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Centerpiece钢板施行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M)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2月11例行后路C3-C7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并对患者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轴性症状(AS)的评级。然后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缓解,其中有1例术后半年症状反弹,再行颈椎前路减压。根据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总分17分):术前所有患者中7分1例、9分2例、11分3例、12分3例、13分1例、14分1例,平均11.0分。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升为平均13.5分。颈项疼痛VAS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AS为良9例,可2例,无一例患者轴性症状为差。出院后1、3、6个月患者均常规拍摄X线正侧位片,结果显示手术节段均未发生关门现象,稳定性良好。结论MCM是颈椎病的复杂类型,治疗难度及风险也比较大,但是应用Centerpiece钢板固定术施行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可以有效维持开门状态的稳定,减少单开门术后并发症,有效降低了手术难度,保证了手术效果,是一项相对比较理想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估患者轴性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最狭窄处脊髓面积、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C2~7 Cobb角)、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和脊髓后移距离;统计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  相似文献   

3.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1997年10月-2008年12月为51例脊髓型颈椎病施行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观察组行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年,通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两组腰椎功能,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61.34±34.16min、术中出血量为272.34±153.73ml,对照组手术时间158.46±32.57min、术中出血量289.13±158.76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轴性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可有效提高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腰椎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微型钛板间隔固定和全节段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4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其中A组28例行间隔微型钛板固定,B组20例采用全节段微型钛板固定,对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JOA评分、术后开门角度、术后固定节段和不固定节段的门轴侧愈合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12~32个月),神经功能JOA评分均获得满意的恢复,两种固定方式在神经症状改善率、术后开门角度、术后固定节段和不固定节段的门轴侧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微型钛板间隔固定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与全节段固定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21例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18例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的颈椎病评定标准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但B组疗效略优于A组。结论:后路椎管成形术尤其适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减压术后的疗效。方法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术后随访0.5~7年,平均随访时间3.5年。结果临床疗效用JOA评分,术前平均5.5分,最终随访平均为14.6分.平均改变率为79.1%。结论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估颈椎前路开门手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功能恢复的治疗效应。方法从手术方法构想、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手术客观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颈椎前后路开门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颈椎前路撑开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客观优势:①能有效切除退行性变的间盘组织和致压物。②能明显扩大颈椎管的有效容积,消除脊髓病态受压的压应力。③可以使颈髓前移,更符合人体颈椎的生理前突。结论颈椎前开门手术减压彻底,可以有效地扩大椎管容积,增加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对其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对1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扩大半椎板切除术,切除4~5.5节椎板,平均4.6个节段。病变节段:连续4个节段7例,非连续4个节段5例,连续5个节段1例。结果:除1例术后3d出现症状反复,余均恢复满意。13例术前JOA评分3~12分,平均7.2分,术后2周JOA评分10~17分,平均15.6分,平均改善率75.8%。优11例,良2例。术后3个月JOA评分14~17分,平均改善率81.2%,全部评定为优。结论:扩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适合于选择合理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术后功能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20.5个月,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术前JOA评分为4—11分,平均6.8分;术后随访得出,JOA评分为8—15分,平均12.6分,改善率12%~83%,平均53.7%,优3例,良8例,可7例。结论:采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式简单,疗效比较满意,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P)]和观察组(n=40,ACCF联合ACDF)。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JOA、NDI评分、颈椎前凸角、T1倾斜角、C2~C7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的JOA、NDI评分、颈椎前凸角、T1倾斜角、C2~C7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8+)、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CD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准。方法:对120例前路手术及110例后路手术的术后JOA改善率、颈椎管扩大率、颈椎生理前弯度、相邻椎间的稳定性及颈椎屈伸活动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病变小于等于两个间隙的病例,两种术式术后的JOA改善率无明显差异,对颈椎生理前弯度及屈伸活动度的影响前路手术优于后路手术。(2)病变等于大于三个问隙的病例,JOA改善率后路手术大于前路手术,对颈椎生理前弯度的影响两者无明显差别,对屈伸活动度的影响后路手术优于前路手术。结论:(1)病变小于等于两个间隙时,应选择前路手术。(2)病变等于大于三个间隙时应选择后路手术。(3)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选择后路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选择颈椎椎体切除及融合内固定(ACCF),试验组选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根据脊髓神经功能及手术成功率判定2组疗效,并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颈椎曲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试验组总有效率(97.50%)比对照组(80.00%)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比对照组(20.00%)低(均P<0.01);试验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颈椎曲度指数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严重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都有其局限性。观察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并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11/2006-12本院1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一期前后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联合手术。其中男9例,女性3例,年龄49~75岁;3节段受累9例,4节段受累3例(突出节段分布:C3~66例,C4~73例,C3~73例)。全部病例进行临床随访,患者均对本试验知情同意。采用mJOA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术前颈椎侧位片测量,以D值(C4椎体后下缘到齿突后缘与C7椎体后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评价颈椎(C2~7)弧度;根据颈椎伸屈动态侧位片C2和C7椎体后缘切线相交所成的夹角之和评价颈椎(C2~7)活动范围。主要以电话随访和问卷填写的方式,分别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弧度、活动范围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①1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6±6)个月。②所有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疗效结果中优4例(33.3%);良6例(50%);无效2例(16.7%);颈椎D值术前(3.9±1.4)mm,术后即刻(8.5±1.7)mm,随访时(8.1±2.5)mm。术前与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与随访时差异无显著性(P=0.251);颈椎活动范围术前(36.3±4.0)°,随访时(10.6±2.7)°,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术后C5神经根麻痹1例,为感觉及运动混合型,8个月随访时,感觉功能恢复,肩关节外展肌力从术后Ⅱ级恢复至Ⅳ级;1例术后6个月出现"S"畸形而再次压迫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停滞,目前处于随访中。结论:一期前后路手术并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减压充分、彻底,而且前路手术能重建颈椎稳定性,恢复颈椎生理前凸和椎间高度,并且后路减压术又能预防相邻颈椎退变引起的脊髓继发的压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二种不同颈前路减压术式对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行颈前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二组: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A组)和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B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情况,X线评价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17个月的随访。术后1个月、术后17个月JOA评分较术前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17个月COBB角、椎间高度与术前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后17个月COBB角、椎间高度与术后1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均可有效地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但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后颈椎稳定性比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分期进行颈椎前后路手术,即首先行后路椎板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行前路短节段经椎间隙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手术前后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分数(JOA)进行评分,随访12~120个月。通过JOA评分的改善情况,Odom’s分级随访结果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三方面对比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前后路联合组第1次术后JOA评分为(12.40±0.65)分,第二次术后JOA评分为(14.05±0.19)分,改善率为7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14,P0.05)。分别对比三种不同方式术后Odom’s分级进行评价,前后路联合组优良率为80.9%,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24,Z0.05)。结论分期前后路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充分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可得到比单纯前路及后路手术更好的减压效果,并避免了单纯后路减压破坏整体脊柱的稳定性和单纯前路减压整体颈椎活动度的丢失,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院收治10例前后侧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同期经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配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及影像学结果 .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47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情况,X线片评价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17个月.术后1个月、术后17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17个月Cobb角、椎间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个月Cobb角、椎间高度与术后1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可有效地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但术后颈椎稳定性较差,术后Cobb角、椎间高度较难维持.  相似文献   

19.
张庆国  聂林  侯勇  程雷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2):4406-4406
目的 研究同时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和明显颈椎间盘后突压迫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同术式近期疗效及其比较。方法 对60例诊断明确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行单纯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8例行一期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颈前路颈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评定,根据JOA评分法,单纯后路减压组平均提高3.4分,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组平均提高5.4分(t=11.375,P&;lt;0.05)。脊髓功能改善率,前者为56%,后者为64%。结论 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单纯后路减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19例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配合方法。[方法]配合完成颈椎前后路手术19例。[结果]19例手术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结论]颈椎前后路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要确保此类手术的成功,要求手术人员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熟练的操作技能,充分的心理和手术器械的准备,术中的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