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移植肾发生急性细胞性排异(ACR)和无ACR时,肾间质浸润细胞中一组标记蛋白的变化,及其与间质浸润CD4或CD8细胞的关系。方法选择17例肾移植患者,定期行移植肾活检,采用PAP四层法对一组标记蛋白进行观察。结果无ACR的肾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DR蛋白仅轻度增加,原癌蛋白2(Bcl2)、IL2R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增加不明显。当移植肾出现ACR时,上述标记蛋白均明显增加,尤以PCNA和IL2R增加最为显著,并与间质浸润的CD8密切相关。结论移植肾的免疫组化检查对移植肾急性细胞性排异反应有一定的意义;IL2R对于ACR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参与慢性排斥的细胞免疫学机制,本文对18例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病人移植肾进行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移植肾组织内浸润炎性细胞亚群,了解其意义。结果表明:慢性排斥移植肾间质中呈明显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样浸润伴纤维化和小管萎缩,定量分析证明这些浸润细胞中其组成分别为CD_3~+细胞46.8±19%,CD_4~+细胞24.1±17.3%,CD_8~+细胞27.3±6.9%,CD_(14)~+细胞33.4±19.6%,C_(19)~+细胞仅占3.2±1.9%,提示主要是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些资料提示慢性排斥移植肾内存在细胞免疫反应的细胞学基础,细胞免疫可能参与了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白介素-2受体(IL-2R,即CD25)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细胞性排异(ACR)临床诊断的作用,着重观察移植肾发生(ACR)和无ACR时,其间质浸润细胞中IL-2R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及其与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的关系。作者选择同期行异体肾移植,且无并发症患者17例,采用PAP四层免疫酶标法,检测移植肾组织中间质浸润细胞中IL-2R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显示:无ACR的肾组织中,IL-2R阳性细胞仅轻度增加,当移植肾出现ACR时,IL-2R阳性细胞数的增加十分显著,并与间质浸润的CD8密切相关。作者认为IL-2R对于ACR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8例慢性排斥移植肾活检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Ⅱ受体(IL-2R)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NFα和IL-2R在移植肾中表达较正常肾脏明显增强,且主要分布于移植肾间质浸润炎性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提示慢性排斥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处于活化状态,其可能通过产生和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发挥其各种生物学作用,从而介导细胞免疫损伤,因而认为细胞免疫可能在慢性排斥发病中起作用,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则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RTPCR方法,观察CD28通路活化后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及CsA的抑制作用。取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过程中分别给予抗CD3mAb单独刺激或抗CD3mAb+抗CD28mAb共同刺激。提取细胞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对Th1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细胞因子(IL4、IL10)cDNA进行扩增。结果显示:共刺激信号可使Th1细胞因子基因mRNA转录增加,且对CsA的抑制作用产生抵抗;而对Th2细胞因子则不产生明显影响。研究表明:CD28共刺激信号主要增强淋巴细胞Th1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并可能参与其分化调节;这一活化通路不被CsA阻断。  相似文献   

6.
使用抗淋巴制剂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o J  Li Y  Xiao X  Yang W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9):542-544
目的观察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单克隆抗体CD3(OKT3)对难治性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87例患者,其中ATG组13例,平均治疗总量1000mg;OKT3组74例,平均治疗总量45mg。结果ATG组对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治愈2例;对急性排斥反应治愈7例;总有效率为6923%(9/13)。OKT3组对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治愈率为9000%(27/30);对急性排斥反应治愈率为9047%(38/42);总有效率为9028%(65/72)与ATG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对再次移植患者的各种急性排斥反应有效率为9167%(11/12)。结论OKT3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效果优于ATG,尤其对再次移植患者,但对慢性排斥反应患者无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HCV 感染对肾移植患者免疫功能及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测定患者外周血T 细胞亚群及HLADR 的表达,并统计HCV 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HCV 感染组CD4 、CD28 、CD4/CD8 值明显低于无感染组( 分别为41 .3±5 .1、55.2 ±5 .8 、1.49±0.4 和49 .1 ±8 .2 、64.8±5.0、1.81 ±0.5),HCV 感染组T 细胞HLADR 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下降(6 .9 ±4.2 vs 11.9 ±4.8),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25.0% 、10 .0% 和17 .5% 、12.5 % )。 结论 HCV 感染可抑制肾移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但不影响患者感染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移植肾组织CD4^+,CD8^+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移植肾组织内CD4+、CD8+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移植肾组织内CD4+、CD8+细胞进行了临床监测。结果移植肾急性排斥组CD4+CD8+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组、急性肾小管坏死和环孢素中毒组;肾组织内CD4+、CD8+细胞呈弥漫分布;CD4+/CD8+比值>1.3,对激素冲击治疗有效,反之无效。结论移植肾组织活检同时监测组织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肾移植患者急性排斥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慢性排斥移植肾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HLA-DR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排斥移植肾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HLA-DR表达与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对20例慢性排斥肾移植受者进行肾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检测移植肾内ICAM-1和HLA-DR的表达。结果:ICAM-1在慢性排斥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微小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增强,而HLA-DR表达则普遍上调,尤其在远曲小管。此外,在ICAM-1和HLA-DR表达增强的局部血管周围和小管间质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慢性排斥移植肾中ICAM-1和HLA-DR表达增强可能在排斥反应中起诱导作用,尤其是间质炎细胞的浸润及抗原递呈,同时它们又可能使表达上调的细胞成为免疫反应效应支的靶细胞,从而参与慢性排斥的细胞免疫损伤及移植肾间质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白但纱-2受体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细胞性排异临床诊断的作用,着重观察移植肾发生和无ACR时,其 间质浸润细胞中IL-2R阳性细胞的变化,及其与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腹腔灌注热化疗(IPHC)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对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施行术后腹腔灌注热化疗,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与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行IPHC前,CD+3、CD+4、CD+8、CD+4/CD+8较对照组降低,sIL2R升高;行IPHC后,CD+3、CD+4、CD+8、CD+4/CD+8明显下降(P<0.01),sIL2R降低(P<0.01)。结论:腹腔灌注热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同种带瓣主动脉和肺动脉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同种带瓣管道移植对宿主免疫状态的影响以及排斥反应对移植物的作用。方法 应用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或肺动脉重建右室流出道,并随机分为A组(移植组),B组(免疫抑制组)和C组(对照组)。分别在术后1,2,3,4周收集外周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应用酶联法测定血清中IL-2含量。结果 移植1周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明显增高,CD^+4阳性率,CD^+4/CD^+8比  相似文献   

13.
观察移植肾发生急性细胞性排异和无ACR时,肾间质浸润细胞中一组标记蛋白的变化,及其与间质浸润CD4或CD8细胞的关系。方法 选择17例肾移植患者,定期行移植肾活检,采用PAP四层法对一组标记蛋白进行观察。结果 无ACR的肾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DR蛋白仅轻度增加,原癌蛋白-2(Bd-2)、IL-2R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增加不明显。当移植肾出现ACR时,上述标记蛋白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环孢素A(CsA) 、霉酚酸( MPA) 和雷帕霉素(RPM) 对CD28 通路共刺激后淋巴细胞IL4 m RNA 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以PCR 扩增方法获得IL4 特异的cDNA 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GEM3Z 载体中。以此作为探针对RTPCR 产物进行杂交定量,比较三种免疫抑制剂对CD28通路共刺激后淋巴细胞IL4 m RNA 表达的影响。 结果 以抗CD3 m Ab + 抗CD28 m Ab 共刺激后,发现淋巴细胞稳定地表达IL4 m RNA;CsA 和MPA 未能抑制淋巴细胞IL4 m RNA 的表达,而RPM则能产生显著抑制。 结论 RPM 能抑制CD28 通路共刺激后IL4 m RNA 的表达,而CsA 和MPA对这一过程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测定外周血CD3/HLA-DR及CD3/CD(16+56)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外周血CD3/HLA-DR及CD3/CD(16+56)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提取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双荧光标记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3/CD(16+56)、CD3/HLADR,流式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术前患者的CD+3/CD+(16+56)、CD-3/CD+(16+56)及CD-3/HLADR+高于健康人,而CD+3/CD-(16+56)和CD+3/HLADR-低于健康人;术后3天肾功能稳定者的全部淋巴细胞亚群下降,尤以CD+3/CD+(16+56)为著;术后排斥者的CD-3/CD+(16+56)、CD+3/CD+(16+56)、CD-3/HLADR+及CD+3/HLADR+较稳定者显著升高,而急性肾小管坏死者的上述4个指标异常增高,是排斥组的2倍。结论术后动态测定CD3/HLADR和CD3/CD(16+56)有助于急性排斥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对及时治疗和抗排斥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讨贫血与慢性肾衰(CRF)免疫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检测了CRF患者单纯输血及用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及γ干扰素(γIFN)水平,并与肾功能正常肾小球肾炎患者(GN)组及对照组(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RF组血清IL2,TNF和γIFN水平均显著低于GN组及C组(P<001),sIL2R水平则较GN组及C组明显升高(P<001)。CRF组血清IL2,TNF和γIFN水平与血红蛋白浓度存在直线正相关,而sIL2R水平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性,单纯输血或应用EPO治疗能改变这些细胞因子活性水平。结论CRF免疫功能低下与贫血有关,及时治疗和改善贫血状态可部分纠正这种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 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 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 对此的调节。方法 采用ELISA 法测定PCa 细胞系PC3m 细胞IL6 的自分泌及Dex 处理后的分泌状况,并用结晶紫法观察IL6 、抗IL6 抗体和Dex 对PC3m 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PC3m 细胞可自分泌IL6,IL6 无促进PC3m 细胞增殖作用( P> 0.05);抗IL6 抗体可抑制PC3m 细胞生长,细胞毒性由(14.84 ±1.25) % 递增至(41 .41 ±0 .80)% ,呈剂量依赖关系( P<0.05) 。Dex 不能减少IL6 的产生但可抑制PC3m 细胞增殖。细胞毒性由(14 .06 ±0.20)% 递增至(31 .25 ±1 .19)% ,呈浓度依赖关系( P< 0 .05)。结论 IL6 为PC3m 细胞的自分泌生长因子;Dex 可抑制PC3m 细胞增殖,但并非通过抑制IL6 的生成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演变的机制和疾病加重因素。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组(PMN弹力蛋白酶处理组);B组(单纯诱导模型组);C组(弹力蛋白酶抑制剂MDL27324处理组);D组(假手术组)。各组动物6小时后处死。取胰腺标本观察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PMN弹力蛋白酶含量的变化。采用RTPCR方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PMN弹力蛋白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胰腺组织结构正常。A、B、C组胰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胰腺腺泡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和间质出血。血浆PMN弹力蛋白酶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分别为345±58ng/ml、273±48ng/ml和211±59ng/ml),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分别为084±010、069±011和049±014)。结论过度激活的粒细胞在胰腺组织中浸润并大量释放PMN弹力蛋白酶是胰腺出血坏死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TNFα表达上调促进了粒细胞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依赖的7TD_1细胞株-MTT比色法测定人血清IL-6活性。确定国人IL-6活性正常值为6.75±2.98u/ml,并于肾移植术后第一天明显升高(16.44±9.20u/ml),一周后下降并趋于稳定(8.12±3.36u/ml);急性排斥反应时明显升高(24.35±9.37u/ml);排斥逆转或移植肾切除后再度下降(7.23±4.71u/ml)。应用ALG者IL-6释放增加,慢性排斥时无变化。IL-6活性是监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一个可靠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同种异体移植肾组织中PCNA蛋白检测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效果,选择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作为标记蛋白,观察17例59例次移植肾发生急性细胞性排斥(ACR)和无ACR时,其肾小管浸润细胞中该蛋白的变化,以及与间质浸润细胞的关系。结果表明,无ACR的肾组织中,PCNA蛋白仅轻度增加;当移植肾出现ACR时,PCNA的增加十分显著,并与间质浸润的CD8密切相关。结果认为:PCNA对于ACR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