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膜性肾病(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典型病理特点为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增厚。MN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目前对IMN的治疗存在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小儿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病理特点、疗效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并分析2010年2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例小儿IMN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相关治疗及预后。结果:23例IMN患儿肾脏病理分期中Ⅰ期3例(13.0%)、Ⅱ期18例(78.3%)、Ⅲ期2例(8.7%),其中伴有轻度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18例,伴有肾小球硬化5例(硬化肾小球占比为2.3%、3.5%、3.9%、5.6%、6.2%),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Ig)G沉积21例、IgM沉积14例、IgA沉积9例、补体C3(C3)沉积17例、纤维蛋白原(Fib)沉积16例、补体1q(C1q)沉积13例,随访至2018年12月30日,1例失访,22例随访7~108个月。结论:小儿IMN非肾病水平蛋白尿患儿预后较难治型肾病综合征(NS)好,小儿IMN发病以年长为主男多于女,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较高且他克莫司优于环磷酰胺(CTX),NS患儿预后差需接受正规治疗并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谢璇  王暴魁 《北京中医药》2009,28(11):904-906
原发性膜性肾病(Idiopa 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总数的9.89%[1],是成人难治性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本病预后差别较大,存在肾功能逐渐恶化和自发缓解两种倾向,且药物治疗时间长、敏感度不一、副作用多,加之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缺乏病因性治疗方法,因此对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一直存在很大争议,至今尚无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病理上表现以光镜下肾小球呈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和(或)系膜基质增多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1],约占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穿刺病例24.7%~30.3%[2]。根据免疫病理分为IgA肾病及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两种类型。现将中医治疗系膜增生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难治性IMN约占以NS表现的MN患者中的1/3,其更易发展至尿毒症或者出现并发症。本文就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治疗这三个方面具体的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从而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难治性。IMN的发病机理被大多数人总结为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阖、三焦气化失司四个方面。IMN的中医辩证分型常被归纳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中医药治疗IMN方面,可以从湿浊、血瘀、虚损入手分析其难治的原因,也是以后需要进一步探索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通常是指未能找到病因的肾脏疾病,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着、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点[1]。据目前研究发现,单一使用糖皮质激素基本无效,2012年KDIGO指南推荐的首选方案为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目前我国临床大部分采用该治疗方案,取得了较为可观的临床疗效,但复发率高且不良反应较严重,需要更为合理和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2]。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1],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中药联合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并能提高临床缓解率。本文对临床自拟益气通络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是以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伴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静脉血栓栓塞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有致死风险。"肾络瘀阻理论"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而出的关于肾脏病的病因病机、治疗、转归预后的基础理论;此文基于"肾络瘀阻理论"对膜性肾病进行论述,阐明活血化瘀法在治疗IMN及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特色优势,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中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相关肾病等继发因素后,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1]。IMN起病隐匿,其临床表现及预后个体间差异较大,约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余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同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等。相关研究显示,对未经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属于病理术语,是指病因未知的膜性肾病[1],以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为特征[1-2]。临床上需排除乙肝、药物、肿瘤、毒物等引起的继发性膜性肾病,才可定义为IMN[3-4]。中医古籍无此病名,但根据其水肿、大量蛋白尿等临床症状,一般将之归于"水肿"、"尿浊"等范畴。石君华教授是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中医师承人员,现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的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由于其治疗方案繁多,故初始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西医治疗方面在激素联合烷化剂等方案的基础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KDIGO指南的推荐,而其他非免疫抑制治疗,如利妥昔单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咪唑立宾等因研究样本较小,暂未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仅在严重NS、应用标准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时才考虑选用。故查阅近5年国内外文献,对IMN的治疗现状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和非NS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将130例经肾活检确诊IMN患者分非NS(56例)和NS(74例)2组,比较各组临床和病理指标。结果:①临床资料比较:NS组年龄、谷丙转氨酶、尿NAG酶高于非NS组,尿红细胞程度,尿渗透压、血清IgG低于非NS组。CKD分期结果:Ⅰ期、Ⅱ期、Ⅲ期、Ⅴ期,非NS组分别占73.1%、25.0%、1.9%、0,NS组分别占44.1%、47.1%、7.4%、1.5%,2组以Ⅰ期、Ⅱ期多见,有显著差异。②病理资料比较,病理分期Ⅰ期、Ⅰ-Ⅱ期、Ⅱ期、Ⅱ-Ⅲ期分别占42.9%、51.8%、1.8%、3.6%,NS组35.1%、56.8%、6.8%、1.4%,2组以Ⅰ期,Ⅰ-Ⅱ期多,无显著差异;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和免疫沉积的病理积分无显著差异。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多是成人,临床表现为NS患者年龄更大,CKD分期更高。  相似文献   

12.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又称膜性肾小球肾炎,占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的20%~30%。MN的病理变化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上皮细胞下有免疫复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中频繁复发、激素依赖和耐药病例的总称,是目前临床治疗最为棘手和预后较差的病种之一,约占NS的50%.病理类型主要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部分呈膜增生性肾炎.2002年12月至2011年12月,笔者采取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本病69例,获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中效果显著。兹就IMN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等方面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并阐述现阶段尚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此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膜型肾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型肾炎是以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本病的发病率较高,在成人肾小球肾炎中居第4位[1、2],其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约占发病的80%[3、4],且本病对激素反应不佳,往往被列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故对于膜型肾炎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之中,现将近10年来中西医治疗膜型肾炎的研究综述如下。 一、西药的使用 虽然目前对于膜型肾炎是否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仍有争议[4],但大量文献仍报道其治疗有一定疗效。据国外学者报道[5]综合593例膜型肾炎,未经治疗缓解率为21.9%,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缓解率为31.7%,皮质激素加细胞毒药物缓解率48.7%。近年来还表明激素治疗对防止肾衰有一定作用[6]。  相似文献   

16.
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是肾病综合征的特殊类型,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过强的松标准疗法(成人1mg/kg/d,连续治疗8周)无效者。又称激素治疗无效型。其病理类型多为膜增殖性肾炎、晚期膜性肾病、晚期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治疗相当棘手,处理不当可迅速恶化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肾衰3号颗粒剂是导师张琪教授经验方[2],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在黑龙江省中医肾病中心用于治疗本病35例,并设对照组30例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所选病人均依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标准[3]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并按照激素标准方案(强…  相似文献   

17.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病理上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有弥漫性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一般不伴有细胞增殖的一组疾病。本病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导致继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很多,临床诊断时应仔细鉴别。而IMN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目前更倾向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膜的上皮侧,导致免疫损伤和炎症的疾病。目前已明确导致IMN的最常见的自身抗原是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receptor,PLA2R)。本专栏将对IMN进行介绍,从中医角度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当前中医的诊疗思路和具体的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种以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大。檀金川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脾肾亏虚、肾络瘀阻入手,以益肾通络方加减,扶正固本,脾肾同调,善用虫类药以搜剔经络,并注重综合调护,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何灵芝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承于国家级名老中医李学铭主任。从事中西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二十余年,见解独到,中西医结合治疗膜性肾病疗效显著。笔者跟随何主任学习多年,现将主任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原发性膜性肾病(IMN)是一种针对正常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细胞)膜上的抗原成分产生的自身抗体介导的肾小球损害,免疫复合物由上皮细胞膜上脱落到基底膜的上皮细胞,形成典型的免疫复合物沉着。沉着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  相似文献   

20.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近年来IMN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IMN病程长、预后多样,30%~40%的患者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脏病[2]。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IMN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临床中,气阴两虚证是IMN常见的中医证型,故本研究收集53例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气阴两虚型IMN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运用益气养阴、固涩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型IMN的疗效差异。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