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检查45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肝功能,结果半数以上血清球蛋白含量升高,半数转氨酶异常,提示肝脏存在损害。25例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均存在程度不一的病理变化,待别肝功能正常者肝组织仍然存在病损,说明出血热病例肝脏病损极为常见。死亡病例肝组织病变较为明显,肝细胞坏死可呈片状。根据肝组织病理特征提示和小血管病变同属免疫性损害。  相似文献   

2.
门脉高压症无论采用分流术还是断流术,均不可避免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因为两者均使全肝血流量减少。笔者于十年前在断流术或分流术后加做肝总动脉鞘剥脱术,使肝脏血流量增加,以此来预防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肝脏移植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中心2005-03~2006-03收治7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效果。结果行急诊肝脏移植治疗6例,术后1例并发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5例患者于48h内苏醒。1例男性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患者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经治疗后逆转。1例男性患者并发口腔严重溃疡。2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气管切开。目前生存4例均生活状况良好,已重返工作岗位。结论急诊肝脏移植是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为患者等待供体赢得宝贵的时间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衰竭的患者有其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即心输出量增多和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并伴随着组织缺氧[1].血液分流、组织缺氧在急性肝衰的患者表现的尤其突出.正常的肾脏灌注的自我调节机制和代偿机制受到影响,病人也可能发生药物性肾损害,或已经存在与肝脏疾病相关的肾小球疾病或小管疾病,故这些患者易于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肝肾综合征,出现肝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5.
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简称肝穿活检术,是临床上获取各种肝脏疾病时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的一种良好手段,能够比较有效、直观的判断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对临床上的正确诊断、治疗、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于那些反复肝功能异常、重症肝炎、肝炎分型不明者都可进行肝穿术以明确诊断、辅助治疗。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操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肝穿活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人胎儿肝干细胞异种移植治疗小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人胎儿肝干细胞异种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伴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可能性与有效性。方法:改进Seglen胶原酶(Ⅳ型)原位灌注结合Perco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中期妊娠流产的男性胎儿肝干细胞。经肝脏注射移植(106细胞)治疗D-氨基半乳糖(1600mg/ks)诱发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雌性SCID小鼠(治疗组),于移植前及移植后24,48,72h及1周取血测定血氨、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于移植后1,2,4周取受体肝脏组织,PCR方法检测性别决定因子,并与未移植肝干细胞小鼠(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123.4hvs70.4h)(P〈0.05);移植后治疗组血清ALT、TBiL及血氨水平降低,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肝脏病理损伤逐渐减轻,存活2周小鼠肝脏组织中性别决定因子呈阳性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强。结论:人胎儿肝于细胞移植能延长暴发性肝功能衰竭SCID小鼠的存活时间,改善其肝功能及肝脏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是许多病理过程以及肝脏外科手术中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如出血性休克、肝叶切除术、肝脏移植等过程都可能发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直接影响术后患者肝功能和肝脏再生能力,是术后肝功能异常、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与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和患者死亡率的上升直接相关[1].因此,如何预防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肾功能衰竭是儿科危重病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小儿肾功能衰竭防治水平,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率,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本研究对42例肾功能衰竭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经肝动脉给药和腹腔给药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肝功能改善作用。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构建实验性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将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经过肝动脉给药和腹腔给药两种途径作用于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并检测肝功能指标和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肝动脉灌注给药能明显改善大鼠的肝脏功能以及肝组织形态学,与腹腔给药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动脉灌注给药在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方面优于腹腔给药。  相似文献   

10.
邓高旺  李勇  占敏  吴安涛  李煜 《江西医药》2009,44(7):653-657
目的建立稳定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大鼠模型,研究移植肝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早期支持作用,探讨原肝再生与移植肝萎缩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近交SD大鼠将其分为:A组(n=40)、切除脾脏和左侧肾脏.将小体积移植肝(30%)植入该受体脾窝;B组(n=20)为对照组.切除85%肝脏+脾脏+左侧肾脏。观察两组术后存活率、血生化变化、两肝重量及病理变化。结果A组术后1d、3d、7d、14d存活率明显高于同期B组(P〈0.05):A组术后肝功能指标随时间进行性下降,术后14d基本接近正常,且大大低于同期B组水平,与同期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原肝随时间进行性增生,移植肝在早期无明显改变,14d左右开始萎缩。结论脾窝辅助性肝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方法科学、合理、可行;移植肝对大鼠急性肝衰有明显的支持作用;原肝术后呈进行性增生改变.移植肝在早期无明显变化,随着大鼠原肝再生、肝功能逐步恢复移植肝开始出现萎缩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低血压、休克和右心衰竭均可引起肝功能不全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异常的肝功能试验可在右心衰竭体征出现以前发生。然而,在缺少低血压或休克的左心衰竭往往并不被认为足引起肝病的原因。作者报告了4例在临床上未出现在心衰竭而在起病时表现象急性或慢性肝炎的患者,其肝活检显示中心性肝坏死而无瘀血或肝炎的证据,经心脏基础病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本组病例的明显肝脏损害,在以往报告中亦见于死于肝静脉流出道阻塞合并症的患者。在狗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肝功能不全的防治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GaiN)建立急性肝功能不全大鼠模型,并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肝功能检测显示:遗模后24,48h肝脏损伤程度,与模型组相比,防治组的肝损较轻(P〈0.05)。肝脏病理切片结果:防治组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谷氨酰胺对GalN致急性肝功能不全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四氯化碳对大鼠肝毒性的时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随用药时间和剂量的变化对大鼠肝脏功能与组织形态学的损害的时量关系,进一步了解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毒理学作用。为研究护肝药提供动物实验模型,方法:大鼠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花生油,每周2次,分别在实验1、3、5、7、9wk观察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GOT)、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血清透明质酸及肝组织病理变化和内脏器官重量指数的改变,以判断肝脏受损程度。结果:四氯化碳对大鼠肝脏的影响表现在1wk内可致大鼠血清ALT升高,3wk时发生肝组织脂变,5wk时肝组织轻度纤维增生,7wk时肝组织呈纤维化改变,9wk时肝组织发生明显的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结果:大鼠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随染毒时间延长,染毒剂量的增加,对肝脏的毒性也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14.
<正>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分泌胆汁、代谢、解毒、免疫防御等功能,并有强大的再生能力[1]。肝叶切除特别是半肝切除或其他肝脏手术患者手术前多并存肝硬化和(或)慢性肝炎,肝脏储备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手术后肝功能不全或衰竭[2]。肝功能不全或衰竭是肝切除术后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术后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手术前充分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制定肝脏切除范围,防止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3]。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重症HBV急、慢性感染时,出现肾功能衰竭,一直被认为属功能性,而器质性病理形态改变不明显,需进一步探讨。方法20世纪90年代起随机收集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病死者肝、肾组织作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计85例。结果85例肾组织病理切片镜检均见有轻重不等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染色HBsAg和HBcAg阳性者高达75.3%。结论HBV慢性感染时,HBV可在肾组织内表达,同时肾组织亦存在轻重不等的病理形态改变,这可能是HBV感染者肾功能衰竭的基础,单纯功能性损害的看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对肝脏的损害及机理。方法 利用家兔小肠末端结扎梗阻模型在不同时相观测肝脏受损的形态学改变及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线粒体谷草转氨酶(MGOT)浓度。结果 在肠结扎后12h,通过电镜观测到肝细胞及其线粒体、肝窦内皮细胞和贮脂细胞的损伤性改变,血清ALT和MGOT浓度显著升高,随着病程的进展,上述肝脏受损性改变逐渐加重,肠结扎36h时几乎肝细胞所有线粒体严重受损。结论 急性完全性小肠梗阻时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大量细菌和毒素率先进入肝脏,早期导致肝脏受损,这种损伤随病程的进展逐渐加重,这可能是导致多系统器官衰竭的重要机理之一,提示肝功能的保护在急性肠梗阻的救治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郑春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95-1195
鱼胆中毒导致多器官损害.可发生急性肾衰竭.肝功能损害,胃肠道症状,中毒性心肌炎,神经系统受损。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为最重要并发症。我科收治1例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医药》2014,(8):66-66
<正>毒性反应也叫毒性作用,是指药物引起身体严重功能紊乱和组织病理变化。药理作用较强,治疗剂量与中毒量较为接近的药物容易引起毒性反应。此外,肝、肾功能不全者,老人、儿童易发生毒性反应。少数人对药物的作用过于敏感,或者自身的肝、肾功能等不正常,在常规治疗剂量范围就能出现别人过量用药时才出现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量肝细胞坏死及(或)严重的肝功能障碍,患者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诊断标准为:(1)迅速发生的肝细胞功能障碍——黄疸及凝血病;(2)迅速发生肝性脑病;(3)既往无肝病史[1]。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损害已引起人们的普遍警惕,而  相似文献   

20.
郑瑞丹  赵欣羽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43-214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上升,起初通常为无明显症状或有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并可发展成肝硬化,部分患者最终发生肝功能衰竭和(或)肝细胞癌。尽管影像学迅速发展正日益取代肝组织活检,但肝组织活检在区分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肝炎(NASH)、评判肝脏脂肪病变程度及炎症分期与肝纤维化分级、区分良恶性病变及对治疗反应的评估,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