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荞麦种子提取物(EBR)对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对餐后血糖水平的影响,探讨荞麦降血糖的可能机制。方法:提取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测定EBR体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一次性灌胃麦芽糖(2g·kg^-1),同时灌EBR(50、100mg·kg^-1),测定60min后血糖水平的变化;以阿卡波糖(acar-bose,ACAR)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结果:随着EBR和阿卡波糖浓度(0.001,0.01,0.1,1,10mg·ml^-1)的增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其中阿卡波糖作用强于ΕΒR,但当EBR浓度达到10mg·ml^-1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已达80%,相当于浓度1mg·ml^-1的ACAR的作用。体内餐后血糖实验结果显示,EBR可显著抑制大鼠一次性灌胃麦芽糖60min后血糖水平的升高(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的EBR和ACAR对餐后血糖的抑制率分别为(40.85±7.43)%、(57.48±9.28)%和(76.39±7.94)%,但高剂量EBR和ACAR对大鼠空腹灌胃麦芽糖后血糖水平的升高没有差异(P〉0.05)。结论:EBR体内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降低血糖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黄连解毒汤对糖尿病大鼠肠道二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邓远雄  刘晓东  刘李  陈玉霜 《中草药》2010,41(7):1127-1130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对糖尿病大鼠肠道二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ip)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ig给予黄连解毒汤提取物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后血糖变化,测定各肠段肠内容物中的二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活性。正常大鼠小肠注入麦芽糖,30、60、120 min后取门静脉、外周静脉血,测定门静脉与外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值。结果高、低剂量黄连解毒汤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分别降低(42.2±4.9)%、(23.1±3.8)%;黄连解毒汤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麦芽糖酶活性分别降低(32.2±4.3)%、(26.5±2.9)%、(36.5±5.2)%;蔗糖酶活性分别降低(33.3±3.7)%、(32.8±4.6)%、(27.4±3.3)%,乳糖酶活性分别降低(35.4±4.2)%、(17.9±2.3)%、(6.3±1.8)%。黄连解毒汤能减小大鼠小肠注入麦芽糖后门静脉与外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值。结论黄连解毒汤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糖尿病大鼠肠道二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酸角壳提取物对蔗糖负荷大鼠糖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蔗糖负荷大鼠模型观察酸角壳提取物对蔗糖负荷后不同时间点血糖的影响;采用酶标法测定酸角壳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黏膜和内容物中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评价酸角壳提取物对肠道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各剂量酸角壳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蔗糖负荷后15分钟大鼠的血糖水平(P0.01)。酸角壳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小肠上段和中段α-葡萄糖苷酶以及小肠中段α-淀粉酶的活性,在给药30分钟到1小时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结论酸角壳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蔗糖负荷后大鼠的血糖水平,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3):107-111
目的:研究西藏绿萝花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以及不同糖负荷下对正常及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提取正常大鼠小肠上段α-葡萄糖苷酶,建立微量酶促反应体系,通过IC50衡量不同提取物对酶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以ICR小鼠和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为模型,在蔗糖、淀粉、葡萄糖不同负荷下,观察绿萝花提取成分对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在绿萝花提取物三种萃取相中,石油醚萃取相(PF)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较强,IC50比阿卡波糖还低。正丁醇萃取相(nBF)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较弱,IC50为1.227mg/ml比阿卡波糖的IC50值0.3837 mg/ml高出3倍多。与体外实验结果一致,以250mg/kg石油醚萃取相(PF)灌胃可降低正常ICR小鼠和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蔗糖负荷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值,其血糖曲线下面积与蔗糖组对比明显降低。以250mg/kg正丁醇萃取相(nBF)灌胃亦可降低正常ICR小鼠和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的淀粉负荷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值及减少曲线下面积。以葡萄糖为负荷,分别采取250mg/kg PF、nBF灌胃,均不能降低正常及高血糖小鼠的餐后高血糖。结论:西藏绿萝花成分中石油醚萃取相(PF)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较强,正丁醇萃取相(nBF)对α-淀粉酶影响较弱,均可降低以蔗糖、淀粉为负荷时正常及高血糖小鼠的餐后血糖,但不影响葡萄糖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栀子降血糖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淀粉负荷和蔗糖负荷法,测定栀子成分对淀粉负荷和蔗糖负荷小鼠血糖的影响;采用PNPG法,测定栀子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结果西红花苷Ⅰ100 mg·kg-1和西红花酸100 mg·kg-1可显著降低淀粉负荷小鼠血糖;西红花苷Ⅰ100 mg·kg-1和西红花酸50、100 mg·kg-1可显著降低蔗糖负荷小鼠血糖;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酸在浓度1.56,3.13,6.25,12.50,25.00 mg·ml-1时能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5.69%,27.94%,27.05%,83.19%,99.24%和57.02%,90.27%,100.00%,99.62%,94.18%。结论栀子成分对淀粉负荷和蔗糖负荷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且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酸,降糖机制可能为抑制α-糖苷酶。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5,(5)
目的:从离体酶学和整体动物水平,初步评价桑叶总生物碱的抗糖尿病活性。方法: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酶学筛选体系,考察桑叶总生物碱对α蔗糖酶、α麦芽糖酶及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计算IC50值;选用正常ICR小鼠模型,考察口服桑叶总生物碱对葡萄糖、蔗糖及淀粉负荷后血糖的降低作用。结果:桑叶总生物碱对α蔗糖酶和α麦芽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强度与拜唐苹相当,对α淀粉酶活性无抑制作用。桑叶总生物碱50~200 mg/kg能降低小鼠口服蔗糖和淀粉负荷后的血糖水平,使血糖峰值降低并后移,血糖曲线下面积减少,对小鼠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水平无影响。结论:桑叶总生物碱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双糖和淀粉负荷后的血糖升高,具有抗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肤子正丁醇部分降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地肤子正丁醇部分(NBFK)对小鼠胃排空、大鼠小肠黏膜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小肠糖吸收的影响,研究其降糖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灌胃酚红测定胃中酚红残留量计算胃排空百分率,并按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含量;在大鼠小肠黏膜匀浆中加入蔗糖、麦芽糖或乳糖,测产生的葡萄糖量以表示小肠黏膜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大鼠小肠灌流含葡萄糖液,测灌流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计算未吸收的葡萄糖量。结果:NBFK 50mg/kg灌胃能抑制正常小鼠胃排空,25、50mg/kg明显抑制灌胃葡萄糖、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和皮下注射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小鼠的胃排空;NBFK 125~500μg/ml抑制大鼠小肠粘膜蔗糖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的活性,100~800μg/ml浓度依赖性减少大鼠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结论:地肤子正丁醇部分的降糖作用与其抑制糖分在胃肠道的转运、转化及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8.
蒺藜皂苷对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STT)对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对餐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测定STT对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一次性灌胃蔗糖(2 g.kg-1)或葡萄糖(2 g.kg-1),同时灌胃STT(100 mg.kg-1),测定60 min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每天一次性灌胃STT(100 mg.kg-1),连续14 d,测定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灌胃蔗糖(2 g.kg-1)60 min后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0.1,1,10 mg.mL-1的STT能够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活性(P<0.001),抑制率分别为(20.83±1.66)%,(43.73±2.39)%和(52.62±2.69)%;STT显著抑制大鼠一次性灌胃蔗糖60 min后血糖水平的升高(P<0.01),变化幅度为对照的(52.61±6.24)%,但对灌胃葡萄糖没有作用;连续灌胃STT 14 d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为对照的(58.17±3.24)%,灌胃蔗糖60 min后血糖变化幅度为对照的(69.50±4.28)%(P<0.05)。结论:STT抑制大鼠餐后血糖水平的升高,是由其对小肠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匙精胶囊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以及对正常小鼠、大鼠糖耐量影响。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静脉注射加长期高脂饲料饲养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测定灌胃给予匙精胶囊后其血糖和血脂;分别灌胃给予小鼠葡萄糖和灌胃给予大鼠蔗糖,测定匙精胶囊对正常小鼠、大鼠的糖耐量。结果匙精胶囊2.0 g/kg,4.0g/kg在给药第7天、14天均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GLU、TCHO和TG水平。匙精胶囊8.0 g/kg能显著降低正常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匙精胶囊1.0 g/kg、2.0 g/kg、4.0 g/kg均能非常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的蔗糖耐量。结论匙精胶囊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血脂以及降低正常小鼠、大鼠的糖耐量作用。  相似文献   

10.
蛇菰乙醇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蛇菰95%乙醇提取物(SHG)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四氧嘧啶诱导雄性ICR小鼠形成糖尿病模型。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给动物口服SHG相当于生药20,30 g·kg-1体重连续7~10 d,以动物不禁食和禁食2.5 h的血糖水平和口服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水平,观察SHG对机体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以腹腔注射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评价SHG对机体高血糖诱导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以口服蔗糖耐量和口服淀粉耐量评价药物对糖吸收的影响。结果:SHG可显著降低正常和糖尿病小鼠的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动物口服蔗糖和口服淀粉耐量实验中,SHG可明显降低并后移蔗糖或淀粉负荷后的血糖峰值,减少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动物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中,SHG可显著降低葡萄糖负荷后血糖的峰值,减少AUC。在正常小鼠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中,SHG组平均血糖上升百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血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HG显著降低正常和糖尿病小鼠的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SHG控制血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和增强体内葡萄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1.
谢园沁  陈伟平  胡嘉磊 《中草药》2012,43(6):1136-1141
目的研究蚕蛹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及糖代谢相关酶的影响。方法 SD大鼠以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按血糖随机分成6组:模型组,蚕蛹油低、中、高剂量(4.5、6.0、7.5 mL/kg)组,二甲双胍(90 mg/kg)阳性对照组和亚麻籽油(6.0 mL/kg)阳性对照组,另设对照组。各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对照组和模型组ig生理盐水。每天测大鼠饮食量和饮水量1次,每周末测大鼠体质量和血糖水平,4周后检测大鼠肝脏中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以及小肠黏膜中的麦芽糖酶、蔗糖酶、淀粉酶的活性,并进行淀粉耐量检测。结果蚕蛹油各给药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呈下降趋势,并呈剂量相关性,HK、PK、麦芽糖酶、蔗糖酶、淀粉酶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大鼠血糖水平与HK、PK、麦芽糖酶、蔗糖酶、淀粉酶活性的相关性显著(P<0.000 1)。淀粉耐量检测显示,蚕蛹油各给药组大鼠血糖峰值和曲线下面积显著下降(P<0.05)。结论蚕蛹油剂量相关地抑制STZ诱导的大鼠血糖升高,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HK、PK活性可能是其降血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抗糖尿病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掌生  王大力 《中医药学刊》2010,(10):2197-2200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I型糖尿病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 ley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葛根素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葛根素治疗组,高剂量葛根素治疗组。各组大鼠饲养8周后,测体重、血糖、心功能、左心室重量、心肌胶原含量,分离心肌线粒体检测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葛根素治疗组抑制糖尿病大鼠血糖的进一步升高,减少糖尿病引起的体重下降,并且显著减少糖尿病大鼠心室与体重比值,提高左室发展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降低左室舒张末压。葛根素明显减少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及心肌线粒体ROS水平;高剂量葛根素明显抑制心肌线粒体MDA含量,增加心肌线粒体SOD活性。结论: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大鼠8周后,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糖升高,减轻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亚麻木酚素提取物(FLE)对糖尿病小鼠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分6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对照组,糖尿病模型亚麻木酚素提取物[600mg/(kg·d)、1.2g/(kg·d)、3.6g/(kg·d)]治疗组,糖尿病小鼠盐酸二甲双胍[100mg/( kg·d)]治疗组。连续灌胃8周,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体重、肾重、肾重/体重、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肾组织MDA含量及肾组织SOD、GSH-PX活性,HE染色分析肾小球病理形态学改变,综合评价亚麻木酚素提取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结果: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比较,亚麻木酚素提取物中、高剂量组的肾重、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降低(P〈0.05),亚麻木酚素提取物各剂量组的肾脏组织SOD、GSH-Px活性增加(P〈0.05)。结论:亚麻木酚素提取物能减轻糖尿病小鼠肾脏损伤,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减轻肾脏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肾Ⅰ号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疗效。方法:通过单侧肾切除合并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模型对照组(M)、糖肾Ⅰ号组(TS)、洛汀新组(B),每组10只。模型成功后给予不同的干预共8周,末次给药12h后,采集尿液、血液标本,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肾重、肾重指数、血糖、肾功(Scr、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肾Ⅰ号治疗组肾重、血糖明显下降(P〈0.01),血清Scr、BUN显著降低(P〈0.01)。与洛汀新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糖肾Ⅰ号可改善DN大鼠的营养状况,增加其体重,抑制肾脏肥大,降低血糖,改善肾功能,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脑复聪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NF-κB、星型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STZ(60 mg/kg)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脑复聪低、中、高剂量组。成模后连续灌胃8周,模型组和正常组灌服蒸馏水,脑复聪低、中、高剂量组灌服不同剂量脑复聪。检测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的体重、血糖;于造模前及灌胃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进行学习记忆功能测定;并于8周后取海马行NF-κB、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各组大鼠血糖均显著升高(P〈0.01),体重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糖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造模后及灌胃后2周、4周糖尿病组及各治疗组大鼠之间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灌胃后6周及8周时脑复聪高剂量治疗组大鼠体重明显大于糖尿病组大鼠(P〈0.05)。模型组水迷宫潜伏期比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脑复聪各治疗组潜伏期较模型组均有显著缩短(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及各治疗组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阳性细胞数下降,差异显著(P〈0.05),且与脑复聪剂量呈负相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GFAP的IOD值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脑复聪中、高剂量组的IOD值均显著上调(P〈0.05),且与脑复聪药物剂量呈正相关;小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NF-κ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星型胶质细胞表达显著下降。脑复聪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下调脑海马NF-κB表达水平、上调星型胶质细胞表达水平,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产地葫芦巴提取物降血糖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葫芦巴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①将健康小鼠90只随机分为云南产葫芦巴低、高剂量组,甘肃产葫芦巴低、高剂量组,河北产葫芦巴低、高剂量组,河南产葫芦巴低、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纯化水,其他各组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0、400mg/(kg.d)相应产地葫芦巴提取物,称体质量并测空腹血糖值。然后再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2g/(kg.d),测定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值并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②将健康小鼠100只腹腔注射四氧嘧啶,测空腹血糖;随机分为云南产葫芦巴低、高剂量组,甘肃产葫芦巴低、高剂量组,河北产葫芦巴低、高剂量组,河南产葫芦巴低、高剂量组,模型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纯化水,阳性药对照组给予盐酸苯乙双胍片40mg/(kg.d),其他各组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0、400mg/(kg.d)相应产地葫芦巴提取物,测空腹血糖值。然后再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2g/(kg.d),测定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值,并计算AUC。结果不同产地葫芦巴提取物对正常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以及葡萄糖负荷后各时间点空腹血糖值和AUC均无显著影响。云南、河北产葫芦巴提取物低、高剂量组和甘肃、河南产葫芦巴高剂量组对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均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且可显著降低葡萄糖负荷后不同时间点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减少AUC。结论不同产地葫芦巴提取物高剂量组均可一定程度降低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的空腹血糖,且对其糖耐量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连水煎液对小鼠胰岛修复功能的影响,探讨黄连对高血糖的治疗作用及初步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四氧嘧啶造高血糖模型,观察黄连水煎液对胰岛依赖型小鼠糖尿病模型体质量、血糖、胰岛B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黄连水煎液能降低模型小鼠血糖,并能有效控制模型小鼠体质量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分别在第7、14天黄连水煎液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西药(二甲双胍)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理观察:黄连水煎液组胰岛B细胞形态均比模型组和西药组好,且成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连水煎液能显著降低胰岛依赖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能有效控制模型小鼠体质量下降,但短期效果均不如二甲双胍;并且对胰岛B细胞形态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冯劼 《中医药学刊》2010,(11):2427-2429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在该模型上,以格列齐特为阳性对照,研究人参皂苷Rg1灌胃给药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糖原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1低剂量对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降糖作用,而对糖耐量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此外,人参皂苷Rg1能促进肌糖原的合成,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结论:人参皂苷Rg1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显著提高SOD的活力,提示人参皂苷Rg1可能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