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仲景方中大黄与他药的配伍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维震 《河北中医》2005,27(7):519-520
大黄,《神农本革经》谓“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瘸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又因大黄药性峻快,有拨乱反正、斩关夺将之能,故得“将军”之名。大黄治病愈疾功效卓著,然不宜久服,用之不当反伤正气,故《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医者或把用大黄视为畏途,甚则斥为虎狼之药。然自古以来,不少医家喜用善用大黄,其中首推张仲景。  相似文献   

2.
浅谈仲景方中芍药的配伍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仲景使用芍药的方剂达54首之多。细细学习,甚感医圣遣方用药之精妙,值得推崇。本文拟将仲景方中芍药的配伍运用作一浅述。1 配桂枝,调和营卫芍药与桂枝的配伍,在仲景方中应用较广泛,如治疗外感风寒的太阳中风证和内伤营卫不和的自汗恶风证的  相似文献   

3.
附子为临床温里驱寒要药之一。古代医家中擅用附子者当首推张仲景,其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关于附子的运用达三十多方,遍及伤寒和杂病,对附子的灵活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仲景在附子应用、配伍、用法、用量上的独到之处作一浅析,以提高大家对附子的认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试论仲景组方用药的阴阳配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全书载方205首,用桂枝者55首,占26.8%。可见,仲景使用桂枝的范围广泛,而且灵活。探讨仲景对桂枝的妙用,为桂枝在临床上的使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夏永华 《新中医》2001,33(4):72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术的精髓和基础,不仅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而且对组方用药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试从寒热并投、攻补兼施、升降并用等方面对仲景的阴阳组方用药探析如下。1寒热并投1.1 寒热互用 寒热互用,阴阳兼顾是仲景用于治疗阴虚或阳虚证组方用药的一种特色表现。如金匮肾气丸用治肾阳不足之虚劳,方中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滋肾育阴,配以少量肉桂、附子温补肾中阳气,即取少火生气之意。这种不专治肾阳而肾阳反旺的治法,张景岳概括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之理论。另外,为了发挥某一药物的特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与探索人参的基本作用是治病之基础,研究人参配伍用药则是提高疗效之升华;如人参配半夏、人参配干姜、人参配黄芩、人参配茯苓、人参配黄连、人参配柴胡、人参配麦冬、人参配白术、人参配当归、人参配石膏、人参配蜀椒、人参配细辛、人参配大黄、人参配芒硝、人参配竹叶、人参配黄柏,权衡与斟酌人参基本作用与用药调配之间密切相关,亦即配伍主导治病,量变主导药效,药效因量而变。  相似文献   

8.
对于血瘀证,《内经》曾论及其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仲景发《内经》未尽之意,集东汉以前医学之大成,在《伤寒杂病论》中首提“瘀血”、“蓄血”证名,并运用化瘀之法治疗内外妇科等多种疾病,为后世治疗血瘀证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学习仲景学说过程中,感到仲师治腹痛,辨证详尽,处方严谨,用药精当,为后世治腹痛之典范,对当今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现不揣冒昧,将仲师治腹痛诸法归纳如下: 1 泻热逐水 太阳病表证未解,邪热内陷,热与水结而致腹部硬痛。《伤寒论》137条:“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方中大黄、芒硝泻热开结,甘遂逐水,邪热水饮得去,腹痛止。  相似文献   

10.
李坤 《四川中医》1997,15(2):13-14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汉代张仲景对眩晕的辨证论治有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它对当今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笔者将仲师治眩晕诸法归纳如下;1.健脾利水脾虚运化失职水停于内,水气上逆蒙蔽清阳,或因清阳不升而致眩晕。《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过满,气上冲胸,起则头晕,脉沉紧,发汗则动痉,身为振振摇者,获警桂枝白术甘草场主之。”《金医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警桂术甘汤主之。”前条太阳伤寒,本应汗解而反有吐下,是为误治,误用吐下,损伤脾胃之阳…  相似文献   

11.
郭辉 《中草药》1996,27(A09):263-264
  相似文献   

12.
王婷婷 《光明中医》2012,27(2):227-229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人,其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辨证论治的专书.全书蕴含有丰富的护理学思想.其中病情的密切观察、饮食的调护、药物的煎服法、药后的调摄等均是仲景垂示后人中医护理学中的主要方面,值得护理工作者认真体会学习.  相似文献   

13.
张友堂  黄雯静 《河南中医》2010,30(11):1045-1046
对药分为相辅相成对药和相反相成对药,《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的对药,是张仲景在对每一味药物的性味、归经特点进行精细研究之后,以七情原理为基础进行的一种科学组合,体现了“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用蜂蜜者在《伤寒杂病论》中共计29首方剂,仲景用之和中补虚,补益脾胃;和中缓急,缓和药性;解毒疗疮;滋阴润肺;润肠通便.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方剂配伍特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思华  姜建国 《中医杂志》2003,44(4):305-307
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选药是否合理,配伍是否精当,是方剂是否有效的关键。张仲景医书被后世医家奉为“方书之祖”,其方剂也是后人推崇倍至的“经方”。本文拟就张仲景方的组方特点浅析如下,以期对研究方剂配伍理论和提高临床疗效有所借鉴。1 主攻明确,药少而精《伤寒论》全书113方,共使用89味药物,超过10味药物的方剂仅有2首。《金匮要略》全书205首方剂中,1~6味药组成的方剂有 160首,约占方剂总数的  相似文献   

16.
仲景《伤寒论》之所以被誉为经方之祖 ,在于它总结了前人的医疗经验 ,创立以六经论伤寒的辨证体系 ,并设立了不少法度严谨的方剂 ,直至今天依然为临床所常用。现就论中人参在诸方中之不同配伍而发挥的不同功用作一简要归纳。1 益气和营《伤寒论》第 6 2条 :“发汗后 ,身疼痛 ,脉沉迟者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本条为太阳病发汗太过 ,损伤气营的证治。身疼痛是太阳病较为常见的症状 ,每随汗解而失。今汗后身疼痛犹在 ,此乃发汗太过 ,损伤营气致经脉失养。其脉沉迟无力 ,为气亏营耗 ,不能充盈脉道所致。《医宗金鉴》…  相似文献   

17.
连乐燊 《福建中医药》2005,36(5):47-47,55
医圣张仲景在所创医方中不少地方都用了粥,在用粥的方剂中,《伤寒论》中12个,《金匮要略》中有15个,除去重复者外,用粥的方剂共21个,两书中涉及用粥的条文达64条之多。仲景用粥,不但增强了药物的治疗作用,而且也作为仲景所创的一种护理手段,为后世的药粥疗法、食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登岭 《河南中医》2013,33(8):1201-1202
仲景使用石膏的十八个汤方,绝大多数给出了石膏的具体剂量.然而,大青龙汤、厚朴麻黄汤中,石膏用量用“如鸡子大”来界定,仲景用这种特殊的药物计量方法,结合了药物使用的个体化取向,从而使药物计量更符合临床实际,尤其是更符合当代的临床实际,使用以实物比度测量的方法,使临床用药更为严谨.在大青龙汤、厚朴麻黄汤中如此界定石膏的用量,也提示大青龙汤证、厚朴麻黄汤证中对石膏用量的具体要求,要动态把握药物剂量的个体化使用.  相似文献   

19.
张胜  泰竹  熊洪艳  马凤丽 《光明中医》2009,24(3):429-431
葛根与人参相配,是临床上常用的一个药对。本文通过研究历代文献,归纳出葛根与人参配伍可用于脾胃气虚、外感、热病、消渴、痘疹、中风偏瘫、痹证、痿证等多种病证的治疗,并分析了葛根与人参在其中所发挥的配伍机理。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正确理解对中药复方配伍的认识,为我们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人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味甘而微苦,微温不燥,性禀中和,功善大补元气,养血生津,广益五脏,为“治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本品古今临床应用甚广,并非专于虚劳不足之证,若外感疾病,抑或内伤杂病,用之得当,皆有殊效,而其要在于配伍得宜,轻重有法。兹将人参的配伍应用略述数端,以期对临床用药有所裨益。1配入解表剂,扶正以达邪外感疾病,邪在肌表,发汗驱邪乃正治之法。而对于元气不足,正不胜邪者,纵然重用发表之药,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