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大枣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聚酰胺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大枣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18.十八烯-1,3,4-三醇(1)、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2)、2α-羟基齐墩果酸(3)、2α-羟基乌苏酸(4)、3β,6β豆甾烷-4-烯-3,6-二醇(5)、伊谷甾醇(6)、胡萝卜苷(7)、十七烷酸(8)、二十四烷酸(9)、芦丁(10)、D-葡萄糖(11)。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枣属植物中分得的神经酰胺及脑苷脂类化合物,化合物4、5、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毛泡桐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DL  Li XQ 《中药材》2011,34(2):232-234
目的:对毛泡桐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毛泡桐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洋芹素(Ⅰ)、木樨草素(Ⅱ)、高北美圣草素(Ⅲ)、3α-羟基-乌苏酸(Ⅳ)、19α-羟基-乌苏酸(坡模酸)(Ⅴ)、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Ⅵ)、乌苏酸(Ⅶ)2、α-羟基-齐墩果酸(山楂酸)(Ⅷ)、胡萝卜苷(Ⅸ)、β-谷甾醇(Ⅹ)。结论:化合物Ⅰ~Ⅹ为首次从毛泡桐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亮叶杨桐Adinandra nitid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应用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6个化学成分,分别为山茶苷A(1)、芹菜素(2)、长梗冬青苷(3)、谷甾醇(4)、胡萝卜苷(5)3α、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6)。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四季青叶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冬青llex purpurea Hassk.干燥叶的三萜皂苷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不同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用波谱及化学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三萜类成分,结构鉴定为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3)、乌索酸(4)、救必应酸(5)、长梗冬青苷(6)、冬青苷A(7)、地榆皂苷Ⅰ(8)、IlexosideB(9)。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2,3,9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8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石崖茶Adinandra nitida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石崖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3个萜类化合物,包括11个三萜:乌索酸(1)、18-羟基乌索酸(2)、2α,3α-二羟基乌苏酸(3)、3α,19α-二羟基乌苏酸(4)、蔷薇酸(5)、3β,19α,23-三羟基酸(6)、2α,3α-二羟基乌苏酸-28-O-β-D-葡萄糖苷(7)、kajiichigaside F1(8)、齐墩果酸(9)、arjunetin(10)、白桦脂酸(11),2个二萜:cassipourol(12)、α-生育酚(13)及2个甾体化合物:胡萝卜苷(14)、β-谷甾醇(15)。结论化合物1~4、6、7、9、11~13为首次从石崖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夏枯草地上部位(除去果穗)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用理化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该植物地上部位中分得12个化合物,均为五环三萜和三萜皂苷类成分,经与文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照,分别为:乌苏酸(1),齐墩果酸(2),白桦酯酸(3),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4),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5),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6),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7),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8),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β-D-吡喃葡萄糖苷(9),2α,3β,19α,23-四羟基坞苏-12-烯-28-酸-β-D-吡喃葡萄糖苷(10),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11),和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12)。结论:其中化合物3、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南药巴戟天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南药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南药巴戟天的根茎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7个已知化合物:大黄素甲醚(1),1-羟基-2-甲基蒽醌(2),2-羟基-1-甲氧基蒽醌(3),甲基异茜草素(4),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5),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6),3-羟基-2-甲基蒽醌(7),Digiferruginol(8),1,2-二甲氧基-3-羟基蒽醌(9),1,3-二羟基-2-羟甲基蒽醌(10),光泽汀ω-乙醚(11),蒽醌-2-羧酸(12),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3),反式丁烯二酸(14),豆甾醇(15),胡萝卜苷(16)和β-谷甾醇(17)。结论:化合物8-12,14-16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化合物12和14首次从巴戟天属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8.
付明  牛友芽  余娟  孔庆童 《中药材》2012,(11):1778-1781
目的:分离鉴定雾水葛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雾水葛全草中分离出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齐墩果酸(3)、(-)表儿茶素(4)、α-香树脂醇(5)、丁香基-β-芸香糖苷(6)、2α,3α,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东莨菪苷(8)、黄芩素-7-O-α-L-鼠李糖苷(9)、东莨菪素(10)、槲皮素(1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2)、洋芹素(13)、2α-羟基乌苏酸(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9,(10)
目的研究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Pierre ex Pitard) Merr. et Chun的化学成分。方法乌檀7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3,4-二羟基苯甲酸(2)、山柰酚(3)、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4)、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5)、23-羟基-乌苏酸(6)、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7)、2β,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8)、3-O-β-D-glucopyranosyl-23-hydroxyursolic acid(9)、3β,19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10)、乌苏酸(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3~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白花泡桐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白花泡桐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花泡桐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mimulone(Ⅰ)、洋芹素(Ⅱ)、木樨草素(Ⅲ)、2d,3p,19β-三羟基-乌苏酸-28-O—β—D-毗喃半乳糖苷(anserinoside,Ⅳ)、3d-羟基-熊果酸(Ⅴ)、熊果酸(Ⅵ)、胡萝卜苷(Ⅶ)、β-谷甾醇(Ⅷ)。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白花泡桐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长柄异木患(Allophylulogipess)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对长柄异木患茎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ycloart-24-ene-3β,26-diol(1),3-oxotrirucalla-7,24-dien-21-oicacid(2),zizyberenalicacid(3),蛇藤酸(4),ent-4(15)-eudesmene-1β,6a-diol(5),4(15)-eudesmene-1β,8a-diol(6),4(15)-eudesmene-1β,5a-diol(7),甲基埃斯特瑞(8),白桦脂醇(9),白桦脂醛(10),白桦脂酸(11),3β-hydroxy-5a,8a-epidioxyergosta-6,22-dien(12),3-oxo-19a-hydroxyurs-12-en-28-oicacid(13),熊果酸(14),东莨菪内酯(15),梣皮啶(16),黄花菜木脂素A(17),香草醛(18),松柏醛(19),2’,6’-dihydroxy-4’-methoxyacetophenone(20),p-(aminoalkyl)-benzoicacid(21),香草酸(22),1-O-p-coumaroylglucose(23),β-谷甾醇(24),poriferast-5-ene-3β,4β-diol(2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长柄异木患(Allophylulogipes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牛膝中一个新的阿魏酰胺苷(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牛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运用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牛膝中分离并鉴定了2个阿魏酰胺苷和7个皂苷类化合物:N-trans-feruloyl-3-methoxytyramine-4′-O-β-D-glucopyranoside(1),N-trans-feruloyl-3-methoxytyramine-4-O-β-D-glucopyranoside(2),PJS-1(3),chikusetsusaponinIVa(4),oleanolicacid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ester]-28-O-β-D-glucopyranoside(5),oleanolicacid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ethylester]-28-O-β-D-glucopyranoside(6),oleanolicacid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butylester]-28-O-β-D-glucopyranoside(7),ginsenosideR0(8)和hederagenin-28-O-β-D-glucopyranosylester(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梭果黄芪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梭果黄芪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Rp-18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3-O-β-D-木吡喃糖基-25-O-β-D-葡萄吡喃糖基环黄芪醇(1),异黄芪皂苷Ⅳ(2),环黄芪苷A(3),梭果黄芪苷C(4),2′,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烷-6-O-β-D-葡萄糖甙(5),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6),6,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甙(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6-甲氧基当归素(10)。结论:化合物1-3,5-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枇杷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枇杷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2α,3α,19α-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1)、arjunolic acid(2)、methyl 2α-hydroxyursolate(3)、马斯里酸甲酯(methyl maslinate 4)、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5)、熊果酸(ursolic acid 6)、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 7)、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acid 8)、2α,3α-ursolia acids(9)、蔷薇酸(tormentic acid 10)、vomifoliol(11)、鼠李柠檬素(rhamnocitrin 12)、槲皮素-4′-O-β-D-半乳糖(quercetin-4′-O-β-D-galactoside 13)、eugenyl β-rutinoside(14)。结论:化合物1~3、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鸡血藤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鸡血藤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层析方法分离和纯化,并利用光谱学和理化性质来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resteganeB(1),(2R,3R)-buteaspermanol(2),(+)-medioresinol(3),(2R,3R)-3,7-dihydroxyflavanone(4),benzeneethanol(5),4,7,2′-trihydroxy-4′-methoxyisoflavanol(6),naringenin(7),blumenolA(8),protocate-chuicacidethylester(9),liquiritigenin(10),7,4’-dihydroxy-8-methoxy-isoflavone(11),3,5,7,3’,5’-pentahydroxyflavanone(12),pro-tocatechuicacid(13),glycyroside(14),8-methylretusin-7-O-β-D-glucopyranoside(15),3,3’,4’,5,6,7,8-heptahydroxyflavan(16),dul-cisflavan(17)。结论:所有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蓟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纯化。结果:-个新的大柱香波龙烷苷和六个已知化合物被分离得到,分别是(7E,9R)-9-hydroxy-5,7-megastigmadien-4-one-9-O-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anoside(1),(6R,7E,9R)-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9-O-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uro-lignoside(3),4,9,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7-O-β-D-glucopyranoside(4),citrosideA(5),红景天苷(6),和腺苷(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矮丛风毛菊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藏药矮丛风毛菊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1)、正三十六烷醇(2)、伞形花内酯 (3)、东莨菪素(4)、异东莨菪素(5)、1,3,7,8-四羟基酮(6)、肉桂酸(7)、豆甾醇(8)、菜油甾醇(9)、胆甾醇 (10)、β-谷甾醇(11)、芹菜素(12)、刺槐素(13)、deacylcynaropicrin(14)、kandavanolide(15)、acetylation of kandavanolide(16)及robustaflavone 4’,4’-dimethyl ether(17)。结论:化合物1-13、15-17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从本草记载开始阐述了龙胆药材4种基源植物中质量最优的条叶龙胆资源的变化。条叶龙胆野生资源的开发是按由南到北的顺序进行的。我国东北地区条叶龙胆的开发较晚,但由于龙胆的生物学特性及草原破坏等多种原因,在几十年的时间内野生资源便遭到了严重破坏。目前野生资源接近枯竭,栽培严重滞后,致使这一优质龙胆药材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条叶龙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栽培为主,而育种、栽培技术等与高产密切相关的措施的优化与推广等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9.
藏药脉花党参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藏药脉花党参 Codonopsis nervosa ( Chipp.) Nannf.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 D101 大孔树脂柱、硅胶柱、ODS 柱、凝胶柱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分离和纯化, 并利用各种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 15 个化合物, 分别为柯伊利素(1), 苜蓿素(2), 芹菜素(3), 琥珀酸(4), β-胡萝卜苷(5), 木犀草素(6),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ethylsyringin (8), 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基-(1→6)-[(6’’’-O-咖啡酸)-β-D-葡萄糖苷](10), 木犀草素-7-O-β-D-龙胆二糖苷(11), 丁香苷(12), 绿原酸(13), 新绿原酸(14), 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苷(15)。结论:化合物 1 5, 8, 9, 12, 14,15 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