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2):200-202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OP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该病常见于中老年及绝经后的妇女。近年来传统中药仙茅在治疗OP方面的研究较多,并发现仙茅单体仙茅苷具有抗OP的活性,文章通过对仙茅苷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等方面综述,旨在为仙茅苷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思路,为仙茅及有效成分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7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数为8400万人,患病率为6.5%,发病率为1.26%;2001年患者数增加至8826万人,患病率为6.8%,发病率为1.27%。2000-2030年是中国高速老龄化的阶段,骨质疏松发病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呈快速增长的势头。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养血调肝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已基本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总数逐年增多,达到一亿多人。而据上海市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为30%~50%。因其发病缓慢,常被人们忽视,故有人称之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1]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尤其女性发病率高。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后骨折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石印玉等[2]比较不同功效的补肾中药复方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药效异同,采用连续酶消化法和机械分离法获得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同等条件下制备补肾益精方(由制何首乌、淫羊藿、骨碎补等组成)、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  相似文献   

5.
药物治疗仍是目前中医和西医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规范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从对中药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很多中药有效成分与骨质疏松的西医治疗靶点契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确切分子机制也有待深入研究。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治疗在各个方面西药不可比拟。本文就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对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防治、深入科研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197-201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深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也成为近年研究热点,淫羊藿是研究较多的中药之一,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数不胜数。本文总结近年文献,就淫羊藿三种活性单体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所起的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淫羊藿在治疗骨质疏松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好发于老年人,以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最为常见。据WHO报道,白人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占60岁以上人群的25%-50%。我国各地区骨矿物质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不一,存在地区差异,北方老年妇女发病率为40%一50%,而昆明地区为26.19%。骨质疏松症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也大幅度增加,50岁-60岁患病率为88.7%,61岁-70岁患病率为97.5%,71岁以上患病率高达99.5%。此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及是否运动都对本病有很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柏鑫 《光明中医》2008,23(2):249-25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本病是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常见病,我国现有老年人口约1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亿1千多万,其中25%-70%将患骨质疏松。作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相对而言,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年龄比女性晚,发病率低,其得到重视的程度不如前者。到目前为止,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材料很丰富,但关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研究的材料不很完整,其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治疗上也没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据报道,我国不同地区50岁以后的妇女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在25.0%~51.2%,而绝经后妇女患病率为48%.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后骨折已成为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中医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向的整体调节作用,故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和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的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骨折正成为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我科自2006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83例,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亿3千万,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作为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据调查,6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0%,  相似文献   

12.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中骨代谢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晔  齐越峰  佟云 《中医正骨》2007,19(6):64-65,6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常见病,我国现有老年人口约1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亿1千多万,其中25%~70%将患骨质疏松。作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相对而言,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年龄比女性晚,发病率低,故重视程度逊于前者。但调查显示,男性因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不低于女性,所以,应该提高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力争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药物(包括西药和中药)疗法,其研究开展的较早也较系统,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药理学研究多局限于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的研究。近年来,伴随着透皮剂和离子导入等理化技术的发展,中药经皮给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已取得一定进展。就此方面对补肾药物经皮穴位给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一个严重公共健康问题,是危害老年人健康,导致其骨折的重要原因。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了很多途径。我院2004年8月使用中药烫疗配合艾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2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昭洪  曾涛 《环球中医药》2011,4(3):235-238
动物模型对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主要有去卵巢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药物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营养性骨质疏松模型、甲状旁腺切除法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等.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多从补肾入手,许多传统的补肾中药在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明显效果,如淫羊藿、补骨脂、骨碎补、巴戟天、菟丝子、蛇床子等.相...  相似文献   

16.
骨碎补总黄酮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机理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眭承志 《中医药学刊》2010,(6):1272-1274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具有人体衰老特征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何进行防治已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从血生化、生物力学、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角度说明骨碎补总黄酮对骨质疏松症的药理作用,从科学的角度探究其治疗机制,为该药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骨骼疾病,对患者及社会均产生巨大的医疗负担。药物治疗是抗骨质疏松的主要干预措施,但客观存在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的服用依从性从而影响用药效果。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但其作用机制需深入研究。通路调控骨质疏松的进展,是进行骨质疏松病理机制和药理学研究的主要靶点之一。近几年,针对中药有效成分对骨质疏松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作了大量研究。综述近年来有关中药有效成分干预生物学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抗骨质疏松症的新药开发、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补肾壮骨中药抗骨质疏松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其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调节雌激素水平及其受体,促进MSCs成骨并抑制其成脂,调节OPG/RANK/RANKL系统和钙磷代谢及抗氧化等作用。该文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角度对补肾中药抗骨质疏松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为揭示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深入研究开发补肾壮骨类中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骨组织正常结构改变,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骨代谢病。为明确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有效防治骨质疏松,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传统补肾中药,单味药如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骨碎补、仙灵骨葆等,以及补肾方、补肾通络方等复方,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现代学者建立多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并用补肾中药干预研究,研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韩崇涛  李沛  李康  潘富伟 《光明中医》2014,(10):2155-2156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 OP )是指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在中医学中隶属“骨痹”、“骨萎”的范畴,《素问·逆调论》所谓骨痹是指肾枯不长,骨萎是指骨枯而髓减,其主要特征为骨量降低,易发生骨折,现已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资料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骨质疏松症的患病危险系数就会增加1.4~1.8倍:70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达80%~90%,男性的患病率达48%~56%;80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高达85%~100%,男性的患病率则达60%~65%[2]。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医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的社会问题。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以“治未病”为指思想导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骨质疏松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