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研究银杏二萜内酯A,B,K(GA,GB,GK)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比较三者作用机制的异同及强弱,该研究采用体外实验法,观察不同剂量GA,GB,GK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3种银杏二萜内酯均可抑制PAF诱导的体外家兔血小板聚集,其强弱顺序为GKGBGA;三者还能够拮抗[~3H]PAF与PAF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拮抗能力同样为GKGBGA。进一步研究三者对于PAF诱导后血小板中胞内[Ca~(2+)]i动员及胞内c AMP水平的变化,发现三者均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胞内[Ca~(2+)]i动员并提高胞内c AMP水平,且它们的作用强弱与拮抗PAF受体能力的强弱一致。表明银杏二萜内酯GK对于PAF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能够通过激活c AMP信号通路、抑制胞内[Ca~(2+)]i动员的方式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GB、GA对PAF受体也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但弱于GK。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低剂量的百裕银杏内酯注射液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超微结构及PF-4和B—TG的影响。方法将日本大耳兔分为百裕银杏内酯高、中、低剂量组及生理盐水组,分别予相应药物静注1周.采用体内实验法,观察各组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以及血小板超微结构和PF-4和B—TG水平的变化。结果百裕银杏内酯各剂量组较生理盐水组均能抑制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减少聚集型血小板数量并使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变少变短,降低PF-4和8-TG的表达(P〈0.01)。结论百裕银杏内酯注射液能够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的活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芦丁对家兔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5-羟色胺(5-HT)释放、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比浊法测定家兔洗涤血小板(WRR)聚集率,邻苯二甲醛(OPT)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HT含量,以Fura-2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小板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芦丁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AF(9.55×10^-9mol/L)诱发的WRP聚集、5-HT释放作用,IC50分别为0.73、1.13mmol/L;同时68.3、274、545μmol/L芦丁剂量依赖地抑制PAF(4.78×10^-9mol/L)引起的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增高。结论:芦丁可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5-HT释放及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配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研究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配比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脑梗塞率和脑含水量的影响、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家兔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以及特异性拮抗PAF与PAF受体结合的作用。结果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配比能够显著降低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塞率和脑水肿,并能通过拮抗PAF的功能而抑制缺血所致的损失作用,且对PAF受体表现出显著的竞争性拮抗。结论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作为一种PAF受体的强拮抗剂,在脑缺血的病理情况下通过拮抗PAF的生物效应从而实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抗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作用。方法:运用比浊法测定静脉给药5日后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性,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对PAF诱导家兔血小板释放Ca2+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对PAF诱导家兔血小板中TXA2、PGI2含量的影响。结果: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1.95、3.90、7.80mg/kg对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有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3.90、7.80mg/kg显著抑制PAF诱导家兔血小板释放Ca2+(P0.01)。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3个剂量组均抑制血小板释放TXB2,7.80mg/kg剂量组显著降低TXB2/6-keto-PGF1α比值(P0.05)。结论: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其释放产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芦丁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受体结合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芦丁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受体结合的拮抗作用。方法 以放射配基结合试验观察[3H]PAF与家兔血小板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作用;体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PAF介导血小板黏附的强度;以Fura- 2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PAF介导的兔多形核白细胞(PMNs)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结果 芦丁可浓度依赖地抑制1、2、4 nm ol/L [3H]PAF与血小板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其IC50 分别为7.3、8.7、17.2 mm ol/L ;芦丁可明显抑制PAF介导的血小板黏附,IC50 为1.5 1mm ol/L;芦丁浓度为6 8.2~5 4 6 μm ol/L 时可浓度依赖地抑制PAF介导的PMNs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结论 芦丁具有抗PAF作用,为一种新的PAF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黄芪体外对家兔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活性的作用,阐明黄芪在该方中的配伍机制。方法:将动物分为补阳还五汤全方组、活血组和补气组,采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实验,以家兔血小板PAF受体特异结合抑制率为评价指标,探讨3组体外对家兔血小板PAF受体活性的影响。结果:3组均能抑制。H—PAF与家兔血小板PAF受体的特异结合,对PAF受体特异结合抑制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活血组、全方组、补气组,各组之间抑制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单味黄芪(120g)对家兔血小板PAF受体与^3H—PAF的特异结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黄芪与方中活血药配伍后,能使后者拮抗血小板PAF受体的作用明显减弱,使全方拮抗血小板PAF受体的作用缓和,防止大量活血药攻伐太过,体现了补阳还五汤“祛瘀而不伤正”的配伍机制。  相似文献   

8.
山柰酚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其受体结合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山柰酚对氚标记的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血小板膜上受体结合作用的影响 ,试图证明该药为一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方法 :以放射配基结合试验观察 [3H]PAF与家兔血小板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分光光度法测定PAF诱发的血小板黏附强度 ;Fura-2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PAF介导的兔多形核白细胞 (PMNs)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结果 :山柰酚可浓度依赖地抑制 1,2 ,4nmol·L-1[3H]PAF与血小板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IC50 分别为 30 .8,74 .6 ,92 .0 μmol·L-1;该药可明显抑制PAF诱发的兔血小板黏附及PMNs内游离钙升高 ,且均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其抑制血小板黏附的IC50 为 65μmol·L-1。结论 :山柰酚具抗PAF的作用 ,为一新的PAF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抗血小板聚集、清除DPPH自由基的量效关系和协同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实验和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量效关系和协同作用。首先,考察银杏内酯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然后,考察银杏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最后,考察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得到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和白果内酯抗血小板聚集的量效关系图,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量效关系图和有效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等效图。结论:银杏内酯抗血小板聚集具有量效关系,且银杏内酯A和银杏内酯B有协同作用;银杏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具有量效关系,且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β环糊精包合血竭抗PAF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环糊精包合血竭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Born比浊法测定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小板细胞钙离子水平。结果:包合血竭体内、外均显著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同时明显减少兔洗涤血小板内钙释放及外钙内流。结论:包合血竭有抗PAF作用,其机理与影响血小板钙离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乳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取3d内出生的乳大鼠肺组织制备肺成纤维细胞,经纯化,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上,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醋酸泼尼松龙组、4×10^-4、4×10^-5、4×10^-6、4×10^-7mol·L^-14个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实验组,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肺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变化,测定肺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增殖情况及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木犀草素浓度在4×10^-5、4×10^-6mol·L^-1时,可明显抑制肺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且细胞密度减小,细胞间隔变大,这种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性,且使肺成纤维细胞内蛋白质的含量减少,所有木犀草素给药组均可使肺成纤维细胞内SOD活力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木犀草素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翻白草及复方翻白草汤剂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翻白草汤剂及复方翻白草汤剂浓缩后,分别以4.1ml·kg-1(1ml含生药1g)和5.8ml·kg-1(1ml含生药2g)对两组家兔灌胃给药7d,同时与美吡哒和生理盐水进行对照,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观察正常家兔的血糖变化。结果:翻白草汤剂及复方翻白草汤剂,对正常家兔血糖有明显影响。正常对照组为(0.50±0.32)mmol·L-1,翻白草汤剂组为(3.58±1.48)mmol·L-1(P0.01),复方翻白草汤剂组为(4.29±2.21)mmol·L-1(P0.01)。结论:翻白草汤剂及复方翻白草汤剂对正常家兔均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兔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表达,探讨葱白提取物防治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随机将新西兰白兔24只分为空白模型组、葱白防治组和葱白治疗组。按照赵学凌方法构建兔下肢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葱白治疗组给葱白提取物1周,葱白防治组造模前持续给葱白提取物1周,造模后同葱白治疗组。并检测造模前后CD62P、PAF和CD63的变化,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造模后,各组兔血清中CD62P、PAF、CD63含量明显升高(P0.05),葱白防治组上升幅度较小(P0.05),空白模型组和葱白治疗组上升幅度较大(P0.01),葱白提取物预防和治疗均可以降低模型组兔血清中CD62P、PAF、CD63含量(P0.05),和葱白治疗组比,葱白防治组降低CD62P和CD63水平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PAF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葱白提取物预防给药可以降低正常兔血液中CD62P的水平。结论:葱白提取物能防治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其机制与减少血小板活化,抗氧化损伤,减少血小板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有效率为82.8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酸腰痛、疲乏无力、肢体浮肿、口干咽燥症状积分分别为(1.12±0.73)分、(1.02±0.52)分、(0.83±0.70)分、(0.44±0.42)分,对照组症状积分分别为(1.54±0.69)分、(1.44±0.79)分、(1.25±0.84)分、(0.66±0.36)分;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别为(6.56±1.37)mmol·L^-1、(8.01±1.36)mmol·L^-1、(1.14±1.06)g·24 h^-1,对照组分别为(7.60±2.34)mmol·L^-1、(8.78±1.44)mmol·L^-1、(2.18±1.39)g·24 h^-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润肺汤对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80例经病理学诊断为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患者均接受胸部放疗,观察组在放疗过程中服用中药润肺汤,对照组单纯进行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血清TGF—β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①治疗后,对照组放射性肺炎与放射性肺纤维发生率均显著大于观察组(分别为40.00%、15.00%,25.00%、10.0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第4周及第6周血清TGF—β蛋白含量分别为(0.35±0.10)mg·L^-1、(0.39±0.12)mg·L^-1及(0.37±0.11)mg·L^-1,均显著大于观察组的(0.20±0.09)mg·L^-1、(0.16±0.06)mg·L^-1及(0.11±0.02)mg·L^-1(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第4周及第6周血清IL-6含量分别为(45.52±10.11)ng·L^-1、(42.15±10.08)ng·L^-1及(41.70±9.56)ng·L^-1,均显著大于观察组的(37.12±9.59)ng·L^-1、(31.28±8.52)ng·L^-1及(27.55±7.17)ng·L^-1(P〈0.05)。结论:中药润肺汤用于肺癌患者放疗时,能显著降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对三黄油擦剂中的有效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酚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石英毛细管柱(65cm×55μm,有效长度50cm),缓冲体系为10mmol·L^-1硼砂-30mmol·L^-1SDS-10%乙醇,pH值为9.8,分离电压30kV,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素和大黄酚在20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分别在0.124-2.470g·L^-1、0.104-2.080g·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8.6%。结论:HPCE方法结果准确、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三黄油擦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心电图疗效、血脂指标等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检测后有效率为95.45%、中医证候分析后有效率为96.97%、低密度脂蛋白(LDL)为(2.23±0.42)mmol·L^-1、载脂蛋白A—I(ApoA—I)为(1.25±0.17)g·L^-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2.01±0.63)min、发作频率每周(1.23±0.44)次、三酰甘油(TG)为(2.16±0.58)mmol·L^-1、胆固醇(TC)为(1.14±0.27)mmol·L^-1、载脂蛋白B(ApoB)为(1.28±0.45)g·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有效缩短发作时间及频率,优化心电图表现及血脂指标,改善中医证候,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方法: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及双抗夹心法检测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清(血浆)中PAF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内关穴后30min家免血清中PAF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可以调节血清(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含量,改善缺血心肌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