。其中15例(16区)裂隙状骨缺报引导骨组织修复率达87.8%。临床应用表明,冷冻异体硬脑膜引导骨组织再生,具有来源广、制备贮存简便,不产生排斥反应,引导骨组织生长效果好等特点,是目前较理想的引导骨组织再生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各类与种植有关的骨缺损。还讨论了与提高引导骨组织再生效果有关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是目前促进骨组织再生的有效手段,而GBR膜是决定其临床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该领域的重点关注内容。GBR膜在骨组织再生中不仅具着物理性屏障膜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保护局部血块、聚集骨诱导因子、进行骨传导等作用。本文将对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的机理、GBR膜的制备技术及分类、GBR膜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正>1982年,Nyman用一种半透性滤膜治疗牙周病,后扩展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1993年,Buser等提出了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regeneration,GBR)的概念。其原理是根据各类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同,将屏障膜置于软组织和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障,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环境,阻止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进入骨缺损区,允许有潜在生长能力、迁  相似文献   

11.
骨膜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成骨器官,有着复杂、精密而又有序的复合结构。骨膜具有良好的成骨特性、屏障膜特性、材料学特性,同时又有来源广泛、不存在免疫原性等诸多优点,在骨缺损修复、骨组织再生、骨组织工程等方面有着理想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也得到了骨科、颌面外科、种植科、牙周科等相关领域医生及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并利用好骨膜,将在骨组织再生、骨缺损修复等领域中开辟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腭裂手术以往采用在软硬腭交接处做剪断鼻腔侧粘膜,使软腭充分后退,可术后疤痕挛缩,使软腭继发性缩短,且软腭运动受限。我院自1999年以来,在腭裂手术中,应用带蒂颊脂垫修复软腭后退后遗留的菱形创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引导组织再生术在牙周及根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卫星 《上海口腔医学》2002,11(1):39-39,83
多种因素可致严重的根周及牙周病变 ,其特征是根周骨及牙周支持组织大范围吸收破坏 ,导致牙松动及功能丧失。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学者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成功地治愈了传统方法不能治愈的严重根周疾病[1] ,尤其是随着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材料的不断出现[2 ] ,使引导组织再生术的应用更为简单实用。本科从 2 0 0 0年初起 ,选择性地对 3 0例牙周及根周病患者应用此法治疗 ,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 3 0例共 4 0颗牙 ,男性 16例 ,女性 14例 ,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Ⅱ度缺损 2 0例 ,下前牙牙周病 6例 ,根尖周病 4例。1.2 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膜引导骨再生术(GBR)在前牙区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前牙缺失患者按照牙槽骨唇舌向厚度不同分为两组,A组12例,牙槽嵴唇舌向厚度〈6 mm,行GBR+牙种植术,B组10例,唇舌侧牙槽嵴厚度〉6 mm,行牙种植术,通过临床和放射学检查对比分析种植术后半年、种植体负载1年后的牙槽骨的厚度及高度变化。结果:种植术后半年A组患者牙槽嵴唇舌向宽度较术前明显增宽(P〈0.05),种植体负载1年后,A组患者与B组患者牙槽骨唇舌向及垂直向均有少量吸收,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前牙区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行GBR和种植体植入术效果好,可很好地解决骨组织不足的问题,可拓宽前牙区种植术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骨植入物来修复缺损的骨组织,骨植入物主要包括以钛合金、钴铬合金、镁合金为代表的金属材料以及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但由于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植入物通常存在结合不良、排斥反应、感染等问题,因此植入物的表面改性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植入物的表面改性主要分为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以及生物改性[1],其中,生长因子涂层作为生物改性的重要分支,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制备生长因子涂层目的是将生长因子保留在缺损区,使其作用时间延长,从而达到促细胞迁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的种植术要求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必须有紧密的接触,这就要求拔牙创必须经过6~12个月的愈合期,充分钙化后才能作为种植床,结果延长了种植治疗疗程,牙槽骨发生了吸收。研究表明,拔牙后2年内牙槽嵴骨质吸收的70%~80%是头3个月发生的,而拔牙后即刻种植,能有效地保持牙槽嵴原有的高度和宽度,防止了牙槽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生物反馈在腭裂术后语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反馈在腭裂术后语音治疗中的应用陈仁吉,王光和腭裂术后语音治疗在恢复腭裂患者语音功能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最初的语音治疗又称发音指导或发音训练。随着语音治疗手段的发展和先进仪器的出现,语音治疗已扩大到除手术以外的和语音功能恢...  相似文献   

18.
当代,腭裂修复手术的目的,不仅是封闭裂隙,而更应当着重在重健腭咽闭合方面的研究,即所谓功能性腭裂修复术。近年来的许多文献重视了腭帆肌在腭咽闭合中的作用,手术的改进也是围绕着复杂与重健其  相似文献   

19.
可吸收止血纱布在腭裂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可吸收止血纱布在腭裂术后松弛切口中的应用。方法 以兰氏法和两瓣法修复腭裂,松弛切口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填塞。结果 95例腭裂患者术后第1天体温均在37.5℃以下,术后3个月随访无复裂、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可吸收止血纱布应用于腭裂术中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引导骨再生术在自体磨牙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究青少年时期6/6拔除后的长期修复方法。方法 将8/8移植到需拔除的6/6牙槽窝,配以引导骨再生术观察愈合情况。结果 大部分移植牙生长良好。结合 自体磨牙移植存活率高,远期疗效好,引导骨再生术能促进移植牙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