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中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及职业防护措施,以提高防范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中医院2012—2014年85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分析暴露源类型及处理措施等情况。结果:职业暴露者中以实习护士和低年资护士最多,占62.4%;暴露源主要是乙肝,占45.3%;锐器伤中空芯锐器刺伤居多,占61.2%;职业暴露后,仅有56.5%的人采取了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结论: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要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赵玲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1654-1655
目的: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现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2013年全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抽血注射时不戴手套、针头处理不当、洗手不规范、掰安瓿用力不当等。结论: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即强化职业风险培训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护士安全操作的依从性,完善护士人力资源配置,职业暴露后做好应急处理,建立健全护士健康档案以及锐器伤监测报告体系等,重在预防,以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护士2011年11月~2014年10月发生的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对策。结果: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防护知识知晓率低、不戴防护目镜、不穿防护衣、不戴防护帽、洗手不规范等。结论:该医院护士对抗肿瘤药物的防护知识知晓率低,职业防护能力不足,配制抗肿瘤药物时防护行为较差,开展职业风险防护教育、加大组织支持干预力度、严格执行操作流程、重在预防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较多,要全面提高感染科护士的知识培训、自身防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护对策。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和实施有效地防护对策。结果: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结论: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落实,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完善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管理制度,减少院内感染的机率。方法: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结果:2014年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为73.58%,2015年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为86.79%,2016年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为92.73%(P0.05)。结论:传染科护士与各方面的危险因素接触的机会较多,应该针对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管理措施,减少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机会,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使护理操作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职于医院肝胆外科的4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了解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引起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较高,42例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次数为73次,大致分为污染器械致伤33次和皮肤黏膜暴露40次;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工作时间、职称和独立值班是引起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引起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积极调查并制定管理对策对提高护士人身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以在慈溪市人民医院产科工作的38名助产士的临床工作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做出相应措施,以达到降低助产士发生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的目的。结果: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针头刺伤、羊水污染、血液污染、体液等其他污染,分别占比35.90%、25.64%、12.82%、25.64%;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5~10年、10年以上的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危险率分别为85.71%、14.29%、0.00%;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士及其他职位的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危险率分别为0.00%、14.29%、85.71%,说明发生职业暴露危险与助产士的工作年限、工作职位有关,且工作年限越长、职位越高的助产士发生危险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全面提高助产士的自身防护意识,完善必要的防护措,保证助产士的人身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肛肠科护士职业暴露认知调查,提出针对职业暴露的合理化管理建议。方法:选取医院肛肠科1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暴露因素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肛肠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从中查找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肛肠科护士职业暴露认知仍有待提高,防护措施继续提高,管理规则明显欠缺。结论:肛肠科护士易发生职业暴露,主要是由于没有引起护士足够的重视、防护意识不足、操作不规范等,所以应加强肛肠科护士的防护培训、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加强管理与培训,确实有效地预防肛肠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急诊科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中的问题,使职业暴露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结果:各种因素造成急症科护理人员的健康危害,护士防范意识薄弱,管理者不够重视职业暴露与防护。结论: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可以使职业暴露的发生明显减少,保证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简介职业暴露的概念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如:感染的危险因素、物理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危险因素及社会心理性危险因素。探讨临床护士的职业危险和防护措施:避免针刺伤、锐器伤、防止血源性传播,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减少暴力发生的诱因。增强防护意识,加强教育,提出防范措施,掌握预防缓解及技术,提高自我防护职业安全,预防职业危害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管理措施。方法: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2名助产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比较分析实施防护措施前后各项危险因素的防护效果。结果:实施防护措施后各项危险因素防护效果明显优于实施防护措施前(P0.05)。结论:对助产士实施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防护措施,能显著降低各项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提升助产士生活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职业暴露发生特点,为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与追踪职业暴露不良事件,数据汇总包括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3年数据。结果:全院3年共发生职业暴露368人次,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类别构成比中,护士38.04%,医生37.23%;职业暴露发生率中,实习护士、医生职业暴露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1.47%、5.11%;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主要集中在工作不满1年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地点主要在病房占33.70%,其次为手术室占32.34%。结论:医生的职业暴露更应引起重视;手术室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区域;低年资人员仍是职业暴露的主要人员;需加强入职安全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14.
谈民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3):710-711
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地方,因各种疾病易导致交叉感染.而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群体.在日常工作中,临床护士每天都会接触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但目前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工作中接触的各种传染源防护意识不到位,使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威胁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在高危的环境下长时间地工作,必须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才能更好地护理患者.我院对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39例护士职业暴露进行登记,及时处理每一例职业暴露的情况,暂未发现有护士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及其他传染病.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39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血液内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范体系,强化防范体系的管理工作。方法:随机选取在医院血液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26名作为研究对象,制定调查问卷,对血液内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和职业暴露防护行为进行调查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引发职业暴露风险的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血液内科护士职业暴露一般分为事故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心理社会危害和噪音危害。其中,事故性危害得分为(6.54±2.44)分,处于职业暴露排序的第一位,生物性危害防护得分为(3.83±0.54)分,处于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第一位。护理人员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无职业暴露经历、未接受过系统培训是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结论:构建职业暴露防范体系,还应从强化职业培训、落实安全操作流程、完善防护物品配置等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减少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妇产科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规范化培训、完善管理、护士长督导、定期检查工作环境等规范化管理措施,比较管理前后护士自我健康管理行为、职业暴露以及皮肤防护等指标。结果:规范化管理后,护士在感染预防的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感染防护的意识方面的评分均高于管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管理后,护士的职业暴露发生率低于管理前,皮肤防护程度好于管理前,焦虑、抑郁评分低于管理前,工作满意度高于管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妇产科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行为,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改善职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肝胆外科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方法:调查研究时间为2019年10月,对象为24名肝胆外科护士,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自拟,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护士基本资料,第二部分为2年内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第三部分为护士对职业暴露防护的执行情况。结果:24名护士在近2年内的职业暴露频次为59次,其中1名护士发生过4次职业暴露事件,59次职业暴露中32次有上报记录,上报率为54.2%,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护理操作为动静脉穿刺,共23次,占38.9%;24名护士中仅16名护士参与过职业暴露的相关培训,占66.7%,对不回套针帽、接触到污染物时第一时间清洗的执行率最低,执行率均为16.7%。结论:肝胆外科护士对职业暴露危害性的认知不足,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执行率较低,管理层应当重视护士的职业安全问题,做好培训教育工作,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对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桑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4,(18):105-105
本文探讨了呼吸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针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危险性,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两年内医院基层医务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分布、原因及处理,识别高危人群及危险环节,以便进行重点管理及预防性培训。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主要是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主要分布在手术科室;暴露环节主要是在器械使用中;发生职业暴露的病原体以乙型肝炎(HBV)为主。结论: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建立职业暴露绿色通道,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是减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妇产科医护人员临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总结防护对策,以保证妇产科医护人员安全。方法:结合妇产科医护人员的临床业务工作特点,分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方法和措施。结果:妇产科医护人员临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在于缺少防护知识、破损皮肤或非消化道黏膜与产妇或新生儿血液体液接触、机械性损伤,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护对策,降低妇产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结论:加强对妇产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教育,增强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方法和程序,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对策和方案,有助于提高妇产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