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并完成规范化治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8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类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280例患者共发生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6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3%;以单一症状不良反应为主,60例(89.55%);大部分发生于强化期内,52例(77.61%);以骨关节损害、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异常及胃肠道反应为主。不良反应组和非不良反应组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肝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18.5、吸烟史、饮酒史、肝病史是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 结论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规律抗结核治疗期间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以单一症状不良反应为主,大部分出现在强化期内,以骨关节损害、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异常及胃肠道反应为主;对年龄>60岁、体重指数<18.5、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有肝病史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行规律抗结核治疗期间要密切关注,减少或防止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联苯双酯、葡醛内酯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的240例肺结核患者中,124例为HBsAg(+),116例为HBsAg(-),将124例HBsAg(+)初治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分为2组,均以2HRZ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于强化期加用联苯双酯、葡醛内酯;116例HBsAg(-)患者未应用任何保肝药物。结果 HBsAg(+)治疗组53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9例(17.0%);对照组71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25例(35.2%)2,组差异显著(P〈0.05)。HBsAg(-)初治继发型肺结核116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10例(8.6%)。结论 HBsAg(+)病例接受抗结核治疗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联苯双酯、葡醛内酯对药物性肝损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药物过敏反应可能在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特点,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24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均采用"2HRZS/4HR"方案抗结核化疗。出现肝功能异常后给予保肝药,至肝功能恢复正常时停止。对比两组间肝损发生率、肝损情况、肝损出现时间的差异。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率为12.91%。其中,老龄组发生率为16.67%,中青年组发生率5.95%,两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抗结核药物出现肝损害无临床症状者12例,占38.71%。64.52%的肝损害出现在抗痨治疗4周内;93.55%的肝损害出现在抗痨治疗8周内。两组肝损害出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程度严重。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肝功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异甘草酸镁预防乙肝携带者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疗效。方法观察时间2个月(强化期)。对照组46例,抗结核治疗同时使用葡醛内酯注射液护肝治疗,治疗组96例,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护肝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过程中肝损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4.58%、3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中发生肝损害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等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对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所致肝损害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能减轻肝损害的程度,使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07-109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抗结核药物使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情况。结果 不同性别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情况男性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8.82%(3/34),女性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11.54%(3/26)。男女性别间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情况中,60岁以下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5.56%(2/36),60岁或以上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16.67%(4/24)。不同年龄段间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下年龄患者ALT、AST、T-BIL、γ-GT、ALB等指标优于60岁或以上年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较高,老年人高发,密切定期检测早期诊断和治疗药物性肝损害,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6.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肝损害问题。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的1 464例肺结核病患者中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损害的1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高发年龄为20~60岁,占70 .3%,消化道症状出现和肝功能改变发生于用药后8周内强化治疗期的占73. 8%,轻者加保肝药治疗可不需停用抗结核药物,重者须停药并着重保肝治疗。157例(91 .3% )恢复正常, 13例(7 .6% )好转, 2例恶化出院, 41例( 23. 8% )需减量或停药,对化疗效果产生影响。结论 应用抗结核药物易发生肝损害,体重<50kg的老年男性、既往已有肝损害或嗜肝病毒感染、饮酒、合并肺外疾病、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药联用等为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57例结核病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2457例初治结核患者中,267例(10.9%)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其中女性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6%,148/1085)显著高于男性(8.7%,119/1372,P〈0.05);未接受保肝药物治疗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8%,80/581)显著高于接受保肝药物治疗者(10.0%,187/1876,P〈0.05);接受含HRZ方案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2%,139/1050)显著高于接受含HR方案治疗者(9.1%,128/1407,P〈0.05)。结论女性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患因素;合理使用保肝药物有可能减低易患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HRZ联用较HR联用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补脾养肺保肝汤防治抗结核药所致肝功能损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结核病的治疗,目前主张用短程化疗方案,但是在开始二个月的强化治疗期有肝损害发生率高、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影响了肺结核短程化疗的完成。我们在1995年4月至1997年7月间,自拟补脾养肺保肝汤防治抗结核药对肝功能损害,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5例,门诊29例,住院16例,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33岁。E型37例,IV型1例,V型7例。全部病例确诊为进展期肺结核的初治病人,既往无肝炎病史,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正常。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使用WHO推荐的短程化疗方案ZEHRZ/4HR或ZSHRZ/4HR。在应…  相似文献   

9.
周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03-10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造成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1~2006年我所收治的563例结核病患者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发生的58例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563例TB中有65例伴有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肝损害20例(30.8%)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7.6%),P〈0.01;58例患者中,14例肝功能损害较轻、无黄疽;29例ALT〉120U/L、有轻度黄疽;15例TBIL〉102.6μmnl/L,ALT〉250U/L,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结论伴有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更易发生肝损害。  相似文献   

10.
张越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55-56,59
目的探讨对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肺结核患者给予抗结核药物后其肝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对照组的75例肺结核患者为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病例。其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为阴性。比较两组患者的肝损害发生率及肝损害出现的时间及恢复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较高的肝损害发生率(P〈0.05);观察组肝损害出现时间较短,肝恢复时间较长(P〈0.05)。结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对其肝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查及肝功能变化的监测在抗结核治疗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药物性肝损害。方法 对本院2000~2005年收治的肺结核病人抗结核后出现肝损害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所发生的药物性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多发生于用药8周内的强化期。结论 通过对抗结核药肝损害的危险因素的认识,不但有助于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且还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2.
硫普罗宁在预防抗结核药引起的肝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有效方法,探讨硫普罗宁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237例结核病短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强化期给予HRZE四联化疗,观察组在给予HRZE四联化疗的同时伍用硫普罗宁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情况。结果对照组118例中有23例发生肝功能损害,其中11例发生重度肝损害而停药。观察组119例中有8例发生肝损害,其中2例发生重度肝损害而停药。两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和停药率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硫普罗宁能有效预防抗结核药引起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68例活动性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及肝酶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及肝酶学等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有防治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的肝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片对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43例初治肺结核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加用甘草甜素片,对照组单纯抗结核治疗。结果:两组肝功能损害、ALT增高发生率、TBIL增高发生率、HBsAg阳性肝损害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中〉60岁的老年患者分别为31例和30例,发生肝损害分别为6例、18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抗结核治疗的同时予以甘草甜素片保肝治疗,对结核病的治疗与控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162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62例,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结核化疗,在出现肝损害后给予一定的保肝药,直至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停止使用。结果老年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18.62%,中青年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情严重,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保证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6.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桂深  李桂仙 《海南医学》2010,21(11):75-7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73例初治肺结核病例接受抗结核药治疗后100例患者发生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肝损害大多发生在抗结核药物前期2-4周内,以中毒性多见。老年患者抗结核化疗时易发生肝损害。根据肝损害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肝功能大多在积极保肝治疗后2-4周内恢复正常。结论严密观察、定期监测肝功能、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处理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患者肝损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的88例初治患者,观察抗结核治疗后其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88例患者平均年龄(49.08±17.49)岁;肝损害集中分布在40~69岁,多发生在服药3个月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32例,肝损害程度与抗原阴性者相比较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因素、乙肝病毒感染和药物因素是抗结核药引起患者肝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单胺预防抗结核药物对HBsAg阳性病人的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218例HBsAg阳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98例,治疗组在强化抗痨期应用加用复方甘草酸单胺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在抗痨期内出现肝损害20例(16.7%),对照组出现肝损害51例(52.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单胺对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HBsAg阳性病人的肝损害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青 《当代医学》2012,18(23):82-83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结核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多为合并症状,主要为肝损害、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症状、关节肿痛以及过敏等.16~30d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处理后,65例不良反应症状消失,42例症状减轻,12例症状无变化,1例症状加重.结论 由于抗结核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合理选择使用抗结核药物,以减少或者延缓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寻找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有效方法,探讨硫普罗宁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237例结核病短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强化期给予HRZE四联化疗,观察组在给予HRZE四联化疗的同时伍用硫普罗宁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118例中有23例发生肝功能损害,其中11例发生重度肝损害而停药。观察组119例中有8例发生肝损害,其中2例发生重度肝损害而停药。两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和停药率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硫普罗宁能有效预防抗结核药引起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